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与对策

合集下载

金融工作中职务犯罪及预防

金融工作中职务犯罪及预防

2、涉案金额都比较大

金融机构案件涉案金额巨大这一特点大家也非常清 楚,因为早年发生在中国银行开平支行、工商银行南 海支行的案件所涉及的金额都非常巨大。我所参考的 100多宗案件,案值普遍是上百万、上千万的,这些案 件给国家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这些案件除了直接给国家造成损失外,更可能因这些 职务犯罪引发金融机构的呆坏账,造成更大的损失。 可以认为,我国金融机构上世纪80、90年代所形成2-3 万亿呆坏账,相当多同职务犯罪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 现在这些银行大都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上市,一旦再发 生相同的案件,除了给国家造成损失外,也可能给广 大公众造成直接的损失。
2.消极腐朽思想严重

极少数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素质低,有赌博的嗜 好,甚至长期沉迷于赌博,易受消极腐败思想的侵 蚀和影响,贪婪欲望膨胀。在金融队伍中,极少数 员工本身政治、思想、文化素质就不高,缺乏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与社会上消极腐 败思想一拍即合,同流合污。随着拜金主义、享乐 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滋长和膨胀,于是部分 金融从业人员贪婪成性,不顾政策、法律的约束, 公然走贪污、受贿、挪用、侵占公款等犯罪道路。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极少数基层员工赌博是基 层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主要诱因。
3、什么是国家工作人员?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 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 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4、什么是从事公务?
从事公务是指代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 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履行组织、领导、 监督、管理等职责。主要表现为与职权相联系 的公共事务以及监督管理国有财产的职务活动。 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国有公司 的董事、经理、监事、会计、出纳人员等管理、 监督国有财产等活动。 不具有职权内容的劳务活动、技术服务工作, 如售货员、售票员等所从事的工作一般不认为 是公务。

金融业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金融业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金融业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金融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但与此同时,金融业职务犯罪也时有发生,给金融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因此,对于金融业职务犯罪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我们应该重视起来。

一、金融业职务犯罪的原因1. 利益驱动。

金融业是一个充满诱惑的行业,其中涉及的利益环节也比较复杂。

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看到其中的利益,便产生了非法占有财产的想法。

比如,金融机构的内部人员可能会利用职务之便,通过伪造资料、恶意操作账户等途径来进行非法占有。

2. 管理不规范。

一些金融机构的管理制度不规范,或者是内部监管不严格,也是导致金融业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之一。

一些员工可能会利用制度漏洞,逃避监管进行违法操作。

3. 个人素质不足。

金融业作为一个高端行业,要求从业人员的素质比较高,但是在实践中,还是存在一些工作人员素质不足的情况。

这些人可能对待工作不认真,对待客户不公平或者不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这些行为可能会给金融机构带来负面影响,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

4. 经济环境的变化。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贪污腐败的诱惑、考核压力和经济下行压力等也是导致金融业职务犯罪的原因之一。

市场经济的变化,可能会对金融机构产生一定的经济压力,而一些员工可能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便考虑采取不良手段,进行违法操作。

二、金融业职务犯罪的预防措施1.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和监督。

金融机构应该在招聘、培养和考核人员方面下功夫,为其提供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完善的内部意识形态,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逐步形成集体员工的道德约定。

2. 审慎立法和加强监管。

立法部门要完善法律法规,对金融业内的职务犯罪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同时,对违法者要依法惩处,从重处罚,使之产生威慑作用。

监管部门要严格执行监管职责,发现问题及时调查和处理,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3. 加强内部管理制度。

金融机构要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并依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改进。

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现状及预防

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现状及预防

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现状及预防金融机构职务犯罪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

这些犯罪行为通常是由金融机构内部的管理人员或高层人员在执行其职务时所犯下的罪恶行为,对金融市场和正常的经济生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和损害。

本文将探讨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现状以及如何预防这些犯罪行为。

一、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现状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种类比较多,其中涉及较多的包括:贪污受贿、挪用资金、信用卡诈骗、内幕交易等。

这些犯罪行为在金融机构内部、市场上和社会上都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首先,这些犯罪行为会破坏金融机构的公信力和声誉,导致客户对金融机构的信任度降低,影响机构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

其次,这些犯罪行为会扰乱市场秩序,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造成威胁,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最后,这些犯罪行为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了损害,会对国家的财政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影响。

二、预防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措施为预防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发生,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的制度和监管机制:金融机构应该建立健全内控机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管理。

加强内部监管,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

同时,加强对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监管,加强对重要人员的监管和审计。

2.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的管理:关键岗位人员是金融机构内部的核心人才,也是操纵资金和信息的关键人物。

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这些人员的聘任和考核,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过度依赖个人和个别制度。

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对于存在违规行为的人员,应当进行惩戒和纪律处分。

3.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和执法:为有效预防和惩治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监管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一套完善的惩戒机制和治理体系。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检查和风险评估,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和监管。

同时,及时发现和打击涉案人员的犯罪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

4.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公众应该对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风险和防范措施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当前金融犯罪的特点趋势与审计对策

当前金融犯罪的特点趋势与审计对策

当前金融犯罪的特点趋势与审计对策
一、金融犯罪的特点
(1)犯罪的多样性
金融犯罪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有贷款诈骗、洗钱、市场操纵等传统形式,还有大量采取网络技术手段的新型金融犯罪,如网络冒充他人银行卡信用卡注册、网络金融诈骗、网络金融交易操纵等。

(2)技术的应用
犯罪分子采用复杂的技术手段进行犯罪,如采用网络技术和虚拟货币来变相洗钱和购买违禁品等。

在网络环境下,犯罪分子可以采用破解技术获取他人的账户、密码,甚至有可能盗取金融机构的敏感信息。

(3)犯罪效果
金融犯罪可能对金融机构造成巨大的损失,如盗窃银行部分现金、从金融机构骗取贷款等,可能给金融机构造成巨大的损失。

此外,金融犯罪侵犯了金融秩序和消费者权益,影响金融社会信用的稳定。

二、金融犯罪的趋势
(1)专业化
金融犯罪组织采取专业化的手段执行犯罪活动,聘请有相关背景的专家,使用复杂的技术手段进行犯罪活动。

(2)国际化
金融犯罪呈现出越来越国际化的趋势,犯罪分子采用跨国性的手段,跨越地域的边界进行犯罪活动。

(3)网络化。

银行系统论文:浅析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特点及预防对策

银行系统论文:浅析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特点及预防对策

银行系统论文:浅析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特点及预防对策近几年来,金融系统的职务犯罪明显增多,而且犯罪金额来越大,在社会上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严重损害了国有商业银行在人民群众中的信誉。

为防范职务犯罪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防范金融风险,本文试就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特点以及预防对策谈点肤浅看法。

一、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高发的主要原因金融系统内部发生的每一起职务犯罪案件,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和内部原因,把它放在社会大背景下来考察,更能找出职务犯罪的本质特征,以预防和减少案件发生。

—社会大环境对造成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高发有着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一些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不断向我们渗透,加之长期以来历史遗留的封建残余思想,必然影响着我们队伍中每一个人。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还有许多难点问题尚未解决,尤其是近几年来经济领域内的各种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加上管理中存有漏洞等原因,给职务犯罪提供了环境和土壤。

社会大环境是职务犯罪产生的外部条件,但金融系统内部的教育、管理、执纪、监督等基础工作薄弱仍是造成职务犯罪发生的最根本原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放松了对负有管理职能员工的监督制约改革开放以来,金融系统各项工作都有了很大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轻视思想政治工作,放松对员工队伍思想教育,“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在各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近几年来各行为提高自身效益,增强竞争力,都在进行内部;机构改革,加强一线营业实力,但也不同程度地忽视了政工和监督保障机构建设。

一个时期以来,一些行为突出政绩,在业务处理上“敢于冒险的开拓新业务”,甚至“敢于突破”制度的束缚,重业务、轻监督,重经济刺激、轻政治思想,重开拓进取、忽视法规约束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使职务犯罪案件在这些地方不断发生。

(二)有章不循、管理不到位金融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各行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严密的规章制度,国家也相应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票据法》等法律法规。

当前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5篇范文

当前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5篇范文

当前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5篇范文第一篇:当前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当前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金融职务犯罪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利用其从事融资活动的便利或滥用职权、不尽职责,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破坏金融管理秩序或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众所周知,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巨大,不仅损害金融机构自身的合法利益,更严重地损害广大存款人、股东的合法权益,极易诱发金融风险,危害社会稳定。

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金融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本文将在分析现阶段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其特点,分析其成因,并为更好地预防金融机构犯罪提出对策性建议。

一、现阶段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一)复杂性金融职务犯罪是一种特定身份犯罪,是公共权力异化为私人权力的结果。

正是因为这种主体的特定性带来了犯罪分子的“自我保护”功能。

犯罪前他们打着“公平”、“合法”执行金融职务的身份进行,理所当然的不易受到阻碍;犯罪过程中他们实施的是以权谋利、将公权暗化为私权,可以骗取领导和同行的支持;犯罪后他们往往利用职权地位所形成的影响,公开或秘密地对抗司法机关的侦破活动,利用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开脱罪责,无形中增加了司法机关的追诉难度。

(二)隐蔽性一般犯罪如杀人、放火、抢劫等,是以公民个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为侵害对象的,受害者与犯罪者利益冲突激烈,揭露犯罪的积极性高。

而职务犯罪是金融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其侵犯的对象属于国家或集体的公共财产,一般不是以公民个人利益为直接侵害对象。

因此,别人既不容易了解贪污者的职务内幕,又不容易与之发生直接的利益冲突,故不易被察觉和揭露。

(三)智能性犯罪形式多样,手段隐蔽智能化。

随着金融系统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多种多样,且不断翻新,向智能化、技术化方向发展。

当前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当前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当前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近年来,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频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金融机构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一些人员利用其职务之便,违法违规行为严重损害了金融市场的公平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围绕当前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展开讨论。

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金融机构职务犯罪涉及的金额巨大。

金融机构通常处理大量资金以及财物,一旦出现职务犯罪行为,其涉及的金额通常都是巨额的,给受害人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

其次,金融机构职务犯罪手法复杂。

金融机构的职务犯罪分子往往具有较高的金融知识和技术水平,他们往往在金融机构内部掌握一定的权力和资源,可以利用各种手段来实施犯罪行为,例如伪造文件、篡改数据、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内外勾结等。

此外,金融机构职务犯罪具有隐蔽性强的特点。

金融机构职务犯罪往往隐藏在复杂的金融市场中,通过各种手段掩盖违法违规行为,很难及时发现和防范,从而导致犯罪行为得以长期持续进行。

那么,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和监管机制不完善。

金融机构在内部管理和监管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缺陷,例如授权不明确、审计体系不健全、内部监管不到位等,这为职务犯罪行为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其次,金融机构人员诚信意识不强。

一些金融机构人员缺乏诚信意识,对金融市场和投资者的利益不够重视,容易被利益驱使而产生违法违规行为。

此外,金融机构内部激励机制存在问题。

一些金融机构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对员工设定了过于激进的业绩考核指标,导致员工为了达到目标而不择手段,包括违法违规行为。

为了有效预防和打击金融机构职务犯罪,有以下几个对策:首先,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监管。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其次,加强金融机构人员素质培养。

加强员工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诚信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确保员工在职业中严守底线。

当前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当前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当前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金融机构职务犯罪是指在金融机构中担任职务的人员,以满足非法个人利益为目的,通过违反法律法规或操作规范,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犯罪行为。

这种犯罪形式通常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具有隐蔽性。

金融机构职务犯罪往往通过操纵账户、伪造交易、虚构资产等手段进行操作,其行为一般很难被发现。

这些犯罪行为并不会对金融机构的运营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容易长期积累和扩大犯罪行为。

其次,具有高风险性。

金融机构职务犯罪通常涉及资金往来,一旦犯罪行为被发现,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信任危机。

此外,由于金融机构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在金融机构职务犯罪行为被揭露后,对公众信心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再者,具有连锁效应。

金融机构通常是一个金融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发生可能会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连锁反应。

一旦犯罪行为暴露,可能触发连锁倒闭,引发金融风险扩散和金融市场的动荡。

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成因可以从个体因素和制度环境两个方面来分析。

个体因素方面,金融机构职务犯罪往往涉及到人的贪婪和道德风险。

一方面,职务犯罪者可能因为贪图个人利益而违反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一些金融机构存在管理腐败问题,导致监督不力,从而为职务犯罪提供了机会。

制度环境方面,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成因与金融制度的缺陷和监管失灵有关。

一方面,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能存在缺陷,监管制度可能存在漏洞,容易被职务犯罪者利用;另一方面,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和监管意识也是影响职务犯罪发生的重要因素。

针对金融机构职务犯罪,应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监管力度: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

建立健全内部监控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和防范职务犯罪行为。

2.加强教育和培训: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员工的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

建立员工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奖励和惩罚相结合,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金融保险)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金融保险)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金融保险)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吕德赞壹、近年我国金融机构职务犯罪发案的特点和发生的原因1、涉案人员广泛。

金融机构的壹个特点是几乎每个员工都必须和金钱打交道,在特定的条件下,特别是在存在制度漏洞、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监督制约的情况下,就可能给极少数心怀不轨的人员提供作案的机会。

据笔者参考的媒体所披露的近年金融机构所发生的100多件职务案件(这些案件大多数发生在银行股份制改造前)所显示,这100多件案件中,涉案人员几乎涵盖了金融机构所有类别的职员,既有身为最高管理层总行的行长,也有最基层分支机构的普通员工,前壹类人员如中国建设银行前行长王雪冰、建设银行前行长张恩照、华夏银行前行长段晓兴等,最基层的员工也不时涉案,如前几年工商银行开平支行发生的职员詹仰东挪用公款壹案,仍有近年发生在中国银行开平支行、建设银行开平支行、农业银行开平支行的案件,都有普通的员工涉及案件。

笔者所参考的100多宗案件中,由于工商银行的治理结构相对较优,发案数也相对较少,四大银行中,中国银行占发案数25%,排不光荣的第壹,农业银行占23%,建设银行占21%,工商银行占13%。

2、涉案金额巨大,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金融机构案件涉案金额巨大这壹特点大家也非常清楚,因为早年发生在中国银行开平支行、工商银行南海支行的案件所涉及的金额都非常巨大。

笔者所参考的100多件案件,案值普遍上百万、上千万的,这些案件给国家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案件除了直接给出国家造成损失外,更可能因这些职务犯罪引发金融机构的呆坏账,造成更大的损失,能够认为,我国金融机构上世纪80、90年代所形成2、3万呆坏账,相当多同职务犯罪的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

当下这些银行大都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上市,壹旦再发生相同的案件,除了给国家造成损失外,也可能给广大公众造成直接的损失。

3、金融机构职务犯罪中贪污、挪用公款、受贿案占大多数,其中管理层人员涉及的犯罪以受贿、贪污为主,普通职员以挪用公款、贪污为主。

浅谈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及对策

浅谈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及对策

浅谈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及对策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是指担任金融机构高层管理职务的人员,在履行其职务过程中,通过滥用职权、虚构交易、偷窃资金等手段获得非法利益的行为。

其成因主要包括个人动机、制度不健全以及监管不力等方面,对策应从完善制度、加强监管、提高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来进行防控。

首先,个人动机是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一大成因。

金融行业涉及大量的金钱和资源,个人贪欲引发了一些职务人员滥用职权、侵吞资金的行为。

为了防范个人动机引发职务犯罪,应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和职业操守培养,提高员工的公正、诚实、审慎的职业素养,在选拔任用过程中注重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的评估,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

其次,制度不健全是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另一个重要成因。

金融行业在现行制度下存在一些漏洞和不完善之处,例如内部控制不严格、监管力度不足等。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规范。

企业应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职责划分和工作流程,强化风险管理和内控监督,提高对各种风险的警觉性和应对能力。

同时,监管机构应加大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最后,监管不力也是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的一个重要方面。

监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容易造成监管盲区和监管漏洞,为职务犯罪提供可乘之机。

为了改善监管不力的状况,应加大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同时,监管机构应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平台,强化对金融机构的日常监管,加大对风险的预警和预防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违法行为。

总之,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成因主要包括个人动机、制度不健全和监管不力等方面。

针对这些成因,应对策采取多方面措施,包括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和职业操守培养,完善金融行业的制度建设,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加强监管力度,以及加强监管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养提高等。

只有从各个方面综合施策,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发生。

浅谈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及对策

浅谈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及对策

浅谈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及对策目; 录浅谈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及对策一、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分析1、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2、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原因二、惩治与防范金融领域职务犯罪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犯罪行为的超前性与法律规范的之后性之间的矛盾2、犯罪复杂性,专业化与侦查人员相关知识缺乏、侦查手段简单之间的矛盾4、犯罪的国家化趋势与侦查工作跨国合作局限性之间的矛盾三、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防范对策和措施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大金融监督力度2、完善金融立法,强化金融执法3、建立健全防范体制,加强道德教育4、加强部门联系,争取破案时机5、保持协作关系,建立犯罪信息系统论文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是货币流通银行信用及其它信用有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改革开放以来,金融迅速发展,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金融手段的高科技化以及金融业区际化,国际联系的日益密切,金融领域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案件,特别是内外勾结作案十分突出,危害严重,不仅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诱发和加剧金融风险,危害社会的稳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虽然司法机关和金融部猛做了很多努力,但打击力度还不够,防范效果不尽人意。

目前,由于我国金融立法的滞后,致使金融市场一些违规经营和非法交易活动得不到有效惩治。

这方面必须做到强化金融执法,充分发挥国家金融监管种类金融机构的行为和遏制金融犯罪等方面的作用,大力整顿金融秩序,加大金融监管执法力度,坚决取缔非法金融机构,严禁任何非法金融活动。

强化对金融领域贪污贿赂等犯罪的惩治。

充分发挥包括检查机关在内的司法机关依法惩治金融犯罪的作用,分析犯罪原因,掌握犯罪规律,研究侦察策略,提高执法水平,加大打击力度,坚决遏制大案要案上升的势头。

关键词:金融; 犯罪; 贪污; 受贿; 银行一、;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分析1、;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金融手段的高科技化以及金融业区际,国际联系的日益密切,金融领域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表现出许多不同以往的特点。

浅谈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及对策

浅谈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及对策

浅谈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及对策【摘要】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国家经济秩序和金融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从职务犯罪的成因、类型和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职务犯罪多因利益驱使或道德观念缺失而产生,包括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多种类型。

为有效防范职务犯罪,建议加强监管机制、建立风险防控体系。

在提出提高职务犯罪成本、强化责任追究和完善法律法规等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提高金融领域的管理水平和规范化程度,保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利益。

【关键词】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分析、职务犯罪类型、防范措施、监管机制、风险防控体系、提高成本、责任追究、法律法规、研究意义、结论。

1. 引言1.1 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现状在金融领域,职务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案件数量逐年递增,涉及金额也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职务犯罪分子利用自己担任的职务之便,通过虚假交易、内幕交易、财务造假等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损害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可信度。

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手段也日益多样化和隐蔽化,使得打击和防范工作更加具有挑战性。

众多金融机构和企业不得不加大内部监管力度,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以保护自身的利益和声誉。

职务犯罪行为也给社会对金融行业的信任带来了负面影响,导致投资者对市场的不信任,进而影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现状的严峻性不容忽视,迫切需要加强监管和防范工作,依法打击职务犯罪行为,提高公众对金融市场的信心和信任度。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且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问题。

对于研究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成因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研究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成因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犯罪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找出导致职务犯罪的深层次机制,有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打击措施,有效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

当前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与对策

当前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与对策

当前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金融职务犯罪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利用其从事融资活动的便利或滥用职权、不尽职责,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破坏金融管理秩序或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众所周知,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巨大,不仅损害金融机构自身的合法利益,更严重地损害广大存款人、股东的合法权益,极易诱发金融风险,危害社会稳定。

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金融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本文将在分析现阶段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其特点,分析其成因,并为更好地预防金融机构犯罪提出对策性建议。

一、现阶段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一)复杂性金融职务犯罪是一种特定身份犯罪,是公共权力异化为私人权力的结果。

正是因为这种主体的特定性带来了犯罪分子的“自我保护”功能。

犯罪前他们打着“公平”、“合法”执行金融职务的身份进行,理所当然的不易受到阻碍;犯罪过程中他们实施的是以权谋利、将公权暗化为私权,可以骗取领导和同行的支持;犯罪后他们往往利用职权地位所形成的影响,公开或秘密地对抗司法机关的侦破活动,利用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开脱罪责,无形中增加了司法机关的追诉难度。

(二)隐蔽性一般犯罪如杀人、放火、抢劫等,是以公民个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为侵害对象的,受害者与犯罪者利益冲突激烈,揭露犯罪的积极性高。

而职务犯罪是金融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在单位部实施的,其侵犯的对象属于国家或集体的公共财产,一般不是以公民个人利益为直接侵害对象。

因此,别人既不容易了解贪污者的职务幕,又不容易与之发生直接的利益冲突,故不易被察觉和揭露。

(三)智能性犯罪形式多样,手段隐蔽智能化。

随着金融系统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多种多样,且不断翻新,向智能化、技术化方向发展。

有的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法律制裁,往往将多种犯罪交织在一起,制造“案中案”,作案手段比较高明,反侦察能力增强。

论国有金融职务人员的犯罪成因与防控

论国有金融职务人员的犯罪成因与防控

论国有金融职务人员的犯罪成因与防控国有金融职务人员的犯罪,是指我国有金融领域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滥用职权,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侵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或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的总称。

国有金融职务人员的犯罪类型主要是国有金融领域内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非法发放贷款、非法拆借、非法出具或承兑票据等犯罪。

一、当前我国国有金融职务人员的犯罪几大特点与成因当前我国国有金融职务犯罪呈现如下几大特点:(1)犯罪的主体基层化;(2)从个人犯罪向集体犯罪和集团犯罪发展;(3)犯罪手段智能化、复杂化;(4)犯罪的隐蔽性增强。

(5)犯罪金额巨大(6)罪犯案发后即携款外逃其他国家;(7)金融职务犯罪的国际化,特别是与洗钱犯罪共生的金融职务犯罪增多。

从当前国有金融职务人员的犯罪成因分析来看,国有金融职务人员的犯罪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犯罪的主观原因1.个人职业道德观念淡化。

当前金融机构偏重于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削弱了对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由于缺乏职业道德教育,部分银行职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蔓延,生活上寻求刺激,对金钱产生强烈的欲望,一旦时机成熟,就会置党纪国法于不顾,铤而走险,从而走向犯罪的深渊。

2.法制观念不强、法律意识淡薄。

分不清什么是违法犯罪行为,也认识不到违法犯罪的后果严重性。

(二)犯罪的客观原因1.国企改制过程中资金供求失衡为滋生金融职务犯罪提供了外部环境。

随着国有企业改制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新的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集体企业和私人企业的大量增加,从而对资金的需求大增,势必导致资金供求紧张。

于是一些人就采取非法手段如行贿金融机构主管、主办人员获取贷款,从而达到非法占有信贷资产的目的,这在客观上为金融职务犯罪提供了温床。

2.国有金融企业本身体制改革不完善是产生金融职务犯罪的又一潜在诱因。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尤其是国有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银行除了作为国家计划的执行部门和财政的出纳部门外,还有了一定的市场资源选择权和被选择权。

《对预防金融职务犯罪的几点看法》

《对预防金融职务犯罪的几点看法》

《对预防金融职务犯罪的几点看法》一、当前金融职务犯罪的特点及原因金融职务犯罪是指金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滥用职权,不尽职责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公私财产所有权或国家对职务活动管理职能,依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一)从职务看,发案多集中在管理人、财物“实权部门”和“实权人物”上。

一是主要表现在少数掌握实权领导存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倾向,利用职务之便置党性于不顾,拿公款大肆吃、喝、玩、乐。

群众敢怒不敢言,即使有人直谏,便让其“靠边”。

这样堕落得很快,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

二是表现在金融工作的关键环节和关键部位的工作人员,业务上比较精通,由于思想观念扭曲错位,腐化堕落,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滥用公款或他人资金,作案后总侥幸认为自己业务熟,不会被发现。

这种形式的犯罪,往往发生在储蓄、出纳等重要岗位。

三是受有关领导或同事唆使,由于本身法律意识淡薄,上级说了,虽不想办但又不敢不办,继而违规操作,造成严重后果。

(二)从的年龄看,呈低龄化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金融机构的人员结构不断调整,在人员“进”口把关不严,特别是对中层干部及分支机构负责人的选用上失察或不当,只注重年轻化、知识化,缺乏科学性,一些年龄小、学历高的职工担任领导职务,或占居重要部门和重要岗位。

但是,由于他们涉世不深,缺乏应有的社会经验和自我约束能力,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诱发个人投机心理、冒险心理和侥幸心理,私欲膨胀,利用工作间隙炒股、经商,一旦亏本,债台高筑,便萌生了“借鸡生蛋”的想法,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最后血本无归,构成犯罪。

此类犯罪的概率比较大。

(三)从犯罪手段上看,作案智能化,技术含量高。

金融机构是专业性很强的机构,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把计算机作为作案的工具和对象疯狂作案,他们利用计算机伪造变造凭证、单据,空存骗支、偷改记录盗支储户存款,偷转资金进行挪用,使职务犯罪由非法型向“表面合法型”转变,犯罪更加隐蔽,犯罪活动暴露慢,成为预防和打击金融违法犯罪的突出题。

当前职务犯罪现象透析及若干预防对策

当前职务犯罪现象透析及若干预防对策

当前职务犯罪现象透析及若干预防对策职务犯罪是指担任其中一职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以非法的手段,滥用职权,牟取个人利益的行为。

职务犯罪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职务犯罪者通常是在担任重要职务的人员,具备相应的权力和资源;其次,职务犯罪具有隐蔽性,利用职务之便,往往承担重要的管理职责,很难被他人发现;再次,职务犯罪的利益巨大,比较容易引诱普通人员参与。

1.金融领域职务犯罪:在金融行业中,一些高级职位的人员往往可以利用其权力和地位,操纵市场并获得非法利益。

例如,内幕交易、虚假报表、挪用公款等现象时有发生。

2.政府机关职务犯罪:一些政府官员在职务的背后,通过滥用职权、受贿、贪污等手段,谋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甚至严重侵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3.企业内部职务犯罪: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公司资源和职务之便,牟取非法利益。

例如,虚报销售额、挪用公款、侵吞企业财产等。

对于以上现象,可以采取以下预防对策:1.健全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并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相关行业和单位的监督和管理。

2.加强教育培训:通过加强对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等的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培训,提升其法律意识、职业道德水平和风险意识,从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

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风险防控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严禁滥用职权和违纪违法行为。

4.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严惩犯罪分子,起到震慑的作用,同时加强对被告和证人的保护,确保案件能够顺利侦破和审判。

5.提高社会监督和舆论宣传:加强对职务犯罪的舆论监督和曝光,引导社会广泛关注和参与对职务犯罪的打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不论是从法律、教育培训、监管机制、内部控制还是执法力度上来看,预防职务犯罪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只有通过全面的预防措施,才能够有效地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维护社会公平和秩序。

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

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

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金融领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领域,好的金融从业人员可以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客户创造财富,也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不法从业人员,他们通过滥用职务的权力和资源,实施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给金融市场和客户造成极大的损失。

本文将探讨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成因。

一、法律法规的缺陷在金融领域,各种借贷、投资、理财等活动都有一定的法律法规约束。

但是,由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以及监管机构的不足,导致一些法律法规的缺陷,为职务犯罪的发生提供了可乘之机。

例如,一些法律法规没有完善的惩罚措施,使得犯罪分子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一些法律法规的监管机构不严格,导致不法从业人员有机可乘,操纵市场行为。

这些都为职务犯罪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二、激烈的市场竞争金融行业具有很强的竞争性,从业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利益。

但是,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一些从业人员因为过分追求利益,采取贪污、受贿、诈骗等手段获取不正当的利益。

他们往往不顾法律法规的限制,违反职业道德和规范,给客户和市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和不良影响。

三、公司制度的缺陷金融机构是金融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提供着各种金融服务,并且对从业人员进行着严格的管理。

但是,在一些公司中,缺乏有效的制度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往往会导致从业人员违规行为的发生。

例如,一些金融机构为了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客户和利益,往往采取不正当手段,对客户放宽风险控制,或者提供虚假的回报信息,造成客户的巨大损失,给公司和整个市场带来严重的影响。

四、从业人员素质的问题金融领域需要高素质、高操守的从业人员,因为他们处理的是客户的财富和利益,需要具备敬业、稳重、诚实等职业素质。

但是,在现实中,一些从业人员缺乏这些素质,他们贪图个人利益,追逐金钱,往往冒着违规风险,一旦违法被发现,会给金融市场带来极大的困扰和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成因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法律法规的缺陷、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制度的缺陷和从业人员素质的问题等。

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

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

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国家对金融行业的深化监管,金融领域的职务犯罪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职务犯罪指的是从事某项职业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职权职责、信息等因素,实施诈骗、贪污、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的总称。

对于金融领域的职务犯罪,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权力欲望和物质诱惑金融领域的职务犯罪往往是由于一些人的权力欲望和物质诱惑而产生的。

在金融业中,一些职员具有较高的职权和职责,掌握着金融机构的集中资产,具备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这些人员对他们所拥有的职权产生了高度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形成了自尊心和权威感,他们的权力欲望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这样一来,当他们面临机会时,往往会被物质的诱惑所吸引,从而开始滑向犯罪道路。

2. 个人利益和组织目标之间的矛盾金融机构的组织目标往往是追求经济效益和利润最大化,而个人往往会因功利心、个人成就感和短期利益的追求而与组织目标产生冲突。

为了在金融业中取得更大的个人利益,一些人会选择不择手段,采取非法手段获取组织和个人利益。

这时候,他们可能会开始利用其掌握的职权和职责,挪用公司资金或私自从事某些违法交易,导致公司财务报表失实,产生影响,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

3. 安全防护和监管不足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金融机构的安全防护和监管措施不足。

草率的用人制度可能会导致企业内部存在人员层次的混乱,登录系统密码的流动性较大等因素,都可能给事态演变打下隐患。

因此,在金融机构中,要加强内部审计、反腐败和安全审计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提高监管水平。

4. 管理缺位和制度缺陷管理的缺位和制度的缺陷是导致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金融领域中,职务犯罪一直是个潜在的威胁,这就需要企业内部进行专业的管理。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上级监管部门的工作尚不到位,制度设计缺陷或执行力度不足等问题,使得职务犯罪得以滋生和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