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简易的储藏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薯简易的储藏技术
红薯既是粮食又是饲料,要安全储藏红薯,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选择质量好的红薯进窖。

红薯的储藏效果,与进窖前的红苕质量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在进窖前就要对红苕进行筛选,去除带有病斑、刀伤、虫伤以及“胀水土”的红苕,因为这些红苕带有病菌,在窖内很容易造成大面积烂苕。

二、选择适宜的储藏方法。

红薯的储藏方法大致有两种,即高温储藏法和低温储藏法。

高温储藏法就是在红苕入窖后,烧火升温到35—38℃,并保持2—3天,将红苕的黑斑病、软腐病等病菌杀灭。

然后再将温度降至10—14℃低温进行储藏。

该法效果很好,但成本较高,操作起来较为麻烦,因此对分户储藏的农户来说,药剂处理的低温储藏法较为合适。

采用低温储藏法,首先在红苕入窖前一周对苕窖进行消毒。

可用70%的托布津10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800倍液,对窖内进行喷雾消毒。

第二,在红苕收获后,要及时处理,及时入窖。

可用70%的托布津1000倍液,或用50%的多菌灵800倍液,按1:1比例将红苕浸湿,再捞出滴干入窖。

第三,在红苕入窖后,采用各种方法,始窖内温度保持在15℃以下,10℃以上。

窖内温度低于15℃,可以抑制病菌的活动,高于10℃,可以避免冻害,达到安全储藏的目的。

三、加强储藏期的苕窖管理。

红薯在立冬前入窖到第二年开春后出窖,可划分为冬前期、越冬期和立春后三个管理时期。

冬前期(在大雪之前)窖内温度较高且湿度大,因此重点是降温排湿。

方法是一在红苕入窖后及时安放竹筒,以利于通气降温排湿;二是当窖温高于15℃时要及时敞开苕窖降温排湿。

当温度降到10℃或10℃以下的时候,要及时盖上窖口,使窖内温度保持在10—14℃之间。

越冬期(大雪到第二年的立春)主要工作是保温防寒,千方百计使窖内温度保持在10℃以上。

每隔几天就要检查一次苕窖温度。

如果发现温度低于10℃,要及时加盖稻草。

立春后气温经常突冷突热,苕窖的管理主要是加强检查,调节好苕窖内温度,使之继续保持在10—15℃之间,并酌情补充水分,防止红苕糠心。

1、甘薯窖贮法
甘薯通常采用窖贮方法。

建窖应选向阳背风,干燥通风,地下水位高的高地或坡地。

旧土窖须将窖墙旧土刮去一层,然后用硫磺或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将收获后的甘薯,选无病伤的薯块装筐(箱),在窖(库)堆码,或堆垛藏。

为防止染病,可用1%的70%甲基托布津溶液或新科源液体保鲜剂二号浸泡薯块3分钟,捞出晾干后入贮。

甘薯入窖容量不可超过2/3,留出空间,以利通风排湿,防止“闷窖”。

贮期调控窖(库)温度至10~14℃,加强通风排湿,相对湿度控制在80%左右,防冻、防闷、防烂。

甘薯贮藏期间还要用甲胺磷等
剧毒鼠药防止鼠害。

工作人员下窖操作时要注意防止二氧化碳中毒。

2、冷库贮藏
将经过挑选的甘薯装箱(箱两边各开两个孔)或装筐,然后入库垛码或上架摆放,入库的甘薯先经预伤处理,预伤后迅速将库温降到贮藏温度12~15℃,即进入正常管理阶段。

注意预伤时,要撒水增湿,湿度达90~95%,正常管理时要通风降湿,湿度保持在85~90%。

贮藏期为5~7个月。

贮藏中如发现病薯应立即拣出,防止蔓延。

下面是红薯贮藏保鲜技术: 1、贮藏前的要求。

在田间,红薯薯块的膨大期气温必须在20℃以上。

低于15℃,红薯停止生长。

因此,气温降到15℃时,是红薯的最佳收获期。

收获过早,气温过高,收后不能及时入窖。

收获过晚,易受夜间低温的冻害,增加贮藏难度。

收薯时要轻挖、轻运、轻放,以防断伤后遭病原菌侵染而导致腐烂。

采收后的红薯应立即进行伤口愈合处理。

即在气温30-35℃、相对湿度90%-95%的条件下放置4-6天,并要保持足够的通风。

此项工作最好在红薯贮藏地进行,以防第二次搬动,再造创伤。

2、贮藏条件⑴温度。

红薯贮藏的适宜温度为10-14℃,温度过低会遭受冷害,使薯块内部变褐变黑,煮熟后有硬心并有异味,而且后期极易腐烂。

温度过高,薯芽开始萌动、糠心,加速黑斑病和软腐病的发展。

⑵湿度。

当窖内湿度低于80%时,薯块内的水分便往外蒸发,致使薯块脱水、萎蔫、皱缩、糠心,食用品质下降。

相对湿度超过95%时,则薯块退色褐变,病原菌繁殖,腐烂率上升。

红薯入窖时含水量如超过70%,应敞窖通风,排湿降温。

红薯块在田间受水渍3天以上的,只能用来喂猪或制粉,不可窖贮。

⑶空气成分。

薯窖内的含氧量不得低于4.5%,否则易导致薯块缺氧呼吸,轻则丧失发芽力,重则缺氧“闷窖”,造成窒息性全窖腐烂。

3、贮藏方式及管理措施⑴室内囤藏法。

选择严密保温的屋子,靠墙根四周设置火道,用炉子供温。

屋内地面上砌囤子。

囤高1-1.5米,宽1.5-2米,长度视屋子的大小和贮量的多少而定。

囤底部及四周垫豆叶和软细草。

囤内存放健全无伤病的红薯。

用启闭门窗、生熄火炉、敞盖囤口等措施来满足红薯安全存贮的需要。

⑵棚窖贮藏法。

在户外挖宽2米,长3-4米,深2米的地窖。

如地下水位高,也可挖成半地下式,地上部分用土打墙。

窖口高出地面30厘米以上。

窖口上面架设木棍,棍上铺30厘米厚的秸草,草上再覆土0.5米以上,在东南角留一出入口。

红薯入窖前,先把窖底及四壁垫10厘米厚的细软草。

接近窖口部位,围草要加厚,预防冻土层影响薯块。

红薯不可堆得过满,上部应留60-70厘米的空间。

红薯入窖初期,上面不加盖,采取自然散热,待窖温降到13-15℃时,上部盖10厚的防寒物。

在窖底中部纵向放一根、横向等距离放两根直径20厘米的空节破裂毛竹筒,从两端沿窖壁露出红薯堆,用以调节窖底层的空气成分。

⑶井窖贮藏法。

北方严寒地区多用此法。

上部似井,井口直径1米,深度3-5米(视寒暖程度而定)。

当深度决定后,再往两侧扩挖筒穴,按水平方向往前挖,宽1米,高1.5米。

挖进1米后改挖成贮藏室。

贮藏室的大小视贮藏量而定,一般每立方米空间可贮250-300公斤红薯。

井底需垫黄沙。

井口应高出地面30厘米。

红薯装入贮藏室七成满即可。

采用井窖法,人员下井时需注意防止井内二氧化碳窒息。

具体操作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采用旧窖的,必须严格消毒。

或将老窖壁陈土刮掉2厘米厚;在管理期间,温、湿度不可频繁突变;定期检查薯窖,特别是天气突变时;薯块入窖前,用红薯保鲜剂浸泡或喷洒在红薯上,可有效地防止黑斑病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