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选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经典选读——安贫乐道
生活中。
我们常说,做人要知足常乐,安贫乐道。
那么,什么是“道”?又何谓“安贫乐道”呢?
所谓“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
即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安贫乐道”这个词最初出自《后汉书·杨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意思是安于贫穷的境遇,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
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环境。
千百年来,在人们观念中,金银钱财似乎是世俗至极的东西,甚至文人们常说,商人身上有有股“铜臭味”。
提起“重利”的商人,士大夫们眼里心里流露出的都是浓浓的鄙视。
可是生为红尘中的俗人,哪能不沾一点烟火气呢?一方面文人们“视钱财如粪土”,一方面却又不断岌岌追求金银、权势。
如此矛盾的性格,看上去格格不入的两种态度,若是倒退两千年,孔子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论语·里仁》)。
在他看来,追求富贵、憎恶贫贱是人的本性,是一种正常的心态。
而孔子之后的儒家很少有人敢如此旗帜鲜明地肯定追求富贵了,特别是宋明理学因受到后世帝王的尊崇而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后,理学家们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克私欲”以“致良知”等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意识,追求富贵则被认为是唯利是图、追名逐利,为君子所不齿。
君子安贫、君子不言利,则受到普遍推崇。
于是本来正常的心态遭压抑,进而被扭曲,追求富贵变得遮遮掩掩;本来可光明正大去做的事变得鬼鬼祟祟,方法和手段也不阳光了。
时至今日,大多数人还是习惯地将求取富贵之心深深掩藏,羞于言说,而行动上却在全力以赴,这是不正常的。
长期口是心非,必然损害健康人格,社会上口是心非的人多了,必然妨害健康的风气。
富贵可以追求,但必须坚守基本的准则。
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孔子又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孔子主张“见利思义”,“义然后取”。
可见,“义”是孔子衡量富贵是否可求的基本准则,见到利就要想到是否符合“义”,如果符合“义”,即使当马夫,他认为也可以去做。
如果不符合“义”,他会决然放弃。
孔子辞官游学十四年,终生穷困,既不取不义之财,也不为无道之官。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今天,人们追求富贵,只要是符合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的,就应理直气壮地追求,如果是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不义之财则应坚决拒绝。
现实生活中矿难频发、假冒伪劣产品坑人夺命、贪污受贿等等,这些丑恶现象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在有些人头脑中私利压倒了一切,追求富贵失去理性、欲壑难填,于是坑蒙拐骗、祸国殃民。
在义和利发生矛盾,“二者不可得兼”时,孔子主张守义弃利。
他非常赞赏颜回的安贫乐道:“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是啊,一般人不堪忍受的贫困生活,颜回却过得快乐不改,怎不叫人钦佩?“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在不义的富贵和“道”之间,孔子自然会选择“道”,他认为追求“道”的人,不应以“恶衣恶食”为耻,因为心中有“道”,贫穷的日子比不义的富贵生活更快乐。
子路就因不以“恶衣恶食”为耻受到孔子的赞扬:“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论语·子罕》)意思是穿着破旧的棉袍,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觉耻辱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不嫉妒,不贪求,有何不好呢?孔子是非常重视人格修养和精神追求的,他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论语·卫灵公》)就是说君子要守义,行礼,谦逊,诚信。
这些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心存道义,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追求,就抵得住诱惑,经得起磨难,做到“富贵不淫,
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当今社会,就有不少求富心切的人,梦想一日成名,一夜暴富,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欺世盗名,人格可以不要,肉体、情感、灵魂都可以出卖。
风气使然,安贫乐道者少了,淡泊宁静者少了,精神家园将荒芜。
孔子的“安贫乐道”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
在他之后,出现了大批推崇“安贫乐道”的文人,留下了大量的名言名篇。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后燕·王欢: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
唐·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反观当今社会,收受贿赂,以权谋私,钱权交易,官商勾结等等现象不胜枚举。
对比两千米钱的古人,我们是否该感到汗颜呢?
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愿在座每一位都能坚持自己内心的信仰,把握住自己内心的操守,明白自己内心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
真真正正做一个“安贫乐道”的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