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药的常见不良反应
心内科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
心内科常用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一、心衰用药1、正性肌力药(1)洋地黄类(见抢救车药物作用)(2)多巴胺(见抢救车药物作用)(3)多巴酚丁胺1)主要兴奋心脏β受体,对α受体仅有微弱兴奋作用,明显增加心肌收缩力,有良好的增加心排血量的作用,作用强度与剂量呈正相关,而增快心率的作用相对较弱;2)多巴酚丁胺对外周血管的收缩作用轻微,不增加肺血管阻力,这与其兴奋β2受体引起血管扩张有关。
3)常用于治疗休克、低血压、心力衰竭、少尿等低心排量综合征,对于伴有肺动脉高压或以右心功能不全为主的低心排量综合征的病人更为适用。
(4)磷酸二酯酶抑制药类(米力农)1)通过选择性抑制心肌细胞内的磷酸二酯酶Ⅲ,增加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改变细胞内外钙的转运,从而增加心肌收缩力。
2)不产生房室传导阻滞,有时仅轻度增加或不增加心率。
对血管平滑肌有直接松弛作用,可明显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3)常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显著降低左心室舒张未压力、肺楔压、右房压及体循环血管阻力,降低平均动脉压。
增加心输出量、心脏指数,稍增心率。
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4)米力农有较强的扩血管作用,推注过快可引起病人的血压下降;可能出现室性心律失常。
应根据病情调整至合适的剂量。
合理用药后,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心排出量增加、尿量亦明显增加。
5)减药时必须缓慢减量,突然停药可出现“反跳”现象而使病情骤然恶化,甚至出现猝死。
2、硝酸酯类:常用药物有硝酸甘油、爱倍、异舒吉等。
(1)直接扩张周围血管,以扩张静脉为主;主要减轻心脏前负荷。
用于心力衰竭和高血压治疗。
(2)可明显减少左心室的充盈压力、降低心室壁张力、降低心肌氧耗量,缓解心绞痛。
扩张冠状动脉,使冠状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心肌供氧明显增加,可以改善缺氧心肌的代谢、使心功能改善、心排量增加。
(3)也用于创伤病人和外科大手术后的病人有心肌供血不足的表现(心排出量下降、尿量减少、S-T段下降或T波倒置、心动过速或传导阻滞等)。
常见不良反应药品
用药护理 1.用药前须详细询问患者过去病史,包括用药史、过敏反 应史,以及有无家族变态反应疾病史。 2.告知患者用药期间及停药后5天内禁止饮酒,也禁止食 用含乙醇成分的药物或食物,以免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3.用药中如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必要时须 给予肾上腺素急救以及给氧、静脉给予皮质激素、气管插 管、机械通气等救治措施。 4.本药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西环素、甲氯芬酯、盐酸 羟嗪、普鲁卡因胺、氨茶碱、丙氯拉嗪、细胞色素c、喷 他佐辛(镇痛新)、抑肽酶、利多卡因等呈配伍禁忌。 5.溶液的配制 (1)静脉滴注液,可用适量的5%葡萄糖注射液、0.9%氯 化钠注射液或灭菌注射用水溶解,然后再用同一溶媒稀释 至50~100 ML,静脉滴注时间应至少为30~60 min。 (2)肌内注射液,用灭菌注射用水配制,当注射液中头孢 哌酮钠浓度在250 mg/ml或以上时,需采用两步稀释法, 即先加适量灭菌注射用水溶解,再以2%利多卡因注射液 稀释,使最终溶液的利多卡因浓度为0.5%。
泌尿外科常用药 物不良反应
抗肿瘤药 1、盐酸吉西他滨 细胞周期特异性抗代谢类抗癌药,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胰腺癌, 也用于治疗膀胱癌、乳腺癌及其他实体肿瘤。 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 血液系统:可出现轻至中度的骨髓抑制,多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 减少也较常见,还可出现贫血。 肝脏毒性:氨基转移酶异常,多为轻度,非进行性损害。 胃肠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及口腔溃疡等。 泌尿系统:出现轻度蛋白尿和血尿,但极少伴有临床症状和血清肌酐等 变化。 心血管系统:可见低血压、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但 无明确证据表明是本药所致。 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轻至中度嗜睡。 过敏反应:可出现皮疹、瘙痒脱皮、水疱和溃疡。静脉给药时患者出现 支气管痉挛,其发病机制不清,与本药的关系尚不明确。 其它:可见流感样症状、周围性水肿、脱发(常为轻度)等。
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应对
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包括药 物种类、剂量、用药时间等。
不良反应问卷
针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设计问卷 ,进行定期评估。
标准化评估工具
采用国际通用的药物不良反应评估 工具,如世界卫生组织(WHO)的 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标准。
03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类型及案例分析
过敏反应
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
在调整剂量时,还需考虑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 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辅助治疗手段选择依据
症状缓解
根据药物不良反应的具体 症状,选择相应的辅助治 疗手段以缓解症状。
加速药物排泄
通过增加饮水量、使用利 尿剂等手段,加速药物在 体内的排泄,降低不良反 应的发生风险。
保护靶器官功能
针对药物可能损害的靶器 官,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如使用保肝药、护肾药 等。
神经毒性作用
药物对神经系统的直接损害, 如周围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 。
预防措施
注意观察患者神经系统症状, 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
04
药物不良反应应对策略与措施
停药或换药指征掌握
识别严重不良反应
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
评估药物疗效与风险
对于疗效不确切或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应及时评估是否需要停药 或换药。
分类
根据不良反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致命性不良反应 。此外,还可根据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关系,分为A型反应(量变型异常)和B型 反应(质变型异常)。
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发生率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药物种类、用法用量、患者群体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 ,住院病人中约10%~20%会出现不良反应,其中5%的患者因严重的药物不良 反应而死亡。
不良反应及抗结核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相关概念及抗结核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是药三分毒”,即指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上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其实药品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等等多种因素有关,它本身是在实践中积累出来的用药经验的一部分,现在大部分不良反应详细的药品其实都有长久的临床实践支撑,或者有相应的文献或者病例报道支持。
说明书作为法定文件,提供完整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尽到告知义务是其基本功能。
所以详尽的信息给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加了一道锁。
另外,大部分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不影响治疗和安全的,只需要加强观察即可,同时不良反应也并非每个人都会发生,而且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几率简直比你中彩票还要难。
但是,抗结核药品需要联合和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更显突出。
临床上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导致严重损害:肝损害导致死亡的,发生率最高!血小板降低导致死亡!药物急性过敏!急性肾功能衰竭!听力损害!等——以上通过早期发现均可救治成功!不良反应包括:(1)副作用:当一种药物具有多种作用时,除治疗作用之外的其他作用都可认为是副作用。
副作用常是一过性的,药物的治疗作用消失,反应也消退,但有时也会造成较严重的后果。
(2)毒性反应:毒性和副作用较难区别,习惯则按反应程度的轻重不同而定。
一般情况下,毒性是指可造成某种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反应,这些反应,有的停药后可逐渐恢复,但也常造成一些不可逆的损害,终身不退。
(3)首剂效应:某些药物在开始应用的时候,由于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尚未适应,因而可引起较强的反应,若一开始即按常规剂量则常导致过度作用,对于这类药物,应用时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至常用量,使机体逐步适应。
(4)后遗效应:指停药后的生物效应,例如服用,次日的宿醉现象,停药后可消失。
(5)停药综合症:或称撤药反应。
由于药物较长期应用,致使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已经适应,而一旦停用该药,就会使机体处于不适应状态,主要的表现是症状反跳。
[试题]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理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理0一、常见不良反应01.过度镇静0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镇静、乏力、头晕,发生率超过10%,氯丙嗪、氯氮平和硫利达嗪等多见,与药物拮抗组胺H2等受体有关,奥氮平和喹硫平治疗患者也可出现,利培酮和舒必利少见。
此类不良反应多见于治疗开始或增加剂量时,治疗几天或几周后常可耐受,也有不少长期服用氯丙嗪、硫利达嗪和氯氮平者表现多睡和白天嗜睡。
将每日剂量的大部分在睡前服用,可以避免或减轻白天的过度镇静。
不良反应严重者应该减量,并嘱患者勿驾车、操纵机器或从事高空作业。
02.直立性低血压0直立性低血压与药物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有关。
临床表现为服药后常于直立位时血压骤然下降,可引起患者猝倒,多见于低效价药物快速加量或剂量偏大时。
此时应让患者平卧,头低位,监测血压,静脉注射葡萄糖,有助于血压恢复,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3.流涎0流涎是氯氮平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大约有64.3%的患者出现流涎。
过度流涎在睡眠时最明显,患者经常主诉早晨枕头被浸湿。
尽管抗胆碱药可以治疗这一不良反应,但因为抗胆碱药物的毒性反应,一般不主张使用。
有建议外周抗肾上腺能药物或P物质可以拮抗氯氮平对唾液腺的毒蕈碱样胆碱能反应。
可乐定(0.1mg或0.2mg 贴剂每周一次)和阿米替林也可用于治疗睡眠时的流涎,最近发现氯氮平不增加唾液流量而是减少吞咽,因此在睡眠时流涎最明显。
建议患者侧卧位,以便于口涎流出,防止吸入气管,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4.锥体外系不良反应0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抗精神病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类帕金森症、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等,与药物阻断多巴胺受体作用有关。
该不良反应常见于高效价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的发生率可达80%。
低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比较少见。
利培酮高剂量时或个体敏感者也可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氯氮平、奥氮平和喹硫平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
药物不良反应范文
药物不良反应的案例中国曾有一例因服用阿司匹林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而致死亡的报告。
而对于一些新药,由于对其毒性作用观察及了解不够,加上新药管理不严,曾发生过严重的不良后果,例如,20世纪50年代在西欧市场上出售的新药反应停,作为镇静药物广泛用于妊娠反应,以致引起8000多例畸胎儿的悲惨后果,反应停至今禁用于妊娠早期。
因此,若能合理用药,加强新药管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以降低。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有哪些?常见药物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种常见症状: 1)体位性低血压。
当服降压药、抗抑郁药、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等药物后,忽然体位变化,可出现头昏、眩晕甚至晕厥等低血压症状。
2)精神症状。
很多药物服用后可引起老人出现精神方面症状,常见的如中枢神经抗胆碱类药(苯海索、邻甲苯海拉明等),即使小剂量服用也可发生幻视或精神症状。
3)耳毒性。
影响较大的除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外,还有水杨酸类、保泰松、氯喹、奎宁、博莱霉素、普萘洛尔、甲孕酮以及强效利尿剂依他尼酸、呋塞米等。
这些药物主要会引起前庭功能受损,可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和共济失调,耳蜗损害主要症状是耳呜、耳聋。
4)尿潴留。
老年患心理障碍疾病多,服用抗抑郁药、抗震颤麻痹的抗胆碱药时,均有可能导致尿潴留(尤其是有前列腺增生及膀胱颈纤维性变者服以上药物时)。
服这两类药应严格控制剂量。
此外,服用强效利尿剂(如速尿、利尿酸),也可使患有前列腺增生症等的老人出现尿潴留。
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自愿报告制度?沙利度胺事件发生后,不少国家的管理部门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自愿报告制度,或收集药品不良反应。
这个制度以医生报告行医中观察到的可疑药品不良反应为基础。
其优点是一种新药上市后,马上就能得到不良反应报告,且能覆盖全部用药人群,没有时间限制,是识别非常见不良反应最迅速的方法。
有些国家,除医生外,卫生保健人员、病人也能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自愿报告制度能识别常见的不良反应,也能肯定上市前临床试验中不能肯定的及罕见的不良反应,与队列实验和上市后监测相比,它是收集药品不良反应S 经济的方法。
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置对策
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置对策Ⅰ目的为安全、正确地使用肿瘤化学治疗药物Ⅱ范围适用于全院各临床科室、药学部、医务部。
Ⅲ规程一、局部反应有些刺激性较强的抗肿瘤药,如长春碱类、葸环类、丝裂霉素和氮芥:等使用不当可引起严重的局部反应,使用时应予重视,预防为主和及时处理十分重要。
(一)栓塞性静脉炎:其表现为注入化疗药所用的静脉部位疼痛、皮肤发红,以后沿静脉皮肤色素沉着、脉管呈索条状变硬和导致静脉栓塞。
处理:为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应避免直接推注药物,而将化疗药物稀释后静注或静滴,然后采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充分冲洗输液血管,以减轻药物对静脉的刺激。
如需多次用药或患者静脉过细,均可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将导管插入上腔静脉,则不会引起静脉炎,并可保留导管,使患者减少多次穿刺之痛苦,提高其的生活质量。
(二)局部组织坏死:当刺激性强的化疗药漏人皮下时,即可引起局部皮下组织的化学性炎症,表现为漏药局部红肿、疼痛严重,可持续2-3周。
如漏药当时未作处理,则可引起局部皮肤坏死、形成溃疡,需待数月溃疡才能愈合。
处理:1.及时发现:当化疗药漏于皮下时患者即刻感到局部明显疼痛,此时应立即停注药物,用生理盐水冲洗完输液管道内的化疗药物,拔出针头,重新选择其他血管穿刺输液;2.及时处理:用生理盐水作局部皮下注入,以稀释化疗药的浓度,并用2%普鲁卡因局部封闭,然后根据化疗药物的特性予以冷敷或热敷。
(三)抗肿瘤药静脉外渗的处理静脉滴注或推注化疗药物时,如果使用不当,可使药物外渗到皮下组织,轻者引起红肿、疼痛和炎症,严重时可致组织坏死和溃疡,较长时间不愈合,给患者带来痛苦。
因此,医务人员应了解药物外渗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而后两项十分重要。
1.药物外渗的预防,具体措施如下:1.1化疗前应识别是发疱性还是非发疱性药物。
1.2输注化疗药的人员应受过专门训练或取得从事化疗的证明,按制定的方案进行化疗。
1.3以适量稀释液稀释药物,以免药物浓度过高。
药物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和技巧
组建包括药学、医学、护理学等多学科的专业团队,共同研究和 应对药物不良反应问题。
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通过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形式,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共同提高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水平。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药物不良反应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不良反应信息的及时传递和 共享。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升
药物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和预 防措施和技巧
汇报人:XX
2024-01-24
目录
• 药物不良反应概述 •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 应对药物不良反应技巧 • 总结与展望
01
药物不良反应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在正常用药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分类
能力。
鼓励患者反馈
鼓励患者及时反馈用药过程中的 问题和不良反应,以便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监测与报告制度建立
定期监测
01
定期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测,包括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等
方面。
不良反应报告
02
建立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对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记录、分析和
上报。
数据分析与改进
03
对收集的不良反应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药
THANKS
长期大量使用某些药物如对乙 酰氨基酚等,可能导致肝肾损 害。
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剂量和疗程 ,避免长期大量使用,以减少 毒性反应的发生。
特异质反应
特异质反应是指因先天性遗传异常,对于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
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对伯氨喹、磺胺吡啶等药物特别敏感,易发生溶 血性贫血。
在使用可能引起特异质反应的药物前,应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和家族遗传情况。
临床实验中的药品不良反应
临床实验中的药品不良反应临床实验是药物研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旨在评估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无可避免地出现,这给研究人员和患者都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临床实验中的药品不良反应,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剂量范围内使用药物后,可能出现的不良药物事件,包括预期的药物反应和意外的药物反应。
预期的药物反应是指已知的、通常与药物使用相关的不良反应,如头痛、恶心等。
而意外的药物反应则是指那些出现频率较低、或之前未观察到的不良反应。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1. 动物模型的局限性临床实验一般需要先在动物模型上进行,然而动物模型对药物反应的预测能力有限,某些不良反应可能无法在动物体内得到准确的模拟。
2. 个体差异人的遗传、生理、代谢状态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个体对药物有不同的反应,一些不良反应可能是特定个体的特异性反应。
3. 用药途径和剂量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与用药途径和剂量密切相关,不同的用药途径和剂量会导致不同类型和程度的不良反应。
三、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根据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严重性,药品不良反应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类。
1. 轻度不良反应轻度不良反应通常是一些症状较轻、对患者生活没有明显影响的反应,如头晕、乏力等。
这类反应虽然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但仍然需要加以关注,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2. 中度不良反应中度不良反应可能给患者的生活功能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恶心、呕吐等。
这些反应一般需要采取一些干预措施,如调整剂量、联合使用其他药物等,以减轻患者的不适。
3. 重度不良反应重度不良反应是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明显威胁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心血管意外等。
这类不良反应需要立即停用药物,并进行相关的急救措施。
四、解决药品不良反应的方案1. 引入更多临床前研究为了减少临床实验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以加强临床前研究,提高药物的选择性和安全性,尽量排除那些潜在的不良反应风险。
药学不良反应
药学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效应的延伸,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以预知的,但不一定是可以避免的。
少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较难恢复的,称为药原性疾病,例如庆大霉素引起神经性耳聋,肼屈嗪引起红斑性狼疮等。
1.副反应由于药理效应选择性低,涉及多个效应器官,当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通常也称副作用)。
例如阿托品用于解除胃肠痉挛时,将会引起口干、心悸、便秘等副反应。
副反应是在常用剂量下发生的,一般不太严重,但是难以避免的。
2.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是指在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但是可以预知也是应该避免发生的不良反应。
急性毒性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功能,慢性毒性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
致癌、致畸胎、致突变三致反应也属于慢性毒性范畴。
企图增加剂量或延长疗程以达到治疗目的是有限度的,过量用药是十分危险的。
3.后遗效应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例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停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数月内难以恢复。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又称回跃反应,例如长期服用可乐定降血压,停药次日血压将激烈回升。
5.变态反应变态反应是一类免疫反应。
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为抗原后,经过接触10天左右敏感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也称过敏反应。
常见于过敏体质病人。
临床表现各药不同,各人也不同。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用药理拮抗药解救无效。
反应严重度差异很大,与剂量也无关,从轻微的皮疹、发热至造系统抑制,肝肾功能损害、休克等。
可能只有一种症状,也可能多种症状同时出现。
停药后反应逐渐消失,再用时可能再发。
致敏物质可能是药物本身,可能是其代谢物,也可能是药剂中杂质。
临床用药前常做皮肤过敏试验,但仍有少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
可见这是一类非常复杂的药物反应。
药物不适症状的具体分析
药物不适症状的具体分析在临床实践中,药物不良反应(ADR)是医生和患者经常面临的问题。
此文档旨在提供关于药物不适症状的全面分析,以便医疗专业人员和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这些状况。
1. 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药物正常使用剂量下,药物除了期望的药理作用外,对患者产生的有害反应。
它们可以是轻微的,如皮疹和头痛,也可以是严重的,如肝功能衰竭和过敏反应。
1.1 分类- 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下产生的预期之外的不良反应,通常是可预测的。
- 毒性反应:由于药物剂量过高引起,可能对组织或器官功能产生损害。
- 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导致从轻微的皮疹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不等。
- 药物相互作用:两种或更多药物同时使用时产生的不良反应。
- 特异质反应:仅在特定基因型或个体中发生的反应,通常与药物代谢有关。
2. 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2.1 识别和评估-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家族史和过敏史。
- 临床评估:评估症状的性质、严重程度、发生时间以及是否与药物相关。
- 实验室检查:血液、尿液、肝功能等检查以辅助诊断。
2.2 管理策略- 停药:如确定不良反应与特定药物有关,首先应停用该药物。
- 对症治疗:根据症状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如抗过敏药物、抗炎药等。
- 替代治疗:在安全的情况下,使用其他药物替代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
- 监测:对患者进行随访,监测症状是否缓解或是否有进一步的发展。
3.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3.1 抗生素类- 过敏反应:如皮疹、药物热、哮喘等。
- 肝功能异常:如药物性肝炎。
3.2 循环系统药物- 低血压:某些降压药物可能导致。
- 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引起。
3.3 抗肿瘤药物- 恶心与呕吐:常见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 骨髓抑制:可能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3.4 激素类药物- 库欣综合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
- 骨质疏松:影响骨骼健康。
4. 患者教育患者应了解:- 药物的作用机理、预期效果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心内科常用药作用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心内科常用药作用副作用及不良反应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心内科常用药作用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心力衰竭的临床用药】一、强心类药分类{洋地黄类:西地兰、地高辛、毒毛花甙。
非洋地黄类:多巴酚丁胺、米力农、安力农。
洋地黄类药物的作用:慢而持久,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1)正性肌力作用:{增强心肌的收缩力}A、增强心肌的能源及氧的供应:药物在增强心肌收缩力的同时加快收缩速度,舒张期相对延长,有利于静脉淤血回流,从而增强心肌的能源及氧的供应,改善心肌功能状态。
B、降低衰竭心脏的耗氧量:心肌收缩力增强后心脏充血充分,心脏内残余血量减少,心室容积缩小,前负荷减轻,因此心肌耗氧量减少。
C、增加衰竭心脏的排出量。
(2)负性频率作用:{减慢心率}对心功能不全患者有明显减慢心率作用。
(3)负性传导作用:{抑制房室传导}主要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而引起的作用。
(4)有利于纠正心力衰竭。
临床作用:(1)慢性心功能不全;(2)心律失常(房颤、房扑、阵发性是上速)。
不良反应:洋地黄中毒反应1.心率<60次/分;2.道症状:较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等。
3.系统症状:头痛、头晕、视觉障碍、失眠等。
中毒特有的黄视绿视具有诊断价值,但较少见。
4.毒性反应:表现为原有心衰症状的加重和心律失常,是强心甙中毒致死的原因。
常见的心律失常有:A: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房性,房室结性,室性心动过速。
B:房室传导阻滞。
C:窦性心动过缓。
这些心律失常由三方面毒性作用所引起:①:蒲肯野纤维自律性增高及异位节律出现;②房室传导抑制;③:窦房结自律性降低。
西地兰----用于急慢性心力衰竭、房颤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治疗:a、心率〈60次/分者禁用,禁与钙剂合用,至少间隔2小时。
b、静推时须用5%葡萄糖20ml加西地兰0.2g稀释,时间不少于15-20分钟,操作时必须两人同时进行,医生测心率,护士测脉搏,并嘱咐患者如有不适及时诉说。
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副作用(副反应):药品按正常用法用量使用时所出现的与药品的药理学活性相关但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一般都较轻微,多为一过性可逆性功能变化,伴随治疗作用同时出现。
器官选择作用低即作用广泛的药物副作用可能会多。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首剂效应:一些病人在初服某种药物时,由于机体对药物作用尚未适应而引起不可耐受的强烈反应。
继发反应: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不是药物本身的效应,而是药物主要作用的、间接结果。
变态反应(过敏反应):药物或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作为抗原刺激机体而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
这种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无关或关系甚少,治疗量或极少量都可发生。
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血清病综合征、哮喘等。
特异质反应(特异反应性):因先天性遗传异常,少数病人用药后发生与药物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
该反应和遗传有关,与药理作用无关。
大多是由于机体缺乏某种酶,药物在体内代谢受阻所致反应。
依赖性:反复地(周期性或连续性)用药所引起的人体心理上或生理上或两者兼有的对药物的依赖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的要连续或定期用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
停药综合征:一些药物在长期应用后,机体对这些药物产生了适应性,若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易使机体的调节功能失调而发生功能紊乱,导致病情或临床症状上的一系列反跳回升现象和疾病加重等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药物引起的三种特殊毒性,均为药物和遗传物质或遗传物质在细胞的表达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附:降血脂药物氯贝丁酯(Clofibrate),用于高脂血症,严重W型高脂蛋白血症, 冠心病危险性大而饮食控制、减轻体重等治疗无效者。
本品仅降低血甘油三酯而很少降低血胆固醇,故对II型高脂蛋白血症的疗效有限。
由于本品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其应用已被其他更新的氯贝丁酸衍生物所取代。
精神科常见疾病用药及不良反应PPT模板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20XX
精神科常用药物适应症及不良反应
氯丙嗪:(25mg/50mg) 【适应症】
1. 对兴奋躁动、幻觉妄想、思维障碍及行为紊乱等阳性症状有较好的疗效。用于 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或其它精神病性障碍。
2. 止吐、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或顽固性呃逆。
精神科常用药物适应症及不良反应
精神科常用药物适应症及不良反应
喹硫平
【适 应 症】各型精神分裂症。本品不仅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有效,对阴性症状也有 一定效果。也可以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焦虑及认知缺陷症状 【不良反应】 1.困倦,头晕,便秘,体位性低血压,口干,肝 功能异常。 2.偶见头痛,衰弱,腹痛,背痛,发热,胸痛,心悸,高血压,消化不良,腹泻, 3.白细胞减少,体重增加,肌肉疼痛, 4.焦虑,鼻炎,皮疹,皮肤干燥,耳痛,尿道感染 5.心脑血管患者慎用
帕利哌酮 【适 应 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 【不良反应】 1.增加痴呆相关性精神病老年人患者的死亡率 2.脑血管不良反应 3.心动过缓,心悸等
精神科常用药物适应症及不良反应
氯硝西泮 【适 应 症】用于控制各型癫痫,尤适用于癫痫发作、婴儿痉挛症、肌阵挛症、
运动不能性发作。 【不良反应】1.嗜睡、头晕、共济失调、肌力减退。
精神科常用药物适应症及不良反应
氯氮平(25mg) 【适 应 症】 1、本品不仅对精神病阳性症状有效,对阴性症状也有一定效果。适用于急性与慢性精神 分裂症的各个亚型,对幻觉妄想型、青春型效果好。 2、对一些用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或疗效不好的病人,改用本品可能有效。 3、本品也用于治疗躁狂症或其它精神病性障碍的兴奋躁动和幻觉妄想。因导致粒细胞减 少症,一般不宜作为首选药。
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判定评价标准
防止问题药品继续流通和使用。
药品不良反应风险评估与预警
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风险评估
对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进行风险评估,确定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可能产生的影 响,为后续的风险控制和预警提供依据。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预警系统
通过建立预警系统,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处理。
对药品不良反应产生的风险和效益进 行综合评估,为药品的上市和使用提 供决策依据。
严重程度评估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损害 程度,如生命体征、生理功能、生活 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对不良反应的严 重程度进行评估。
药品不良反应评价流程
信息整理与分析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 筛选和初步分析,识别疑似药品 不良反应病例。
严重药品后遗症通常表现为长期或永久的 肝肾损伤、心脏疾病、肌肉萎缩、关节僵 硬等症状。这种反应与药物的种类、使用 时间、剂量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一 旦发生,往往难以逆转。
03
药品不良反应评价标准
药品不良反应评价原则
01
02
03
科学性原则
药品不良反应评价应基于 科学证据和医学原理,确 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 确性。
调查与核实
对疑似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调 查与核实,包括患者情况、用药 情况、不良反应表现等方面的信 息。
评价与判定
根据评价原则、方法和流程,对 药品不良反应进行评价与判定, 确定是否属于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信息收集
通过监测报告、临床研究、文献 资料等评价结果报告给相关部门和机 构,同时将结果反馈给临床医生 和患者,促进药品安全管理和公 众健康意识的提高。
针对可能出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 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
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皮疹、药物热:多同时出现,皮疹常先于发热出现。几乎每一种抗
感染药物都可引起皮疹、药物热;停药后2—3d大多可以退热。皮
疹分荨麻疹、斑丘疹、麻疹样皮疹,也有红斑、猩红热样皮疹、天
疱疮样皮疹、湿疹样皮疹、结节样红斑、多形性红斑、紫癜、剥脱 性皮炎、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渗出性红斑等,以后三者的预
后较严重。多数可自行消退,但因少数患者的皮疹可发展为剥脱性
阿司咪唑片:心血管反应、过敏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酮康唑片:引起肝损害、过敏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安乃近片、注射液: 引起过敏性休克、血液、消化系统反应,注射液易致休克虚脱 甲紫溶液:引起皮肤癌、皮炎、溃疡等 脑蛋白水解注射液:主要引起寒战、高热、皮疹以及过敏性休克样反应
G
h
通报3-5期:
2003年8月,5种药品: 甲氧氯普胺:锥体外系反应 碘化油胶丸:群体不良反应 卡马西平片:严重皮肤不良反应 鱼腥草注射液:过敏反应
2003年1月,5种药品:
右旋糖酐40注射液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
葛根素注射液
穿琥宁注射液
过敏性休克
安痛定注射液:严重皮肤和血液系统反应 参麦注射液
2003年12月, 第五次通报4种药品: 阿米卡星致耳、肾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等; 林可霉素致呼吸困难、听力下降、休克样反应等; 环丙沙星致皮损、静脉炎、消化、呼吸、白细胞减少、过敏性休克等; 克林霉素致皮肤损害、消化系统症状、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
皮炎等而危及生命,故以及时停药为妥。
G
h
青霉素致血清病样反应,是一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轻的变态反应。血管神
经性水肿一般并不严重,但波及呼吸系统及脑部时有 危及生命的可能。
与链霉素、青霉素等抗菌药物经常接触的人员有可能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h
用药错误 不合理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事件
不良事件
质量问题
Gh
药品不良反应
酮康唑 康泰克 西沙比利 拜斯亭 关木通 万络 加替沙星 泽马可 培高列特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
十分常见:≥1/10 常见:≥1/100~<1/10 偶见:≥1/1000~<1/100 罕见:≥1/10000~<1/1000 十分罕见:<1/10000
2008年8月, 1种药品: 壮骨关节丸致肝损害。
2008年10月, 1种药品: 痔血胶囊致肝功能损害肾功差者肾衰。
2008年12月, 1种药品(9期): 头孢拉定与血尿。
2009年1月, 1种药品(11期): 阿昔洛维致急性肾功损害。
Gh
通报20-23期:
2009年3月, 2种药品: 克林霉素致急性肾功能损害、血尿 藻酸双酯钠致全身性/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损害
2009年4月, 2种药品: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 清开灵注射剂致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
2009年5月, 1种药品: 左氧氟沙星全身性(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皮肤及其 附件、呼吸系统、胃肠系统以及过敏反应等)
2009年9月, 2种药品: 穿琥宁、炎琥宁致全身性损害
Gh
通报24-27期:
2007年8月, 4种药品: 含钆造影剂致肾功差者肾衰 钆喷酸葡胺、钆贝葡胺、
2008年2月, ?种药品:
钆双胺、钆喷酸和钆特酸葡胺。
抗抑郁药、抗癫痫药与自杀行为;
吗替麦考酚酯的生殖毒性;
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需控制血红蛋白浓度。
Gh
通报15-19期:
2008年7月, 1种药品: 头孢曲松的安全性问题。
FDA统计:1/3患者死于用药不当,1/7病死者涉及用药错误。 经济损失:某600床医院用于ADR年医疗费年540万;全美ADR
年消耗经费为766亿美元。 责任判罚: 1976-1995年因药物ADR致死共447例, 44%追究医
师责任, 其中57%的病例需赔偿,支付3.5万〜900万美元 ,平均每例106.13万美元。
Gh
首剂效应
撤药反应
副作用
毒性作用
致畸作用 致突变作用
药品不良 反应表现
后遗效应 变态反应 继发反应
致癌作用
药物依赖性
特异质反应
Gh
重大ADR事件
氨基比林 导致白细胞减少症,致癌
三苯乙醇 导致白内障
氯碘羟喹 亚急性脊髓视神经
心得宁 导致眼-耳-皮肤-粘膜综合症
己烯雌酚 孕期用药致女儿青少年期患阴道癌。
通报3-5期:
2003年8月,5种药品: 甲氧氯普胺:锥体外系反应 碘化油胶丸:群体不良反应 卡马西平片:严重皮肤不良反应 鱼腥草注射液:过敏反应
2003年1月,5种药品:
右旋糖酐40注射液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
葛根素注射液
过敏性休克
穿琥宁注射液
安痛定注射液:严重皮肤和血液系统反应 参麦注射液
2003年12月, 第五次通报4种药品: 阿米卡星致耳、肾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等; 林可霉素致呼吸困难、听力下降、休克样反应等; 环丙沙星致皮损、静脉炎、消化、呼吸、白细胞减少、过敏性休克等; 克林霉素致皮肤损害、消化系统症状、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
Gh
规避风险监管举例
苯甲醇(注射用溶媒) 2001年11月通报苯甲醇(注 射用溶媒)致儿童臀肌挛缩, 次年发文限制其使用范围; 2005年,明确规定所有含苯 甲醇注射液禁止用于儿童肌 肉注射;并要求修改说明书。
Gh
加替沙星
2005-2006年美国加拿大发布加替沙星导致严重血糖异常不良反应信 息。2006年4月百时美施贵宝公司自愿全球撤市加替沙星.
Gh
通报6-9期:
2004年4月,3种药品: 含马兜铃酸的中药, 致肾病31例 左旋咪唑致脑炎综合征1例; 盐酸芬氟拉明致严重心血管不良 反应2例。
2004年11月,2种药品: 莪术油注射液, 抑肽酶注射液, 过敏反应
2005年4月,3种药品: 莲必治注射液, 羟乙基淀粉氯化 钠注射液, 致急性肾功能损害, 克银丸(土茯苓、白鲜皮、北豆 根、拳参)致严重肝损害和剥脱 性皮炎。
临床用药的常见不良反应
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保障中心 郭代红
Gh
WHO合理用药标准:
病人接受到适宜的、调配正确的药物, 病人用药剂量准确、用法时间疗程正确, 药物质量安全有效、价格可接受并保证供应。
合理用药 基本原则
有效 对症选药
安全 经济
避免或减少 ADR
承受力
用药 过程
Gh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卫生部联合下发卫办医政发 〔2009〕13号文件《关于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的通知》, 建立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组织制订全国合理用药监测方案, 并确定第一批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960个监测点医院,其中核 心监测点医院473个。 监测方案包括4个子系统: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子系统、处方监测 子系统、用药(械)相关医疗损害事件监测子系统、重点单病种 监测子系统。 目的:推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贻误病情
致残、亡 病程延长 增加病痛
危及生命
药
品
不和谐因素
不 良
事
社会家庭负担
件
监
测
社会家庭负担
不和谐因素
Gh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定义
药品不良反应(ADR SFDA):合格的药品用于预防、诊断 或治疗人的疾病,改善人的生理功能而给予正常剂量的 药品所出现的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
药物不良事件(ADE):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 件,它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
美国医学研究所(IOM)2006年7月公布的研究报告:全美每年 有近150万人由于用药错误导致不良事件,造成额外的花费 ,高达35亿美元。
英国内科住院患者中约11%因发生ADE,使住院日延长8.5天, 开支升高11亿英镑。
Gh
美国,严重药品不良反应(SADRs)导致每年近万人死亡,占 主要死因的笫4-6位。
说明书修订的主要内容: 1、加入警示语,警告血糖异常的不良反应 2、在[禁忌]中明确:糖尿病患者禁用。 3、在[注意事项]、[老年患者用药]、[药物相互作用]中进一步加 强了对血糖异常不良反应的警示。
Gh
重大ADE事件
2006年5月广东等部分患者使用了齐二药生产的以二甘醇代替 丙二醇“亮菌甲素注射液” 出现急性肾衰或神经损伤的严重不 良事件,最终导致13人死亡。 2006年6-7月,多省患者使用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出 现热源性反应症状。安徽华源严重违反GMP要求,擅自改变生 产工艺,消毒、质检不规范…… 。 2007年7-9月,上海华联多重违规生产混入了微量硫酸长春新 碱的甲氨喋呤、阿糖胞苷,致残130多,症状为下肢疼痛乏力、 进而行走困难瘫痪等。
Gh
重大药品安全事件及其所致的严重药源性伤害,使得药 品安全愈加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得 到政府、社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的重视。
药品安全性监测不仅包括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也涵括了 临床用药错误、药品质量问题导致的药品不良事件监测;
有些ADE,严格意义上不属于ADR的定义范畴,但借助 ADRM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得到遏止;ADR监测工作成为有 效的预警渠道;特别是近年来药品安全重大事件的接连发生, 更凸现ADR监测的作用。
Gh
反应停:
1956年上市, 治疗妊娠呕吐,不久即发现缺少臂和腿的 畸形儿, 伴眼、耳、心脏、消化道和泌尿道畸型。5年 间在欧州各国、澳、加、日、拉美及非洲17个国家引起 海豹肢畸形儿 12000多人,死亡6000人。 禁用36周后不再出现新的病例。
Gh
药物性耳聋
90年代统计,我国聋、哑儿童达 180余万人。其中药物致耳聋者 占60%,约100万人,并每年以2 -4万递增。原因主要是抗生素 致聋,氨基糖甙类(包括庆大霉 素 , 卡 那 霉 素 等 ) 占 80% 。 例 如 “ 千 手 观 音 ” 21 位 演 员 中 18 人 因药致聋。
2009年10月, 1种药品: 加替沙星致血糖异常不良反应
2010年2月, 1种药品: 西布曲明致心血管事件风险
2010年3月, 2种药品: 骨肽、复方骨肽注射剂致过敏样反应
2010年3月, 1种药品: 鼻炎宁制剂引起严重过敏反应
Gh
在我国实施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对发生严重ADR药 品进行上市后跟踪监测,为进一步开展药物安全性再评价、 提供相关部门依法及时采取行政措施的科学评估依据,是药 品监管工作的重要进步。 而历次通报的发布情况对比,显示出的特点:发布时间间隔 缩短、单次涉及品种少而集中、信息提供更及时、相关内容 更丰富,并且为进一步出台监管举措、规避用药风险提供了 科学依据。
Gh
疫苗事件:
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 2009年,大连金港安迪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违法添加核酸物质(聚肌胞 注射液)。江苏延申公司4批产品、河北福尔公司1批产品抗原含量低 于国家标准,注射后达不到应有药效;3月停止“批签发”后又各有 2批产品效价不符合标准;共计销售215833人份,20余省数百个疾控 中心。7月召回时已经使用完毕。5月16日报道罚款3128.61万元。 贴签疫苗: 山西省疾控中心与经营公司违反操作规程,贴签过程疫苗高温暴露 受质疑,并引发公众对预防接种和疫苗质量的信任危机。
Gh
2007年初,佰易静丙致丙肝病毒抗体阳 性后,查出4 0吨血浆为非法采集。 2008年5月底,博雅静丙致南昌某医院6 人死亡20070514批号紧急召回。 2008年10月,完达山刺五加注射液事件, 3例死亡。 2009年2月,青海省双黄连注射液事件, 2例死亡。 2009年2月,假冒广西平南制药厂匙羹藤 液提取生产 “糖脂宁”,掺入大剂量格 列苯脲,新疆2人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