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脏起搏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心脏起搏是一种用电子仪器,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发送脉冲电流,导线和电极的传导刺激心肌,使之激动和收缩,从而替代正常心脏起搏点。

模拟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使心脏有效的搏动,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

人工心脏起搏器由脉冲发生器、电极及其导线、电源三部分组成。

一、人工心脏起搏器命名代码:DDD,第一个D代表起搏器起搏的是心房及心室,第二个D代表起搏器感知的是自身心房和心室信号,第二个D代表自身心房和心室信号被感知后抑制或触发在不应期内发生一次脉冲。

三、起搏方式
1、临时心脏起搏常见植入途径有经皮、经静脉、经食管、经心外膜。

其中临床常见的是经静脉临时性心内膜起搏器,占95%以上,即将双极电极导管经外周静脉穿刺(常用右股静脉、其次是贵要静脉、左锁骨下静脉)送入右心室心尖部,将电极接触到心内膜,起搏器置于体外。

该方法适用于急需起搏救治或需“保护性”应用的患者,但放置时间不宜超过一个月,以免发生感染。

2、永久性经静脉心内膜起搏器将单极电极导管从头静脉或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送至右心室心尖部,将带有无关电极的起搏器埋置于前胸壁胸大肌皮下。

该方法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起搏的缓慢心律失常的患者。

3、埋藏式复律除颤器(ICD)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于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复发的重视,ICD的应用越来越多。

ICD体积小科埋藏于胸大肌和胸小肌之间,甚至像起搏器一样可埋藏于皮下囊袋中,通过心腔内电极感知心室颤动,能与20秒后发放20~30J的电能除颤,如一次放电无效,可每隔20~40秒再放电一次,放电次数可预先设置。

多次临床试验证实,ICD是减少心脏猝死的有效方法.近几年其功能日益强大,同时具备抗心动过缓起搏、抗心动过速起搏和低能电转复以及高能电除颤等功能,同时其适应症也在不断扩展。

对于现在所有心跳骤停生存者,有过致命性室速,不明原因高度怀疑因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速、室颤导致的晕厥或明确是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的晕厥者,推荐植入ICD进行二级预防。

四、手术过程
1、在上胸部左侧或右侧进行局麻后,在皮肤上作一个2~4cm长的切口。

2、将电极导线经静脉直接插入心脏(1)、被动固定:导线齿固定在心肌肌小梁上。

(2)、主动固定:螺旋(或螺丝)延伸至心内膜组织,电极可以固定在心脏腔室内任何部位。

3、在皮肤下做一个小“囊带”,并将它和电极导线连接
4、测试脉冲发生器功能
5、X线下确定起搏电极位置良好,缝合皮肤需要3~4针
五、适应症
1、心脏传导阻滞有临床症状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双侧分支和三分支传导阻滞。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室率极慢引起心力衰竭、黑蒙、晕
厥、心绞痛等症状或伴有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间歇发生心室率<40次/分或者长达3秒的RR间隔,虽无症状也应植入起搏器。

3、反复发作的颈动脉窦性晕厥和心室停顿。

4、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者,可采用抗心动过速起搏器或自动复律起搏器。

5、外科手术后的”保护性“应用,主要预防发生心动过缓。

6、心脏病的诊断包括快速起搏负荷试验,协助进行心脏电视力检查等。

(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向病人介绍病情、安置起搏器的意义、手术的安全性、手术基本过程技术中如何配合等,以消除紧张心理。

2、皮肤准备:永久起搏器备皮范围是上至下颌,下至乳头,双侧至腋中线,包括腋下。

3、青霉素皮试,建立静脉通路。

4、禁食术前4~6小时禁食,急症手术者可随时进行手术5、术前停止抗凝剂6、病情需要心电监护时,粘贴电极片位置避开手术区域。

(二)、起搏器术后护理
1、临时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护理(1)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测心电监测变化,当出现心脏压塞三联征(即血压突然下降或休克、心音低弱遥远、颈静脉显著怒张),或出现感知不良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备好抢救药品。

(2)、固定体外电极与起搏器的连接,无松动。

(3)、固定临时起搏器,放置于安全位置,避免磕碰.(4)、监测并记录病人情况及起搏器参数,详细记录交班。

(5)、检查起搏器是否按需起搏指示灯闪烁正确。

当低电量报警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备好备用电池。

(6)、如穿刺部位选择股静脉,嘱病人术肢制动,避免弯曲,每2小时进行下肢被动按摩,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每日观测双下肢皮温、颜色、腿围是否对称,有无变化。

(7)、观察局部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血肿,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8)、如需搬动病人时注意妥善固定,以防电极脱位。

(9)、监测体温变化,保持床单位整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避免感染。

2、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护理(1)、迎接病人:将病人抬至床上,与手术医生术中情况及起搏频率,连接心电监护,注意心率和起搏是否一致。

(2)、活动与饮食:术后平躺休息1~3天,防止电极脱位。

勿用力咳嗽,必要时用手按压伤口。

卧床休息期间协助病人生活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观察皮肤受压情况,鼓励并指导患者做下肢活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禁食易胀气食物。

第一次下床活动,动作应缓慢,防止摔倒。

埋入起搏器一侧的手臂在1~2周内最好不要举高,但可以轻微活动手臂。

电极植入后12月可以稳定固定,避免植入起搏器囊袋处摩擦与撞击。

(3)、伤口护理:伤口沙袋压迫6小时,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血肿、术肢有无肿胀,皮温、颜色有无异常,按无菌原则定期更换敷料,一般术后7天拆线。

(4)、预防感染:术后遵医嘱给予抗生素3~5天。

3天内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有异常及时联系医生。

(5)、观察并发症:起搏器植入术后易发生电极脱位,起搏感知障碍、
伤口出血、感染,以及心肌穿孔等并发症,故术后观察心电变化,监测生命体征以及心脏压塞等,以便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三)、健康指导
1、告诉病人起搏器的设置频率计使用年限。

2、教会病人自己数脉搏,每天在静息情况下计数脉搏次数1~2次,与医师告知的脉搏比较,如出现脉搏明显过快过慢(低于5次/分)或有头晕、疲乏、晕厥等不适时应及时就医。

3、装有起搏器一侧的上肢应避免做过度用力或幅度过大的动作,如打网球、举重物等、避免影响起搏器功能。

衣服不可过紧,女性勿用过紧胸罩,避免使用挂肩背包。

4、不可靠近的设备或场所,工业用电磁感应炉、天线、广播电视发射天线的限制区域、大型电机高压设备强磁场区域、电锯、除草机、床垫式或枕式磁疗仪高压电力传输线发电厂的限制区域、电弧焊接设备、工业磁铁。

5、需要注意的设备和场所,正在修理的汽车引擎(发动状态下)电子防盗装置、电子安检系统汽油动力工具、业余无线电天线、家用电磁感应炉、请不要使用在身上通电的仪器、及产生磁场的器械、如电浴盆、电针灸治疗、肩膀酸痛治疗仪、高频治疗仪、医用电治疗仪、磁力按摩仪等。

6、有影响的机器设备或治疗方法磁共振诊断仪、电手术刀、除颤仪、透热疗法治疗、放疗、δ射线装置、冲击波碎石仪、经皮电神经刺激。

7、需注意的机器设备或治疗方法超声检查及治疗、人工呼吸机及呼吸频率检测仪器。

8、使用移动电话将电话与起搏器部位保持一定距离(22cm)以上,建议用未装起搏器一侧的耳朵接听移动电话。

9、使用家用电器需注意直接与身体接触或向外发出强电磁波的电器应避免使用。

例如电磁灶。

低高频治疗仪,不要使用或靠近。

10、驾驶车辆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不要靠近发动机,更不要打开汽车引擎盖修理发动机。

11、旅行,乘飞机时向航空公司相关人员出示安装起搏器的证明或起搏器植入卡。

12、一旦接触某种环境或电器后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应立即离开现场或不再使用该种电器。

13、妥善保管起搏器卡,注明起搏器类型、品牌、有关参数、安置日期等,外出时随身携带,便于出现意外时为诊治提供信息。

14、定期随访,测试起搏器功能。

出院后每个月随访一次,情况稳定后每半年随访一次,当电池消耗使起搏脉冲减慢,此时应缩短随访间隔,在电池耗尽之前及时更换起搏器。

此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头晕手脚浮肿、不停打嗝或感到异常发热应及时与负责医师联系进行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