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概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环境

一、环境

环境是相对于一定的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相关的周围事物的集合,就称为这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提及环境这一概念时,必须首先确定其中心事物。

二、人类环境

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即人类环境,其主体是人类,客体是人类周边的相关事物。

我国法律意义上的环境主要是指人类环境。

三、人类环境的分类

(一)自然环境

指所有能够对人类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体,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岩石、动植物等自然因素。

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不是在同一个层次上相并列的概念。

生态环境与人类环境各有不同指向,自然环境只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之一,不能与生态环境相提并论。

(二)人工环境

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对自然物质加工和改造所形成的环境体系,包括城市、乡村、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等。

人工环境不同于社会环境。

人工环境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根本的差异的,人工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基础上通过社会劳动形成的创造性成果,主要表现为物质性要素,而社会环境则侧重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

四、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一)环境是人类产生、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类是环境的产物。

人类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摆脱自然环境的决定性影响,任何企图征服自然的意识和观念,在理论上都是错误的,在实践中都是不可能行得通的。

(二)人类不断干预和改造着环境

从人类出现之后,自然环境的发展和演化已经不再是纯粹的自然过程,而是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活动对环境进行干预和改造所产生的影响。

人类对环境进行的干预和改造必须遵循环境自身发展和演化的规律,人类可以在掌握和运用这一规律的前提下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建设环境,从而不断提高人与环境的和谐程度。

第二节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变化或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环境结构和状态发生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由此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有害影响。

从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源来考虑,可将环境问题分为两类:

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它主要指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自然灾害问题。

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它又可以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两类。

实际上,不可能对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进行截然的划分。

将污染防治法和自然资源法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相关实践中,已经形成基本的共识。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原始社会的早期人类不可能形成对环境大的改变和影响,无所谓环境问题的存在。人类社会属性体现并不十分充分,劳动技能和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在很大程度

让依然受自然属性的支配和影响。

大体可以将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农业文明时期

“刀耕火种”是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主要特征,为盲目扩大耕地而滥伐森林、毁坏草原的情形大量存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有些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二)产业革命之后到20世纪80年代

环境污染愈演愈烈。(八大公害事件)

环境破坏日趋严重。(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

(三)20世纪80年代以后

环境问题开始逐渐表现为全球性的影响;

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这三大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世界各国;

淡水危机、湿地丧失、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严重环境问题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

三、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环境问题产生的哲学根源

“主客二分”的哲学传统忽视了大自然的整体性和价值尊严,它导致了人类对自然界盲目的肆无忌惮的征服和改造。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宗教根源

传统基督教认为,只要为了人的利益,征服和掠夺自然是天经地义的。

(三)环境问题产生的伦理学根源

人类在征服和利用大自然的过程中就缺少了必要的伦理准则的制约。

(四)环境问题产生的技术根源

很多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技术发展的不足;

对技术的滥用往往会使人类反受其害。

(五)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

经济行为的负外部性和共有资源的非排他性的存在;

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不可循环的因而也是不可持续的;

经济的贫困化,很多国家陷入了经济贫困和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之中。

第三节环境保护

一、环境保护的提出

环境保护,是指综合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以及宣传教育等多种措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962年,卡逊,《寂静的春天》,引起了欧美各工业化国家的反思。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环境保护”作为一个专用的属于被广泛使用,环境保护工作也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

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概括地归纳为两个方面:

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防止不良环境条件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或消除有害物质排放,促进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恢复和扩大再生产。

二、环境保护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

在发达工业化国家受重视,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成为环境保护重中之重。

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时期开始逐步重视环境问题,并且也比照发达国家的做法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各种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显现。

环境问题前所未有地真正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保护也开始成为世界各国合作与交流的重要议题之一。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并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当代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空前高涨。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道理已成为人类环境保护的基本指导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