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乐品书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音乐品书法

——也谈音乐与书法的艺术共通

马乃淦

声音是人类心灵共震的艺术、是在空气里飘逸的力量。书法则是在平面里千丝万缕的空间艺术,是表现静态诉诸视觉的艺术。音乐是无形的,书法则在形之不形的体现里。

千百年来,品音乐与书法者如天上繁星,然而这两门艺术由于形质差异与表现空间不同,驱使人们形成了两者不相连的固定观念。我们应该承认他们之间的表面差异性,也更应该看到它们之间本质的同归。书法是“无形之相”、“无声之音”,唯听不到声音的音乐。

一、音乐与书法在人的感受上同样予人感动,予人以共鸣。

写文章的人常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山其美在于起伏跌宕,在于它那“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变化。书法艺术在运笔过程中,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提按、顿、挫……不一定只是方法的规定,更主要的是达到自然流露而超迁于自然的感受。恰如音乐里的强音、滑音、休止等符号一样,增添优美的节律,把握无限的延伸,以共鸣拉动空间的距离。

丁文隽在他的《书法精论·自序》一文中对音乐和书法进行了这样的论述:“何言乎书法近于乐也?夫书之精墨各具,犹乐之琴瑟诸器也。书之点画八法,犹乐之宫商五音也。书之有动静、柔刚、犹乐之有曲折抗坠;书的结构间架,犹乐之文采节奏也;书之有篆、隶、真、草,犹乐歌之风雅颂也;书家之有钟、王、欧、褚、颜、柳、苏、

黄,犹乐章之有云门、咸池、夏商韶武也;深于乐者,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而不怒,柔而不懦,四畅交于中而行于外,言行动定而无不中节,深于书法者亦然”。可见书法与音乐艺术在各状态下的共通点,以及在涉及者所追求境界上的一致性。

《兰亭序》——王羲之的书法神品。在酒过无酒的飘然间不经意书写、随意而一气呵成,构成一种浑然天成的、修饰不来的美,反映出他的“修短随化,终期而终”的“返自然”的出世思想,以及“天人合一”状态,令时间在那一刻凝聚,这是用线条留恋与平面的乐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两句话,是我们在风和日暖的春天里欣赏秀丽明媚的自然景色,常常可以感觉到的。全篇作品虽是一个有许多不同的字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但始终有一个相同的基调,就是一种赏人心神的平和自然美。总之无论是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或其他书体,其再现的概括性、韵律感。这就与音乐作品中要求结构、句法平衡对称,节奏、旋律的起伏流动相对应。隶书讲究方笔直线,更讲究结构平衡对称中求奇、险、怪。它的行笔严格要求横平竖直,它多方的笔势,表现出安定之中飞动的感觉。它受一个个字形的规范,却又在线条中贯注着感情的流动,与音乐的“高山流水”如出一辄。在书法艺术中有刚柔并重之说,而音乐则有轻重之感;两者皆讲究平淡、萧散、恬静、凝重、深厚、沉着的意境。平衡与对称、奇正相生,表现出一种飞动的美。这充分说明书法同音乐一样是适宜表现内心生活的艺术,适宜表现主观感受、意境、情绪、心境和气质的个性艺术。抒发人们内心不同的细腻之情。

二、书法同音乐艺术以“水”的状态诠释美。

孙过庭《书谱》释书法艺术特别注重形式美,真、草、隶、篆、行等五种字体以各自的方式阐述对美表现。“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态;“篆”简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贯流而畅,天马行空式的流露。“形”在用笔、结构、布局等字体的变化上,表现丰富多彩的“神韵”;而音乐艺术如单一部、单二部、单三部、复三部、回旋曲式、交响曲式、变奏曲式、奏鸣回旋曲式及套曲等等。也同样讲究旋律、调式、调性、和声、节奏、速度、音区力度、音色、织体等等要素与手段的组合、变化和发展,从而形成了形式多种多样的曲式结构。多种多样的形式与人的感情活动构成种种的同构联系。如上下起伏的旋律与人们情感运动起伏相应,节奏的宽紧对应人们感情活动的张驰;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对应人们感情活动的强度及内心律动的关系……。总之多种多样的形式体现了人们的审美要求,形式、内容、符号与情感在审美关系上的和谐对应,使音乐和书法艺术呈现出变化无穷的意境。

白居易《长相思》中说:“思悠悠,恨悠悠”;李煜《虞美人》中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二句诗都把感情比为悠悠不尽的流水,我相信我们身边的艺术也如此。把艺术提高到“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客观生活在书法与音乐上以艺术的形式再现,其“具象性”的手法相同,把作者的体会、印象以独特元素再现在创作里再溶解于表现中,这是二次共鸣的过程。听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或唢呐曲《百鸟朝凤》后,脑海里对生活与乐曲中大量穿插的“百鸟

齐鸣”的音响相互膨胀产生思考的印象。当你欣赏管弦乐作品《春江花月夜》时,联想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你会感到身临其境飘然如若之感,唯妙!音乐的听觉可以通过联想越过人的耳朵渗透到心灵的深处,激起人们情感的波澜。美妙的乐音,引起灵魂的共鸣,使听者随着音乐起伏,眼前仿佛出现绚丽的色彩和画面,而产生非常明确的视觉形象。如木琴短促的三连音使我们联想起疾奔的马蹄声,扬琴轻柔的层递声让我们想起摇曵动荡的涟漪。书法作品也有类于此。它常常也把再现性因素大体溶解在表现性中。如毛泽东为杂志《红旗》封面书写的“红旗”两字,其中“红”字写得飞舞流动,一笔书就,从整体上使你产生一种情感,而其中的再现性形象大抵只不过是江中之月,水中之花,是变形的,模糊不清的倒影。这种影子的作用是为了用来引起联想、暗示意境、构成形式美,为总的抒情效果服务。如演员手中的红绸在空中飘动,节奏优美,连续迅速,更使我们从红绸舞联想到红旗飘飘。《兰亭序》中多次出现的“一”、“之”两字有着多样的变化,其基调始终柔和婉转,没有丝毫的枯瘦生硬或锋芒毕露的表现,使我们想起现实生活中柔嫩的柳条,新发的乔木,清翠的竹叶,清澈的溪流,自在的白云,婀娜的少女……无一不是生活里活灵的载体,洋溢着鲜明的平和自然美。

三、书法线条的运行,音乐时间的流行,共同演译空间的博大。

书法线条运行有类于音乐中旋律进行一样,都是在运动中抒情。音乐抒情之能,是依附在典型空间里的时间艺术,流动过程就是感情

本身就是时间是表达的其他方面。音乐作品《梁祝》、《水调歌头》等也如此,。作品从梁祝二人三载相处表现“同窗共读”、“共嬉共娱”的幸福情景,幽深的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时的离绪别情,跌荡直至“抗婚”、“哭坟”时的悲伤愤怒,后来“化蝶”时的幸福憧憬等等场面,说明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最擅长在音响的时间流动中表达感情,从而抒发人们内心生活及现实生活的全过程。书法艺术作为特殊的空间艺术则是由“线”构成,而作为空间艺术的书法不同于绘画雕塑(绘画、雕塑主要是由“面”构成中国画的线条)。虽然最后也凝固在空间里,但在其挥运的过程中,都是似断还续贯穿始终的线。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中所说:“先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一切著名的书法作品从本质来说都是点画流动,气韵相连,在时间里流转着富于生命力的线条,书成之后,则如姜夔《八屋书谱》所说:“余尝观右之各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其内涵和音乐一样,它运用于表现感情的过程中,在空间里通过线条的挥运进行抒情表现,如孙大娘之剑,在空间与时间里留下的印证,这也是书法的最重要的审美特征。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道“能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以书法的“笔墨技巧”达“浚发于灵台”,体现笔下“象八音之迭起感会无方”。“喜怒窘穷、忧悲、愉快、怨愤、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同时,人们对书法艺术直接来抒发喜、怒、哀、乐之情,又远于感情之上,微妙的传递复杂多变的心情。人们内心情感之积虑郁结皆可以通过书法创造活动得以渲泄、净化,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