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鉴赏模式精讲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文学的谐趣
• 谐趣,这里的“谐”有两个意思,一是和 洽,二是诙谐。生活本身不乏谐趣,文学 作品在和洽之中表现生活的多趣,在幽默 诙谐之中表现多智,都会产生谐趣,引得 读者轻松、会心的微笑。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绝句》其七: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 爱花的癫狂,怕老的心态,繁枝 易落的理性思考,却归于嫩蕊的
例如“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 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 乐》) 是对生活的快乐解读,只有深刻领会生活意 趣的人才会欣赏眼前的和乐景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是对大自然的倾心欣赏,只有静下心来,把 自己的身心完全融于自然,才能领略自然的 意趣。
慢慢展开,一个“商量”,将诗 人的谐趣印在了诗里。
• 又如,“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 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 曰:‘去!’”(辛弃疾《西江月》)
简单的对话辛弃疾写出了憨拙可爱的醉态 以及醉中的幻觉,很有风致,诙谐有趣。 语言、意象的谐趣来自生活的轻松体味 和别具慧眼的观察。
南宋诗人杨万里此类诗歌最多,因为他总 是以一颗充满情趣的机心去体味自然。
文学不是自然现象或社会现实的原生 态,常理只是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准 则,它不能用来作为评判文学作品的 标准,否则艺术将不成为艺术。
(四)从表象中品味意蕴,在意蕴中领悟真谛
优秀的文学作品,除了表层意蕴之外,往往 还有深层意蕴。
表层意蕴是通过文学的艺术描写直接体现出 来,可以由读者通过字面意义直接感知,它能 够从艺术形象中直接归纳和概括。
二、 以作品为中心的鉴赏方法
(一)从形式中把握文学作品的内容, 在内容中审视文学的形式
(二)从整体中把握内容,在局部中 细加分析
(三)从文学中感悟生活,在艺术中 理解真实
从文学中感悟生活,在艺术中理解真实
杜牧的诗《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对于拿着尺子的来鉴赏文学作品的人, 汪曾祺说,给他个饼子,抹点黄酱, 蹲墙根吃去吧。
(二)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也是由孟子提出来的。
他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 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读者阅读文 学作品要通过文学作品的文辞来推求、 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原意。也就是说, 作品的意义是由作家赋予的,文学鉴 赏的目的就是要准确无误地知解作者 的意图。
这种鉴赏理论的缺陷也是相当明显的, 作品的意义固然与作家的创作背景有 这样那样的联系,而读者鉴赏的毕竟 是文学作品本身,过多地强调作家、 社会的因素,往往会使文学鉴赏陷入 庸俗社会学和繁琐考证的歧途,从而 丧失了文学鉴赏的鲜活性和生动性, 其结果不是形成对作品的曲解,就是 固化作品的含义。
• 4、文学的情趣
• 情趣是指文学作品的情绪、情感表达得新 巧、别致、充满生活趣味。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诗风朴素恬淡,源于诗中遥远恬 静、古朴生活场景的描绘。
• 闻一多先生说,淡到看不见诗, 那才是真正的孟浩然。
深层意蕴则是运用暗示、象征等艺术手法创 造出来,隐含在字面意义背后的意蕴。
无论是表层意蕴还是深层意蕴,要想做到 准确把握,都必须认真阅读作品、深入分析研 究。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从表层 看,它表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 情悲剧。
深一层看,除了有一个显在的 爱情悲剧的主题之外,还有一个隐 在的审美的主题:美的存在、美的 毁灭和人类对美的向往。
文学作品的鉴赏模式
一、 以社会历史环境为中心和以作家 为中心的鉴赏方法
(一)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是由孟子提出来的。他说: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 其世也。”
所谓“知人论世”,就是说,读者在阅读 文学文本的时候,要了解作家的性格,生平 经历,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目的是准确 地理解文学作品。
• 2、文学的机趣
• 这里的“机”字有机智、聪明的意思。机趣 是指作家在人物、情景、结构、文字安排上 的匠心巧运,它多是作者对情、景、理瞬间 的领悟。
• 例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 谐音暗喻是民歌的常用手法,诗人把握其精 髓以后,以生花妙笔予以升华,“道是无晴 却有晴”明指天气阴晴无定,暗喻意中人的 感情扑朔迷离,捉摸不定。
• 其局限在于:由于它过分强调作品本身 的存在而割裂了作品与作家、文学与社 会的联系,因此往往对文学作品的社会 意义,社会价值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解读, 甚至出现完全脱离作品本意的“误读” 容易使文学鉴赏流于纯形式的分析。如 俄国的形式主义、法国的结构主义等都 存在着此类问题。
那么,《西厢记》呢?请你谈一 谈它的深层意蕴。
(五)从作品中寻索趣味,在趣味中得到愉悦
阅读文学作品还应注意文学趣味。有趣是 区别文学与非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志。 感受文学的趣味,就是感受文学的美。文 学的趣味主要有五种: 1、文学的天趣 天趣主要是指作品浑然天成,清新可爱。 有天趣的文学,给人的感觉是信手拈来, 毫无刀雕斧凿之痕迹。
• “寄至味于淡泊”的艺术辩证法 却使诗中流溢出浓郁的田家风情。
• 5、文学的理趣
• 理趣是指文学作品中的哲理之趣。理趣在 文学中存在的形态多种多样,或在物中, 或在景中,或在情中;有的是无意说理而 理自见,有的是有意说理而化为形。
“草深一鸟忽飞起,侬不觉他他觉侬。” (杨万里眼前景、胸 中意顺手拈来,诗人似不经意吟出的“侬 不觉他他觉侬”极富哲理。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 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 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 之琳《断章》)
• 同样表现了一种生活的哲理。
• 以作品为中心的鉴赏理论的优点是显而 易见的:它把文学作品当成一个客观独 立的现实存在来进行分析,避免了在文 学鉴赏中经常出现的庸俗社会学理解和 深文周纳、繁琐考证的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