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远离犯罪 第十课 认识刑法《罪刑法定与无罪推定》训练习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罪刑法定与无罪推定》训练习题
一、基础题
1、最严厉的制裁手段是()
A.定罪量刑
B.无期徒刑
C.死刑
D.没收财产
2、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
A.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特别处理
B.可以比照类似的条文定罪处刑
C.可以根据其他相关罪行定罪处刑
D.不得定罪处刑
3、“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句话体现了《刑法》的()
A.罪责自负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无罪推定原则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4、无罪推定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是()
A.公民非依法定程序不受逮捕
B.公民非依法定程序不受刑事追究
C.公民非依法定程序不受司法审查
D.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二、综合题
5、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国家制定的刑法是定罪判刑的唯一依据是()
A.宪法
B.刑法
C.刑事诉讼法
D.治安管理处罚法
6、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①罪刑法定原则②不告不理原则③罪责刑相适应原则④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下列违背了无罪推定原则的要求的是()
A.将涉嫌犯罪的人员称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
B.检察机关确认被告人有罪但是免于起诉
C.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
D.无罪推定是个假定,是可以被推翻的
8、无罪推定()
①是指任何人都不会犯罪②就是任何人在未经依法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
③根据无罪推定原则,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公诉人负有提出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自己有罪或无罪的义务④如果公诉人不能提出确实充分的证据证实被告人的罪行,法庭经过庭审和补充性调查也不能查明被告人有罪的事实,那么只能判定被告人无罪。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一规定蕴含的精神是()
A.无罪推定
B.有罪推定
C.罪刑法定
D.罪刑人定
10、无罪推定原则()
①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中通行的一项重要原则②是联合国在刑事司法领域制定和推行的的最低限度标准之一③能够彻底杜绝冤假错案④有利于切实尊重和维护人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三、提高题
11、定罪量刑,是最严厉的制裁手段。罪刑法定,无罪推定,就是为了避免无罪者被无中生有地定罪量刑。请简述罪刑法定和无罪推定原则的含义。
12、某电镀加工厂厂长徐某,在明知工厂废水有毒的情况下,直接将废水排放到厂外的土地上,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某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被告人徐某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一万元。
据此,小王同学认为:案例中徐某的行为违反《环境保护法》第6条,只是一般违法行为,不属于犯罪。请评析小王的观点。
参考答案
1.A
2.B
3.C
4.D
5. B【解析】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国家制定的刑法是定罪判刑的唯一依据。刑法没有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违反刑法的规定,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任意定罪。故选B。
6. C【解析】本题考查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①③④都是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②项不对,排除包含②的选项,答案应选C。
7.D【解析】本题考查对无罪推定原则的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一规定蕴含了无罪推定的精神。无罪推定,简单地说,就是任何人在未经依法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故选D。
8. D【解析】本题考查对无罪推定的理解。无罪推定,简单地说,就是任何人在未经依法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②③④的说法正确,①是对无罪推定的错误理解,应选D。
9. 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一规定蕴含了无罪推定的精神。无罪推定,简单地说,就是任何人在未经依法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故选A。
10. B【解析】本题考查无罪推定原则的认识。③能够彻底杜绝冤假错案的说法太绝对,应排除,故正确答案是B。
11. “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
“无罪推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12.小王认为徐某的行为不属于犯罪的观点是错误,这是因为:①徐某乱排有毒污水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②违反了《刑法》第338条,符合刑事违法性③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一万元,受到了刑罚处罚,符合刑罚当罚性已经具备犯罪三大特征,所以是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