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城市大学)校园总体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城市大学)
校园总体规划
设计说明
一、现状分析
1.项目背景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是天津市重点发展的高校之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现实情况下,高等学校面临着全面培养对城市发展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拥有全新城市经营思想和掌握现代城市管理理论与方法、具有多学科交叉知识结构和综合人文科学素质的城市建设人才的历史重任。而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是一所在办学定位、学科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拥有独特个性的大学,具备发展成为现代“城市大学”的优越条件,随着学校校园建设的进一步展开,必将在为天津、以至全国培养城市建设所需各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现状条件分析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位于天津市西南部、外环线外津静公路北侧、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天津市第三高教区内。规划用地范围东至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与天津农学院之间的规划路、南至津静公路、西至滨渠路、北至大学道延长线,规划总占地面积为1,100,000平方米(约110公顷)。根据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联合批准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规定,可以满足规划15,000在校学生
的使用要求。
规划用地周围有津静公路、大学道延长线、城市外环线等交通干道,与城市中心和城市外部的交通联系十分便捷。校园东、西侧分别与农学院、宝德学院相比邻,西侧与南侧与华苑产业园区(环外)相临,东侧紧邻城市外环绿化带,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用地范围南北长约1,800米,东西宽约650米,基地地势较为平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现有老校区位于规划范围的南端,占地约20公顷;本次规划扩大的校园用地位于规划范围的北部,现状为农田和鱼塘、沟渠,进行适当的平整后适于校园建设。校园西侧现有的水渠和校园用地内部的水塘为新校区的水景规划和水系整合提供了可资利用的资源条件。
现有老校区的主要入口位于南侧的津静公路一侧,校园南部为教学、办公区,北部为学生宿舍区,中部为服务设施及水塘、球场等。校园内现状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其中大部分建筑质量较好,可以满足未来的使用要求,因此在本轮规划中建议保留,并可以对部分建筑进行功能调整。现有一个400米标准运动场,条件较好,建议保留,作为未来南部老校区学生的体育活动场所。
南侧老校区内部的东侧和西侧分别有一条12米和6米宽的现状道路,通过适当的改造后可以与北侧的新校区联系。根据未来整个校园的使用要求,本规划建议对南部老校区的中部、现状保留运动场西侧的道路进行适当的改造、拆除部分建筑,以打通与新校区之间的交通联系。
3.现状用地情况一览表
二、规划设计构思及特点
根据建设单位对本轮校园规划设计的整体要求,本规划设计方案的构思原则与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创造“天津城市大学”的独特规划理念
1.1.体现“城市大学”的特点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的校园规划设计有别于其它一般的校园规划设计,如何体现“城市大学”的特点,始终是我们进行本规划设计工作的第一出发点。我们通过具有鲜明“城市”特征的路网体系和规划布局结构,使本规划设计方案具有独特的“城市肌理”,赋予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以鲜明的“城市”特性和面貌,进而发掘“城市大学”所应具有的深层内涵;
1.2.突出“天津的”地域文化特点
如何使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的校园具有鲜明的“天津的”地域特色、以区别其它城市的“城市大学”,是我们从事本规划设计工作所始终坚持的一条核心原则,也是本规划设计方案的灵魂所在。
本规划设计方案将天津的城市结构特征——包括城市路网结构、水系、城市形态个性等,通过“大地雕塑(Land Art)”的形式、加以艺术的提炼和抽象处理,使之有机地融会到整个校园的规划设计之中,成为体现校园地域文化特征的物质载体。
1.3.“天津的城市大学”理念的完整体现
体现“城市”形态特征的城市肌理网格与体现“天津”地域文化特色的“大地雕塑(Land Art)”及其系统的共生,塑造了“天津城市大学”自身独特的物质和文化内涵;上述两个系统的叠合,形成了校园规划的总体框架,同时创造了不同性格的空间场所,突出了“天津的城市大学”这一主题,彰显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所应具有的独特定位和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
2.统一的校园规划布局
体现“城市”形态特征的城市肌理网格与体现“天津”文化内涵的“大地雕塑(Land Art)”及其系统形成了校园的总体规划框架,整个校园的建筑布局、广场系统、道路系统、步行系统、水系和绿化系统等均依此展开,进而构成了校园统一完整的规划布局。
3.适度超前、有机生态、持续发展
校园的整体规划布局以满足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为前提,并适度超前,以满足学校未来发展的现实要求。目前阶段以相对封闭的管理模式为主,将来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整体开放的可能,以进一步体现“城市大学”的特性;
校园的景观、绿化规划充分利用现状原有的水体资源,有机地组织水体景观和水网体系,并与绿化系统密切结合,形成绿色、生态的校园环境;
考虑到学校未来远期发展的切实需要,在建筑馆的东侧留有整块的发展预留用地;另外,教学组团的规划设计也考虑了未来加建和扩建的可能性;结合市政设施规划,设立中水处理系统,加强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规划布局、建筑空间组织
校园中心广场——“城市建设广场”以充分体现天津城市特征的三维“大地雕塑(Land Art)”为主体,是整个校园的核心和灵魂所在。“大地雕塑(Land Art)”以天津的城市建设为主题,实时地、发展地展现天津城市面貌的变迁,真实而艺术地体现天津城市建设的巨大成果。立足这个主题广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的莘莘学子便能够在几年的大学生活历程中时刻关注天津的城市建设、时刻体会天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使自己在接受课堂教育的同时,全身心地融入到天津热火朝天的城市建设生活之中,为日后切实投身到天津的城市
建设工作打下全面而坚实的基础;
结合“城市建设广场”的建设,在广场周边东、北、南三个方向分别布置“城市建设博物馆”、“综合行政办公楼”和“图书馆”,形成校园主体建筑群。与中心广场上的“大地雕塑(Land Art)”相互补,广场东侧的“城市建设博物馆”则以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为主来展示天津城市建设的全面成果。使广大师生员工以及前来参观的市民群众能够全方位、多视角地体验天津的城市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取得的巨大成果;
结合“城市建设广场”的建设,在广场北侧综合行政办公楼的南端布置典礼空间,为学校组织开学典礼、毕业式等项活动提供礼仪场所;
以“城市建设广场”为原始出发点,结合天津的主要路网走向来组织从广场中心向整个校园发散延伸的步行专用道路系统,以体现天津的城市道路特征;
从“城市建设广场”出发,结合天津的主要水系走向来组织校园的整体水景系统,并在广场的东南侧汇集成湖,以寓意天津“九河下梢”、汇集渤海的独特城市水系结构;
结合广场东南侧寓意渤海的“湖面”,布置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校园主题公园,可游可憩,为广大师生员工创造丰富的室外学习交往空间;公园内高坡之上结合通讯设施设有专门的观景塔,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的学生提供眺望天津城市发展、关注城市总体面貌变迁的学习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