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学院工程硕士培养方案09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冶金工程
(专业代码:085205)
东北大学冶金工程学科于1951年开始办学,1981年首批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7年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全国仅两家高校拥有冶金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本学科涵盖四个二级学科: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冶金物理化学和冶金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是我国冶金领域重要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其中,以冶金物理化学二级学科为支撑,钢铁冶金与有色金属冶金两二级学科并举,各二级学科均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名列前茅,并同时成为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本学科现有教师127人(95%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56人,博士生导师38人。上述教师中,含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名,长江学者和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优青3人,青年千人3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7名,国家教学名师2名。拥有“多金属共生矿生态化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电磁冶金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特殊钢先进冶金工艺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有色金属冶金过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特种钢冶炼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和“现代冶金技术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十余个省部级科研基地。
自本学科成立以来,涌现出靳树粱、邱竹贤、杜鹤桂、李殷泰、萧泽强、冀春霖、王常珍、翟玉春、冯乃祥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杰出学者,培养了大批活跃于海内外冶金领域的优秀毕业生,为我国乃至全球冶金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研究生培养质量始终处于国内前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同时,本学科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及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聘请了60余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本学科的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吸引了许多国外留学生。
一、培养目标
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工程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研究,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较坚实广博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工程技术管理、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具有科学的发展观,能够独立承担冶金企业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冶金工程学科主要为大中型冶金和材料制备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研究方向包括:
(1)多金属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理论与技术
主要针对我国特色优势矿产资源(包括二次资源)大批量、低成本和清洁化综合利用的需要,研究难分离、低品位金属资源分离提取的新原理、新方法,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冶金资源生态化开发利用新工艺、新技术。
(2)绿色冶金过程理论与技术
主要研究以钢铁材料及有色金属为主产品的可循环冶金过程物质与能量高效利用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实现资源能源效率最大化、污染物排放最小化、废弃物再资源化和无害化,推动冶金工业的绿色发展。
(3)高品质金属材料冶金技术与应用
主要针对量大面广金属材料的品质提升和高性能金属材料的开发与产业化,开展金属材料超纯净熔炼、均质化凝固、精细化加工、短流程等工艺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在氧化物冶金、电磁冶金、特种熔炼、加压冶金、泡沫金属制备和快速凝固等领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应用,促进冶金工业的转型升级。
(4)冶金过程控制与装备技术
主要以信息化、自动化和重大装备国产化为目标,应用现代过程仿真、控制理论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研究冶金过程在线检测及监控技术,重点研发新一代钢包喷射冶金工艺与装备;对行业的一些重大装备和核心技术如大方坯连铸、宽厚大板坯连铸、铝电解槽智能控制等开展关键技术与装备集成。
(5)冶金前沿理论与技术
主要采用非常规的方法和手段,在冶金学科交叉及延伸领域,开展前沿性探索,通过采用特种冶金技术实现冶金过程分离与制备,研究外场及低重力场冶金过程多相流体行为等,实现冶金过程中的物质分离、提取与利用,并为之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储备。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为3~5学年。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为5年。经学校批准休学和保留学籍的学生,复学后最短学习年限须相应延长。
四、培养方式
1. 实行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 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培养。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来自企业(行业)或实践部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加强校企共建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推动产学结合、协同育人。
3. 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应用课题或实现问题,具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工程硕士研究生修课总学分不低于2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18学分。
备注1:硕士外语语种与研究生入学考试语种相同,硕士外语的语种包括:英、日、俄、德、法等语种;备注2:可通过系列讲座、经验交流及创新创业竞赛等形式,达到普及创新创业理念、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增加创新创业经验的目的。
备注3:研究生专业与本科专业不同的硕士、非本科毕业的硕士须补修研究生专业所对应的本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两门以上。
六、必修环节与学分要求
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教育、学术活动、专业实践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完成的必修环节
1. 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教育(1学分)
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教育分为四个专题讲座,即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专利与知识产权保护、学术论文写作和学位论文撰写。每部分各4学时,四个讲座由学院统一安排,各专题结束后学生提交课后报告,由各专题讲座教师评定合格与否,四个专题均合格者取得的学分。
2.学术活动(1学分)
完成开题报告、中期检查,且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本专业学位(领域)的学术活动2次,包括听取学术(技术)讲座、在正规学术报告会上作学术报告等。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核工作由学院负责考核,考核合格的研究生获得该环节学分。
3.专业实践(8学分)
专业实践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的校外实践时间不少于30天,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可依托冶金学院与企业(行业)或实际部门建立的实践基地。可采取实验、调研、课题研究、岗位实训等形式,专业实践内容和形式由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决定。专业实践前,研究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学院提交《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专业实践一般从第3学期初开始,研究生应记录专业实践工作笔记;专业实践结束后,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