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在非语言交流上的表现-精选文档
不同文化中的非言语行为

不同文化中的非言语行为随着世界的不断交流与融合,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愈加明显。
虽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有各自的特点,但是这些文化都是由人们生活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中创造的。
因此,文化之间常常存在着不同的非言语行为,尤其是在交际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本文将就文化之间的非言语行为进行探讨。
一、环境交流环境信号是指在人们日常生活场景中,通过环境来传递信息的一种交流形式。
不同的地区,因为环境因素和地理条件的不同,在某些情况下就会产生不同的环境信号。
比如,在美国,红绿灯的颜色和设计内容,以及快餐店或连锁餐厅的外部标识,都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
在中国,红色代表着吉祥、喜庆,因此,在中国文化的潜移默化中,红色被广泛应用于庆祝活动,如婚礼、生日、春节等等场合。
因此,环境信号对文化交流的影响非常显著,通过环境信号人们能够快速而直接地接收到一些信息。
二、身体语言身体语言,是指人们通过不同的身体姿态、表情、动作等来进行交流的一种形式。
比如,在东方社会,人们通过轻轻点头来表示“是”的意思,而在西方社会,人们则习惯于直接说出“是”的话语。
此外,在双方交往的过程中,身体姿态,以及手势的使用,也很有可能引起文化差异。
比如在一些西方国家,人们经常用食指指出要解决的问题,而在阿拉伯国家,用食指指向对方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三、面部表情面部表情也是非常显著的非语言交流形式。
不同的文化,由于生活环境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在面部表情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东和南亚许多地区,微笑不是表示同情或神秘气质的事情,而是表示愤怒或无助的表达。
在印度,人们经常用头部的转动表示同意,在日本,人们经常通过微笑来掩饰他们的真实感情。
因此,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对方的面部表情和语言,以及了解哪些表情是可以接受的和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是非常重要的。
四、声音与语调人的语音和语调也是人际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传达的信息远远超出词汇和文章所能表达的范围。
比如,在英国,人们语调常常随着句子结尾而下降,而在中国一些地方,人们则经常将语调上扬来表示疑问。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非言语交际行为中的体现

(责任编辑 张海鹏)
- 159 -
一、非言语交际行为的分类及其交际功能 人们对于非言语交际的行为方式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 法,虽然有些分类出现了相互交叉或包容的现象,但非言语 交际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八种:时间学(chronemics),研究 人们利用时间的方式及其意义;空间学(proxemics),研究人 际距离及空间使用方法及其意义,如拥挤、近体距离、领地 观念、空间取向、座位安排等;身势学(kinesics),研究人们的 面部表情、身体动作、手势等;体触学(haptics),研究身体接 触所传达的信息;外表(physical appearance),研究人们的 肤色、衣着打扮及身体形态等;目光学(oculesics),研究人们 通过目光接触、眨眼、眼珠转动及瞳孔放大等所传达的信 息;副语言(paralanguage/vocalics),研究声音的非言语成分所 传达的信息,又称类语言或伴随语言,主要包括沉默、话轮 转接和非语义声音;嗅觉学(olfactics),研究人们如何通过气 味来传达信息。 非言语交际行为具有许多独特的交际功能,根据非言 语交际行为的分类,其交际功能大体分为五种:(1) 补足 (complementing):在交际中,非语言符号如表情、手势、声调 等,都可以用来填补、增加、充实语言符号在传递信息时的 某些不足或缺欠。例如你的孩子考试得了好成绩,你搂住他 说:“真棒!”你的搂抱就补充了你的言语信息。(2) 替代 (substituting):替代作用是指在无法用语言交流信息,或特定 的环境阻碍了语言交流时,人们可以用非语言符号来代替
非语言交际在中西方文化中差异论文

非语言交际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非语言交际指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
各民族有不同的非语言交际方式。
在不同文化中,同样的非语言形式其意义也可能并不完全相同。
从跨文化交际出发,我们把非语言交际分为: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
本文旨在以手势语、眼神交流和着装为例,简单谈谈非语言交际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中西文化;手势语;目语;着装【中图分类号】h01introductionnonverbal communication refers to all of the ways of communication except for the languag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like our verbal language, is also a part of our culture.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take the following as example: gesture language, eye contact, dressing.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different ways of communication. therefore,in different cultures, the sam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may not have the same meaning.i. gesture languagehand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body. while gesture language, by which people usually express themselves, is the most important nonverbal language. the same gesture in different cultures may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or even theopposite meanings.in china, the thumb up means “good”, while the little finger means “bad” or “poor”. it embodies the chinese culture of respect for seniority. in usa, the thumb up means asking for a lift, while the thumb down means “bad”. circling the temple by using the finger means using brain in china,while in america it means being crazy.ii. eye contactone could draw up quite a list of “rules” about eye contact in chinese culture and in western culture: to look or not to look; when to look and how long to look; who to look at and who not to look at.when people are talking with each other, they need more eye contact in western countries. for them eye contact means politeness, respect and trust. so the time for eye contact is longer and more often for western people to communicate than that for chinese. because western people think the lack of eye contact means the lack of honesty or bashfulness. in china, people avoid staring at others just because of politeness, respect or obedience. therefore, if we chinese give less eye contact than western people, they will think we are look down upon them and feel angry; we chinese,especially young female, may consider they are impolite by staring.iii. dressingin modern society, dressing symbolizes social status,or occupation. the people who are dressed formally show more prestige.in western, the requirement for dressing in invitations is usually printed in the lower right corner. if writing white tie, men should dress in formal dress or tuxedo, with stiff collar shirt and white tie; women should be in long dress with bare shoulders and back. if writing lounge suit, male guests need to wear a suit and tie, and there is no strictly requirements for color. female guests may wear a dress or skirt. if writing dress informal, people often are dressed more casually. while chinese have no such detailed requirements.conclusionin conclusio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s one of the communication way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assisting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e should know more about the differences and the conflicts of different cultures, treat them correctly, respect other’s cultures and communicate equally. only by this way can we communicate easily and well with others who ar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参考文献[1]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9[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4]王福祥、吴汗樱,《文化与语言》,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5]胡文仲、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6]孟小云译,《体态与交际》,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7]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8]毕继万译,《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的对比》,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9]王菊泉、郑立信,《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10]guo-ming chen & william j. starosta著,林大津、尤泽顺导读,《跨文化交际学基础》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中西文化差异在非语言交流上的表现-精选文档

中西文化差异在非语言交流上的表现ParalanguageDifferencesbetweenEastandWesternGuoJianghong【】Paralanguagecanbesubstitute,vagueinmeaningandbeacquired afterbeingborn.ThedifferencesbetweentheEastandtheWestin bodylanguage,inthemeaningofclothing,spaces,andflowersan dsoon,showthepropertiesofmulticulturalcommunication.The sedifferencesarecausedbythevariousculturebackgroundsbet weennations.Wecanavoidresistanceandmisunderstandingofot hercultures,improveourobservationalabilityandexpressive nessifwehaveagoodknowledgeoftheseproperties.Thereforewe canbesuccessfulincommunication.【Keyword】:paralanguage,differences,culturebackground, multi-culturalcommunication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世界范围内多元化的劳动环境越来越普遍。
在跨文化传播中,必须懂得文化差异在非语言交流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帮助我们扬长避短,在理解、尊重彼此文化的基础上获得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一、非语言交流的特点自然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非自然语言是指体态语等无声的伴随语言。
在多数情况下,非自然语言是在口头语的运用中产生的,而且常常是无意识流露出来的。
从非语言交际层面试析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差异及对策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赵长欢从非语言交际层面试析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差异及对策摘要:非语言交际指语言交际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
本文以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为视角,从非语言交际层面探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和原因,并与对外汉语教学相联系,探讨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的对策。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外汉语教学1中西方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表现及原因探析1.1中西方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表现1.1.1体态语体态语指在交际过程中传递信息的动作和表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手势,手势是最典型的身体语言,同一手势在不同文化中表示不同意义,以中国为例:在我国和英语国家,把拇指、食指与中指放在一起搓动,都表示“钱”的意思;将食指和拇指拢圆,其他三指伸直,都表示允诺等。
(2)面部表情,据调查显示,拉丁美洲人和南欧人面部表情最为丰富,其次是北美人,亚洲人的面部表情较少。
因此,在我们看来,西方人的面部表情更多、更丰富,而西方人则认为亚洲人喜怒不形于色,很难琢磨。
(3)眼神,和中国人相比,西方人在交际时不仅目光交流时间更长,而且目光接触更为频繁(赖秀陶,2008)。
在亚洲许多国家,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直视对方通常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而注视对方的双眼与嘴部之间的部位,则显得亲切、大方,在面对上级时,更要目光向下以示尊敬。
而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在交际时与对方的目光接触时间过短,显得目光躲闪,不够真诚;中国人则认为西方人在交际过程中总盯着人看,让人觉得不舒服。
(4)体触行为,体触是指借身体间接触来交流信息的交际行为。
在中国,关系亲密的同性朋友之间体触较多,如女性朋友之间手拉手、挽着胳膊,男性朋友互相搂着肩膀等,但普通异性朋友之间却需要保持距离,只能握手;在西方国家特别是英语国家则正好相反,同性朋友拉手或勾肩搭背会被认为是同性恋行为,反而异性朋友之间出现这些行为是比较正常的。
1.1.2客体语在非语言交际中,服饰是客体语的主要方面。
中西非言语交际比较

中西非言语交际比较中西非言语交际的比较引言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言语交际虽然是主要形式,但非言语交际同样重要。
非言语交际包括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手势、音调和服装等许多方面。
尽管不同文化中的非言语交际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相似之处,但其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和使用方式却可能大相径庭。
本文将探讨中西非言语交际的异同。
身体语言的比较身体语言在中西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人们通过身体语言来传达许多信息,包括情绪、态度和状态。
然而,一些身体语言在两种文化中的含义可能不同。
例如,中国人通常在表示不确定或不同意时,会轻微摇头,而西方人则会左右摆动头部。
在西方,点头通常表示同意或肯定,而在中国,点头通常表示肯定,但摇头却表示否定或不同意。
此外,西方人通常会使用开放的姿势来表示自信和舒适,而中国人则倾向于保持更封闭的姿势,以表现得更为谦逊和谨慎。
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的比较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也是非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在表达情感和进行眼神交流时,其方式也可能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直接的眼神接触被视为自信和诚实的表现。
而在中国文化中,直视被认为是不礼貌和不适当的,尤其是在与陌生人交流时。
此外,一些在西方常见的面部表情,如微笑表示高兴或友善,可能在其他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含义。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微笑可能表示悲伤或愤怒。
手势的比较手势也是非言语交际的一种形式。
在不同的文化中,相同的手势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
例如,在西方,人们常常用挥手表示打招呼,而在中国,这个动作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者不适当的。
此外,西方人常常用手指摆出“V”字形表示胜利或赞扬,而这个手势在中国并不常见,甚至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者不适当的。
反之亦然,西方人的一些手势在中国并不常见,如用手指摆出“OK”字形表示赞扬或同意。
音调和语言的比较音调和语言也是非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使得人们在交流时使用的音调和语言也会有所不同。
中西文化差异在非语言交流上的表现

中西文化差异在非语言交流上的表现作者:郭江虹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8期摘要:非语言交流具有补充替代性、意义模糊性、后天习得性等特点。
中西方人们在体态语、服饰语、界域语、花卉语等非自然语言方面的差异性,体现了语言跨文化性的特征,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
在世界交流越来越密切,讲究中西方文化接轨的今天,掌握这个特征,便于避免文化抵触和产生误会,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使人际交往取得成功。
关键字:非语言交流差异性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ParalanguageDifferencesbetweenEastandWesternGuoJianghong【Abstract】Paralanguagecanbesubstitute,vagueinmeaningandbeacquiredafterbeingborn.Thedifferencesbetweenthe EastandtheWestinbodylanguage,inthemeaningofclothing,spaces,andflowersandsoon,showtheproperties ofmulticulturalcommunication.Thesedifferencesarecausedbythevariousculturebackgroundsbetweennati ons.Wecanavoidresistanceandmisunderstandingofothercultures,improveourobservationalabilityandexp ressivenessifwehaveagoodknowledgeoftheseproperties.Thereforewecanbesuccessfulincommunication.【Keyword】:paralanguage,differences,culturebackground,multi-culturalcommunication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世界范围内多元化的劳动环境越来越普遍。
中西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距解析

中西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别解析一、体态语(bodylanguage)包括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
面部表情中最主要的是眼神。
身体动作又称身势,其中最主要的是手势。
(一)面部表情(facialexpression)在所有非言语的交际方式中,脸是我们感情最重要的广播员。
人们会用笑容、拉长脸、脸红、皱眉等表情来表达高兴、生气、害羞和思考等感情或内心活动,这能够说是人类文化的共性。
但因为感情的表达是在文化背景中习得的,它们的表现往往会因为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我们通常认为西方人肢体动作多,面部表情丰富,喜怒哀乐尽现于脸部,而且面部表情与自己的语言内容以及交谈对象的反应相配合。
而西方人认为亚洲人喜怒不形成于色,难以琢磨,即使家庭遭遇了不幸也要对客人笑脸相迎,这常让外国人困惑不解。
有时,同样的面部表情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包含的信息也不同。
通常我们认为,人们会因特别高兴的事情而大笑,而菲律宾人的大笑所表达的则是同情的意思;在中国文化中,咂嘴唇表示有滋有味,而英国人却表示没有滋味;我们中国人用笑脸迎接贵客到来,而美国的印第安人却用哭泣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
(二)眼神(eyelanguage)英语格言“Nevertrustapersonwhocan’tlookyouintheeyes.”(不要相信不敢直视你的人)告诉我们:眼神是一种重要的非言语交际行为。
不过,同一目光行为在中西两种文化中所表达的意义可能完全不同。
中国人在交谈时,不直视对方,并且有意地回避目光的持续接触,以此表示自己的谦卑或对对方的尊敬。
英美人交谈时,则习惯于直视对方,眼光直接接触,表示感兴趣。
如果不看着对方,这通常被认为是羞怯或者是缺乏热情,或者甚至更糟:是懦弱。
这种眼神文化的差异,使得英美国家的人会因为中国人避免与自己实行目光交流而认为对方瞧不起自己;而中国人则会因英美国家的人总是盯着自己而感到对方无礼。
在俄罗斯,母亲让小孩说真话时常说“看着我的眼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