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研究与童年期经历相关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障碍研究与童年期经历相关研究综述
黄上上
(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处 , 湖南 长沙 410014) [ 摘 要] 人格障碍是近年来心理学界的研究热点, 人格障碍与童年期 经历的关系 是主要的 研究取向之 一, 通 过概 括人格障碍的定义和分类方法 , 总结了主 要测量工具 , 综述了人格障碍与父母教养方式 、 依恋 、 虐待的相 关研究等文献资料 , 在此基础上对人格障碍与童年期经历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 [ 关键词] 人格障碍; 父母养育方式; 依恋; 虐待 [ 中图分类号] G446 [ 文献标志码] A
[ 31] [ 2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Edit ion. [ M ] . Washin gton D C: Am erican P s ychiat ric, A ssociat ion, 1994: 629- 674. T he ICD - 10 clas sif ication of ment al and behavioural disorder s: C linical descri ption s and diagnost ic guidelines, W orld H ealt h O r ganizat ion - G eneva, [ M ] . Sw it zerlan d: World H ealt h O rganiza t ion, 1992. 王文升 . 大学生 人格 障碍类 型分析 [ J ] . 西北 成人教 育学报 , 2005, ( 3) : 48- 5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 分会 . 中国 精神障 碍分类 与诊断 标准 ( 第三版 ) [ M ] . 山东 :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2. 125- 126. 翟书涛 : 人格形成与人格障碍 [ M ] . 湖 南 , 湖南科 学出版社 , 1998. 1 - 5. 胜利编译 : 国际人格障碍检查法 ( IPD E) , 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 生研 究所 , 1995. 托马斯 . 个性 晤谈 ( PD I) [ M ] . 杨 坚 , 译 . 湖南 医科大 学出 版 社, 1996. 钱铭怡 , 夏国华 . 青少年人格与父母 养育方式的 相关研究 [ J] . 中国 心理卫生杂志 , 1996, 10( 2) : 92- 94. H yler SE, et al. Comprehensive P sych iat ry, 1992, ( 33) : 73- 74. 辛浩力 . 国外现代亲子关系理论 观点回顾 [ J] . 教育改革 , 1997, 2: 33- 35. 林磊 . 幼儿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及 其行为特点 [ J] . 心理发展 与教 育 , 1995( 4) : 43- 47. 罗红玲 .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青少年发展研究综述[ J] . 文教论坛 , 2007, ( 2) : 43- 44. 方平 , 熊端望 , 郭春彦 . 父母教养方式 对子女成 就影响的 研究 [ J ] . 心理科学 2003, 26( 1) : 78- 81. 孙圣涛 , 张薇 . 中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 J ] . 中 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6, 2: 14- 15. 杨红君 , 周世杰 . 卫 校女生 成人依 恋及父 母教养 方式与 自尊的 关 系 [ J]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08, 16( 2) : 189- 191. S . Benjamin sen , G. K rarup , R . L aurit sen , et al. P ersonalit y , parent al rearing behavior and paren tal l oss in at t empt ed s uicide : a comparat ive s tu dy [ J ] . A ct a P sych iat ry Scand 1990 , 82 : 389 - 3971. Benjamins en S, K raru p G , L aurit sen R . P er sonal it y parent al rea r ing b ehavior an d parent al loss in at tempt ed suicide: a comparat ive st udy[ J] . A ct a P sy chiat ry S cand, 1990, ( 82) : 389- 397. 马姝娟 , 戴美林 . 高校学生成人依恋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 [ J ] . 中 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7, 15( 9) : 793- 794. 蒋奖 , 许燕 . 儿童期虐待、 父母教养方 式与反社 会人格的 关系 [ J ]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 16( 6) : 642- 645. Eliot G . P aren t - chil d relat ionshi ps and adult depres sion [ J ] . Chil d D evel opmen t, 1981, 63: 33- 6. A rmsden, G . C, M cCau ley, E, G reenberg, M . T . , Burke, P . M , & M it chell, J . . ( 1990) . P ar ent and peer at t achment in earl y adolescent depression[ J] . Journal of Ab normal Child P sychology, 18, 683- 697. C arn elley, K . B, P iet rom onaco P . R, & Jaf f e, K . ( 1994) . De pr ess ion , w orkin g m odels of ot hers, and relati on ship f uncti on ing [ J] . Journal of P ers on alit y an d S ocial P sychology, 66: 127- 140. C ochit i D, T ot h S. L . A developmen tal ps ychopat hology per spec t ive on chil d abus e an d n eglect . Journal of A merican A cademy of C hild and A dolescent P sychiatry, 1995, ( 34) : 541- 565. W est M . R ose, S. Sh eldon - K el ler, A ? A ss ess ment of Pat t erns i n In secure A t t achmen t in A dult s and A p plicat on t o Dependent and S chiz oid P er sonal ity D isorder? 1994, ( 3) : 36- 39. M arlys M S. P sy chopath ology, peer relat ions , and sch ool fun ct io n ing of malt reat ed childr en: a lit erat ure revi ew [ J ] . C hildren & Sch ool s, 2001, 23( 2) : 85- 101. H erman J L , P erry J, V ander K . Chil dhood trauma in borderline pers on alit y disorder[ J] . A m J P sychiat ry, 1989, 146: 490- 495. M ary K , E llis L . P redict ors of child abus e pot ent ial in at - ris k adolescent s. [ J] . Journ al of F amily V iolen ce, 1999, 14 ( 4) : 417 - 436. J oh nson J G, C oh en P , Brow n J , et al. C hildhood malt reat ment increases risk for pers onal ity disorders durin g early adul t hood[ J] . A rchG en P sychi at ry, 1999, 56: 600- 606. M acM illan HL , F leming J E, St reiner DJ , et al. Chil dhood abuse and lif etim e psychopat h ol ogy in a commun ity s ampl e[ J ] . A m J Ps ychiat ry, 2001, 158 ( 11) : 1878- 1883.
对于人格障碍的研究最 早可追 溯到 1835 年 Pr itchard 第 一 [ 1] 次对一种道德 错乱 的描 述 。他 将 这种 行为 定 义为 反社 会 人 格 , 在随后的近一个半世纪的研究 中 , 人 们发现人格 障碍作为 一 种特殊的疾病类型 , 涉及的领域 广泛 , 表现的症状 多样化。近 年 来 , 我国教育界、 心理学界、 社会学界 、 医学 界都开始关 注人格 障 碍的问题 , 并进行了一系列得到相关研究。
[ 11- 16]
该量表不能单独用 于人 格障碍 类型 的临床 诊断 , 但 可以 对 人格障碍进行诊断时 , 作为参 考。该量表仅 175 个项目 , 适用 于 多种情况 , 具 有 简洁 性 和 适 应 性。 M CM I 的地位仅次于 M M PI
[ 5]

[ 收稿日期 ] 2011 03 12 [ 作者简介 ] 黄上上( 1982- ) , 女, 湖南醴陵人, Hale Waihona Puke Baidu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心理咨询教师, 硕士, 研究方向: 大学生人格障碍倾向。
105
会性与竞争性 , 比较容易形成盲 从、 怯 懦、 被动、 依赖、 不 愿冒险、 不愿探索、 不愿创 造等 不良的 人格 特征。放 任型的 家庭 孩子 比 较容易形 成冷漠、 易冲 动、 自我控 制力差的 个性 , 不遵 守纪律 和 社会规范 , 有攻击性、 情绪不安定等性格弱点。 [ 17] Benjaminsen 等人 发现 , 父母 教养方 式有拒 绝、 否 认的 倾 向 , 将会使儿 童 在成 年后 自 杀的 企图 高 于对 照组。 Bezir ganian [ 18] 等 的研究指出父母 教养 方式对 子女 的人格 发展 和心 理健 康 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冯涛 的研究 结果表 明 , 11 种父母 教养 方 [ 19] 式与 16 种人格因 素之 间存 在显 著相 关 。蒋 奖的 研究 发现 , 父母的低关怀和高过度保护与精神疾病存在显著相关 。 综上所述 , 父母教 养方 式及相 关的 环境因 素对 子女 人格 的 发育有重要的影响 , 但父母 教养 方式 对异常 人格 影响的 性质 和 程度还有待做进一步研究。
第5卷 第3期 2011 年 6 月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JOU RNAL OF C EN T RA L SOU TH UNIVERSITY OF FO RE STRY & TE CH NOL OGY ( Social Sciences)
V ol. 5 N o. 3 Jun. 2011
2. M CM I人格障碍量表
父母的不同教养方 式对 于女的 心理 , 特 别是人 格特 征造 成 不同的影响 。通 常认 为 , 民主 型的 家 庭孩 子可 能 更有 自 信心 , 更具能动性、 独立性 , 情绪 相对稳定 , 性格乐 观 , 待 人亲和 , 能与人较好合作 , 有进取精神 , 能较好 地控制自 己的行为。专 制 型的家庭 孩子情 绪较不 稳定 , 缺乏安 全感 , 和父 母情感疏 远 , 较 难感受到家庭温暖 , 较难建立自 尊和自信 , 比较缺 乏独立性和 自 主性 , 胆小。溺爱型的家庭孩子缺乏对现 实生活的认识 , 缺乏社
4. PDI( D SM 人格障碍测查 / Personalit y Dis order In terview )
人格障碍是在没有 智力 缺陷或 认知 过程障 碍的 情况 下 , 心 理和行为 模式持 久的社会 适应不 良 , 在情绪 反应、 情感、 本能 欲 望以及行为方式方面的 异常表 现尤为 突出。根 据 DSM - IV 的 诊断标准 , 人格障碍是一种明显的 人格偏离 正常的现象 , 其前 提 是没有智力缺陷或认知过程障碍。而没 有智力缺陷 或者认知 过 程障碍是指没有智力低下、 妄想和 幻觉的情 况下出现在 动机、 行 [ 1] [ 2] 为活动和情绪反应方面 的异常 。 ICD- 10 的 定义描 述为 : 患者与同样文化背景下正常人的思维、 感知 和情感 , 尤其是待 人 方式上有非常明显的或 者突 出的 偏离 , 对人 际或 社会处 境产 生 固定的反应。他 们经 常 , 但 并非 总 是 , 伴有 不 同程 度 的社 会 功 能、 主观苦恼和行 为方 面的问 题。他们 的这 些行为 模式 比较 稳 定 , 对行为和心理功能的多个环节均有不良影 响。 目前研究人格障碍分 类的方 法主 要有两 种 : 一种 是将 描 述与病因相结合 , 将 不正常 的人 格的 标记和 部分 类似的 精神 障 碍相联系 ; 另一种方 法是纯 粹描 述性的。 DSM 和 ICD- 10 整合了上述分类方法。
二、 人格障碍的诊断工具 1. M M PI 中的人格障碍分量表 ( M M PI- PD )
[ 3]
该量表包括 94 个提问条目 , 评定采 用 3 点量 表的形 式。用 于评定 DSM 中的 12 型人格障碍。备有两种检测方式 , 一种 是根据人格障碍诊断项目提问进行 检测。另一种 是根据主题 内 容领域提问进行检测
由 H yler 等编制的 人格 障碍 自陈 式调 查表 , 仅 适合 作为 人 格障碍的筛查工具 , 而不是诊断 工具 , 与 DSM [ 9] 相匹配 , 包括 152 项自我评定条目 。
三、 人格障碍的相关研究
- R 诊断系统
人格障碍的病因学 研究 主要有 三个 方向 : 一是 生物 遗传 的 角度 ; 二是个人特 征 , 包括 个人认 知 , 人格类 型 , 气质 等 ; 三是 早 期家庭教养 方式。包 括 父母 教 养方 式、 依恋 、 童年 期 虐待 的 经 历。在心理学的研究 中 , 人 格障 碍与 童年期 经历 的关系 是人 格 障碍研究的主要取向之一。
一、 人格障碍的界定
[ 文章编号 ]
1673- 9272( 2011) 03- 0105- 02
3. 国 际人 格障 碍 检查 表 ( Int ernational personality disor der examination, IP DE) 国际人格该 检查 表 ( 简称 P IDE) 是 一个 半 定式 检 查 表 , 是 [ 6] Lo rang er 等根据 PDE 在 1991 年修 改制定的 。其 判断的标 准 与 DSM - R 和 ICD- 10 两套诊断 系统相 配套 , 涵盖了 8 型 人格障碍的诊断。该量表用于帮助检查 者判断被 试是否有人 格 障碍和人格障碍的类 型 , 使用时 要求 借助于 临床 心理 学家或 精 神科医生。
3. 人格障碍与儿童期虐待
[ 23] [ 24]
受虐的经历会直接 或潜 在地对 儿童 的发展 带来 不利 影响 , 甚至可能使这些儿童处 于一系列发展危机 中 ( 包括 行为问题、 精 神失调和病态人格 ) 。 许多研究发现 , 同伴交往中 , 被忽视和 受虐的经历 会使儿 童 表现出更多的敌意、 攻击性以 及退 缩行 为。 Shields 等 以 7 日 夏 [ 26] 令营的方式 进行研 究发 现受虐 儿童 表现出 大量 适应 不良 行 为 , 被更多的认为是最具分裂性 , 好斗性以及缺乏合作性的 H er man 等 的研究发现边 缘型人 格障 碍患者 中有 81% 的 有童 年 [ 28] 被虐待史经历。 M ary 等 的研究认为 童年期 被虐待 的经历 是 [ 29] 反社会人格障碍发病的的高危因素。 Jo hnson 等 的研究发 现 童年期的创伤经历和多 种人 格障 碍相关 , 其 中童 年的被 忽视 与 [ 30] 成年后的自恋型人格障碍 有相关 性。 M acM illan 等 的研究 发 现 , 躯体虐待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有解释和 预测作用。 张天宏等 的研究发现人格障碍倾向与童年期创伤 经历两 [ 32] 者存在正性相关关系。曹文胜 等 的研究发现强迫障碍 患者在 童年期遭遇过较多的性虐待、 情感虐待、 躯体忽视和情感忽视。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来看 , 研 究人格障 碍的文章 很多 , 但 多是针对某种人格障碍的专项研究。其 中也有不少 关于父母 教 育方式、 依恋、 童年 期虐待 和人格 障碍的研 究 , 但是大 部分研 究 只是探讨某一种因素与 人格 障碍 的关系 , 且 并未 以整合 的观 点 综合、 系 统地分 析父母 教养方 式、 依恋、 童年期 虐待和 人格障 碍 的关系。可以预见将人 格障 碍作 为一个 群体 进行相 关研 究 , 或 将父母教养方式、 依恋、 童年期虐待作为 整体的童年 期经历进 行 全面、 系统、 深入的研究将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 参考文献 ]
1. 人格障碍与父母教养方式
M M PI( M inneso ta multiphasic per so nalit y inventor y) 的人格 障碍分量表 ( M M PI- PD) : 是一 个广 泛使用 的人 格障碍 评估 工 具之一 , 共有 11 种人格障碍类型。该问卷是 M o rey 等人于 1985 [ 4] 年修订的 。
5. S CID [ 7]

)
[ 8]
( S t ruct ured cl init al int erview for DS M - IV axis
该量表以假阳性的方 向编制 问卷 筛查 , 与 SCID相匹配使用。
, 用 于进 行人 格障碍 的
6. PD Q- 4 ( Pers onal ity Diagnost ic Q uest ionnaire- 4)
[ 1] [ 2] 辛增友 , 郑涌 . DSM 体系中人 格障碍诊 断发展的 探讨 [ J ] . 中国 心 理卫生杂志 , 2005, 12( 19) : 832- 834. D iagnost ic and St ati st ical M anu al of M en tal Disorders. T h e Fourt h
2. 人格障碍与依恋
[ 20]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A rmstro ng 和 R oth
[ 21]
对神 经性 厌食 和贪 食症 的住 院女 病
人进行研究 , 发 现 其 中 有 96% 的 患 者 属 于 不 安 全 依 恋 类 型。 [ 22] Ar msden 等人 发现有 抑郁症 状的 青少 年对 其父 母的 安全 依 恋更少。另有研究也证实青少年早年的 抑郁症状与 对父母的 不 安全依恋有关 , Cicchetti 等 指 出有不 安全 依恋关 系的 个 体他们的内部工作模式会促使其形成对 自我和他 人的抑郁消 极 [ 25] 观念 , 会导致自 我的不 可爱、 无助 等观 念。 West 等 认为 自 恋型、 边缘型和反 社会 人格障 碍均 和父 母的过 度保 护有关。 所 有的研究一致表明不安全依恋与各种不 同人格障 碍的形成均 有 很大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