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概论》考试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书馆学概论》考试大纲
第一章图书馆学:对象、体系与内容
1、图书馆学研究的微观对象,是指图书馆的各个组成要素,及作为其工作对象的知识、信息等。
2、图书馆学研究的宏观对象,是指图书馆系统、图书馆事业、图书馆与环境的关系。
3、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多样化的原因:一是因为图书馆学所研究的主要对象—图书馆现象本身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图书馆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在信息时代它又将呈现与以前完全不同的形态,图书馆的发展无止境,人们对于它的认识也是发展变化着的;二是由于图书馆现象的复杂性,研究者因各人所站角度,所用方法的不同,所观察对象的范围有差异,也会造成结论的差异。
4、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认识阶段:第一阶段,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的具体工作技术,或者是图书馆管理;第二阶段,把图书馆视为整体系统来研究并考察其在社会环境中的功能;第三阶段,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交流。第四阶段:信息资源成为图书馆工作的对象,因而也成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
5、整理说:代表人物是德国图书馆学家施莱廷格,他在《试用图书馆学教科书大全》一书中提出:"图书馆学是符合图书馆目的的整理方面所必要的一切命题的总和",并据此认为图书馆学研究的对象是"图书馆整理",其主体内容是图书的配备和目录的编制。
6、技术说:代表人物是德国艾伯特、丹麦莫尔贝希和美国杜威,艾伯特在《图书馆员的教育》一书中指出:"图书馆学应研究图书馆工作中的实际技术",图书馆学是"图书馆员执行图书馆工作任务时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和技巧的总和"。莫尔贝希将艾伯特的思想进一步系统化。杜威则宣称,他不追求什么理论上的完整体系,而只是从实用的观点出发来解决实际问题。他宣称,在图书馆学研究领域内,理论的正确性应让位给实践的应用。
7、管理说: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帕尼兹和爱德华兹。帕尼兹重视图书的系统整理、妥善保管和充分利用,他制定了著录条例,强调目录一定要严格按照著录规则加以编制。爱德华兹积极组织开展采编、阅览和流通等各项业务工作,并在《图书馆管理》中最早论述图书馆内部管理。
8、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 :印度"图书馆学之父"阮冈纳赞1931年在《图书馆学五定律》一文中提出"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的论断。认为"图书馆学五定律"是:A、书是为了用的;B、每个读者有其书;C、每本书有其读者;D、节省读者的时间;E、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理解:
社会说:代表人物是美国巴特勒,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与读书现象。
要素说:代表人物是北大杜定友、刘国钧,认为研究对象是图书馆的组成要素。
知识社会学:德国卡尔斯泰特提出,认为研究对象是知识社会学。
交流说:代表人物是美国谢拉,认为交流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我国交流说大致可分为"文献交流说"、"知识交流说"、"文献信息交流说"三种观点。
新技术说: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兰开斯特,预言未来图书馆就是电子信息系统。
9、普通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学基本问题,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基础理论,图书馆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内在发展机制的图书馆学。
10、专门图书馆学是专门研究图书馆的各种类型及其特点的图书馆学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科学专业图书馆等的工作原理、特点、任务及其特殊的性质、职能,以及它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和发展趋势等。
11、比较图书馆学是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社会政治体制、思想和历史的角度出发,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图书馆、图书馆体制、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经验或问题进行比较研究。
1)比较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各国的图书馆事业。
2)比较图书馆学的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并掌握各国图书馆事业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并对这些差异做出科学的解释,从而得出正确发展图书馆事业的准则。
12、比较图书馆学的研究模式主要有: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
比较图书馆的研究类型主要有三种:地域研究、跨国研究、实例研究。
13、应用图书馆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狭义是指以图书馆具体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图书馆工作的环节、程序、方法和技术的学科。了解:广义是指将图书馆学的原理同有关学科某些实用研究结合起来,研究有关学
科本身所涉及的实践与应用方面的问题的新学科。
14、应用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A、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B、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整序工作;C、图书馆用户服务工作;D、图书馆管理;E、图书馆工作现代化。
15、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加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大力开展图书馆应用理论与应用方法的研究;重视开展图书馆现代化的研究;开展图书馆技术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的研究;开展图书馆学教育的研究;开展图书馆事业史和图书馆学发展史的主要研究内容。
16、图书馆现代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电子信息资源的收集与利用;图书馆文献的数字化工作;网上信息资源的虚拟链接和利用;编目工作自动化;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存储和检索;图书馆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形态图书馆的研究。
第二章图书馆学:性质、方法与趋势
1、与图书馆学有直接关联的学科
A、同族关系。情报学、文献学、目录学、档案学与图书馆学是同族关系,它们都是研究与文献信息管理和利用相关的工作的学科。
B、交叉关系:教育学、社会学等。
C、应用关系: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
2、与图书馆学有间接关联的学科:这些学科往往是为图书馆学提供一种思想或一种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这类学科有:哲学、数学、以及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系统科学。
3、图书馆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逻辑方法;系统方法;数学方法
4、图书馆学研究的专门方法:图书馆统计法、读者调查法、移植法、比较法。图书馆统计法是数学方法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而形成的带有图书馆学特点的专门方法。
5、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调整研究对象,立足更广阔的实践基础;融合理论与技术,创造学科发展新优势;重视对知识组织与控制,强化管理学科色彩;积累与创新相结合,探索新的学科生长点。
第三章图书馆及其社会职能
1、图书馆是社会记忆(通常表现为书面记录信息)的外存和选择传递机制。换句话说,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信息、文化的记忆装置、扩散装置。
2、知识是认知主体以其认知图式适应、同化被认知客体的信息内容,经整合重构而再现的观念化、符号化的有序信息集合。
3、文献是记录在物质载体上的信息,是图书馆赖以存在和开展工作的基础。文献的外延大于图书。
4、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所收藏和链接的各类型文献信息的总和。
5、知识和信息的关系(理解)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过程以及关于这种状态和过程的知识,信息可以以消息、信号、符号、数据等形式被表达、存储、传递、处理、感知和使用。知识是信息的一个特殊的子集。知识是人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反映,是人类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知识是进入人们认识视野中的信息,是已被人们所感知与确认的信息,许多原始信息尚未被人们所认识,不能被划入知识的领域(从广义角度看)。至于知识作为信息传递,这里的信息指的是数据、资料等(从狭义信息角度看)。
6、图书馆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文献信息资源、用户、工作人员、技术方法、建筑与设备等基本要素。
7、人类信息交流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直接交流是指人们之间的直接接触所产生的信息交流;间接交流是指人们通过辅助工具而间接接触所产生的信息交流。
8、人类信息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的优缺点
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的最大区别在于间接交流需借助于工具才能进行。直接交流的优越性在于生动、直观、感受必强。直接交流的局限有三:时空限制、存储限制、语言限制。而间接交流则相反。
9、图书馆产生的前提条件和原因。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需要和为克服人脑记忆功能的局限性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