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政——中国援助非洲背后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中国援助非洲背后的原因
课程名称:《国际政治经济学》
*名:***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经济学121班
学号:**********
指导老师:***
中国援助非洲背后的原因
摘要:2007年2月5日,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指出,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宣布,免除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所有非洲重债穷国及最不发达国家截至2005年底对华到期政府无息贷款债务。中方有关部门已对相关债务进行全面清理核对,对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33个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免除其截至2005年底168笔对华到期无息贷款债务。同时,50多年来,中国在非洲开展了800多个援建和合作项目。中国政府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6年部长级会议上首次宣布了减免非洲债务的措施,免除了31个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到期债务共109亿元人民币。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做出来这样大的举动,真的仅仅是出于人道主义吗。看今日,中国主动在APEC 会议上提出一带一路的计划,这一计划难道也是人道主义援助。
关键字:无息贷款、南南合作、APEC、人道主义、援建
一、非洲负债情况分析
这些非洲国家为什么欠下这样多的债务?为什么不能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
和人力资源摆脱贫困?战乱频发是导致非洲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欧洲殖民者17 世纪中叶开始对非洲进行统治时,对非洲各国之间的边界强行划分,加剧了部落间的矛盾,从而给后来的部族或民族冲突埋下了祸根。当年的西方殖民者还肆意掠夺非洲资源,使非洲成为廉价的原材料产地,造成非洲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脆弱。
此外,发达国家所制定的反倾销政策、所征收的高额关税以及所设置的贸易壁垒,使非洲国家每年的贸易损失达200 亿美元。这种不公正贸易使非洲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步履维艰,经济竞争能力不断下降。据统计,非洲地区的商品出口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例仅为2%,制造业的出口份额几乎为零。
20 世纪60 年代至70 年代,大多数非洲国家在实现初期工业化过程中苦于资金匮乏,便大量举借外债,试图以此推动经济增长。进入80 年代后,非洲国家遇到了空前的旱灾和饥荒,经济发展雪上加霜。此时它们的债务纷纷到期,日益困难的经济形势使非洲国家不仅无力偿还旧债,还要举借新债弥补财政赤字和维持经济增长,造成非洲国家的外债日益膨胀。上世纪80 年代末以来,非洲国家为摆脱危机,振兴经济,着手进行经济调整与改革。这些改革措施的执行需要资金支持,为此非洲国家不得已又接受了大量带附加条件的“结构调整贷款”。非洲外债越来越多的原因还在于,非洲国家工业普遍相对落后,制造业不发达,本身的“造血”功能非常弱,因此其生产、生活物资绝大多数依赖进口,进一步加剧了非洲国家的债务负担。
联合国数据显示,从 1970 年到2002 年,非洲国家借债5400 亿美元,而同期它们耗资5500亿美元用来偿还债务和支付利息。外债负担居高不下,使得非洲国家缺乏资金投入于教育、卫生和社会领域,国家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另
据统计,目前,非洲国家的外债还在以每年23%的速度递增,远高于非洲经济目前3%至5%的平均增长率。目前世界上8 亿饥民有1/4 在非洲,其中两亿多人口日均收入不足1 美元。
二、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回顾
中国对非洲援助是中非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中非半个多世纪的友好关系,是中非关系中的重要一环。处理好援助问题,有利于中非关系的发展; 处理不好,则有可能给中非关系带来消极影响。可以说,对非援助既是中非关系的利益面,也是中非关系的责任面。用好援助这一重要的政策工具,关系到中非关系的大局。当前,国际格局处于变革和调整期,非洲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新兴大国和发达大国在非洲的战略竞争局面已然形成。近年来,西方大国尤其是欧洲国家纷纷调整了其对非洲援助政策,试图巩固并保持其对非洲影响力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国际格局调整和国际体系的变化,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很大提高,作为援助国的身份也不断显性化。如何在保持中国对非洲援助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同时,适当融入国际发展援助体系并参与多边援助合作,是中国援非在未来较长时期内面临的一个重要考验。进入21 世纪以来,国际发展援助政策出现了一些新的调整。对中国而言,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和角色变化,是对非洲援助首要考虑的问题。
“历史上外国人在非洲修建铁路,都是为掠夺非洲的财富,而中国人相反,是为了帮助我们发展民族经济。”赞比亚前总统尼雷尔是这样称赞中国人给予他的祖国的援助的。“中国援建坦赞铁路是对非洲人民的伟大贡献。”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即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领导人就认识到了非洲国家对于中国的重要性,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安排下,中国从1956年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学习苏联的援助模式帮助一些友好国家建设工厂、医院和学校等基础设施,在这些援建的设施中,最为国人熟悉的莫过于坦赞铁路。坦赞铁路于1968年开始进行勘测设计,1970年正式开工,1976年全部建成移交,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全长1860公里,是迄今中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该项目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考察、设计并组织施工,铁路穿越高山深谷、沼泽湖泊和茂密的原始森林,沿线许多地区荒无人烟、野兽出没,全线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施工条件困难。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高峰时期在现场施工的中国员工队伍多达1.6万人,在工程修建及后来技术合作过程中,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宝贵生命。
坦赞铁路为赞比亚出口铜提供了一条可靠的出海通道,打破了当时南非种族主义政权的封锁,成为坦赞两国的主要交通干线。20多年来,坦赞铁路促进了坦赞两国经济发展和城乡物资交流,铁路沿线涌现了不少新兴城镇,成为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卡翁达总统赞扬说:“患难知真友,当我们面临最困难的时刻,是中国援助了我们。”坦赞两国人民乃至整个非洲把坦赞铁路誉之为“自由之路”、“南南合作的典范”。
几乎在非洲的任何一个国家,人们都可以看到中国为非洲人民无私援建的基础设施,许多中国的援建项目已经成为非洲一些国家最壮观辉煌的标志性建筑。
近50年来,中国向非洲大陆的53个国家提供了各种经济援助,为非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