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领导的中国式解读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务型领导的中国式解读

一、服务型领导

服务型领导又称为仆人型领导,服务型领导的概念最早是由格林利夫于1970年在《做一个像仆人的领导者》一文中提出来的。格林利夫认为领导产生于服务,即领导者首先是一个服务者,他认为领导者必须为整个团队服务,才会取得团队的信任,团队的成员才会愿意永久地跟随组织,服务型领导的目标是和大家一起共同成长,而不是控制他人,他们从事任何事件的首要动机是为大多数人谋取利益。

在工业经济时代,劳动者既需要物质方面的需要,又有精神方面的满足,那个时候对很对人来说物质比精神更重要

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物质水平大大地提高了,但精神文明相对就滞后了些许,所以现在人们更多的开始追求精神方面,一旦劳动者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受到了领导的重视,精神上得到满足,有了更大的成就感,就会为组织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企业中,认为人的行为是在追求本身最大的利益,工作的动机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满足不了人们精神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提升,人们不仅追求物质利益上的满足,还希望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自我实现。20世纪初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惩罚工人来提高产量的管理方式已经彻底被淘汰了。

服务型领导的特征

1、倾听,能够主动真诚地倾听他人的声音

2、移情,能奋力去理解他人,接受和认可他人的独特性

3、治愈,有能力治愈自己及他人的创伤

4、直觉,有深刻的自我知觉,对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等有清晰的认识,能全面、系统地看待问题

5、劝导,能够主要依靠劝导而不是职位权利来进行决策,能在群体中建立共识

6、构想,敢于梦想,能够跳出日常事务,从较长远的角度看待问题

7、远见,善于总结经验,把握现在,能够遇见当前的决策对未来的影响

8、管家,能够像管家一样忠实地为委托人管理各种事物,为了他人的需要竭诚服务

9、员工成长承诺,能够对每一名员工的成长怀有发自内心的承诺,能够认识到自己对员工成长所肩负的重大责任

10、社区建设,能够致力于在既定机构中即那里富有亲密人际关系的社群

服务型领导的作用

服务型领导通过服务于员工来达到领导员工的目的,所以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员工的信息。服务型领导者能够在第一时间知道员工的需求,员工对公司管理的建议。

服务型领导能够提高员工的满意度,降低员工的流失率。服务型领导与员工的接触,会让员工感觉自己收到了领导的重视,精神会得到一种满足。同时也解决了员工因为得不到领导的认可而选择离职的情况。

服务型领导能够充分授权,员工有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动性,员工的潜能也会激发出来,同时领导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更重大的问题。

二、中国的历史长河

服务型领导思想并非现代社会所特有的,在领导的强调满足被管理者的需要而进行管理的思想都可以认为是服务型领导思想,这样的思想是植根于人类文明之中的。对于中国也不例外。

在中国古代服务型领导就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在东方,儒家明确提出“民贵君轻”“爱人贵民”,道家主张“以百姓心为心”“无为而治”,法家要求统治者“顺民心”,兵家认为领导需要做到“视卒如爱子”,墨家强调要“兼爱”,近代,“为人民服务”更是毛泽东思想的精华,毛泽东则把“为人民服务”思想深入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之中。同时邓小平也提出了“领导就是服务”。可见中国自古以来就认为服务型领导的重要性。

传统中国是一个强调权力差距与不平等的社会,而服务型领导风格则是尽力消除上下级之间的权力差距,创造平等的领导成员关系,通过领导者服务导向的言传身教,带动员工为顾客和全社会服务。以平等为基础,以服务为导向,以员工、企业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是服务型领导的主要特征。

绝大部分的领导方式以企业发展为最终目标。服务型领导则以员工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中,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不一致的,情况比比皆是。一些业绩良好,发展迅速的企业也存在拖欠工资、超时加班、不签劳动合同、不买或少买社会保险等种种损害员工权益的现象。不少员工并不能从企业发展过程中分享到应得的成果。服务型领导将善待员工,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作为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他们深信,只有让员工在企业发展中得到自身的发展,感受到真正的尊重,才能具备主人翁精神与充沛的工作动力。

(一)古代

1、儒家

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是“仁”。《论语》提出“仁者爱人”,仁即是爱。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爱,要爱心与别人相处,所以仁的的基本内涵就是“爱人”。孔子的学生樊迟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时,孔子回答说:“爱人”(《论语?颜渊》)。“爱人”即是说要有仁德之心,要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因此,“爱人”是仁德的情感基础。

儒家学说最早系统地提出了以“爱人贵民”为主要内容的人本管理思想,我国自先秦已将,有许多思想家与管理者提出并实施了人性化的管理,强调树立人文精神和人的主题意识,重视人才的价值,发挥人才的作用。

从孔孟到程朱的历代大儒,都把仁作为一种最高的道德准则,成为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宗旨和根本,是人们立身处世、为政治国的指南和规范,也可以说是中华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古代,“仁”的内涵非常丰富,有不同的解释,如《说文解字》说“仁,亲也,从人二。”“人二”就是两个人的意思,即是说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是从两个人开始的,或者说仁就是两个以上的人与人相处之道。儒家学说最早系统地提出了以“爱人贵民”为主要内容的人本管理思想,是先秦时代人性觉醒在思想理论上的现实反映。我国自先秦已将,有许多思想家与管理者提出并实施了人性化的管理,其中所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如何在社会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思想。人本管理思想强调进一步树立人文精神和人的主题意识,弘扬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和人的地位,从而大大激发了人的创造性,有利于重视人才的价值,发挥人才的作用。

所谓人本管理思想,是指在现代的科学管理体系中,必须以人为核心,以做好人的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从而提高管理绩效,实现预定目标,在现代社会中一切管理工作都必须以人为中心。

儒家倡导的是礼治、德治与人治。其中德治与人治体现服务的思想。既通过具有高尚道德觉悟的人来行使管理社会的权力,通过榜样人物的带动作用而使得社会变得有序、有礼、有节由此可以看出“为人民服务”其实就是源于儒家的德治与人治观点,因为两者都是在强调榜样的力量与道德感化的作用。

孔子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除了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之外,有更高的精神追求,特别是在于人有道德,所以孔子以“仁爱”为中心,推演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把培养有道德的人作为他一生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认为这是天下有道,社会和谐的根基。孔子尊重人,爱护人,反对暴政,关心民众。

孔子以“仁爱”为原则,提出了实施的两条途径:一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立足,就帮助别人也能立足;自己希望办事都能通达顺利,就也帮助别人通达顺利;自己所不希望要的,就不要加给别人。概括起来讲就是推己及人,或者像民间讲的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就是说你为人处事心里要想到别人,不要只想到自己;要把别人看作与自己是一样的人,自己有什么要求别人也会有什么要求,自己不希望有的别人也会不希望有。这是一种平等待人,对人表示尊重,表示关心和帮助的态度。

儒家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孟子。孟子的很多思想也体现了服务领导的思想。譬如“民本思想”提出了“民为贵”,“仁政学说”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无敌于天下。孟子所说的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孟子说:“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是一种同情仁爱之心。

2、道家

道家的思想比较深邃,其理论论述虽然没有儒家多,但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在早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黄帝、老子与庄子。因此道家思想也被称作“黄老之术”。后期的主要代表多为魏晋时期的炼丹家,还有人们所熟知的“八仙”等等。吕洞宾是“八仙”中最为有名的道家思想的代表者。道家的众多思想中很多都体现了服务型领导的思想。譬如“以百姓之心为心”“无为而治”“上善若水”“心善渊”“与善仁”“柔弱不争”。推己及人,处处为他人着想。换个立场,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为他人着想,那么自然对方也会多为你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