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光》文献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级)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年论文

题 目 名 称: 《白光》文献综述

学 生 姓 名:

班 级:指导教师姓名: 李美容 职称

最终评定成绩:

2013年 6 月

摘要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而在这部小说集中有一篇名为《白光》的文章,借主人公陈士成的悲催命运,以白光为喻,深刻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科举取士制度对士人的摧残,揭示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本质,并预示着旧社会的灭亡和新社会的必然胜利。

关键词:陈士成、白光、乡试、知识分子、悲剧命运

目录

一《白光》的主旨 (3)

二以现实材料作为素材提炼情节 (3)

三文章描写方法:正面描写和场面描写 (4)

四善于解剖主人公的心理状态 (5)

五运用讽刺与嘲笑的艺术手法 (5)

《白光》描写了主人公陈士成——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思想荼毒的读书人在经历了16次科考落第后再次寻找传说中的祖传的宝藏并最终葬身河底的悲剧故事,深刻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科举取士制度对士人的摧残,揭示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本质,并预示着旧社会的灭亡和新社会的必然胜利。本文的艺术价值虽然不高,但是作为一篇根据现实生活素材提炼而成的文章,还是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并具有较高的典型性。下面,我们仅从五个角度来分析这篇文章。

一、《白光》的主旨

古代的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从明朝时开始兴起八股之风,考试格式、字句、句数都有明确的要求。科举已沦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工具,严重的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鲁迅的《白光》讲的是在晚清时期,一个年过五旬的名叫陈士成的读书人,参加了十六次秀才考试仍未中榜,又沉溺于祖先在家中藏有巨额财产的幻想中,以致最后意外身亡,成为封建科举制度下的牺牲品的故事。鲁迅在这篇文章中无情地批判了封建科举害人的事实。

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般过程是:读过私塾基本上就能称为童生,童生参加县考考上了称为秀才,秀才参加省考考中了是举人,举人赴京城赶考考中后便是贡生,贡生再聚集在京城大殿上由皇上亲自面试,面试合格后便是进士了。而陈士成年过五旬,考了十六次连秀才都没考上,承受的压力何其大也,最终落得意外身亡的结局。任何事情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在过去对读书人来说基本上只有科举一条路可走,而考试内容是固定的八股模式,要求死读书,入仕是一生最大的精神寄托,一旦崩溃很多人会承受不了。

鲁迅在文中借主人公陈士成的悲催命运,以白光为喻,深刻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科举取士制度对士人的摧残,揭示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本质,并预示着旧社会的灭亡和新社会的必然胜利。

二、以现实材料作为素材提炼情节

鲁迅小说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是同它情节的丰富性、生动性分不开的。鲁迅在小说的创作中不但表现出驾驭情节的巨大才能,而且还为后人积累了极为宝贵的提炼情节的艺术经验。鲁迅自己讲:“作者写出创作来,对于其中的事情,虽然不必亲历过,最好是经历过的。我所谓经历,是所遇、所见、所闻,并不一定是所做,但所做自然也可以包含在

里面。天才们无论怎么的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作家丰富的生活准备是创作艺术作品的基本前提。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实又不是都可以依照原样搬进文学作品里的。因此,鲁迅要求“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碎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正如鲁迅自己的小说,大多数的人物、情节,都可以或多或少地从生活中寻到其原型和缘由。但我们却始终看不到他有哪一篇小说是完全复制生活原型或者拷贝原始素材。鲁迅总是努力透过生活素材的表面现象,去探求它内在的本质,发现它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并以此作为艺术构思的基点,对原有素材进行选择和淘汰,选取有用的经过加工、重组,提炼出作品崭新的艺术情节。

《白光》是作者以童年时代的一段见闻作为素材的。据周作人说,这陈士成的模特儿是绍兴周家大宅院里的一个本家长辈叫周子京的,鲁迅小时候跟他读过书;但其人讲书实在荒谬,后来鲁迅的父亲就让鲁迅从这里退出来,进了三味书屋。周作人说:“子京的一生大事可以说只有教书,掘藏及发狂”(《鲁迅小说里的人物·呐喊衍义·发狂》);其人最后发狂投河,被救上来,两天后死去,时在光绪丙申年(公元1896年)。

可见,鲁迅以周子京为原型,但是又不完全仿照周子京的形象和经历,经过艺术的加工重组,提炼出了崭新的艺术形象和艺术情节,这就成了《白光》里的陈士成——一个比周子京更悲剧、更令人深思的角色。

三、文章描写方法:正面描写和场面描写

《白光》中对陈士成的描写,主要侧重于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人物的举止言行及其心理状态,以表现他的性格和精神面貌。鲁迅从作品的开头到结尾,只写了陈士成一个人的思想和活动,但作者也公开表露了自己对于主人公的看法和评价。

鲁迅小说在场面描写上,表现了他的高度的认识和概括现实生活的能力与艺术才华。首先是鲁迅善于选择人物活动的场所。在《白光》中,人物活动的场所是陈士成自己的家,而对于他家,作者只是做了一些简单的交代,即这屋子是祖基,祖宗埋着无数的银子,房子里只有几个破书桌。这样看似简单的交代恰恰是表现主题、刻画陈士成的性格所需要的。其次就是对场面活动的人物进行更直接的描写。《白光》全文从头到尾只写陈士成一个人物的活动,并没有什么陪衬人物,虽然它也写了七个学童念书的事情,但只是一笔带过。这样,鲁迅就抓住了陈士成的性格和心理特征,通过他的行动,通过丰富的生活细节,尽情地揭露他所表现的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冲突。

四、善于解剖主人公的心理状态

首先,《白光》不是进行抽象的议论和分析,而是形象又生动地描绘人物的动作,从动作上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

其次,虽然《白光》的社会面并不广阔,但是它却在陈士成看县榜回来的当天晚上这个生活片段中,展开陈士成的家世和身世,以及他屡屡落榜后的心理失态,因此在心理描写深度上另有独到之处。

再次,小说并不同于《狂人日记》采取主人公内心告白的形式,也不同于《长明灯》单纯地描写疯子活动的内在环境,而是把人物的变态心理与人物活动的环境一起来描写。

五、运用讽刺与嘲笑的艺术手法

凡是可以讽刺的对象一定也是嘲笑的对象。因为讽刺的对象必然是在某些方面有自相矛盾和可笑的地方,鲁迅对陈士成的讽刺与嘲笑,完全是带着极其憎恨和厌恶的心情,没有丝毫的同情。因此,鲁迅在对这个人物进行讽刺与嘲笑时,尽情地暴露了他的灵魂的丑恶。

参考文献:

[1] 沃春霞. 浅谈鲁迅小说《白光》的情节提炼. 《语文天地》2011年第18期

[2] 史志谨. 读鲁迅《白光》. 《鲁迅经典全集》赏析

[3] 任慧群. 试析鲁迅《白光》对共和危机的反思.《文学教育(上)》2010年04期

[4] 钟燕. 弗洛伊德理论与鲁迅小说创作——重谈《白光》.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5] 王飞. 精神失根所引发的惶惑与找寻——解读鲁迅小说《白光》.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

版总库

[6] 顾闻. 鲁迅短篇小说《白光》试析.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7] 王伟强. 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浅说《孔乙己》和《白光》.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

[8] 王婷婷. 众意下的毁灭——《白光》中陈士成的悲剧命运.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9] 高珊. 解析《白光》的叙述策略.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10] 张舟萍、徐智明. 试析鲁迅《白光》中的幻觉描写.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