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亲子活动的现状及其成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亲子活动的现状及其成因
亲子活动是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现象,良好的亲子活动对于幼儿社会化的顺利进行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不当的亲子活动会引起一系列幼儿问题的产生,如,自卑感。
(一)学前儿童亲子活动的现状
1、学前儿童亲子活动的可喜面
(1)亲子活动的观念越来深入人心
亲子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现逐步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无论是在幼儿园、家庭,还是在社会,对亲子活动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亲子游戏、亲子阅读、亲子制作等以及社会上亲子机构所采用的一些方法逐渐被人们认同。亲子活动以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开始逐步被人们采纳。
(2)亲子活动的开展越来越频繁
亲子活动的观念深入人心后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亲子活动开展的越来越多,家庭、幼儿园和社会想法设法地开展各种各样的亲子活动,形式多样,方法不一,且有正对性开展活动。
2、学前儿童亲子活动存在的不足
虽然亲子活动让人看到了可喜的一面,但在具体的亲子活动却存在很多的问题。
(1)活动中角色呈现中心—边缘的格局
在父母与子女互动的过程中,父母处于中心、主导、控制地位,子女处于边缘、被动、依赖地位,形成不对等的两级。通常“中心”居高临下,以自己的方式主管地审视“边缘”的情况,强制性地输出“中心”的指令,根本不用顾虑“边缘”的现实状况,使“边缘”沦为客体,只能被动、消极地接受中心的意志。当今父母可谓“望子成龙”心切,不断地将成人的意志强加于子女,为子女规划、设计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要求子女参加各种各样的成才培训,小小年纪的孩子,又是画画,又是写字,又是练钢琴,又是学外语,他们没有自己活动的时
间和空间,简直成了父母手中的一枚棋子,任由父母摆布。孩子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外界的压力越来越大,但孩子内在动力越来越小。苦闷和烦恼已成为孩子们的共同心声,他们品尝到的不是金色的童年,而是生活的压力和残酷的竞争。
其实,在活动中,幼儿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与父母处于平等地位。亲子之间的交往实际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双向交互反馈的过程。父母应用平等的眼光与子女交流,尊重他们的各种权利。
(2)活动的内容过于狭窄
知识是人们在学习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而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智力与知识的关系是:
智力时通过知识的掌握形成和发展的,幼儿掌握知识越多,智力就能更好的发展;而掌握知识的难易度,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水平,智力越发展,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就会越顺利,由此可以看出,智力即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又是掌握知识的后果。然而“望子成龙”的思想使许多父母把子女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无论双休日或寒暑假,总有上不完的兴趣班,如钢琴、画画等。剥夺了幼儿休息、玩耍以及社会交往的时间,有的还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盲目追求孩子不切实际能力的发展,使得子女思想包袱过重,疲惫不堪。亲子之间似乎只有学习和成绩,全家人围着孩子的学习转,随着幼儿学习的好坏或喜或忧,忽视幼儿智力培养。在亲子互动中,有的家长虽很重视子女的智力发展,但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对于幼儿来说,其身体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所需要的知识是多方面的,不仅有智力方面,还应包括品德、审美、心理等诸方面的知识。互动内容的狭窄化,会造成幼儿心理压抑和痛苦。
(3)重“言传”,轻“身教”;重惩罚,轻奖励
父母是幼儿第一任启蒙老师,父母的思想、性格、兴趣甚至生活习惯,都会对成长中的青少年产生重要影响。马卡连柯曾说过:
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向儿童谈话,或教育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家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
样穿戴,怎样向别人说话,怎样讨论别人,怎样欢乐和发愁,怎样对待敌人和朋友,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父母亲来说,应清醒地意识到自身角色的示范性,在“言教”的同时,更多地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子女树立榜样。
遗憾的是,现在有很多父母只是重“言传”,轻“身教”。在亲子互动过程中,他们往往会滔滔不绝.讲出一些笼统、抽象的大道理,尽管这些道理不错,但这些道理大人自己也做不到,更何况稚嫩的孩子呢?“言传”与“身教”的背离,会使幼儿陷人矛盾状态,丧失对父母的信任,进而对整个社会及其现实产生怀疑。
父母在活动中看到的只是孩子的不足,看不到孩子优点。在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父母给予不是同情和鼓励,而是采用惩罚的手段。当孩子达不到家长的要求时,父母就冷语相对。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胆小怕事,不敢与人交流,易形成压抑的性格。
(4)亲子活动互动频率较低,时间少
在幼儿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规范的学习、基本生活技能的掌握,这一切都需要父母的亲情鼓励与支持。由于当今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日趋激烈,许多父母因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问搭理孩子,亲子互动频率较低,致使亲子之闻产生隔阂、陌生感。在广大农村,情况或许更为糟糕。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许多年轻父母纷纷背起行囊去城里打工,家里只留下孩子和年迈的老人,致使亲子互动缺乏。人是社会性动物,幼儿也不例外,幼儿的天性喜欢群体生活,特别是和同龄人一起活动、玩耍,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在一起分享彼此精神上的欢愉。由于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家庭结构小型化,没有兄弟姐妹这样的同代群体,幼儿已经失去了一个快乐的源泉,如果家庭基本三角间互动频率不高,甚至基本的两角缺失,那么幼儿的情感需要更难得到满足,更容易产生孤独、烦闷的情绪。
(5)缺乏家园合作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组织与实施中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采用家园
共育的形式,幼儿园与家长建立起真诚的伙伴、互动关系,既提供机会使教师和家长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分享先进的教育经验,又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家长以更科学的教育观念、方法展开家庭教育,使教育形成合力。但在现实中,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联系相当少,缺乏有效沟通,亲子活动的理念及相关思想在家庭中得不到体现,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得不到贯彻实施。
(二)学前儿童亲子活动现状产生的原因
学前儿童亲子活动虽有着很多的可喜面,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在坚持已有的基础上,认真对待。但学前儿童亲子活动中却存在很多问题,以下分析其原因。
1、父母教育期望过高
如今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个幼儿凝聚了几代人的希望。家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显得异常突出。不少家长把幼儿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从幼儿一出生就开始为他们设计未来,希望幼儿按照自己所设计的发展道路成长,很少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年龄特点、兴趣、原有基础、天赋等实际情况。一些家长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知识,在家庭活动变现出较大的盲目性,如盲目投资、盲目施教、盲目要求、盲目攀比、等等这种亲子教育的盲目往往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不仅仅使许多家庭白白花费了精力和财力,更极大地挫伤了幼儿的兴趣。如何才算是成龙、成凤,本来就没有确切的标准,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果在亲子活动中非要硬性地按规定的培养,开展亲子活动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不但会影响幼儿良好的品德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更会阻碍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甚至导致幼儿人格的缺失,给幼儿的一生带来不良影响。
2、父母教育方式方法不当
在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影响下,父母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很容易走极端。一是过度娇宠。表现为溺爱。溺爱有爱得太多和过分的意思,这是一种不科学的教养方式。作为国际学术界的一种主流的观点,人们一直认为违法犯罪行为与早期家教中过多的拒绝、惩罚高度相关。有研究者以劳教人员为被试,得出劳教人员父母的抚养类型与常模有显著差异,而溺爱型居于第一位。”聚类分析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