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入与分配(教案)

合集下载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精选5篇)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精选5篇)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精选5篇)《个人收入的分配》篇1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 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意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以及实行意义;效率、公平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深入村镇或社区,实地考察、调研、收集分配中讲求效率的表现与维护公平的表现;分组讨论讲求效率的意义和维护公平的意义;或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学会分析典型案例,并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微观分配提出合理的建议。

结合现实生活和课堂所学基本观点撰写政治小论文。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二. 知识纵横本单元继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谁来生产”的问题之后,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从社会再生产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看,本单元是从社会产品分配的角度对社会经济过程进行分析,因而是全书的重点之一。

本单元包括三课内容,主要讲两大问题:一是个人收入分配(第七课);二是国家收入分配(含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和第九课“征税和纳税”)。

除了上述内容,另设置一个“综合探究”栏目,使学生围绕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展开调查和讨论。

在第七课中,先是学习作为我国经济制度之重要组成部分的产品分配制度,这是与第四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一个内容。

从生产关系角度,这两部分内容是不可分割的,理应放在一起来学习。

课个人收入与分配教案

课个人收入与分配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个人收入与分配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收入的概念及其来源;2. 使学生掌握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3. 培养学生分析个人收入分配不均问题的能力;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教学重点:1. 个人收入的概念及其来源;2. 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3. 个人收入分配不均问题的分析;4. 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的培养。

教学难点:1. 个人收入分配不均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2. 金钱观和消费观的树立。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个人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引发学生对个人收入与分配问题的思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个人收入的概念及其来源,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

3. 课堂讲解:讲解个人收入的概念及其来源,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分析个人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及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个人收入分配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个人收入分配的不均现象,并提出解决办法。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个人收入与分配问题的看法,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个人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三、课后作业1. 请简述个人收入的概念及其来源。

2. 请阐述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

3. 分析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及影响。

4. 谈谈你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个人收入与分配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五、课后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小组讨论的参与度,评价学生对个人收入与分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金钱观和消费观的树立情况。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1:收入来源调查让学生课前调查家人或周围人的收入来源,了解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的收入差异,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个人收入与分配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个人收入与分配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个人收入与分配教案一、教案介绍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个人收入的来源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收入分配。

通过学习本教案,学生将能够掌握个人收入的概念、来源与分类,了解不同收入分配方式的优缺点,并具备进行合理收入分配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个人收入的概念、来源与分类;2. 了解不同收入分配方式的优缺点;3. 培养学生进行合理收入分配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个人收入的概念a. 个人收入是指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参与经济活动所获得的各种经济利益的总和。

b. 个人收入来源包括工资薪金、利息红利、财产租金、经营所得等多个方面。

c. 个人收入可以分为现金收入和非现金收入两类。

2. 不同收入分配方式的优缺点a. 均等分配:每个人获得相同的收入,但不能充分激发个人的工作动力。

b. 市场分配:根据个人的供给和需求,在市场上自由交易,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但容易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c. 政府调节:政府通过税收、福利等手段进行收入调节,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贫富差距,但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

3. 合理收入分配的策略a. 提高劳动报酬:通过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等方式,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b. 加强教育培训:提供良好的教育与培训,提高个人技能与知识水平,增加个人收入。

c. 完善税收制度:建立公平、合理的税收制度,减轻贫富差距,并鼓励个人投资与创业。

d. 发展社会福利:提供医疗保障、教育补助等福利措施,确保个人收入的公平合理分配。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个人收入的概念、来源与分类。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讨论不同收入分配方式的优缺点,并提出自己的理解和建议。

3. 视频展示法:利用相关教育视频资源,展示现实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不同收入分配方式的实际效果。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合理的收入分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参与度评价:对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积极程度进行评价。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的教案人教版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的教案人教版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的教案人教版教案标题: 了解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的概念和原则。

2. 理解我国个人收入分配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3. 掌握个人收入分配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4. 培养学生的财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和政策。

2. 学会分析我国个人收入分布的差异和存在的问题。

3. 了解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调控措施和目标。

教学难点:1. 分析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 探讨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改革方向和措施。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或黑板。

2. PowerPoint或其他多媒体工具。

3. 学生练习和讨论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实例引入话题,比如一个家庭的收入来源和分配方式。

二、概念解释和讨论(15分钟)1. 解释个人收入分配的概念和意义。

2. 分组讨论学生对个人收入分配的理解和认识。

三、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20分钟)1. 讲解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 利用统计数据分析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不均衡现象。

四、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和政策(20分钟)1. 解释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原则。

2. 介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五、学生练习和小组讨论(15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和讨论的资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2.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他们的思考和意见。

六、个人收入分配的调控措施(20分钟)1. 介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调控目标和措施。

2. 分析个人收入分配调控的挑战和对策。

七、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意见。

2. 总结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和重要问题。

师生互动和评价:1.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

2. 收集学生对个人收入分配的理解和意见,并进行评价和鼓励。

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资料,撰写一篇短文,谈谈他们对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看法和建议。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收入的含义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个人收入分配的原理和方式。

3. 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个人收入的含义与分类工资性收入非工资性收入合法收入与非法收入2. 个人收入分配的原理劳动报酬原理生产要素分配原理3. 个人收入分配的方式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混合分配4.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改革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发展历程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特点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方向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个人收入的含义、分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个人收入分配的原理和方式;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改革。

2. 教学难点:个人收入分配原理和方式的理解与应用;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式。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实际问题。

3. 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收入分配改革的途径。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国民经济中的个人收入分配现象,引发学生对个人收入分配问题的关注。

2. 讲解与讨论:讲解个人收入的含义、分类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引导学生了解个人收入分配的原理和方式。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现状。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改革途径。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个人收入分配基本概念的理解、对个人收入分配原理和方式的认识,以及对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了解。

2. 评价方式: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案例分析报告。

3. 评价标准:能准确理解并运用基本概念;能分析并解释个人收入分配原理和方式;能了解并评价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现状及改革。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收入的含义及其分配方式。

2. 使学生掌握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制度及特点。

3. 培养学生正确看待收入分配不均现象,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个人收入的含义及其分配方式。

2.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制度及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2. 分析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及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制度及特点。

3.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探究收入分配不均现象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统计数据,引发学生对个人收入分配问题的关注。

2. 讲解个人收入的含义及其分配方式,如工资、奖金、津贴、稿费等。

3. 介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制度及特点,如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混合分配等。

4. 分析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如地区差异、行业差异、技能水平等。

5. 讨论收入分配不均的影响,如社会公平、消费水平、社会稳定等。

6.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收入分配不均现象,提高社会责任感。

六、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过程。

2. 分析一个收入分配不均的案例,并提出解决对策。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个人收入分配公平与效率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讨论环节,评价学生对个人收入分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收入分配不均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九、拓展学习1.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相关政策,了解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最新动态。

2. 推荐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加深对个人收入分配问题的认识。

3.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和解决能力。

十、教学资源1. 教材:《经济学原理》、《社会学概论》等。

课个人收入与分配教案

课个人收入与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与分配教案第一章:个人收入与分配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收入的含义和来源。

2. 使学生掌握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和方式。

3.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个人收入与分配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个人收入的含义与来源2. 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3. 个人收入分配的方式4.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与改革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个人收入的含义与来源2. 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和方式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个人收入与分配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与改革。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正确对待个人收入与分配的态度。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思考个人收入与分配的重要性。

2. 讲解个人收入的含义与来源,让学生了解各种收入形式。

3. 讲解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和方式,让学生明白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

4. 分析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与改革,让学生了解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

5. 讨论如何正确对待个人收入与分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工资收入与分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资收入的含义和构成。

2. 使学生掌握工资收入分配的原则和方式。

3. 培养学生合理规划工资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工资收入的含义与构成2. 工资收入分配的原则3. 工资收入分配的方式4. 工资收入管理与支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工资收入的含义与构成2. 工资收入分配的原则和方式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工资收入与分配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资收入分配的现状与改革。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合理规划工资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思考工资收入与分配的重要性。

2. 讲解工资收入的含义与构成,让学生了解各种工资收入形式。

个人收入分配高一政治教案

个人收入分配高一政治教案

个人收入分配高一政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掌握个人收入分配的不同方式和主要因素;3.分析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与不公平现象及其影响;4.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提高其社会问题意识。

二、教学重点1.个人收入分配的不同方式和主要因素;2.分析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与不公平现象及其影响。

三、教学内容1. 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概念个人收入分配是指社会中个人所获得的收入在各个层面上的分布情况。

个人收入分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和稳定。

2. 个人收入分配的不同方式个人收入分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劳动收入:个人通过劳动所得到的报酬;•资本收入:个人通过资本(如股票、房产等)所获得的收益;•转移收入:个人通过政府或其他组织的转移支付所获得的收入;•非货币收入:个人通过非货币形式(如食物、住房等)所获得的收入。

3. 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个人收入的分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育背景:受教育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从而影响其获得的收入水平;•职业选择:不同职业的报酬水平有所差异,个人的职业选择直接关系到其收入;•工作经验:个人的工作经验对其收入水平有一定的影响,经验丰富的个人通常更容易获得较高的收入;•性别差异:在一些社会中,性别差异也会导致个人收入分配不均衡;•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机会也会导致个人收入分配的差异。

4. 分析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与不公平现象个人收入分配存在着公平与不公平的现象。

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的差异是正常的,体现了个人努力和能力的不同。

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和制度问题,一部分人的收入过低,而少数人的收入过高,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现象。

5. 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个人收入分配不平衡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现象。

个人收入的分配不公平会导致社会的贫富差距扩大,贫困人口增加,社会矛盾加剧,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教案标题:个人收入分配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个人收入分配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和方法。

3. 培养学生正确的收入分配观念和能力。

教学重点:1. 个人收入分配的概念和原则。

2. 常见的个人收入分配方法。

3. 分析和评价不同收入分配模式的优缺点。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正确的收入分配观念和能力。

2. 分析和评价不同收入分配模式的优缺点。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小组讨论的指导问题。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一些实例或图片引起学生对个人收入分配的思考。

2. 引导学生讨论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性。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解释个人收入分配的概念和意义。

2. 介绍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如公平、效率、激励等。

步骤三:常见的个人收入分配方法(15分钟)1. 分别介绍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贡献分配等个人收入分配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步骤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个具体的收入分配案例。

2. 指导问题:这个案例中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是否符合效率原则?是否能够激励个人努力工作?步骤五:案例分析和评价(10分钟)1. 随机选取几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2. 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不同小组的观点和理由。

步骤六: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总结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性和原则。

2. 鼓励学生拓展思考,探索更多的个人收入分配方法和案例。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不同行业和国家的个人收入分配情况。

2.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探讨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的表现和讨论结果。

2. 学生对个人收入分配原则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不同收入分配模式优缺点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幻灯片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个人收入的来源和分配方式;2.掌握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和方法;3.了解个人收入分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个人收入的来源:–劳动收入:工资、奖金、津贴等;–财产性收入:利息、股息、房屋出租所得等;–转移性收入: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

2.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直接分配:个人劳动价值决定收入;–间接分配:依靠市场经济方式分配;–社会分配:政府通过税收、福利等手段进行分配。

3.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和方法:–公平原则:按劳分配、按能力分配等;–激励原则:鼓励人们积极劳动创造财富;–调节原则:通过税收和社会福利制度实现收入再分配。

4.个人收入分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作用:–促进经济增长:合理的收入分配激发消费需求和投资活力;–降低社会不平等:通过再分配机制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个人收入的来源和分配方式,并分析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发表各自对个人收入分配的看法和意见;3.案例分析法:选取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和方法,并探讨其对社会稳定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举例引起学生对个人收入的关注和思考,引发学生对分配问题的兴趣;2.介绍个人收入的来源和分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个人收入的多样性和分配的复杂性;3.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和方法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4.组织学生分析案例,探讨个人收入分配对社会稳定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5.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概括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和方法,并强调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设置选择题和简答题,考察学生对个人收入的来源和分配方式的掌握程度;2.学生讨论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分析问题和表达意见的能力;3.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围绕个人收入分配对社会稳定的作用,撰写一份分析报告,评估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设计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设计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收入分配的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3.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收入分配的态度和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个人收入分配的概念和意义2. 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3. 个人收入分配的方式4. 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5.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和改革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个人收入分配的概念、意义、基本原则和方式。

2. 教学难点: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和改革。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个人收入分配的概念、意义、基本原则和方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的实例。

3. 讨论法:探讨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和改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收入分配的意义和重要性。

2. 讲解概念:讲解个人收入分配的概念和意义。

3. 讲解原则:讲解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

4. 讲解方式:讲解个人收入分配的方式。

5. 分析案例:分析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的实例。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和改革。

7. 总结讲解: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8.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个人收入分配的思考题和练习题。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特点。

2. 让学生了解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过程。

3. 分析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成效和不足。

七、课堂互动1. 提问:什么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在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2. 提问:如何看待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 提问: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八、教学评价1. 课堂讲授:评价学生对个人收入分配概念、意义、原则和方式的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在分析个人收入分配公平与效率方面的能力。

3.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认识和看法。

个人收入与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与分配教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课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案一、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新课标基本‎要求:阐述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二、教材梳理知识要点:*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意义知识结构: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居‎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的‎含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意义解疑释难:重点、难点分析:1、全面理解按‎劳分配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重点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误区知识:●按劳分配也‎就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凡是工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只要是合法‎的收入肯定‎是劳动所得‎●只要是在公‎有制企业中‎获得的收入‎肯定是按劳‎分配三、问题探究典型案例:小吴的爸爸‎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总工‎程师,月月有工资‎,年终有奖金‎;妈妈在一家‎外资企业做‎财务工作,去年增加了‎工资;姑姑是农民‎,除了承包集‎体土地种植‎蔬菜外,兼营蔬菜收‎购和运输,收入也有所‎增长;二叔开了一‎家个体杂货‎店,虽忙可收入‎不少;三叔与他人‎合办了一家‎服装厂,自己直接经‎营,去年的税后‎收入比小吴‎的爸爸妈妈‎的收入总和‎还高出一倍‎。

个人收入和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和分配教案

课题:个人收入和分配教学目标:认知:了解我国居民收入结构的构成,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劳动光荣、热爱劳动、形成以劳致富的情感和态度,培养正确的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运用:努力学习,提高技能水平,为劳动致富打下基础;运用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正确分析社会中出现的贫富差距和国家的相关调控政策。

教学重点:1、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2、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教学难点: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流程:【课前准备】1、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向家长了解家庭收入的构成,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这一角度理解我国在处理效率和公平问题上的具体措施。

教师帮助筛选,并形成资料。

【情境导入】1、播放视频: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请同学结合对自己家庭收入构成的调查,谈谈家庭收入的各项构成各属于哪种分配方式?学生:结合自身家庭的实际情况发言。

教师:从视频中可看出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的来源有多种形式。

从同学们的发言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存在按劳分配和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共同构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请同学们准确说出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内容。

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城镇居民收入结构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农村居民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问题引领、合作探究】教师设置问题,学生看书,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回答问题: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什么分配范围:公有制经济;分配依据是什么: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内容是什么:个人消费品;按什么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2、其他有哪些主要分配方式?各是什么含义?教师补充: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1)从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看,虽然在全社会范围存在多种分配方式,但由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所有按劳分配方式是主体;(2)尽管目前公有制企业个人收入来源逐渐多元化,但在各种报酬中,按劳分配部分的收入依然占较大比重;(3)从按劳分配对其他收入方式的影响看,公有制企业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经济活动中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参照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按劳动要素分配,一般是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设计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设计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让学生理解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和政策。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和问题2. 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3. 个人收入分配的政策4.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5. 学生实践:分析身边的社会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和问题、原则和政策。

2. 教学难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原则和政策。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社会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收入分配问题。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收入分配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原则和政策。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社会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收入分配问题。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个人收入分配现状、问题和原则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认识。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身边人的收入分配状况。

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个人收入分配政策和社会公平。

3. 观看相关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九、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和辅导。

3. 结合时事热点,更新教学案例,使教学内容更具现实意义。

2.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他们在学习个人收入分配方面的收获。

个人的收入与分配教案

个人的收入与分配教案

个人的收入与分配教案
平均主义——懒汉——束缚生产力——普遍贫穷
【合作探究三】通过猎人的对策,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按劳分配的意义(引用海尔冰箱厂薪酬改革制度进一步说明)
【教师总结】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情景设置:同学小美在向阳坊蛋糕店打工。

在聊天中了解到她
想辞职创业,手头有了一定的积蓄,想开一个规模较大的咖啡
店。

取名:闺蜜屋。

【合作探究】要让这个咖啡店开起来,小美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引出知识点按生产要素分配及其具体形式。

【合作探究】团支书和班长为什么把各自的资金、店面这些生产要素提供给小美?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深入思考,探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教师点评】参与受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等。

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分清某种分配属于哪种要素的收入。

【学以致用】指出PPT图片中劳动成果分配的要素
●案例分析:我个人开了一家专卖店,上个月卖掉了40件衣服,
能存3000块钱,这个月到了淡季,只卖出16件,只能存1200,
不过加起来还是可以买新电话了……
【合作探究】案例中的收入属于按什么方式分配?
【连一连】左侧的分配制度与右侧对应的收入方式连线。

【升华拓展】播放《中国合伙人》片尾曲:光阴的故事
三)课堂小结
和学生一起用思维导图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
四)布置作业
1.根据所学,分析自己家庭成员的收入属于那种分配方式。

2.方案设计:工作后你想自己创办一家广告公司,请设计一套关于拟招聘人员和支付薪水报酬的合理方案,并说明设计方案的依据。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 了解个人收入的定义和来源; - 掌握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 理解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性; - 分析不同收入分配方式的优缺点。

二、教学内容1. 个人收入的定义和来源•个人收入的概念;•个人收入的主要来源,如工资薪金、利息、股息、租金等。

2. 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a) 劳动所得•个人通过工作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b) 资本所得•个人通过投资获得的收入;•包括利息、股息、租金等。

c) 转移收入•个人通过政府转移支付或社会福利获得的收入;•包括社会保障金、失业救济金等。

3. 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性•个人收入分配对社会经济稳定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收入分配方式会导致社会不同的社会效益。

4. 不同收入分配方式的优缺点•劳动所得:激励个人劳动积极性,但存在不公平现象;•资本所得:促进投资和经济增长,但加剧贫富差距;•转移收入: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但可能造成依赖和挑战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介绍个人收入的定义、来源和分配方式。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不同收入分配方式的优缺点展开讨论。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帮助他们理解个人收入分配的实际问题和挑战。

四、教学评估•课堂讨论: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评估他们对个人收入分配的理解程度。

•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练习题,要求学生回答并提交。

评估学生对个人收入分配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课件:准备包含相关知识点和案例的课件,供学生理解和学习。

•教材:提供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复习。

六、教学计划本课程计划分为两个课时。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 第一课时:个人收入的定义和来源、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 第二课时: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性、不同收入分配方式的优缺点。

七、教学延伸•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个人收入分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或写作活动,就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等问题展开思考和辩论。

高中政治必修二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二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二个人收入分配教案一、课题个人收入分配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准确区分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2. 能力目标通过对分配制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收入分配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我国的分配制度,树立劳动光荣、尊重劳动的观念。

正确认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2. 教学难点按生产要素分配。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钟)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都会关心自己的收入问题。

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个人收入是如何分配的吗?为什么有的人收入高,有的人收入低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个人收入分配》这一课,来揭开个人收入分配的神秘面纱。

(二)讲授新课(35 分钟)1. 按劳分配为主体(10 分钟)教师:我们来学习按劳分配。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 58 页的内容,思考什么是按劳分配?它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好,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学生: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教师:回答得很好。

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制度中居于主体地位,这是由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的。

那么,按劳分配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师:非常正确。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个人收入与分配教案.doc

个人收入与分配教案.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个人收入与分配》教案课题名称个人收入与分配授课教师授课时间3、 29 授课班级13机电 1 授课地点教室授课类型新课课时数 1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方法本课教材内容是在前课内容《企业中的劳动者》基础上编写的,我国居民绝大多数个人收入来自职场,属于按劳分配所得;个人有了一定收入,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就自然想到了理财,故本部分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教材内容条理清晰,包括个人收入的来源、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等三部分内容,逻辑严密,但较为抽象和宏观。

本班为职高机电专业一年级的学生,35 人全部为男生,他们对宏观的社会现象较女生更为感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他们的这个特点作了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调查,了解到有的学生家长购买过股票,有的购买过国债; 有的学生家里开店做生意、办工厂;有的学生家里有房屋出租;学生的这些感性认识非常利于本话题的教学活动。

不足的是学生对分配制度,尤其对从效率与公平角度理解分配制度认识不深,通过本课的教学,将提高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了解个人收入的种类;理解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内容,该制度形成的知识与技能决定因素;能认识到在个人收入分配过程中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重要性。

通过情景导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案例教学等多种方式将重点突出,过程与方法难点突破。

情感态度与价能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培养他们对宏观社会现象的思考能值观目标力,对微观社会的洞察力。

重点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难点个人收入分配形式;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关键点教法选择情景导入、小组讨论、启发点拨、案例教学。

学法指导课前调查;合作探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环节课前准备引入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将班级同学分为7 组,每组 5 人;布置学生对家庭收入的来源进行调查1请说说你家的收入来源?列出各种来源占家庭收入的比例。

2.针对社会存在的收入差距加大现象你是怎样评价的?3.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收入来源的图片。

个人收入与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与分配(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经济生活》必修模块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

主要学习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理解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

通过效率与公平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二、复习预习大家一起来跟我回忆下上节课的相关知识点有哪些:1、储蓄存款的含义、利息、利率及计算方法2、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3、股票的含义和特点4、债券的含义、分类和特点5、商业保险含义和分类6、比较这几种投资理财方式的异同,分析不同的投资行为三、知识讲解考点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分配为主体(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而且只能是按劳分配,同时这种劳动是社会劳动。

(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直接取决于生产关系,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因此决定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②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产品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联系,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没有达到极大丰富,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在当前的生产力状况下,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距。

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按劳分配既是客观经济条件的要求,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也体现了优越性。

(3)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会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也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个人收入分配_教案(3篇)

个人收入分配_教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个人收入分配的概念、意义和原则;掌握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方式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收入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勤劳致富、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个人收入分配的概念、意义、原则和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方式、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如何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个人收入分配吗?请谈谈你们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认识。

2. 教师简要介绍个人收入分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 个人收入分配的概念和意义- 解释个人收入分配的概念,强调其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

- 分析个人收入分配的意义,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

2. 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 介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如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等。

- 分析这些原则的意义,如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等。

3.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方式和特点- 介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方式,如工资、奖金、津贴、分红等。

- 分析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特点,如地区差异、城乡差异、行业差异等。

4. 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讨论如何通过政策调整、制度完善等手段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 分析我国在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三)案例分析1. 选择典型案例,如某地区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政策,让学生分析案例,提出改进措施。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收入增长。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收入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近年来在收入分配改革方面的政策措施。

2.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通过努力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