《土地的誓言》—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的誓言》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土地的誓言》。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的课文以“家国情怀”为主题。以经典的爱国诗篇、作品为寄托,展现对祖国大好河山、语言文化、土地人民的浓烈热爱之情。其目的在于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感。
《土地的誓言》是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在1941年9月18日为纪念“九·一八”事变十周年而抒的。当时,“九·一八”事变已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还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而作者作为其中的一员,再也难以遏制心中强烈的思乡之情,不由地向着黑土地,发下了自己的誓言:“我要回来!我愿付出一切!”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可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那种强烈而又真挚的爱国思乡之情,更好的激发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注重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并联系时代背景,感知文章,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感知文意,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
二、说学情
《土地的誓言》是东北作家端木蕻良写于1941年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强烈思念之情。调子是悲怆的。而学生,都
是出生于新世纪,由于时代和生活环境的原因,难以体会那种家国之痛、民族之恨,但他们有着朴素的情感,也有丰富敏感的心灵。因此教学过程中将以新旧对比为主线,努力唤起其内心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其中,体会其中。
三、说教法、学法
1、朗读法。《土地的誓言》是一篇带有浓郁抒情色彩的散文。同时又是一篇阅读文。因此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可更好的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理解和挖掘文章中独特的言语形式。
2、自主——合作——探究法。
通过自学探究,调动学生,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课堂则是学生的舞台,教师是导演,搭台引导学生入戏,不喧宾夺主,充分的让位给学生,只在必要的时候穿针引线,让学生在朗读了解大意之后深入品读,由浅入深地学习。学生有了充分的朗读、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各项教学目标能落到实处,同时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也能逐步学会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九一八”事变纪念碑(3分钟)
(二)自学研讨
自学指导(一)
1、全体同学站立,充满情感地朗读课文,同时圈画文中不认识的字,结合
课下注释解决。(5分钟)
2、请一名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其余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问题。(15分钟左
右)
(1)文中的“土地”指的是什么?
(明确:广大的关东原野——家乡)
(2)题目《土地的誓言》是土地发出的誓言吗?若不是,那是谁发出的?
(明确:不是,是作者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3)发出的“誓言”是?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誓言?
(明确:“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解放!你必须站立!”“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明确:怀着对家乡、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作者发出这样的誓言。大体意思对即可。)
(4)课文中描写了很多极富地域特色的景物,你认为哪些景物最具有地域特色?圈一圈,画一画,看看使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3、根据图片资料,回答:作者笔下昔日美丽的家乡,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
下是一番怎样的景象?(3分钟)
4、作者最后的誓言实现了吗?根据图片资料,思考:今天,新时代下的东
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3分钟)
自学指导(二)
通过今昔对比,同学们有何感受?(2分钟)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壮志爱国,去世前仍呐喊“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请同学们,告诉那些昔日的英烈,今日的盛世图章,以告慰其在天之灵。(请学生展示,5分钟)
(三)主旨归纳与课外拓展
1、小结
2、集体朗诵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片段
(四)作业设置
1、观看“九一八事变”纪录片,并写下自己的观后感。
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