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素养能力大赛考试试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素养能力大赛考试试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素养能力大赛考试试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素养能力大赛试题

学校班级姓名等级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4分)

1、如果丁丁在学校大门东面300米,用+300米表示,那么文文在学校大门西面

500米,用( )表示。

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每段是()米。

3、4.5×0.9的积是( ),保留一位小数是( )。

4、11÷6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 ),精确到十分位是( )。

5、36000平方米=( )公顷 2千米7米=( )千米 ( )小时=2小时45分

6、a和m满足式子a×5=m,a和m的最大公因数是(),a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 )。

7、孙叔叔每天工作时间大约是8小时,占一天的()

8、的分母增加14,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要()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正数一定都大于负数。()

2、把7米长的电线平均分成10段,每段是全长的十分之七。( )

3、两个分数相等,那么这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也相同。()

4、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5、数对(2,3)和数对(3,2)表示的位置相同。( )

6、只要知道了方向,就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

7、38的分子、分母同时加上6,分数的大小不变( )

8、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数。( )

9、通分时,只能用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

10、约分和通分的根据都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

三、选择题:(每空2分,共14分)

1、罐头瓶外壁上标有“500±10克”下列质量的罐头,( )不合格

A、505克

B、493克c、500克D、488克

2、分母相同的分数()

A、分数单位相同

B、分数的大小相同 C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同

3、15和25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是()。

A.75和5

B.25和15

C. 50和15

4、昨天一个地区的温度是-5℃,今天上升了4℃,今天的温度是

()。

A.1℃

B. -1℃

C. 9℃

5、“山羊只数是绵羊只数的”,()是单位“1”.

A.山羊B.绵羊C.无法确定

6、一个分数,当0<a<5时,是()

A.假分数B.带分数C.真分数

7、一个分数化成最简分数是,原分数的分子扩大为原来的4倍后

是96,那么原分数的分母是()

A.78 B.52 C.26 D.65

四、用短除法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8分)

24和18 14和21 16和20 15和25

五、把下面的分数约分(10分)

1.

六、解决问题:(第1—5小题每题7分,第6题9分,共44分)

1、二年级二班有男生24人,比女生多3人,男、女生各占全班总人数的几分之

几?

2、李师傅2小时做了15个零件,黄师傅3小时做了20个零件,谁做的快些?

3、希望小学的教师要排练大合唱,每行8人或每行12人都能正好站成整行数,已知这个学校的教师人数在80至100之间,希望小学有教师多少人?

4、学校运来一堆沙子.修路用去吨,砌墙用去吨,还剩下吨,剩下的沙子比用去的沙子多多少吨?

5机床厂去年四个季度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去年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的几分之几?

6、下面是小丽以自己家为观测点,画出的一张平面图.

(1)汽车站在小丽家方向米处.

(2)商店在小丽家偏度方向

米处.

(3)学校在小丽家南偏西45°方向600米处,请标出学校的位置.

五年级素养大赛数学试题回顾.doc

五年级素养大赛数学试题 一、填空(26分) 1. 12 7的分数单位是( ),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得最小的奇数; 2. 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5段,每段铁丝是全长的( ),每段铁丝长( )米。 3. ()()()21915560÷===÷ 4.12与30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5.既是2的倍数,还是3的倍,又含有因数5的数中,最小的两位数是( ); 6.0.45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30升30毫升=( )升; 7.用一根长48厘米的铁丝折一个正方体框架,这个正方体框架的棱长是( )厘米; 8. 用玻璃做一个长5厘米,宽和高都是4厘米的长方体水箱,至少需要玻璃( )平方厘米;这个玻璃水箱可以装水( )毫升; 9. 用3个棱长是2cm 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10. 一个分数约分前分子、分母的和是36,约分后是5 4,原来的分数是( )。 11. 已知a=2×3×5;b=2×3×7;那么a 和b 的最大公因数是( ); 12.在暑假期间,明明每3天去一次图书馆,丽丽每4天去一次图书馆,兰兰每6天去一次图书馆,三人7月21日一起去图书馆后,至少要到( )月( )日才再一次一起去图书馆; 13. 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50平方分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14. 分数49 的分子乘3,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 ); 15. 兄弟俩比年龄,哥哥说:“当我是你今年岁数的那一年,你刚1岁。”弟弟说:“当我长到你今年的岁数时,你就31岁了。”哥哥今年( )岁,弟弟今年( )岁。 二、选择(5分) 1.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4倍,它的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64倍。( ) 2. 2米的 15与1米的25 相等;( )

2018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测试题及答案

2018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 ,四个学习领域。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基础之上。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的过程。5.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 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更要关注他们在的变化和发展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多项)填在上。(每题1分,共6分) 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①现实的②有意义的③科学的④富有挑战性的 2.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①组织者②传授者③引导者④合作者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被细化为四个方面:。 ①情感与态度②知识与技能③数学思考④数与代数 ⑤解决问题⑥空间与图形⑦统计与概率⑧实践与综合应用 4.《数学课程标准》所使用的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有。 ①理解②了解(认识)③体验(体会)④灵活运用⑤掌握⑥探索 5.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数的认识②测量③数的运算④常见的量⑤式与方程⑥探索规律 6.数学。 ①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②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 ③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④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三、判断。(每题1分,共4分) 1. “实践活动”是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 2. 在第二学段,“数的运算”要求学生能笔算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3. 在第一、二学段中,课标没有安排“中位数”、“众数”的内容。()

4.“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第二学段的内容。() 四、请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每题2分,共4分) 0.5x-2=24 m÷0.6=4.5 五、简答。(11分) 《课程标准》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中,对第一、二学段分别提出了哪四条教学建议?(1)第一学段教学建议: (2)第二学段教学建议: (3)试分析这两个学段的教学建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018年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大赛试卷及答案(1)

宜丰县2018年小学生数学竞赛试卷 (竞赛时间: 月 日 星期 9:00——11:00) 一、填空题 (10×4?=40?) 1.要安装100米长的管道。现在只有9米和7米长的两种管子可用。在不切断管子的前提下,使接口最少,9米长的管子应该用 根。 2.把分数2513的分子、分母都减去同一个数 后,这个分数就变成了3 1 。 3.找规律,按规律填空: 2, 3, 5, , , 17, 23 4.右图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36㎝2,BC 的 长度是BE 的3倍,AC 的长度是DC 的4倍。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2 。 5.某校六年级共有198名同学。这些同学中至少有 名是同一个月出生的。 6.某厂由于采用先进技术,生产人员减少了5 1 ,而产量却增长了40%。采用先进技术 后生产效率提高了 (用百分数表示)。 7.一次数学竞赛有225名学生参加。如果男生人数的60%等于女生人数的4 3 ,那么参 加这次数学竞赛的男、女生各有 、 名。 8.从时针指向9时开始,经过 分钟,时针与分针第一次重合。 9. 右图中共有15条射线。数一数,图中有 个角。 10. 有黑、白两色棋子共三盒,每盒棋子的颗数 相等。第一盒里的黑子和第二盒里的白子一样 多,第三盒里的黑子颗数是全部黑子的 5 2 。如果将三盒棋子混合在一起,那么,白子的颗数与全部棋子数的比是 。 二、计算题(写出主要计算过程,1题6?,2题7?,共13?) 11. 3.5×120% +107×1.2 +56×6.5-5.7÷6 5 12. 69 +1949×(691-20181)+69×(19491-20181)-2018×(19491+69 1 ) 三、按要求作答。(2×6?=12?) 13.下图是一个长方形,长9㎝,宽4㎝。把它剪成完全相同的两块,使它能够拼成一个正方形。(用虚线表示剪开图。) A C 15 14 3 1 2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练习题/ 一.填空题。(24%) 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25厘米,宽是20厘米,高是18厘米,最大的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一个这样的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最小的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一个这样的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米4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5分米,这个长方体有()个面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其余四个面是长方形的面积大小(),每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3.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2厘米,它的一个面是边长()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5.至少要()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如果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那么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6.把三个棱长都是4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7.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8.把一个长124厘米,宽10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锯成最大的正方体,最多可以锯成()个。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5%) 1.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2.把两个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体积和表面积都不变。……() 3.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体积就扩大9倍。…………………………() 4.棱长是5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比体积大。…………………………() 5.一瓶白酒有500升。……………………………………………………() 三.选择题(在括号里填正确答案的序号)(4%) 1.长方体的木箱的体积与容积比较()。 A.一样大 B.体积大 C.容积大 D.无法比较大小 2.把一根长2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了100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A.200立方厘米 B.10000立方厘米 C.2立方分米 3.一个长方体正好可以切成两个棱长是3厘米的正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A.108平方厘米 B.54平方厘米 C.90平方厘米 D.99平方厘米

最新2019春季浙江数学素养大赛六年级试卷

2019春季浙江数学素养大赛六年级试卷 一、 填空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60分) 1、给出四个数3,3,3,3,请用运算符号连接,使计算结果为24,则所列算式子 为 2、把一根n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 米. 3、时钟3:30这一时刻,分针与时针形成的较小的夹角是 度. 4、某商店出售一件商品,售价是600元,利润率为25%,则该件商品的成本价 为 元.【注:售价=成本价×(1+利润率)】 5、有三个排成一行的数,它们的平均数是3,前面两个数的平均数是4,则中间 数是 6、李叔叔家栽种一批树苗,这批树苗的成活率在75%—80%之间,李叔叔想保 证至少有1200颗树苗成活,那么应栽 颗树苗. 7、某实验小学部分学生参加一项数学竞赛,,奖项共设一、二、三等奖,期中获一等奖占41,获二、三等奖占5 2,未获奖有91人,则该小学参加这项数学竞赛的学生有 人. 8、一个三角形的面积96平方厘米,底是高的3倍,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是 厘米 . 9、省少年足球赛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某学校已经进行了5场比赛,并且胜率 为60%,若以后每一场都胜,且使胜率达到75%,则还需赢 比赛. 10、 甲乙两车分别从东西两地同时出发,沿同一条道路相向而行,出发地互 为到达目的地,已知甲车与乙车的速度比是2:3.若甲车走完全程需要5小时,则甲乙两车开出后 小时相遇. 11、 “十进制计数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计数方法(俗称“逢十 进一”),它的定义是:“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为十”的计数法则,就叫做“十进制计数法”.数学上还有很多计数法,比如二进制计数法、八进制计数法等,和十进制的道理相似,“八进制计数法”就是“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为八”.若采用十进制计数法,则下面的计数器所表示的数就是“1234(一千两百三十四)”;若采用八进制计数法,则下面计数器所表示的数相当于十进制的是

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总结

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总结 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里,我们**镇中心学校2015年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在校长的关心支持下,在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已 圆满地拉上了帷幕。在此,请允许我向取得优异成绩的14名参赛老 师表示最真挚的祝贺和感谢!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精心备课,带给我们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其次我要向分校的各位领导表 示感谢,感谢你们对参赛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有了你们的参与,此次大赛活动才显得异彩纷呈;最后,向在百忙中一直关注和亲自 参与并担任此活动的评委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对此次活的 鼎力支持,给了参赛选手信心和力量!此次大赛,带给我们的除了 感动,还有可喜可贺的成绩。它既是参赛老师们教学基本功的最新 展示,也是全体教师爱岗敬业、真情奉献、辛勤耕耘的汗水结晶。 此次大赛共设四个大项,具体分项和分值为:教材解析占10%,书写展示试占10%,知识素养占10%,课堂教学展示占70%,总分为100分,所有项目的评审均算平均分,单项计分,参赛选手 总成绩为各部分成绩累计的得分,最后按总分排名次。 整个活动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为了做到公正、公平,赛前,全体参赛老师抽号决定自己的上场顺序,所用班级和授课内容。在粉笔字、理论测试中全落的是参赛号,不留选手的姓名,评 委在打分时,减少心理意识。还是为了公正、公平,我们邀请了张 洪臣书记、张巨才老师和我们共同担任粉笔字评委。他们都是我校

三笔字的佼佼者,在担当评委的过程中,细致、公平、耐心,比较了又比较,斟酌了又斟酌,通过反复比对才给各选手的参赛作品打了分。课堂教学由何红元、俞芹、汤霞、张玉梅、依扎克、焦学军担任评委。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中,评委们也对每节课进行了讨论,先找出了每节课的亮点和不足,再把14节课放到一起讨论,保证了评判的公平公正。严明老师此次也担任了摄影摄像工作,随时随地为我们留下宝贵的影像资料。在此也再一次向他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在这次教师技能大赛中,共有14位老师参加了教材解析、书写展示、知识素养、课堂教学展示四个环节的角逐,四个项目的比赛安排有序,环节紧凑,用时科学。每项展示都扎扎实实地依序进行,有条不紊。 交流研讨时间虽然短暂,但教师们收获较大,并表示一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重新学习,转变观念,尝试新型教法,倡导新型学法,锤炼教学技巧,提高教育质量。并希望有关这样的活动经常开展。尽管在活动过程中也有服务不及时,细节不周密的现象,但属初次尝试,我们将引以为戒,及时总结改正,使此项活动更加完善。

【精编】最新版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大赛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测试卷 得分评卷人 第一部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4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 ,四个学习领域。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基础之上。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的过程。5.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 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更要关注他们在的变化和发展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多项)填在上。(每题1分,共6分) 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①现实的②有意义的③科学的④富有挑战性的 2.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①组织者②传授者③引导者④合作者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被细化为四个方面:。 ①情感与态度②知识与技能③数学思考④数与代数 ⑤解决问题⑥空间与图形⑦统计与概率⑧实践与综合应用 4.《数学课程标准》所使用的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有。 ①理解②了解(认识)③体验(体会)④灵活运用⑤掌握⑥探索 5.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数的认识②测量③数的运算④常见的量⑤式与方程⑥探索规律 6.数学。 ①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②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 ③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④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三、判断。(每题1分,共4分) 1. “实践活动”是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 2. 在第二学段,“数的运算”要求学生能笔算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3. 在第一、二学段中,课标没有安排“中位数”、“众数”的内容。()4.“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第二学段的内容。()

小学六年级数学核心素养竞赛题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核心素养竞赛题 学校班级:姓名: 一、填空(14分) 1、小红把2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两年,年利率是3.75%,她到期可得本息( )元。 2、已知xy(均不为0)能满足x= y,那么xy成()比例,并且x:y=( : ) 3、一个圆柱,如果把它的高截短3厘米,表面积就减小37.68平方厘米。它的底面半径是(),体积减小了()。 4、商店对某种饮料推出“第二杯半价”的促销活动,若购买两杯这种饮料,相当于在原价的基础上打了()折。 5、一个半圆的周长是20.56厘米,这个半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判断(12分) 1、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反比例。() 2、把一个三角形的各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面积也放大到原来的2倍。() 3、负数都小于0,0是正数。() 4、在0.25的后面添上百分号,这个数就扩大100倍。() 三、选择(10分) 1、从甲车间调出的人给乙车间,两车间人数相等,则原来甲车间比乙车间的人数多() A10% B20% C25% 2、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底面直径和高的比是() A、1:2π B、2:π C、1:π 3、甲乙两人各走一段一段路,他们所用的时间比是4:5,速度比是5:3, 他们走的路程比是() A、4:3 B、12:25 C、5:3 4、abc三数均不为0,若0.5a=b× =c÷,那么()最大。 A、a B、b C、c 5、精密零件图纸上的比例尺,一般都写成后项是1的比,表示把实际长度扩大为若干倍以后画在图纸上。例如,在一张精密零件图纸上,用1cm表示实际长度1mm,这张精密零件图纸的比例尺就是() A、10:1 B、1:10 C、100:1 D、1:100 四、计算 1、口算(16分) ×= 2÷- 2= 1- - = 3.68-0.82-0.18= 13.5-4.8= 312÷3= 1.25×8= 5.01-1.8= 2、简算(12分) 2016×7.68×1.9+21×0.768 11.1÷0.25 3、解方程或解比例。(12分) (5x+6)÷7=8 (6+x):4=9:5 =

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题库.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题库2011-05-06 18:26:05|分类:知识窗口|标签:|字号大中 小订阅. 数学课标 (一) 一、“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二、“用数学”的含义是(②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 三、《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等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阐述,这是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 答案: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_____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答案: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五、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③)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 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 六、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④)。 ①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②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③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④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 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七、课程标准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四个学习领域。 八、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② )。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③自己创造教材 九、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①)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 (二) 一、单项选择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③ )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③ )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3、《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 数学活动水平的(① )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4、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② )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二、填空题 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 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 态度 )、( 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2、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 学习)的指标。 3、《新课程标准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

数学学科素养说题范例

数学学科素养说题范例: 六年级下册第六十二页第4题 工程队修一条水渠,每天工作6小时12天可以完成。如果工作效率不变,每天工作8小时,多少天可以完成任务? 题目背景:(书上内容) 解题基础: (1)认识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会判断在各种数量关系中当哪种量一定时,另外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3)解方程。 解题方法: 方法一:6×12÷8=9(天)方法二:12÷(8÷6)=9(天)方法三:解:设X天可以完成。8X=6×12. X=9 方法四:假设工作总量是1. 解:设X天可以完成。 1:(6×12)=1:8X. X=9 学生的解题情况:正确解法举例: (1)6×12÷8=9(天)(2)解:设X天可以完成。8X=6×12. X=9 错误解法举例: (1)解:设X天可以完成。 6:12=X:8. X=4 (2)解:设X天可以完成。12:6=X:8. X=16 解题出错的原因分析: (1)题目信息多,学生理解题意有困难。 (2)数量关系不熟悉。 (3)学生思维的定势。解题策略: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a.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 b.观察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c.根据两种量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一定或积一定,判断它们成正比例关系或者成反比例关系。 1、关注两个变量(每天工作的小时数和天数),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得出:每天工作时间×天数=工作总时间。 2、引导找出隐含条件(水渠的长度一定),思考理解“工作效率不变”中的“工作效率”的意义,推理得出工作的总时间(总的小时数)一定。 3、结合前面的数量关系:每天工作时间×天数=工作总时间得出工作总时间一定,每天的工作时间和天数成反比例关系,并列出反比例方程。 反思: 判断比例,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关注不变量,更不能忽视对变量的观察和推理,应该从比例的概念入手搭建变与不变的桥梁,突破思维定势,让学生真正理解这种复杂的比例关系。 补充练习: 1、一批货物用同样的货车来运,6辆车要运15次,如果用载重量相同的9辆货车来运,几次可以运完? 2、一项工程,8个人15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个人的工作效率一样,12个人来做,几天可 以完成? 对比练习: 1、学校用方砖铺教室的地面,用16平方分米的方砖铺,需要300块;如果改用25平方分米的方砖铺,大约需要多少块? 2、学校买了同样大小的方砖铺地面,教师办公室面积16平方米,需要100块;一个面积为48平方米的教室需要多少块?

2018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1 观察物体(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

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试卷(附答案)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师解题竞赛试卷2013.08 一、填空题(30分) 1. 学校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六年级同学都报名参加了文艺组和书画组。已知有2 3的同学参加文艺组,5 12的同学参加书画组,其中12个同学两个小组都参加。六年级学生的总人数是( 144 )人。 2. 一种长方体包装盒,长20厘米,宽4厘米,高8厘米,如果用这种盒子垒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至少是( 40 )厘米。 3. 每年元宵节,中国邮政都将公布当年有奖销售明信片的获奖号码。2010年的获奖号码如下(每100万张为一组):一等奖:尾号为61030;二等奖:尾号为4018;三等奖:尾号为24或63。 根据以上获奖号码,2010 年有奖明信片一、二、三等奖的设奖率分别是:( 0.001% )、(0.01% )、( 2% )。 4. 六(1)班的男生有a 人,女生有b 人。一次数学测验,男生的平均分是86分,女生的平均分是88分。请你用一个式子表示这次测验全班的平均分是( (86a+88b)÷(a+b ))分。 5.上海世博会有两种价格相同的纪念品,现在分别打4折和打5折销售,小芳用288元买了这两种纪念品,这两种纪念品的原价是( 320 )元。 6.有一串数,第一个数是6,第二个数是3,从第二个数起,每个数都比它前面那个数与后面那个数的和小5。那么这串数中从第一个数起到第300个数为止的这300个数之和是( 1500 )。 7. 袋中有4种不同颜色的小球若干个,每种颜色的球至少2个,每次任意摸出2个。要保证有8次所摸的结果是一样的,至少要摸( 71 )次。 8. 甲、乙、丙三人去钓鱼。他们将钓得的鱼放在一个鱼篓中,就在原地躺下休息,结果都睡着了。甲先醒来,他将鱼篓中的鱼平均分成3份,发现还多1条,就将多的这条鱼扔回河中,拿着其中一份回家了。乙随后醒来,他将鱼篓中现有的鱼平均分成3份,发现还多1条,也将多的这条鱼扔回河中,拿着其中一份回家了。丙最后醒来,他也将鱼篓中的鱼平均分成3份,这时也多1条鱼。这三个人至少钓到( 25条 )鱼。 9. 在算式1111181=△ +□+○ 中,符号○、□、△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自然数,那么这三个数的和是( 14 )。 10.有一只小蚂蚁在一根弹性充分好的橡皮筋上的A 点,以每秒1厘米的速度

数学素养大赛模拟题

数学素养大赛模拟题 (客观题部分:简答题) 注:电脑重修后,原来整理的材料部分丢失。重新整理的题目太多了,有的题目可能重复了,请见谅。也不知是不是所有的答案都正确,如果有疑义,请及时和我联系,以免耽误大家。谢谢!!! 简答题一: 1、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公式)——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什么样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答:“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2、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那四部分? 答: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3、新课标设置了那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答:“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4、“空间与图形”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答:“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外形、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5、内容标准的基础性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答:一是内容的基础性,二是“标高”的基础性。这种基础性的“标准”,是对“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注解,也正是教学中面向全体的“标高”。 6、第二学段(4—6年级)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将学习那些知识? 答: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7、第一学段(1—3年级)中,学生将熟悉哪些常见的量? 答:(1)熟悉元角分。 (2)熟悉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 (3)熟悉年、月、日。 (4)熟悉克、千克、吨等重量单位。 8、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有所降低的内容有哪些? 答:较大数目的整数、多位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整除、约数和倍数、素数和合数等。 9、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答: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10、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 答:(1)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1、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有多种摆法,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2、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休,只有1 种摆法。 3、只要对着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的任意1个正方体添1个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就都不变。 4、先摆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摆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侧面确定立体图形。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6、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因数和倍数的描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判断方法: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7、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8、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9、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10、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11、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2、因数<或=它本身、倍数>或 = 它本身、最大的因数=最小的倍数=它本身 13、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14、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 4、6、8的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 5、7、9 的数。 15、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 16、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17、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8、奇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19、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0、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120。最大的两位数是90. 21、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22、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23、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至少3个因数) 24、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5、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 26、按因数的个数划分为:自然数分为质数、合数、1和0 。 27、按2的倍数划分:自然数分为偶数、奇数 28、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 的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29、2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 。 31、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32、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

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测试题和答案

苏州市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 ,四个学习领域。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基础之上。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的过程。5.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 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更要关注他们在的变化和发展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多项)填在上。(每题1分,共6分) 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①现实的②有意义的③科学的④富有挑战性的 2.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①组织者②传授者③引导者④合作者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被细化为四个方面:。 ①情感与态度②知识与技能③数学思考④数与代数 ⑤解决问题⑥空间与图形⑦统计与概率⑧实践与综合应用 4.《数学课程标准》所使用的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有。 ①理解②了解(认识)③体验(体会)④灵活运用⑤掌握⑥探索 5.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数的认识②测量③数的运算④常见的量⑤式与方程⑥探索规律 6.数学。 ①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②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 ③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④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三、判断。(每题1分,共4分) 1. “实践活动”是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 2. 在第二学段,“数的运算”要求学生能笔算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3. 在第一、二学段中,课标没有安排“中位数”、“众数”的内容。()

4.“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第二学段的内容。() 四、请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每题2分,共4分) 0.5x-2=24 m÷0.6=4.5 五、简答。(11分) 《课程标准》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中,对第一、二学段分别提出了哪四条教学建议?(1)第一学段教学建议: (2)第二学段教学建议: (3)试分析这两个学段的教学建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6分)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竞赛试题(卷)(含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竞赛试卷 【完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成绩 一、填空题.35%(第1题4分,第4题3分,其余每题2分) 1、根据图形提供的信息,写出四个不同的分数,并写出它的意义。 (1) 12/18,把两个正方形看作“1”,阴影部分占两个正方形的12/18。 (2) 12/9,把一个正方形看作“1”,阴影部分占一个正方形的12/9 (3) 9/12,空白部分相当 于阴影部分的9/12 。 还其它不同的答案,关键是对整体“1”的确定。 2、一个小于400的三位数,它是完全平方数;它的前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还是完全平方数;其个位数也是一个完全平方数,那么符合这样条件的三位数有( 169 和 361 )。 3、假设末来的奥林匹克赛的奖品是黄金。第一名可得10千克,自第二名以后的人可得到前一名次的人的一半,但是进入名次中的排在最后一名的人应得到与前一名次的人相同重量的黄金。(1)如果取前6名,一共需要准备( 20 )千克黄金。(2)如果取前100名,一共需要准备( 20 )千克黄金。 4、C C 1111 3131311++ B + A ++= -.其中A 、B 、C 都是大于0且互不相同的自然数,则A=( 1 ), B=( 2 ), C=( 3 ). 5、一根竹竿不到6米长,小华用米尺从一头量到3米处作一个记号A ,再从另一头量到3米处作一个记号B ,这时AB 间的距离正好是竿长的20%。竹竿长( 5 )米。 6、将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按下图方式放置,则第20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4642 平方厘米 )。 7、一个长方体,如果长增加5cm ,宽和高不变,则体积增加120cm 3;如果宽减少3cm ,长和高不变,则体积减少99cm 3;如果增加高4cm ,长和宽不变,则体积增加352cm 3.那么,原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290 )平方厘米。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及公式

五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公式 一、旋转、平移 时针旋转1小时是30度 二、因数与倍数 1、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得因数,c就是a、b的倍数。 2、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3、奇数与偶数: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个位是0,2,4,6,8的数。 奇数:个位不是0,2,4,6,8的数。 4、倍数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各位是0,2,4,6,8。 3(或9)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是3(或9)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各位是0,5。 5、质数与合数: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6、奇数与偶数的运算规律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个偶数相加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相加是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 7、质因数:如果一个质数是某个数的因数,那么这个质数就是这个数的质因数。 8、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成的方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9、100以内的质数表: 2、 3、 5、 7、 11、 13、17、19 23、29、31、 37、 41、 43、47、53 59、61、67、71、 73、 79、83、89、97 三、长方体的认识、表面积、体积和容积 1. 长方体有6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有8个顶点,12条棱,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4条长,4条宽,4条高。 2. 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有8个顶点,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3.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宽高都相等) 4.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5.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6. 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作它的表面积。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前后面的面积=长×高;左右面的面积=宽×高;上下面的面积=长×宽 7.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h b h a b a S 8. 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作它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9.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266a a a S =??= 10.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 11.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2. 相邻的的体积单位之间的互化: 低级单位 高级单位 (大化小除于进率,小化大乘于进率) 13. 计算物体的体积用体积单位,计算液体、气体的体积一般用容积单位。 14.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a b h h b a =??=V 15.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3a a a a V =??= 16.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Sh h S V =?= 17.正方形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 ×a 长方形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进率 ×进率

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题库

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题库 数学课标 (一) 一、“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二、“用数学”的含义是(②)。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 三、《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阐述,这是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 答案: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答案: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五、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③)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 六、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④)。 ①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②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③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④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七、课程标准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四个学习领域。 八、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②)。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③自己创造教材

九、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①)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 (二) 一、单项选择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③)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③)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3、《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 数学活动水平的(①)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4、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②)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二、填空题 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 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态度)、( 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2、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 学习)的指标。 3、《新课程标准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4、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

小学数学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竞赛试卷教学提纲

小学数学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竞赛试卷

小学数学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竞赛试卷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已有的()基础之上。 2. 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3. 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 )、()与实践创新。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已有的()基础之上。 5.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 );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2011最多能写成()个不同非零自然数的和。 7.有一本书,买9本需22元多,买11本需26元多,这本书每本()元。 8.如果数学小组中女孩人数比全组人数的50%少,而比全组人数的40%多,那么这个数学小组最少有()人。 9.一个凸多边形有n条边,它的内角和是()度。 10.12+14+18+116+132+164+1128+1256+1512+11024= 11.从0到2011共2012个自然数,从中任意取出两个数并求和,共可以得到()种不同的和。 12.将从1开始到2011的连续奇数依次写成一个多位数:

13579111315171921……200720092011,则这个数是()位数。 13.自来水管的内直径是2厘米(π值取3),水管内水的流速是每秒10厘米。连续流淌10分钟将流掉( )升水。 14.某市居民自来水收费标准如下:每月每户用水3吨以下,每吨1.80元;超过3吨的,超过部分每吨3.00元,某月甲、乙两户共交水费24.30元,已知甲、乙两户用水量的比为3∶4,甲户交水费()元。 15.两块铜锌合金,第一块与第二块的重量之比是2∶1,第一块的铜与锌之比是1∶2,第二块的铜与锌之比是5∶4。将两块合金融化后混合成一块新的合金,新合金的铜与锌之比是()。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10题为单选题,11—15题为多选题。) 1.一个三角形的底边与高都增加20%,那么,新三角形的面积比原三角形面积( )。 A.增加20% B.增加40% C.增加44% D.增加2 2% 2.在2000多年前,是()给出圆的概念:“一中同长也”。 A.墨子 B.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 C.祖冲之3.下面数列()是斐波那契数列。 A. 1,2,3,5,8……B.1,1,2,3,5,8……C. 2,3,5,8,13…… 4.某班同学买了100瓶汽水,喝完后5个空瓶可以换得一瓶汽水,他们最多能喝到( ) 瓶汽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