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首先高自称赞说自己剑术天下无敌,
投其所好,让赵王对他产生兴趣。 庄子然后描述剑术应当如何:示之以虚, 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这几 句话颇重剑术的要害,使得赵王开始信 任庄子。
然后庄子就让赵王经过了一个七天
的等待期,在这个阶段,赵王是非 常想见识庄子剑术的,他的这种愿 望一直在增长。 七天之后,庄子开始描述剑的分类。 他将之分为三类:是天子之剑、诸 侯之剑、庶人之剑。在比喻之中让 赵王领悟到治国道理。
课文背景
赵惠文王喜好剑术,击剑的人蜂 拥而至门下食客三千余人,在赵惠 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试剑术,死伤 的剑客每年都有百余人,而赵惠文 王喜好击剑从来就不曾得到满足。 像这样过了三年,国力日益衰退, 各国诸侯都在谋算怎样攻打赵国。
此背景下太子的做法 想要找人劝说赵王,得 知庄子可担此任,就派人 挟千金厚礼送给庄子,请 他出面游说。
艺术魅力
比喻手法:
作者所用的比喻,一则喻体精美,喻体本身 带有深刻的道理,又拥有充足的气势;二则 治国之道的本体博大精深,可分为不同层次; 三则三个层次的本体、喻体水乳交融,密合 无间,让人叹为观止。
铺垫手法:
本文开端就对整个的喻体开始铺垫、 点染,所以到述说各种剑的意义时,比 喻的气氛已经笼罩了全文,以极为形象 的比喻说治国之道这样的大道理,能让 读者在震撼中产生一种恍然顿悟的惊喜。 如果没有一开始的铺垫,谜底揭开之时 就不会这么动人心魄。
最终结果
赵王认识到了好剑的 问题所在,三月不出宫门, 剑士们都在自己的住处自 刎而死。
小结 庄子以剑喻国,成功劝服 了赵王,提出的三种剑的 境界,其中所蕴含的正是 治理天下的大道。
《说剑》思想与庄子思想的差异
《说剑》一篇选自《庄子•杂篇》,与庄子 本身讲求无为而治的思想确实存在着一定的 差异。课文中的庄子已不是倡导无为无己、 逍遥顺应、齐物的庄子,而完全是一个说客、 策士形象,内容也完全离开了《庄子》的主 旨。因此,历来认为本文非庄子所作,当是 假托庄子之名的策士之文。但文章气势颇类 庄子,所议论的观点也很有实际意义,也是 一篇值得学习的好文章。
《庄子》一书文辞优美、想象丰富、意象瑰
丽,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将先秦 散文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解 题
本篇写赵惠文王好剑,厚待剑士, 误政危国。庄子论剑有三种:天子之剑, 诸侯之剑,庶人之剑。三种剑比喻三种 不同的胸怀、眼光和与之相应的三种治 国之术及其结果。他指出惠文王“有天 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实在可惜。从 而使惠文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三种剑有何不同的境界?
天子之剑:
上决浮云,下绝地纪。可以匡正诸侯,使 天下人全都归服。关注的是天下万民。
——关注的是天下万民
诸侯之剑:
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下 取法于地而顺应四时序列,居中则 顺应民意而安定四方。用之如雷霆 震撼四境之内,咸听国君号令。 ——关注的是一方国家百姓
庶人之剑: 上能斩断脖颈,下能剖裂肝肺, 跟斗鸡没有什么不同,一旦命尽 气绝,对于国事就什么用处也没 有了。 ——于国事毫无用途
百度文库
庄子的主要思想
天道无为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无为而治
关于《庄子》
《庄子》其书,包括内篇、外篇、杂篇。
一般认为内篇七篇是庄子自著,外篇十
五篇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 “杂篇”十 一篇应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 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 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品味文章的气势
文章的气势从以下几方面而来:
对话成文,连绵推进,大有纵横家风范;
所采用的喻体本身具有锐利的意象;
庄子在文中表现出的个人魅力——明明
在剑术上不甚出色,却因为胸怀治国之 术、深谙人的心理、拥有出色游说技巧 而表现出足够的自信;
庄子游说赵王的思想本身气势
磅礴,为赵王描绘的宏图伟业 也让人遐想无限; 文章章法老练,开端的缓缓引 入和结尾的铿锵有力形成的对 比使得文章别具气势。
面对太子厚赠,庄子有何反应?
拒绝了太子的厚礼,但愿 意去说服赵王。
庄子是如何说服太子的?
面对太子坚持赠礼,庄子对太子说: 假如游说赵王却违拗了赵王的心意,又 未能符合太子的意愿,就一定会遭受刑 戮而死去,哪还用得着这些赠礼呢?假 如上能说服赵王,下能合于太子的心愿, 在赵国什么都能得到。
庄子是如何游说大王的?
记叙文技巧 本文在叙事技巧上主要 表现为善于制造悬念和采 用限制视角。
课堂活动设计
几人一组进行说服他人的课 堂表演。培养劝说技巧:既要 在道理上站得住,还要让人乐 于接受。
课堂作业
整个庄子游说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先做铺垫,留有悬念;再 用比喻的说法让人意会,委婉 而有力。
关于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 国时代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另说安 徽蒙城)人,曾任漆园吏。著名思想 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 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传 说庄子曾隐居于南华山,所以唐玄宗 天宝初年,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他 的学说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 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是一位蔑视权贵,鄙视利禄,追 求个人自由的思想家。他一生淡泊名 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順应 自然,追求一种自由无碍、逍遥无待 的人生境界。
太子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1)引出文章线索 (2)交代文中环境 (3)推动文章进程
与《苏秦始将连横》对比
思考:苏秦开始的游说为什么没有
成功,庄子为什么成功?
首先,所用的方法,庄子更加委婉
和引人入胜,苏秦却是实实在在的 论述,比较呆板、枯燥。 其次,庄子所说的深中要害,而苏 秦说的,秦王都已经看到了,只是 觉得时机不成熟。对于秦王这种看 法,苏秦没有任何说辞。 再次,苏秦在知识的储备和应变能 力、游说能力上都较此文中庄子为 不及,他的游说失败也有这方面的 原因。
投其所好,让赵王对他产生兴趣。 庄子然后描述剑术应当如何:示之以虚, 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这几 句话颇重剑术的要害,使得赵王开始信 任庄子。
然后庄子就让赵王经过了一个七天
的等待期,在这个阶段,赵王是非 常想见识庄子剑术的,他的这种愿 望一直在增长。 七天之后,庄子开始描述剑的分类。 他将之分为三类:是天子之剑、诸 侯之剑、庶人之剑。在比喻之中让 赵王领悟到治国道理。
课文背景
赵惠文王喜好剑术,击剑的人蜂 拥而至门下食客三千余人,在赵惠 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试剑术,死伤 的剑客每年都有百余人,而赵惠文 王喜好击剑从来就不曾得到满足。 像这样过了三年,国力日益衰退, 各国诸侯都在谋算怎样攻打赵国。
此背景下太子的做法 想要找人劝说赵王,得 知庄子可担此任,就派人 挟千金厚礼送给庄子,请 他出面游说。
艺术魅力
比喻手法:
作者所用的比喻,一则喻体精美,喻体本身 带有深刻的道理,又拥有充足的气势;二则 治国之道的本体博大精深,可分为不同层次; 三则三个层次的本体、喻体水乳交融,密合 无间,让人叹为观止。
铺垫手法:
本文开端就对整个的喻体开始铺垫、 点染,所以到述说各种剑的意义时,比 喻的气氛已经笼罩了全文,以极为形象 的比喻说治国之道这样的大道理,能让 读者在震撼中产生一种恍然顿悟的惊喜。 如果没有一开始的铺垫,谜底揭开之时 就不会这么动人心魄。
最终结果
赵王认识到了好剑的 问题所在,三月不出宫门, 剑士们都在自己的住处自 刎而死。
小结 庄子以剑喻国,成功劝服 了赵王,提出的三种剑的 境界,其中所蕴含的正是 治理天下的大道。
《说剑》思想与庄子思想的差异
《说剑》一篇选自《庄子•杂篇》,与庄子 本身讲求无为而治的思想确实存在着一定的 差异。课文中的庄子已不是倡导无为无己、 逍遥顺应、齐物的庄子,而完全是一个说客、 策士形象,内容也完全离开了《庄子》的主 旨。因此,历来认为本文非庄子所作,当是 假托庄子之名的策士之文。但文章气势颇类 庄子,所议论的观点也很有实际意义,也是 一篇值得学习的好文章。
《庄子》一书文辞优美、想象丰富、意象瑰
丽,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将先秦 散文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解 题
本篇写赵惠文王好剑,厚待剑士, 误政危国。庄子论剑有三种:天子之剑, 诸侯之剑,庶人之剑。三种剑比喻三种 不同的胸怀、眼光和与之相应的三种治 国之术及其结果。他指出惠文王“有天 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实在可惜。从 而使惠文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三种剑有何不同的境界?
天子之剑:
上决浮云,下绝地纪。可以匡正诸侯,使 天下人全都归服。关注的是天下万民。
——关注的是天下万民
诸侯之剑:
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下 取法于地而顺应四时序列,居中则 顺应民意而安定四方。用之如雷霆 震撼四境之内,咸听国君号令。 ——关注的是一方国家百姓
庶人之剑: 上能斩断脖颈,下能剖裂肝肺, 跟斗鸡没有什么不同,一旦命尽 气绝,对于国事就什么用处也没 有了。 ——于国事毫无用途
百度文库
庄子的主要思想
天道无为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无为而治
关于《庄子》
《庄子》其书,包括内篇、外篇、杂篇。
一般认为内篇七篇是庄子自著,外篇十
五篇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 “杂篇”十 一篇应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 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 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品味文章的气势
文章的气势从以下几方面而来:
对话成文,连绵推进,大有纵横家风范;
所采用的喻体本身具有锐利的意象;
庄子在文中表现出的个人魅力——明明
在剑术上不甚出色,却因为胸怀治国之 术、深谙人的心理、拥有出色游说技巧 而表现出足够的自信;
庄子游说赵王的思想本身气势
磅礴,为赵王描绘的宏图伟业 也让人遐想无限; 文章章法老练,开端的缓缓引 入和结尾的铿锵有力形成的对 比使得文章别具气势。
面对太子厚赠,庄子有何反应?
拒绝了太子的厚礼,但愿 意去说服赵王。
庄子是如何说服太子的?
面对太子坚持赠礼,庄子对太子说: 假如游说赵王却违拗了赵王的心意,又 未能符合太子的意愿,就一定会遭受刑 戮而死去,哪还用得着这些赠礼呢?假 如上能说服赵王,下能合于太子的心愿, 在赵国什么都能得到。
庄子是如何游说大王的?
记叙文技巧 本文在叙事技巧上主要 表现为善于制造悬念和采 用限制视角。
课堂活动设计
几人一组进行说服他人的课 堂表演。培养劝说技巧:既要 在道理上站得住,还要让人乐 于接受。
课堂作业
整个庄子游说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先做铺垫,留有悬念;再 用比喻的说法让人意会,委婉 而有力。
关于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 国时代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另说安 徽蒙城)人,曾任漆园吏。著名思想 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 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传 说庄子曾隐居于南华山,所以唐玄宗 天宝初年,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他 的学说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 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是一位蔑视权贵,鄙视利禄,追 求个人自由的思想家。他一生淡泊名 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順应 自然,追求一种自由无碍、逍遥无待 的人生境界。
太子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1)引出文章线索 (2)交代文中环境 (3)推动文章进程
与《苏秦始将连横》对比
思考:苏秦开始的游说为什么没有
成功,庄子为什么成功?
首先,所用的方法,庄子更加委婉
和引人入胜,苏秦却是实实在在的 论述,比较呆板、枯燥。 其次,庄子所说的深中要害,而苏 秦说的,秦王都已经看到了,只是 觉得时机不成熟。对于秦王这种看 法,苏秦没有任何说辞。 再次,苏秦在知识的储备和应变能 力、游说能力上都较此文中庄子为 不及,他的游说失败也有这方面的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