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合集下载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问题与分析框架的构建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问题与分析框架的构建
整 备方 面采 取联 合 和合 作 的行 为 。长江三 角洲 区域
认 为 区域经 济一 体化 主要 是政 府部 门 的工作 ,包 括 中央政 府 和地方 政府 ,并 认 为一体 化 的最终 目标 是
建 立 一个 统 一 的行 政 机 构 。然 而 在 市 场 经 济 环 境 下 ,企 业 和个体 是市 场 的主体 ,也 是资 源和 要素 配 置的 主体 ,是推 动 区域经 济发 展 的主要 动力 ,离 开
识 是将 其 和欧洲 一体 化联 系起来 ,认为 一体 化主 要 是 政府 部 门之 间的协议 、协调 和指 导 的统 一 ,由此
素 的 自由流 动 ,并 使 区域经 济整 体化 倾 向不断 深化
的客观进 程 ;第 二 ,长 江 三角洲 地 区各次 区域通 过 交 流 、会谈 、协 商 、协 议 等形式 在包 括 向区域 内提 供协 调 一致 的公共 产 品 ( 如全 区域协 调 的规划 、政 策 、规 章制 度 、规 范 、标 准 等 ) 以及 社 会 资本 的 ,
维普资讯
经 济理 论与 经济 管理 2 0 0 8年 第 5期
长 三 角 区域经 济 一体 化研 究 问题 与分析 框 架 的构 建
陈建 军
( 江大 学 区域 与城 市发展 研 究 中心 ,杭 州 3 0 2 ) 浙 1 0 7
念 有 比较 全 面 的 认 识 和 把 握 。
在 中 国转 型经 济 的背景 下 ,所 谓长 江三 角洲 区


长 三 角 区域 经济 一体 化 的概 念
域经济 一 体 化 ,主 要包 括 两 个 方 面 的 内容 :第 一 ,
适应 市场 经济 发展 的内在要 求 ,长江 三角洲 地 区各

如何推进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的探讨

如何推进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的探讨
融一 体 化 合 作 得 到 不 断推 进 ,金 融 协 调 发 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受到影响 。
展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 如异地贷款 、 跨区
同时 .行 政 区划 也 带 来 了金 融 监 管机
域外 汇资金清算 、 货币市场来往 、 证券市场 构 和商 业 银 行 的地 域分 割 。主 要 金 融 机构
省一市各项存款余额 19 9 3 7 4亿元 , 同比增 构通常高度依赖 于本地金融机 构的资金 ,
长 2 .% : 款 余 额 15 5 81 贷 0 7 4亿 元 , 比 增 以 满 足 于 本 地 区 重 大 生 产 项 目 的 顺 利 开 同
长 3.%: 良贷款余 额 13 0 7 不 5 5亿元 , 比年 展 ,这导致各级政 府对 于资金渴求愿望强 初下降 4 亿 元。 3 烈 。更不愿意本地资金流向其他地 区。因 在各方积极推动下 ,长 三角地 区的金 此 , 对资金跨地流动设立 了重重 障碍 。 使金

苏 、 两 省 为腹 地 的 区域 经 济 体 , 力 地 带 浙 有
价 格 指 数 — — 长 三 角 票 据 贴 现 价 格 指 数 , 构本 身管理体制的限制 .在不 同省市不同 积 极 引 导 长 三 角 地 区 企 业 发 行 短 期 融 资 金 融 机 构 之 间调 拨 资 金 的 操 作 难 度 大 、 运 券 .09年 长 三 角 地 区 共 有 3 20 7家 企 业 发 作周期长。 目前金融机构的行政区划所形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及成效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合作必 金 融 一体 化 过 程 中的 不确 定 性 将有力促进其它各生产要素在区域 间的 自 在长三角都市圈中 ,上海作为金融 中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简析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简析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是关系着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

文章首先简述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历程。

其次,分析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最后,从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制度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四个方面试图解决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区域内产业结构同质化、生产要素流动性较弱、城市发展缺乏精准定位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1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末,市场化体制不断完善,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迎来了新的高潮,区域经济成为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器。

区域经济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

长江三角洲的经济一体化是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缩影,笔者认为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历程可归为三次发展浪潮。

1.1 第一次发展浪潮上海经济区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成立。

最初,上海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与浙江的杭州、绍兴和宁波等十个城市包含其中。

经过试验性的改革,上海经济区最终覆盖了江苏和浙江全省以及上海市。

随后,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分别在1984年、1985年、1987年加入上海经济区。

这一时期,由于地方竞争激烈加之上海经济区的范围逐渐扩大,没有区域性协调机构的统筹,上海经济区的发展并不成功,八十年代上海经济区的每年的年增长率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1.2 第二次发展浪潮20世纪九十年代,中央在撤销“上海经济区”并提出了“开放浦东”的发展战略,从此浦东新区成为上海以及整个长三角经济圈的新高地。

但从总体上来讲,长江三角洲的一体化发展在九十年代有了质的跨越,在第一次发展浪潮中,苏浙区域合作的形式主要是国有大型企业与浙北的乡镇企业之间的进行挂钩,进行横向的配套合作,在合作范围上主要是工业加工上进行对接。

而在第二次发展浪潮中苏浙沪区域合作模式转变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利用浦东的优惠政策以及上海的国际影响力大力吸引外资以及技术引进,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断被挖掘。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路径选择摘要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具备更高起点上推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条件,但经济一体化发展程度仍然偏低、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在分析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理清了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提出了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长三角区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简化称呼,覆盖了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三省一市全域,占据约百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创造了中国近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总量和百分之三十的进出口总额。

(一)经济总量稳步上升在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作为国内发展的领头军,引领国家经济总量稳步上升,使得中国经济增长迈上新的台阶。

2020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创造了全国近25%的经济总量。

尽管2020年全世界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总体经济呈现下滑趋势,但长三角地区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因地制宜的政策,仍然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创新产业的相互融合和渗透能力与科学技术融入传统产业的能力越来越强。

2019年长三角地区R&D(研究与试验发展)相关研究经费6727.9 亿元,2020年长江经济带R&D经费比2019年增长约15%,达到10562.5亿元。

同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三分之一左右。

长三角地区依附其独特的经济优势,推动了其科技创新产业的高速发展。

(三)人才一体化进程加快长三角地区努力克服要素资源流动的行政障碍,建立并完善单一市场体系。

三省一市把交通、医疗、社会保障、科技创新等因素与经济、社会联系起来,使得经济与社会文化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加快政府间政策制定和市场化进程。

教育等资源的自由流动,有效地促进资本、信息的流动,使得人才一体化进程加快。

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区域风险传染速度较快对于长三角地区来说,由于全球范围内的分工与合作,区域内的产业和经济社会活动都处于“一条链”和“一条船”的状态。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增长影响效应分析r——基于长三角实证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增长影响效应分析r——基于长三角实证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增长影响效应分析r——基于长三角实证研究都泊桦;刘洪涛;廖明球【摘要】结合区域经济一体化下地区经济变化的相关数据以及经济地理分析方法,对传统计量模型进行改进,运用所选的数据进行建模分析,构建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经济增长情况的分析模型,并利用Matlab等软件,实现对模型的求解.借此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产生的影响,并且根据模型检验的结果对经济变化情况进行内在分析,揭示了地区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空间关联性、空间差异性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下的经济增长的变化过程,对于提升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有重要的意义.【期刊名称】《河南社会科学》【年(卷),期】2017(025)012【总页数】4页(P55-58)【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增长;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作者】都泊桦;刘洪涛;廖明球【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070;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7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包含地理、经济等诸多学科,是当前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1]。

1982年,随着国务院在上海成立经济区,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带着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如今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已经包含上海、无锡、宁波等16个城市。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地处沿海,地理位置绝佳,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范围很广,从而带动了更多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空间计量经济学是将经济学理论与空间统计学结合起来,是研究时空维度上相互作用关系与数量规律性的一门经济学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模型设定、模型参数的数值估计方法、模型稳健性的检验方法,以及应用于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证分析与空间政策分析。

空间计量经济学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与方法框架体系。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探讨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探讨

[] CMe Ei 开发智力资本( 8 h sh. . n 中译本)M . []北
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035 —7 . 20 .8 9 [] F ra . e a.M v gm utJ J . av d 9 ii ,C ,t 1 oi on i ] H r r on n a ̄[ a
rlimhpa d ssariit 1a a e nlzste en io a dters it ofcosterg n leo o citga o ea o i n uti bly. li p p ra aye h o dt m n etei atr h ei a c n mi nertn l u l a i h r v o / i a gz et I pee t d l o h ul ̄ b enocn f srcue id sr mak t d nsainss m nY n t D l e a. t rsnsamoe r i p l f ts x yrifrigi r t tr ・ n u t na u y- re ,a miit t yt r o e i eIc . nt ra h t
时构造利益共同体 ;三是通过岗位轮换进行知识整 合。
参考文献 :
[] Nn 7 o ̄a& lo 册 .
C net fB ” ud ga ocp o a :B ii “ ln
Fudtn f nMeg r tn【 ]. ̄ o i onao o K o de Ce i J Cl m a i r ao i f M ngm n R v w 19 , 0 ( )  ̄ae et ei ,98 4 ,3 . e
江三 角洲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条件及主要 的制约因素 ,制定长江三角洲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实现基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途径与措施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途径与措施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途径与措施一、概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涉及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市)的合作与协调。

其目的是加强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联动,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本文将探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存在的路径与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发展中面临许多问题:1. 城市化发展差异明显。

区域内的城市化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地位强劲,而其它城市的发展相对滞后。

2. 制度瓶颈阻碍发展。

区域内的各城市间缺乏统一的规划体系和互信机制,缺乏人才、资源、服务等方面的共享平台。

3. 各城市间竞争激烈。

由于缺乏制度性管制,各城市间竞争尤为激烈,致使资源抢占、恶性竞争等负面行为层出不穷。

三、路径与措施1. 建立多层次协同制度体系:制定区域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制度,从多个方面打破过去致使发展停滞的制度瓶颈。

2.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实现城市间的资源共享,加强实质性的合作与协同,从而促进城市化的企稳和可持续发展。

3. 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产业:加强区域内的科研和创新力度,打造“人才高地”,积极吸引国际高技术和高端产业的投资和落户。

4. 确定发展优先序列和重点领域:建立发展优先序列、严控投资和资源的总量,挖掘区域内营商环境优势,将精力等等投入到具有较为广泛的空间带动效应和溢出效应的优势领域。

5. 完善区域交通、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交通、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进城市间的物流和基础设施联通,打通区域内交通瓶颈。

四、结语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要加强宏观引导,加强合作与协同,同时要突破制度瓶颈,进一步拓展内部市场和开放五港口的外部市场。

(本文所提出建议不具备一定普适性,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及实践案例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及实践案例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及实践案例分析一、前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其主要指的是通过加强区域内各类经济活动主体的联系和协调,促进资源的共享、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以提高一定地区经济实力、地位和竞争力。

在全球化和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各地区之间实现了贸易的自由化和资本的自由流动。

单纯依赖传统的“自力更生”开发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经济的需求,需要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式,加强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资源整合,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以及在实践中的案例分析。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的研究1.政府主导模式政府主导模式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传统模式。

政府以促进地区发展为目标,思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策略和措施,通过政府部门的协调和推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政府主导模式的优点是政府具有决策权、财政投入和商业规划,能够在政策和资源上提供支持,形成强大的约束力。

但其缺点也很明显,政府在经济活动中介入过多,容易阻碍市场化的进程,甚至导致政府的权力过于集中,失去民主监督。

2.市场机制引导模式市场机制引导模式是以市场为中心的模式,透过市场机制的调节和规则制定,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这种模式强调参与各方的自由选择和竞争,市场自由化规则得到确立,可自主产生动力和推动力。

市场机制引导模式的优点是充分发挥市场资源调节和规范的作用,有效防止政府介入过多,有利于各种资源在区域内的快速整合。

但缺点是由于市场机制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市场定价机制可能会影响效率,并且市场机制会被一些不良因素所影响。

3.社会共治模式社会共治模式是透过各种不同的社区共治机构来组织社区和地区之间的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这种模式强调地区居民和企业等各方的参与,强调产生自下而上的动力。

社会共治模式的优点是更容易产生合作精神,并纳入各种区域利益相关方的关注。

但缺点是与政府主导模式和市场机制引导模式相比,社区自治也会面临管理问题,一些社区缺乏领导人和组织能力以增强区域整合力。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

协 作性 较差 ; 技术创 新 不够 , 助开发 能 力薄 弱 ; 资 真正 技
缺乏具 有 国际竞 争力 的高端产品 ; 这一地 区经济发展 最为宝贵 的 自然资 源 ,然 而它也是 阻 术 含量高 的产 品不 多 , 重复 碍 区域 经济一体 化进 程较 为显著 的 自然天堑 。这一 自然 产业布局上 各 自为政 , 布点严重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
二、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困境
“ 长三角 ” 经济 整合有着 得 天独厚 的优势 , 但在 2 多 O 年 的区域经济一 体化的发展 历程 中 ,区域 内部 的行政 区
( 产业结构趋同, 三) 经济效益不高 长三角的 1 个城市中, 6 选择电子信息业 的有 1 个 , 2
选 择汽车作 为重点 发展产 业 的城市 有 l 个 , 1 选择石化业 的有 8 。 个 高新技术产 业 的发展 也主要集 中在 I 产业 、 T 生 物 医药 、 新材料 产业等 方面 。 这势必 会导致产业结构趋 同
区域性的统一市场 , 优势互补 , 在竞争 中寻求合作 , 最终 实现整体联动发展。然而在一体化的进程中仍存在一些
问题 亟待解 决。
经济竞争 大于合作 。当然 , 目前上海 正在 调整其产业 结
构, 试图以梯度推移理论为依据 , 在实现 自身产业结构的
优化升级 的同时 , 强城市 问合作 , 辐射效应 ” 动其 增 以“ 带 他城市产业结 构的优化 和升级 。
施 网络 体 系。 进 区域 城 市 网络 化发 展 ; 整优 化 区域 产业 结构 和 空 间布 局 ; 化 上 海在 长三 角地 区的核 心城 市 作 用 , 而使 促 调 强 从
“ 长三角” 区域 内的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由于经济发展 中的 内在联 系而联 结成为一个经济整体 , 以实现 区域整体 实力和综合竞

浅析长江三角区经济一体化

浅析长江三角区经济一体化

当前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江三角洲区域内部分城市 发展缺乏准确定位,与区域 内其他城市发展缺乏整体协 调分工。
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各城市之间在发展规划上缺乏 整体观念,没有进行战略上的协调与分工, 部分城市没有精准分清自己在区域发展 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发展缺乏特色。
© 2004 Six Disciplines Leadership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打破区域内各部地区之间的贸 易壁垒,强化区域整体发展观 念。
市场是资源配置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手段,一体化市场体 系的建立,不仅可以降低市场交易费用,是市场对资源配置更为有效, 更主要的是还可以促进建立一个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的市场机制,是 分工与合作通过市场来完成,从而使区域内的整体效益达到最佳。加 快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带建设,推进区域城市发展的一体化协调。城 市发展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空间依托及表现形式。
© 2004 Six Disciplines Leadership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 Six Disciplines Leadership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总之,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进程实质是 一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系统工程,因此,推进长 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进程也应从多方面加 以考虑,尤其在区域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发展、区域 统一大市场建设、区域主要城市之间的点轴开发及区 域城市的网络化发展方面要注意加强协调与交流。
THANK YOU!
加快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基本思路
加强区域内产业发展的协调和规划 ,从整体上调整、优化区域产业结 构和空间布局。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合作研究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合作研究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合作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这里的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区。

因此,该地区的产业合作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聚焦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研究产业合作。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该地区的产业合作和其发展前景。

产业合作有效的产业合作需要参与方互相依赖,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许多重要的城市,如上海、南京、无锡、苏州、常州、扬州、南通和嘉兴。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些城市一直在积极合作,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取得了长足发展。

这些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他们依靠彼此共同发展。

这种发展方式被称为产业合作。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许多企业也在积极进行合作。

例如,南京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和苏州的汽车厂商之间的合作。

该合作谋求双赢,汽车厂商可以得到高质量,低成本的零部件,而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可以通过与汽车厂商的关系获得更多的订单和高水平技能。

发展前景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变得越来越竞争激烈。

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在一些方面,中国的经济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

产业合作可以成为加快中国收缩发展差距的手段之一。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许多城市在发展前景方面,是彼此互补的。

例如,上海是一个重要的金融中心,而苏州是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城市。

两个城市之间的合作可以使苏州的制造业更加高效、高质,与上海的金融产业更多地融合。

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和贸易中心之一。

除此之外,该地区还在不断强化自身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全球最具有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随着产业合作的发展,这一地区的前景将会更加明亮。

未来挑战尽管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合作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其中一个重要的挑战是如何保持高质量的发展,同时还要保护环境。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人口将不断增加,对环境产生的压力也会增加。

所以,要保持这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重视环境保护。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长江三角洲区域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带,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人力资本,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引擎之一。

本文将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特点长江三角洲区域由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组成,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城市群。

该区域经济发达,产业结构较为完善,在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领域享有重要地位。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集聚和产业链完整性:长江三角洲区域是中国最大的工业集聚区之一,拥有广泛而深入的产业链条。

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传统制造业到现代服务业,该地区的产业链条日益完善,形成了强大的产业支撑体系。

2. 开放度高:长江三角洲区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其地理位置使得该地区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地交流和贸易的重要门户,与海外市场连接紧密。

外资的引入和海外市场的开拓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3. 人力资源丰富:长江三角洲区域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高素质的劳动力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对较高的教育水平和较强的知识技能使得该地区能够适应经济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

二、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机遇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

首先,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为该地区提供了发展的新动力。

国家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创新和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政策,这将进一步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其次,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对高铁、高速公路、航空运输等基础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加强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促进了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另外,长江三角洲区域具有较强的产业协同效应和创新驱动能力,这将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视域下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推进路径

“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视域下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推进路径

“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视域下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推进路径赵 威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基金项目:浙江省商业经济学会2020年度课题《“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视域下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路径构建》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SJYB01。

摘要:新冠疫情给国际经济带来了巨大挑战。

长三角一体化经济发展受到深层次矛盾的制约,在“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重新认识区域经济一体化,整合数字资源优势,实现长三角区域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结构融合优化、人才资源共享、金融支撑、制度集成创新,创新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数字经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22)04-0079-032020年初,新冠疫情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挑战。

研究报告显示消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且中国发达的互联网与电商经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冲疫情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疫情期间国际执行严格的管理控制措施,数字经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疫情期间社会经济平稳过渡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我国经济活力最强,互联网技术创新能力强、开放包容承兑最高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全方位开放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下文简称“纲要”》,《纲要》中,“一体化”“协同”“合作”“协调”“协作”“联动”等词汇多次出现,同时“数字”也被文件频频提到,要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

因此,探究以数字经济优势为基础,重新大招区域发展格局新理论,对长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一、数字经济及其优势数字经济被2016年G20杭州峰会作为主要议题,同时《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在峰会发布,数字经济成为被全球最具瞩目的国际经济论坛的关注对象。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研究——长三角地区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研究——长三角地区
城市群 最为典 型 。
从 涵 义 上 看 , 立 城 市 群 是 发 展 区 域 经 济 的 一 种 有 效 建
手 段 , 者 的 共 同 的 目 的就 是 发 展 经 济 , 进 地 区 经 济 的 快 二 促
速 健康 发展 。 2 2 长 三 角 城 市 群 基 本 概 况 .
2 区 域 经 济 与 城 市 群
全 国 经 济 总 量 中 占 到 近 五 分 之 一 , 为 东 部 地 区 发 展 水 平 成
的 不 同 性 质 、 型 和 等 级 规 模 的 城 市 , 托 一 定 的 自然 环 境 类 依
目前 是 全 国 发 展 速 度 最 快 、 资 环 境 优 良 、 投 创 条件 , 以一 个 或 两 个 超 大 或 特 大 城 市 作 为 地 区经 济 的 核 心 , 最 高 的 地 区 , 借 助 于 现 代 化 的 交 通 工 具 和 综 合 运 输 网 的 通 达 性 , 及 高 新 能 力 突 出 的 地 区 之 一 。 以
的特性 , 筑 中部 区域经济联 动发展 的支 撑平 台。 构
所 谓 城 市 群 , 指 在 特 定 的 地 域 范 围 内 具 有 相 当 数 量 是
长三 角在 2 0世 纪 9 O年 代 以 来 上 升 势 头 特 别 明 显 。 20 0 8年 前 三 季 度 , 三 角 1 市 G 长 6城 DP总 计 2 8万 亿 元 , . 在
纽 ;3 拥 有 发 达 的 网 络 结 构 ; 4 合 理 的 城 市 职 能 分 工 。 目 () ()
对 照 国 际 上 五 大 城 市 群 , 们 认 为 长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构 我
建世 界第六 大城市 群有以下几 个方面 的优势 。 ( ) 向海 洋 、 托 长 江 、 靠 内 陆 发 达 交 通 联 系 世 界 1面 依 倚 各 地 的 区 位 优 势 ;2 经 济 实 力 雄 厚 ;3 外 向 型 经 济 蓬 勃 发 () () 展 ;4 交 通 网 络 发 达 ;5 以上 海 为 中 心 的 龙 头 城 市 ; 6 专 () () ()

区域一体化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竞合发展研究

区域一体化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竞合发展研究

D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21.21.001区域一体化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竞合发展研究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蔡蒙蒙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刘云龙(通讯作者)摘 要: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城市群在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基于生态位理论,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典型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4—2016年经济、社会、人口、环境以及城镇化数据,综合使用城市生态位宽度、分异度、重叠度以及系统聚类等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生态位及动态变化进行深入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1)各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绝对量的多年变化不大,且与生态位宽度保持了较为同步的变化趋势,即各城市在资源占有和利用方面存在关联和影响关系。

(2)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的生态位总体差异不断缩小,呈现出生态位趋同、竞争加剧的趋势,其中经济生态位发挥的作用最为显著。

(3)长三角城市群已经形成以上海为核心城市,南京、苏州、杭州和合肥为节点城市,其余21个城市为网络城市的“单核—四节点”等级圈层结构。

针对研究结论,本文结合生态位错位、扩充、协同发展等理论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位态势理论;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长三角城市群本文索引:蔡蒙蒙,刘云龙.区域一体化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竞合发展研究[J].中国商论,2021(21):001-006.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11(a)-001-06长三角城市群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沿江发达地区,自然禀赋优良、区位优势突出,是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最迅速、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截至2016年底,长三角城市群已经建成了拥有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26市的多层次城镇体系。

特别是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指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与政策制度研究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与政策制度研究

政策8国策要论聚焦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以下简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协调共进,着眼“一盘棋”整体谋划,着力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思想,细化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优化开发区生态环境保护法制保障机制,形成联合执法的长效机制;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共同打造绿色发展底色,探索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抓好区域一体化发展共建美丽绿色长三角9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 48 No.20 2020*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基金重点项目“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与规划跟踪评估研究”(GYZX200204);生态环境部预算项目“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研究”长三角区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城镇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群,是我国第一大经济区和世界第五大经济体[1]。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12—2019年,长三角区域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三省一市(以下简称“三省一市”)GDP 逐年上升,区域GDP 年均增速为8.97%,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见图1)。

近几年来,长三角地区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优先示范区。

然而,长三角地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之路。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更加迅猛,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不断提升。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等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就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探索区域合作外部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

一、什么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指沪、苏、浙三省区域内部实现协同互进、共同发展,建立起合作稳定的区域协作关系,促进长三角区域的经济、技术等各方面的共同发展。

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各地区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密切,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各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和要求。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推行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其区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深入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为全国推广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范本,使得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加具有政策指导意义。

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义1.加强区域协调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大意义在于,实现各市、省之间的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各地区的协作发展和相互依赖。

在实现协调发展的同时,还要打破地域的限制,为各地区经贸往来、技术创新等多方面提供有效机制和平台。

2.形成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仅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上有所贡献,还在形成了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格局。

通过区域之间的合作,形成了一些规模庞大、影响力强大的产业集群,打破了原有地域之间的壁垒,促进了区域经济的互补和优化。

3.推动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推进不仅对于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好处,也对于全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长三角地区的先行示范下,全国各地也开始重视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寻求与周边省市区间合作的机会。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系列研究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系列研究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系列研究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指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重点,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改善环境质量等方式,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经济中心,包括上海、江苏南部、浙江北部等地,是全国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之一、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长江三角洲地区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利用不均衡、环境污染严重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开展“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系列研究,对于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研究要优化资源配置。

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衡,研究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和布局,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例如,通过建设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物流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另外,研究还可以通过引导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例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研究可以推动环保产业的繁荣,并加大对节能环保技术的支持力度,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其次,研究要推动产业升级。

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制造业占比较高,研究可以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转型和提升竞争力。

例如,可以将更多的资源和投资引导到高技术产业和创新型企业中,推动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此外,也可以通过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城市群,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和吸引力。

第三,研究要改善环境质量。

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研究可以通过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加强环境治理,改善环境质量。

例如,研究可以加大对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投入力度,推动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

同时,也可以通过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生态产业的培育,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最后,研究要加强区域协同发展。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多个省份和地市组成的复杂地区,研究可以通过促进区域间的协同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统一、例如,可以推动跨地区的政策协调和资源互通,打破行政壁垒和利益分割,形成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的关系。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历程和特点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历程和特点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历程和特点刘文婷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05级摘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目前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本文总结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和效应,回顾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历程,最后分析了长三角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

关键字: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1.区域经济一体化1.1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在国际上,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从关税同盟问题提出的,在比较纯粹的国际贸易领域中,讨论得较多的是贸易壁垒与贸易利益, 再進而转向生产领域某些方面的联合,乃至消除各国经济活动中种种障碍的措施。

1969年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在1954年第一个提出经济一体化的定义”经济一体化就是将有关障碍经济最有效运行的人为因素加以清除,通过相互协调和统一,创造最适宜的国际经济结构。

”美国学者贝拉.巴拉萨1973年则将经济一体化定义为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状态,认为作为一个过程,一体化意味着取消国家间的经济歧视,强调了动态性质;作为一个状态的一体化意味着国家间不存在各种经济歧视,强调了静态性质.经济学家利兹·马克鲁普则认为该定义过于狭隘,“事实上经济一体化可以有一国之内的各个地区的,也可以有各国之间的”。

一般而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参与成员范围内减少与取消歧视性的贸易壁垒以及采用一定程度上的共同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政策,以期消除成员间的差异,促进资源的最佳利用,求得整体最优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效果。

其出发点是使每一个成员能获取比单独一个时更大的利益。

1.2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1.2.1关税同盟理论西方学者将关税同盟当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形式。

因此,对关税同盟的研究与探讨也就比较广泛而深入。

贸易创造效果(Trade Creating Effect)是指由于取消了同盟内的关税壁垒,使生产转向同盟内最有效率的供应者所产生的利益。

关税同盟成立后,能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更专业化的生产,某成员国的一些国内生产品从其他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进口,结果使本国该项产品消费开支降低,从而扩大了需求,增加了贸易量。

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

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

长三角地区交通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同现代化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同发达国家相比, 差距则更大。

其中, 地区界限、体制界限和行业界限成为制约交通运输业现代化的三大障碍。

交通运输历来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

实现现代化, 交通必须先行; 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交通运输首先必须一体化。

现代化的城市群只有建立在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基础上,才能促进区域空间协调分布,推动产业发展,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而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区域经济一、基本概念1、交通一体化交通一体化是指若干个地域相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打破国界(或行政区划)的限制,建立起跨国(或跨地区)的组织机构和运转机制,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并依一体化的政策进行国家(或地区)间统筹一体的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和交通信息的规划、组织、建设、运行、管理和调控等工作,使得该区域内的交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有力促进交通现代化和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支撑和引导区域社会经济大发展。

2、区域交通和区域交通一体化区域交通是指某个区域范围内的交通建设、交通发展和交通状态;区域交通一体化和交通一体化从概念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其不同点是区域交通一体化比交通一体化更强调要打破区域内行政界限、部门界限、地域界限来发展交建设交通一体化。

只有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总体目标,打破行政界限、部门界限、地域界限,把区域内所有的交通资源(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交通信息)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组织、统一调配,达到区域交通系统的整体优化和协调发展,实现最充分地利用交通资源和最好地满足各种交通需求的区域交通,才是真正的“区域交通一体化”。

3、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

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

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