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实施趣味化教学的主要场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对课堂教学的导入、教学与结尾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要让学生在整节课中都保持强烈的参与热情与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巧导入,激起学生参与的主观意愿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整节课学习情绪的调动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导入环节,要做到上课伊始,趣已生。
(一)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实现传统教学中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教学模式,而是以文本、图像、声音、图片、动画等综合手段来传递信息。从教学媒介看实现了黑板白字向滚动的文字、动听的音乐与优美的图片的转换;从教学内容看从静态平面的教材内容转换成了立体动态的多媒体效果;从教学手段看从单一的以教师讲学生听转化成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刺激。这些无疑都是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亮点。这些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换成有意注意力,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从课下的松散状态转变为课上的集中状态,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参与热情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游戏导入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将游戏引入教学,将其与抽象的数学知识讲授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消除对数学知识抽象性与教学枯燥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使学生在玩游戏中进入新知的学习,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在做中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学生所熟悉与喜欢的事例来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娱乐性与趣味性。同时可以改变以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接受局面,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我和学生做这样一个游戏,给出无数三角形,量出其中两代上角的度数,然后猜测第三个角的度数,选出几个学生来和我比试,结果学生一一败下阵来。同学们都非常惊讶,为什么我每次都回答得又快又准确。此时导入新课,告诉学生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奇妙的方法。这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的内容。这样的导入使得学生对新知产生了强烈的参与欲望。此时进行新课的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精教学,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讲授中来
这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最重要的教学部分。在教学中我们要保持学生上课伊始所产生的学习激情,并不断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整节课中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与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此部分的教学中我们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参与欲,使学生积极愉悦地学习知识。
(一)展开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以使学生积极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这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学生潜能的挖掘,具有较大的优势,而被广大教师不断地运用于教学中。
1.合作学习小组的合理分配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只有科学合理的小组,才能将合作学习开展下去,充分发挥全体成员的积极性,不至于使合作学习成为小组内某些优生的“多言堂”,而成为全体学生的“群言堂”。一般我按照就近异质原则进行分配,使学生在合作时可以实现在优生的带领下展开有效的合作。
2.合作问题的选择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只有问题适合讨论,才能将合作学习有效深入地开展下去。问题过于简单就失去了合作的必要性,问题过于复杂学生往往在较短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讨论只能处于一知半解,这样都无法收到最好的效果。
3.合作学习的评价直接关系到学生后继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要坚持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既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又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全体成员的一致努力才能取得小组的成功。要坚持正面肯定为主,反面否定为辅,要以肯定激起学生更强大的学习动力,同时适量的批评也是一种激励,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扬长避短。
(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强的推动作用。而学生的动手操作既是学生所喜欢的活动,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学生的动手操作,升华学生的学习动力,内化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我让学生动手剪几个三角形,充分动手来求证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将三角形进行剪、拼等,组成了一个平角,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180度。这样的活动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得到的知识学生是真正理解与掌握的,才能记忆深刻,理解透彻,运用灵活,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
三、妙结尾,起到课已尽,意犹存的教学效果
结尾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好的结尾不是这节课学习的结束,而是学生新的学习活动的开始,是学生学习热情的一个拐点。因此在教学时要避免那种草草结尾的现象,要巧妙设计,激起学生更强大的学习热情。大部分教师的课堂结束部分往往都是布置作业,这样只会让学生认为学习数学除了教师讲课就是得做作业,趣味不足,缺乏活力。我们要为学生设计新颖、独特而又有趣的结尾,激活学生思维,内化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的激情得以延续,让学生
产生意犹未尽之意。
(一)归纳总结式结尾
即为准确简练的语言对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巩固新知,加强记忆。总结可由教师或学生复述,也可以表格、板书等形式进行。总之,要根据具体的内容运用不同的总结方式。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内容时,结尾时可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教师再作适当补充,这样将此知识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做到了当堂知识当堂巩固。
(二)问题式结尾
每章每节的知识往往需要几个课时来完成,如何将这几个课时有机地联系起来呢?我们可以利用知识间的联系性与学生的好奇心,以问题来结束此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又引出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这样使得间隔一定时间的两节联系较为紧密的课堂教学有了良好的过渡,同时使学生加强了对知识点间的联系,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学。
(责编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