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 腰间盘突出 课件】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Macnab法和Otani法( Spine 1988; 13:1262-1267) 优:无症状,恢复正常工作和活动 良:偶有症状,能做轻工作 可:症状有改善,但仍不能工作 差;症状比术前有加重 本组随访结果:优17例(44.7%),良15例 (39.5%),可5例(13.1%), 差1例(2.7%);即优 良率为84.2%
后路椎板切除减压 及椎间盘切除术
诞生于1930s ( New Engl J Med 1934; 211:210-215 ) 手术方法相对简单 术中须牵拉脊髓才能行椎间盘切除 易发生神经损害加重 Arce组:119例术后28%加重,11%无效( Surg Neurol 1985; 23:356-361 ) 本组:2例术后下肢症状加重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93%(经胸腔), 87%(经侧后方),80%(经后方) 肺部并发症:7%(经胸腔),5%(经 侧后方),0%(经后方) Mulier S: 复习324例TDH (Surg Neurol 1998; 49:599-608 )
配合应用内固定问题
尚无定论 有助于提高局部力学强度( J Neurosurg 1995; 91:157-162 ) 可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 若经济许可,建议配合应用内固定 本组:同时行内固定15例(Ventrofix 12例, USS 2例,ATLP 1例)
侧后方入路椎间盘切除术
Hulme (1960)采用该术式,4/6术后症状改善 (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1960; 23:133-137 ) 切除范围----与突出椎间盘同序数及高一序数的 一段肋骨,横突,下一椎体的椎弓根 敞开椎管的侧后壁进行减压----尤适用于外侧型 椎间盘突出 中央型及旁中央型----亦有牵拉脊髓之风险 本组5例运用该术式,术后症状无加重
讨论
胸腰段的解剖特点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 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
胸腰段的解剖特点
胸腰段(T10~L2) 4个椎间盘---T10~T11,T11~T12,T12~L1,L1~L2 胸椎,腰椎交接处----运动范围大,杠杆作用强 脊髓发育慢于脊柱,对应的是腰膨大 ( T10~T12 )和圆锥( T12~L1 )
侧前方入路行椎间盘切除的手术要点
电凝烧结(或结扎)椎体节段血管 于突出间盘节段的上一椎体后下缘1/3及下一 椎体后上缘1/3开出一骨槽,深达椎管的对侧 壁 再沿此骨槽以快骨刀逐层向后方切削,直至突 入椎管内的间盘和骨赘被完全切除,使硬膜囊 外露,脊髓压迫解除
随访及结果
采用术后复查表格问卷 38例均获得了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为31个月(13个月~104个月)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
胸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占所有脊柱椎间盘突 出的 0.25%~0.75% ( Surg Neurol 1985; 23:356-361 ) 或 0.15%~0.80% (J Bone and Joint Surg 1988; 70A: 1038-1047 )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占腰椎间盘突出 症的 3%~3.8% 本组38例----占同期所有胸,腰椎间盘突出症 的2.5%
经胸腔或经胸膜外入路
经典切除范围:比突出椎间盘高一序数的肋骨 (含肋椎关节),下位椎弓根的上半部分,上 下椎体的后部,软骨板及椎间盘 本组方法:显露好椎体侧方,不切椎弓根,采 用长把骨刀于椎体后1/3处开一骨槽,再逐层 向后方切削直至椎管前壁完全敞开,硬膜囊外 露,脊髓压迫解除
三种术式的比较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 表现及诊断
单纯上,下或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表现复杂多样且无特异性,较易误诊或漏诊 首发症状----腰背部及下胸背部痛(76.3% ) 其他症状----下肢根性痛,下腹壁痛,下肢无 力,括约肌功能障碍等
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
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及椎间盘切除术 侧后方入路椎间盘切除术 侧前方入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椎间盘切除术(经胸腔或经腹膜后 胸膜外)
椎间盘突出发生的节段
T10~T11 ( 5个 ) T11~T12 ( 18个 ) T12~L1 ( 14个 ) L1~L2 ( 13 个 ) 合计50个椎间盘
术式选择和方法
侧前方入路行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30 例(其中经腹膜后及或胸膜外入路22例,经胸 腔入路8例;同时配合应用内固定:Ventrofix 12例,USS 2例,ATLP 1例) 后方入路行椎管后壁切除,椎间盘切除术3例 侧后方入路行椎间盘切除术5例
侧前方入路椎间盘切除术
经胸腔及经胸膜外,各有利弊 术野直视, 开阔清晰,相对安全( J Neurosurg 1995; 91:157-162 ) Crafoord (1958)首次经胸腔( Acta Orthop Scand 1958; 28:103-107 ) Otani组:经胸膜外,18/23术后改善( Spine 1988; 13:1262-1267 ) 本组:经胸腔8例,经腹膜后及或胸膜外22例, 术后均有改善
临床表现
下肢无力感38例(100%) 腰背部疼痛29例(76.3%) 括约肌功能障碍26例(68.4%) 足下垂8例(21.1%) 上运动神经元损害5例(13.1%)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12例(31.6%)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21例(55.3%)
影像学表现
每位患者均行X线平片,CT 和MRI检查 单一节段突出28例(73.7%) 双节段突出8例(21.1%) 三个节段突出2例(5.2%)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和手术治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手术 治疗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T10~L2)比较少见 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或漏诊 发病多伴有马尾神经损害,致残率较高 多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本身存在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
临床资料
我院在1992年~2000年间 手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38例 男27例,女11例 平均年龄42岁(20岁~65岁) 平均病程34个月(3个月~13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