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演奏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演奏分析
刘艺卓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是俄国伟大的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不光是他的24首前奏曲著名,他也创作了各种音乐体裁,都在那一时期有着显著的地位。在20世纪,他的前奏曲在技术和理论上都给钢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g小调前奏曲》通过节拍和力度的改变让我们了解到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风格,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作品风格。很多人在演奏《g小调前奏曲》时,对曲子的音乐风格理解的不是特别透彻,所以都会加上自己的理解弹奏、演绎,弹出不一样的效果。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时期;音乐风格;钢琴前奏曲;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一、拉赫玛尼诺夫简介
在19-20世纪动荡的年代,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严重衰退,但音乐文化却史无前例的辉煌。在这一时代,拉赫玛尼诺夫是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家。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他生于俄罗斯,是20世纪举世闻名的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1873年拉赫玛尼诺夫出生于俄罗斯的一个地主家庭,他有着良好的学习音乐的生活环境,家里的长辈都有着音乐基础,曾祖父和他的母亲都跟随名师学习音乐,拉赫玛尼诺夫从小耳濡目染,受家里长辈的熏陶。1899年,他赶赴欧洲旅行,得到了些许认可,他重拾自信心,创作出如今著名的音乐作品。
二、作品分析
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小调偏多,曲性大都偏忧郁抒情。1892年,拉赫毕业后,为了筹备他的多场音乐会,他为此创作出更多让人沉醉的作品。大家耳熟能详的《升c 小调前奏曲》作品3之2就是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作品3之2、作品23之10(1903年完成),作品32号13首(1910年完成),虽然开始并不是特意按照一定得规律写成了组合:包含了24个大小调的24首前奏曲,但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却是那么的自然和完美。
首部与中部风格、情绪完全不一样,首部是g小调,中部变成G大调并转慢了速度,情绪也变得抒情,再现部又回到g小调,属于同主音大小调转调。在节奏方面,首调的节奏庄严而有力,充满了民族舞蹈的节奏感。从中部开始,速度可以放稍缓,流畅性的旋律,节奏不再像进行曲一样的庄严,而是悠扬,舒缓。在和声方面,首部的和声旋律由两个手共同弹奏出来,并且主要突出的是庄严的气氛和舞蹈似的节奏;而中部的旋律和声部分主要在右手的八度大和弦上,左手的和声部分是用来做伴奏成分的。
三、演奏分析
在演奏技巧上,要充分掌握八度的运用,因为作品中大多地方是八度的大和弦,一定要练习好八度弹奏。在第二部分抒情部分要把身体打开弹,弹出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时期的感受,需要仔细地听演奏家的演奏,感受作曲家的内心情感,要表达的情绪。重点是八度和弦、小指、踏板、强弱对比、身体律动、左手琶音。
(一)演奏时臂、肩、手腕都要放松
踏板要踩到底,松踏板时要干净。前边整段都是豁达雄壮、庄严似的进行曲风格。手腕一定要放松,避免弹到最后手指失控,手腕僵硬,即使弹完了整首作品,也弹不出来作品要表达的感情。
弹奏时,两个大拇指要弱弹,不要跳着弹,弹出调音的效果就不能表现出坚定的心情。练习时,可先不看谱子上p的记号,用一样的力度练习,因为后面的和弦弹起来不能飘要落实,还要弹出一定的弹跳性,大拇指自然地垂落到键盘上,紧跟着贴着琴键弹出后三个和弦。
八度和弦要抓准,力度集中于指尖,和弦抓的要干净,贴着琴键弹,不要弹的太跳音,不要一味的强。第一个八度和弦要强出来,后边的和弦弱一些,到八度上行时,要渐强。第一个强音踩踏板,弹后边的八度和弦时要抬起。
(二)第二部分对比中部,速度较首部缓慢,应以抒情的情绪表达此乐段
这段也是拉赫玛尼诺夫的内心情感。左手琶音弹奏需连贯、流畅,突出小指音,手顺着一个方向向上弹,保持一定的速度。力度虽然写着pp,但是仍然要力到指尖,弹出连贯、流水般的感觉。保证音色的统一与音乐的流畅。右手弹奏的同时,左手应该更轻,听的都是右手的主旋律。踏板不要一小节踩一次。
演奏时要突出右手和弦的高音,左手琶音作为伴奏,要像流水一般先渐强后渐弱,左手配合着右手和弦主音,完美地诠释拉赫玛尼诺夫的内心情绪。练习时,主要练习左手琶音部分,开始慢练,手腕带着手指走。练习时不需要先做出强弱,用统一的力度练习即可,主要是要找到手腕带动手指弹奏像流水、波浪一样来回流动的感觉。指尖要干净,踏板可以一小节一换。右手主要是突出小指的音,高音部分的音才是主旋律,不能端肩,肩部、大臂、小臂的力量都垂在手指上,右手抓住和弦,贴着琴键弹,要弹得很干净,抓住和弦,用一种往前推进的方式弹奏。
(三)曲子的再现部达到全曲的高潮
虽然是该曲的再现部,但不要原封不动地照搬首部的
(下转第33页)
年的岁月,尤具山野之风。其保存下来的传统曲目较少,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音协在组织《中国民歌集成》(江西卷)编订时,将《唱只山歌显威风》等数首过山溜收录,对流传的过山溜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整理,是过山溜第一次以正式文献的形式进行保存。此后,当地文化部门对过山溜亦进行过多次抢救性挖掘保护,同时结合时代审美,进行“老歌新唱”的改编,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83年的改编填词作品《山村天线》,还参加了赣州市民歌汇演,由于反响较大,一度成为流行民歌。
然而,由于杨村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加之其演唱音区高,唱法难度大,现代生活方式改变等一系列因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过山溜的传承。80年代后的一段时期内过山溜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和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一样,杨村过山溜也面临着濒临失传的局面,现有的传承人已寥寥无几,且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状态,能唱过山溜的人越来越少。为融入新农村的生活,过山溜衍生出少量的器乐曲目,主要形式是使用高音唢呐演奏过山溜曲调,应用于当地民俗婚嫁,这种形式来源于其他传统民间艺术,可以说是一种艺术模仿,失去了过山溜这一原生音乐的独特性,反而丧失其传统保留的价值。
为推动过山溜在当代的传承、创新、发展,增强其受众面,近年来,文艺工作者围绕过山溜进行各种改编创作探索:2007年11月,过山溜《太平盛世》参加了赣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深受群众欢迎;2015年7月,小型原创客家山歌剧《过山溜》以过山溜音乐素材为主题,贯穿始终,讲述了客家儿女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贡献力量的动人故事;2017年9月,过山溜入选赣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当地传承人进行表彰,对广大青年学习过山溜给予支持。这些举措对扩大过山溜的影响、展示客家风情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六、结语
江西龙南县杨村过山溜是客家山歌的中的一枝小花,绽放于山野之间,翘然于高山之上,其流传的动人故事、高亢嘹亮的音调、富有生活气息的歌词、极具特色的唱法无一不展示了浓郁的客家风土人情。如今,过山溜正逐渐走出山林,在各种民间音乐展演、中小学课堂频频展现靓丽风姿。传统民间音乐正以新的方式搭建起与当代生活沟通的桥梁,丰富着我们的精神生活,滋养着中华血脉的“根”。
参考文献
[1]赣州地区民歌选编小组.赣南民歌集成[M].赣州:赣州地区文化局,1983.
[2]周耘.中国传统民间艺术[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3.
[3]刘晓春.客家音乐传承的文化生态[J].文艺研究,2008 (2).
作者简介:杨奕(1984—),女,汉族,江西抚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
情绪弹奏,要更激昂、情绪更加强烈,起到华彩的作用。但是弹奏方法与首部一致,情绪应更激昂,所以,前两段弹奏时应掌控体力的消耗。练习时,这一段和首部一样,要慢练,小和弦弹出颗粒性,但要贴着琴键弹,不能完全弹出跳音的效果。最后一句一定要慢练,因为它加速后是非常流畅的快速跑动,慢练之后加速才可以保证每一个音都具有颗粒性,弹出想要的效果。弹五个小和弦时,应把手指贴到琴键上,力度渐强。
四、总结
《g小调前奏曲》是一部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主部情绪激昂,中部舒缓,再现部重返激昂并呈现全曲的高潮部分。练习时不仅需要注意手腕的力度和放松、指尖的触键方式,还要注意处理音色。研究好拉赫的作品,对我们弹奏钢琴有很大的帮助,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是钢琴学习的必经路。
《g小调前奏曲》是一首具有讨论价值的曲目,虽然不是最难的,但其技巧是学钢琴的人应该普遍掌握和练习的。例如八度、踏板的干净利落、手腕带动的琶音等都需要基本功非常扎实才能练习好,所以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我们研究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的演奏技巧,在刚接触时,不要着急弹奏,尝试着诠释拉赫玛尼诺夫的表达,而是要先仔细聆听演奏家们各个版本的演奏,先试着把音乐要表达的情绪听懂,再用自己的理解演绎这首前奏曲。然后要走进音乐里,细细表达出中部抒情部分,最后以最激昂的情绪做一个完美的收尾。弹好每一个音符,让每一个音符、乐段都有自己的情绪和表达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本首作品。
参考文献
[1]安德烈亚斯·魏玛.拉赫玛尼诺夫[M].北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2]龚陵.浅谈钢琴演奏中指法的正确运用[J].学园,2010(8):31-33.
[3]周昌印.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的演奏分析[J].音乐时空,2014(3):55-57.
作者简介:刘艺卓(1995—),女,汉族,黑龙江人,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音乐专业,研究方向:器乐表演(钢琴)。
(上接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