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惠阳区秋长街道西湖小学叶进强
2006年4月当今世界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竞争,也是教育的竞争。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小抓起。对于小学生来说,我觉得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什么是创新?小学教育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A 熊波德在他的《经济和民主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本书中提出并奠下创新理论体系的基础。从他的理论中,我们可以发现,“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入经济系统的过程”就是创新。这一句话首先给“创新”定义了三个不同层次的要素。即不但“创造”是创新,“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也是创新。创造就是创新的最高层次,“创新”的概念包含着“创造”。另外,只有把“创造的”或“再次发现的”或“重新组合的”知识,“引入经济系统”,即“把理论推实践”,“把思想推向市场”,才算创新过程的实现。下面我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少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加倍关心,要着力培养成功的心理、自信的心理。
使每个学生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其次,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多思善问,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允许学生说错、做错,错了绝不挖苦、讽刺;要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说法和做法;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学时,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为学生学习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努力都可以有所发展。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及时激励学生,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使学生体验和品尝出胜利果实的喜悦。使学生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从而形成滋育创新意识的土壤。
如五年级学生在掌握了能被2、3、5整除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以后,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能被2、3、5整除的数一定能被几整除?由此你还想到了什么?”学生成功地作出了如下判断:能被2与3整除的数一定能被6整除;能被3和5整除的数一定能被15整除……在学会了互质的概念后,还能对上述现象成功进行概括:能被a与b整除的数一定能被a×b整除。当学生创造性地作出了这一成功的探索以后,不仅对数学知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并创造性地把书本知识广泛地迁移和延伸到书本之外,使学生形成了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思维的创新性,就是鼓励学生不盲目追从,自己有主见,不唯师,不唯书,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找到解决问题的思维
形式。例如:在数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学第九册14页第24题:“有一批苹果,每筐装56千克,可以装60筐。现在只有56个筐,要把苹果都装上,平均每筐装多少千克?”许多学生按常规很快得到两种不同的算式:1、56×60÷56;2、56×(60-56)÷56+56。此时应开启学生的思路,看学生还有其他解法吗?一个学生经思考后“列式”得出:60——56,因为原来每筐装56千克,可以装60筐;现在只有56个筐,每个筐就必须装60千克。多么新奇的假想,既超出常规,又合乎逻辑推理,把乘法的意义运用得淋漓尽致,从别人的构思中跳跃出来,升华到一种前所未有、新颖大胆的独创中去。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这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要让学生走向社会,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如,在节假日布置适当的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操作等作业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学生普遍都有这样的心理:教师不布置,他们就不去完成。所以,我们做教师的都要懂得这方面的知识。
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在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必定能创造出更先进、更完善的教育模式,培养出一代代能服务于社会的得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