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总结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
检查验收总结报告
2012年6月,我校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创建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学校以“群项目”为抓手推进专业建设的全面改革与创新,以“工学结合”为重点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以“国际化标准”为引领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以社团活动为特色成就“双核多元”的新型人才。

形成了33类共100多项成果。

目前,各项目任务全部完成。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1、预期目标全面完成
两年的示范校建设,达到了预期建设目标。

学校严格按照任务书的要求,紧紧抓住四个重点专业项目和2个特色项目,85个分项目,624个任务点为建设重点,各项目指标增量明显,进展顺利,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完成率100%。

2、整体实力全面提升
示范校建设,全面提升了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以“群项目”为抓手的改革成果推动了学校各领域、各专业的革命性建构,社团建设成为学校特色和品牌,珠澳合跨区域合作产生强大的辐射力。

学校引领本区域旅游、酒店业的服务标准,促进行业发展。

其他专业在重点建设专业的示范带动下,全面启动改革。

如计算机平面设计、高星级饭店服务与运营等专业被评为为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

(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1、建章立制,合理管控
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科研等工作进行规范要求,为国家示范性学校的创建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

学校定期组织检查,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责任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

2、机构保障,整体推进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创示工作。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示范校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创示办公室,下设4个分类建设工作组和6个建设项目工作组、监控小组和资金管理小组,建立健全了完整的机构体系。

总体规划,分项落实,分步实施,分段验收,责任到人,管理到岗,措施到位,全程监控,全员参与,三方合力,整体推进。

3、建设专网,资源共享
设立专门工作组,以“专题网站”和“工作简报”为平台,全程对建设过程、经验、阶段成果做宣传和推广,在校园网设立专项链接,开放学校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经验和成果实现对外共享。

4、政府重视,财力保障
省教育厅领导多次亲临学校指导工作,珠海市政府、市教育局高度重视,设立工作指导委员会全程指导,将示范校建设写进珠海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市政府议事日程,市局领导设专人分管创示工作,检查指导,跟踪进度,解决困难。

市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支持,通过财政预算法案确保地方资金及时到位,充沛使用。

二、重点支持专业建设情况
学校立足珠三角区域经济圈,着眼珠海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规划建设软件与信息服务、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四个专业。

建设情况如下:(一)以“群项目”为引领,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创新开发“群项目”,积极推进“三对接”
“群项目”是指由校企双方开发编制的专业设置对接企业岗位群、课程内容对接企业生产要素和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企业生产过程的高仿真综合实训项目。

是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三个对接”的有效载体。

2012年,以电子商务重点专业为突破口,与广州大洋公司合作,共同编制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网店经营”群项目,项目设置了“美工摄影”—“网络编辑”—“网络推广”—“客服”—运营管理—“仓储物流—财务”等7个具有完备工作路径的实体岗位,完成了电子商务“群项目”实训教学平台的设计与运营。

学生七岗轮训、三级循环、仿真模拟企业实操,初步实现了从课本上的纸上谈兵到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2、在“群项目”引领下,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各具特色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积极探索实践、总结论证,形成了“双核多元,项目主导,三级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

各重点专业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下,依托专业特点,形成了电子商务专业“项目主导,三级循环”人才培养模式,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五段四岗,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会计电算化专业“岗位导向,五级提升”人才培养模式等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夯实了我校重点专业定性发展的基础,打开了重点专业改革和建设的思路,从不同的方向为“三个对接”找到了有效的路径。

3、科学构建“群项目”课程体系,带动课程和教材建设
各重点专业以“任务驱动”为核心,通过“群项目”的牵引,倒逼课程体系,对传统的课程结构进行重大改革。

形成了电子商务专业构建实战性、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会计电算化专业构建“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构建岗位核心能力为重点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构建以计算机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为载体的专业课程体系。

四个重点专业修订了32门专业课程标准,建设了9门校级精品课程和9门网络课程,编制校本教材37本,出版教材7本,完成4个群项目的编制。

4、改革探索教学模式与评价模式
学校开展了“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改革,通过群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形式,做中学,做中教。

重点专业大胆创新评价模式,以岗位导向为核心,通过过程评价、企业评价等多元化评价因素,对学生进行与市场需求充分对接的多元化评价。

学校还通过珠澳合作,积极引进体现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出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技能考核评价模式。

新的评价模式完善了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在教学质量监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5、务实推行“五步递进”实训模式
为了更好的推进“群项目”计划,实现“工学结合”,开展了“五步递进”的实训教学,通过适应型实习—任务型实习—开放型实习—深入型实习—生产型实
习,完成对学生的“认知、内化、外化、整合、定型”能力的递进提升,全面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职业技能,达到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6、积极推进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学校建设完成了一批信息资源展示平台。

建成了1个校级网络教学中心平台、1个校级公共学习资源平台、1个精品课程展示平台、4个重点专业资源网站、4个专业教学资源库。

建成了珠澳合作资源与信息管理平台、社团活动管理信息平台及职教集团网站等3个特色信息平台。

学校参与国家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

负责建设完成了5个专业10门专业精品课程资源,完成了8个专业共57门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建设完成了9门其它校级网络课程、1个校园网络电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频道。

(二)实施两个工程,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师资团队
1、确定“三高”团队标准,优化师资结构
学校坚持以“高尚人格、高度的责任感、高超的专业素养”为标志的“三高”标准打造师资队伍。

学校共有专任教师330名,本科率达到100%,具有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教师69人,占专任教师的25%,留学生4名。

通过创建,四个重点专业培养了5位省市名师, 10名专业带头人, 22位市校青年骨干教师,双师型专业教师78人,双师型比例达96.3%。

形成了由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组成的强大的师资团队,师资队伍优质循环,良性发展。

2、寻求多渠道培养途径,提升师资专业能力
学校多渠道培养教师队伍。

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计划,通过层级培养、分项培训、全员培训、业务竞赛等途径夯实教师的教育教学基础,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按照“十个一”的要求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

两年来,共撰写论文269篇,其中省市级各级论文获奖69篇,正式发表论文68篇。

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各级业务和技能大赛获得48个单项奖,18个综合奖,18个集体奖,英语课组被广东省总工会授予“广东省工人先锋号”。

3、营造双向培养机制,实施国培省培计划
学校认真落实国培省培计划。

近两年,学校先后派出13名教师出国培训,22教师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 256人次参加省市各类专业培训。

学校还积极实施国家青年教师企业实践计划,建立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先后派出60多名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他们从学校到企业,拜师学艺,实现职业转换、角色转换,学习企业职业技能,吸收和感受企业文化,成长为理实一体的中职教师。

4、吸纳企业精英,担任兼职教师
学校加强校企深度合作,达成人才资源共享。

通过职教集团、实习基地、政校企高峰论坛、企业调研等方式,积极与企业融通,建立长期的师资输入通道,成立职教人才库,为兼职教师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

目前,学校聘请企业优秀人才21人担任兼职教师,专兼结合、结构多元。

(三)开门办职教,校企深度合作
1、广泛结盟,深度合作
学校广泛结盟,多途径寻找校企合作伙伴,达成深度合作目标,与澳门葡京酒店等56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与美国饭店协会签订协议成立资格认证中心,加入7个行业协会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行业支撑,成立了7个专业建设与改革指导委员会为教育科研开辟了新的空间,与金山集团等10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开发订单培养项目对口培养学生899人。

2、开拓校外实习基地,建立合作长效机制
学校与190多家学校企业签订合约建立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为稳定校企合作关系,突出“校企共育”实现“校企共赢”,积极创新合作模式,与企业建立“七个共同”的长效机制,即: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分享教学资源与生产设备;共同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过程;共同管理教学质量;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服务;共同完成顶岗实习与就业工作。

3、发挥集团办学优势,促进教育区域均衡
学校坚持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之路,积极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形成共建共赢、共通共享、共管共育的深度合作办学机制。

作为珠海市现代服务业教育集团会长单位,学校积极发挥集团办学优势,推进了珠三角地区与东西两翼山区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联合发展。

4、建设企业工作室,实现“一室三化”
学校通过筑巢引凤,建立企业工作室,推行教学内容项目化、技能考核标准化、教学成果效益化的“一室三化”管理目标,引入行业企业标准进课堂。

学校先后引进珠海市金税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校企联合工作室”、与锐捷网络公司合作共建“职业资格鉴定室”,引进拱北口岸中旅建立“旅行概念店”,引进健朗科技建立“企业工作室”。

深化了校企合作、教产合一的广度和深度。

5、加强珠澳交流,搭建合作新平台
我校与澳门旅游行业协会开展珠澳职业资格认证,共同搭建职教平台,制定国际化考核评价标准,开拓澳门实习就业市场,为学生提供7种澳门职业资格认证,为跨区域校企合作提供方法和路径。

三、特色项目建设情况
(一)社团建设特色项目
学校社团建设项目以“创建百团校园提升社团质量”为目标,八大建设任务,提前完成,完成率为123%。

学校现有146个社团,超过目标规划。

学生参与率达到100%,社团稳定率93%以上,有近50个优质社团, 6个全省百强社团。

社团机构、制度、管理体系健全,设施设备好,管理规范,社团建设有深度广度,文化辐射力强,成果丰富,受到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研究机构和社会的广泛宣传推广。

近两年,学生平均每年在市级以上所获得的奖项就有500多项,共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636人次。

学校开展社团活动,创设多元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发展,提升了整体办学质量和知名度,形成了特色和品牌。

(二)珠澳职业资格认证合作项目
学校全面完成了珠澳职业资格认证合作项目建设任务。

珠澳共同搭建资格认证平台,围绕考核评价标准、教师队伍建设、开拓澳门实习就业市场、建设技能培训中心四大任务展开项目建设。

借鉴境外重过程的评价方式,编制了技能考核评价标准。

截止目前,有22名教师获得澳门职业资格的考评员资格, 458名学生获得澳门职业资格证。

打通了澳门实习就业通道,学生跨境就业人数达到97人,在澳门初次就业平均月薪超过7000澳门币。

学校建成了国际标准的酒店技能培训中心。

项目的实施,为跨区域交流合作提供方法和路径,提升了学生的竞争力。

四、项目资金及时到位保障有力
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承诺配套资金全部及时足额到位并落实,其中: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投入1040万元,地方财政专项资金配套投入1000万元。

行业企业投入资金58万元,学校自筹资金322万元。

(一)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全部用于重点支持专业建设,实际执行1016.38万元,执行率为97.73%。

其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 481.76万元占 47.4%、师资队伍建设 172.49万元占 17.0%、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362.12万元占35.6 %。

(二)地方财政专项资金、行业企业资金、学校自筹等其他资金使用情况
地方配套实际完成资金978万元、资金执行率为97.8%,行业企业实际完成资金58万元,资金执行率为100%,学校自筹实际完成资金322万元,资金执行率为100%。

经费主要用于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师资队伍、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学校特色项目建设。

五、贡献与示范
(一)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1、办学质量好,社会美誉度高
两年来,学校办学质量越来越好,得到各界高度认可,社会美誉度高。

学校现有校生人数6555人,为社会培养4083名合格毕业生,毕业生双证率达97.85%,平均就业率99.66%,就业专业对口率为79.92%,初次就业平均薪酬为1820元,重点专业就业稳定率为85.62% ,用人部门对学校毕业生认可度达96%以上。

2012至2014年,1300多名学生通过三二分段、自主招生、技能竞赛、高职高考等途径进入大专院校深造。

学校连续三年在珠海市学校办学行为及办学效益督导评估中获优秀奖,是珠海市中职的龙头学校。

省委常委李嘉、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参观我校后盛赞我校是“广东省最好的中职学校”。

近两年,我校学生不断创造精彩。

学生罗国川作为中职生被中山大学破格录取,周小婷以最好的成绩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乘精英班录取,学生林泽鹏参加中国梦想秀一举成名,学生张宇珠参加“南航杯”空姐秀获得冠军,2012年有10多名学生被澳门机场录用。

学生在全国全省专业技能竞赛中屡创佳绩,42人获得国赛一二三等奖,145人获得省赛一二三等奖。

2、提供职业培训,拓展社会服务
学校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非学历教育职业培训。

两年内对再就业和在岗人员提供了茶艺技能、茶艺师职业资格认证等培训服务,共培训6493人次。

选派教师担任市旅游服务培训导师、企业财务管理顾问、与企业专家合作共同开工程项目、为多家澳门高级酒店以及珠海市17个社区提供茶艺和礼仪培训导师,学校青志协参加公益服务4500多人次,社团服务进社区传播文明到家庭。

学校还承办广东省德育论坛年会暨校园文化建设高峰论坛等15项省市各类重大活动。

(二)积极示范、带动、辐射其他地区和学校
1、合作办学,对口帮扶
示范校建设期间,学校面向珠海西区农村和广东省东西两翼地区开展对口帮扶,派出多位教师赴湛江、怀集、阳江、高州等地职业技术学校挂职支教,以合作办学的方式累计培养1625人,学校积极支持珠海市“百位名师送教进村居”工程,对口扶持珠海曾正理工学校。

2、接待境内外中职院校参观交流
建设期间,学校接待澳门旅游学院等境内外兄弟院校来学校参观学习近100余次,广州市教育局率广州市全部中职学校领导40余人专程参观学习我校德育经验,烟台职业技术学校等国内多所高职院校来访,参观考察我校办学与示范建设经验。

3、社会认可,舆论给力
两年来,学校先后接受了108次国家、省、市各级各类不同媒体专访和宣传报道。

《中国教育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省教厅高中与中职教育网、《珠海特区报》等国家、省、市权威媒体,全面宣传了学校的改革创新成果。

学校还收获了“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等17项荣誉。

六、建设成果
(一)总体建设成果
学校以创建国家示范校为目标,以改革促发展,取得了可喜的建设成果。

1、群项目的开发与实施获得阶段性成功。

2、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了学校专业的全面改造升级,形成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群。

3、岗位导向的新课程体系全面建成。

4、“五步递进”工学结合的实训模式趋于成熟。

5、校企合作纵深发。

共开辟了引进企业工作室等10多项校企合作形式和途径。

6、建设完成了95个现代化实训室的建设。

7、建设完成了一批共享资源。

8、打造出一支“三高”师资团队。

9、首创“百团校园”,构建了学校社团工作的完整体系和管理模式。

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特色学校”。

10、珠澳合作,以国际标准培养人才初见成效。

11、全面实行“三个对接”,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对口就业力大幅上升。

12、教师各类教育教学获奖200多项,学生参加国家和省级各类竞赛获奖630多项。

(二)典型案例
学校对建设成果全面总结,共形成了17个典型案例,其中6个典型案例上报。

以珠澳合作为特色典型案例突出了跨区域合作和国际化标准的人才培养的创新,以“群项目”为特色的典型案例突出了群项目在整个创建国家示范校工作中强大的拉动作用和实现“三对接”的实证作用,以社团活动为特色的典型案例描述了我校首创“百团校园”的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思路创新,以共建旅行概念店为特色的典型案例突出了旅行概念店作为新兴的旅游营销模式向职业学校的输入的典型性,师资队伍建设的典型案例突出了学校队伍建设的系统工程,“五步递进”实训模式的典型案例突出了学校在探索工学结合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六个典型案例多侧面的反映了学校改革发展经验和创新点,具有典型性、可操作性和示范性。

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改革方向,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加大群项目开发力度,完善群项目的机制建设,进一步推进以群项目为引领的系列化改革。

继续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建立运行稳定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