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撂荒的原因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3-01-11

作者简介:喻小倩(1984—),女,重庆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土地管理。E-mail :260789934@ 。

农村土地撂荒的原因及对策

喻小倩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重庆 400037)

摘 要 分析农村出现土地撂荒现象的原因,提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种地比较收益”、“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发展特色农业,规避土地撂荒”、“开展普法宣传,杜绝弃耕撂荒”等建议。

关键词 农村土地;撂荒;粮食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文献标志码: C 文章编号: 1673-890X(2013)03-071-03

土地问题事关农民切身根本利益,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当前,农村土地方面的矛盾和问题突出,已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成为“三农”问题中的热点和难点。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属于资源短缺国家。如何做好农村土地的开发和利用,让稀缺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少农民对土地的感情发生了变化,弃农经商,弃耕抛荒越来越突出。如何充分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 农村土地撂荒的原因

1.1 农业比较效益低

尽管中央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但是种粮仍未走出比较效益低的怪圈,这是导致土地撂荒的直接原因。由于市场效益低,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民,自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减少支出,包括撂荒。“种上一年粮,不如打工半个月”,农民普遍感觉种粮不合算。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

远远超过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有扩大的趋势[1]。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转向第二、三产业,以便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致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缺乏,大量土地无人耕种或无力耕种,造成大面积耕地撂荒。1.2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旧,年久失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普遍陈旧老化,保障农业生产能力严重减弱,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村自然条件差、交通闭塞、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低,担忧“有投入,无收入”或“投入多,产出少”,因此宁愿撂荒,外出打工。1.3 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

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加大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的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地的个体户只要经营有道,也能有较高的收入。外出打工1个月的收入有可能超过在家种田1年的收入。在这种强烈的收入反差刺激之下,农民对种地缺乏兴趣,劳动力流向城市[2]。外出打工的多是青壮年劳动力,而留下的多为老弱病残。许多在外打工、经商的农户要求退田或中断土地承包关系,但基层组织对农民的合

理要求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导或适当调整,导致农民对承包土地粗放经营,甚至撂荒。

第7卷第3期V ol.7 No.3南方农业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2013年3月Mar. 2013

71

喻小倩:农村土地撂荒的原因及对策

题,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通过精简机构、压缩人员、调整支出结构,促进基层政府转变职能,维护社会稳定[3]。此外,要加快基本农田保护法的立法进度,使耕地管理真正走上依法行政、以法治地的轨道。赋予农村基层村组在收回或转包撂荒土地上以处置权,可以由村组收回撂荒土地,由愿意并有能力的农民承包,或者由承包农户自己把耕地有偿转让给他人耕种,使耕地在市场经济原则和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合理流动。2.4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是解决

撂荒地问题的重要措施。交通、林业、水利、国土、农业扶贫等开发部门要把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撂荒地突出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耕作条件,实施综合开发,提高规避灾害损失的能力,加强对塘、库、堰的产权制度改革和管理,对自然灾害造成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拍卖或承包给业主,进行综合整治和开发。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创造良好的农业环境,减少农业自然风险,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农业的稳定性。

2.5 发展特色农业,规避土地撂荒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是解决撂荒问题的重要手段。(1)结合本地产品优势和土地资源特点,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实现产业合理布局,每个村突出自己的产品特色,做大做强产业。(2)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广泛建立特色农产品展销窗口,解决卖难问题,增加农民收益[4]。(3)改进农业产业经营模式,使生产农户能分享农产品流通,加工过程的利益,要普遍推行“公司+基地+专业组织+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通过各种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组织带动起来,参与到公司加工产业经营体系中,延长产业链条,对各特色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提升土地的产出效益,建立和完善生产农民参与流通和加工的利益分配机制,从

1.4 农地流转制度缺失

由于目前土地流转制度还不健全,农民对现有流转政策不了解,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不愿流转”和“不能流转”现象。进城农民认为自己在城镇一旦“失业”后还可以回农村耕作土地,因此宁荒不转。留守农民因为耕地效益低,耕作难度大,又无适当产业支撑,导致农村耕地不能流转。部分地方虽有流转,但仍处于自发、无序、零散的状况,土地流转工作没有建立正常的机制,许多原本可以通过流转解决的撂荒地无法顺利流转。

2 防止农村土地撂荒的对策

2.1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种地比较收益

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靠科技提高产品档次,紧紧把握市场行情,保证农产品的畅销。只要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外出打工的农民就会纷纷返乡。因此,进一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业产业化,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撂荒问题,而且可以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2.2 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零星分散的土地经营效益低下,是形成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要把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作为解决耕地撂荒问题的重要途径。大力培植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市场主体,鼓励他们积极接纳农户流转的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和无力耕种的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业主经营,使土地变资产,获得更多的土地收益,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

2.3 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土地流转制度性障碍是导致耕地撂荒的重要因素,加速土地流转是解决耕地撂荒的政策前提。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探索将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使用权“三权”分离,在保持所有权和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农业组织化的家庭经营规模基础。通过税费改革,进一步规范农村分配制度,寻求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

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