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频繁发脾气可能是感统失调-家长这样做才最妥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测试。

在孩子闹情绪时,你的处理方式是:

方式A

“别生气啦,妈妈带你去买好吃的好不好?”

“你再哭妈妈就不爱你了”

方式B

“你再哭信不信我揍你?”

“做错事还有脸哭?”

方式C

“你哭吧,啥时候哭够了再说”

方式D

“爸爸妈妈把你养这么大多不容易,你怎么就不懂事呢?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会帮家里干活了……”

选A的是“交换型”父母

你认为负面情绪有害,所以每当孩子有忧伤的感觉时,你就想用交换的方式尽快把矛盾解决掉,却忽略了孩子更需要的是了解和慰藉。“交换型”父母往往忽略了问题本身,这会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既然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为什么我的感觉这么糟?”,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开始不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自信。

选B的是“惩罚型”父母

你怕惯出孩子的坏脾气,所以在孩子发泄情绪的时候,你常常用“惩罚”的方式来应对。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会觉得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会招致责备和训斥,所以他们逐渐会隐藏自己的情绪,甚至在面对人生挑战时,会产生无力感。

选C的是“冷漠型”父母

“冷漠型”父母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既不否定也不责骂,而是“不予干涉”,让孩子自己去找办法宣泄一下或者冷静下来。

因为没有父母积极的引导,一个愤怒的孩子可能会变得有侵略性,用伤害别人的方式来发泄;一个伤心的孩子会尽情和长时间地哭闹,不知道怎样去安抚自己和舒解自己。

选D的是“说教型”父母

小孩子对大道理的理解是非常有限的,与理智相比,他们的情绪往往占据上风。“说教型”父母以为孩子只要明白了道理,负面情绪就会消失,但在孩子看来,父母不停的说教并没有解决他任何问题,孩子会感到孤独无助,仿佛身处黑洞。

很显然,以上四种处理孩子情绪的方式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据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理智脑比情绪脑发育落后。6岁以前的孩子,更容易陷入情绪的绑架中,无法抽离。

也就是说,在没有处理好孩子的情绪之前,他是没有能力用理智脑思考的。

儿童心理学家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认为:“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

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有问题。比起讲道理和强行压制,和孩子一起面对情绪,先接纳情绪,才是最重要的事。

那么当孩子闹情绪时,到底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注。

家长可以直截了当地说出你看到的在孩子脸上流露出的情绪。例如:

“宝贝,我看到你很伤心的样子,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

“你看起来不太高兴,什么事让你生气呀?”

家长要向孩子表达:“我注意到你有这个情绪,并且我接受并尊重有这个情绪的你。”

其次,帮助孩子去捕捉内心的情绪。

孩子对情绪的认识不多,也没有足够和适当的文字描述情绪,要他们

正确表达内心的感受是比较困难的。你可以提供一些情绪词汇,帮助孩子把那种无形的恐慌和不舒适的感觉转换成一些可以被下定义、有界限的情绪类别,刻画出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例如:

“这样做让你觉得担心,对吗?”

“你觉得被人冤枉了,很愤怒,是吗?”

孩子把自己的情绪表达的越精确,就越有利于孩子掌握处理情绪的能力。当孩子正努力地说出情绪时,家长不要打断他,鼓励他继续说下去。孩子需要一些时间去表达他的感受。

当孩子有足够的情绪表达后,你会发现孩子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说话速度、音调、音量和语气等都变得舒缓了。这时候家长就可以继续引导他说出事情的细节,处理事情本身了。

第三,为孩子的行为设立规范。

孩子在发泄情绪的时候,可能会有打人、骂人、摔东西等行为,家长要为孩子设立一个明确的行为规范,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比如:

“磊磊弄坏了你的玩具你很生气,妈妈明白你的感觉。但是你打他就

不对了。你想,你打了他,现在他也想打你,以后你俩就不能做朋友了,对吗?”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他的感受不是问题,不良的言行才是问题的关键。有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最后,要警惕感统失调问题。

小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发发脾气是非常正常的。但有些家长反应,自家孩子明明没有遇到什么值得“闹情绪”的事情,但却非常爱发脾气,日常生活中情绪波动特别大,而且爱哭,打闹时不知轻重。这时候家长就需要注意了,孩子可能存在感统失调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到金博智慧等专业的感统训练机构进行系统的训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清除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