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传统伦理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族传统伦理思想

蒙古族传统伦理思想,指的是蒙古族历史上传承下来并对古今蒙古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伦理道德观点、理论和学说的总称。蒙古族是以“蒙古”为族名,9世纪前后走上了蒙古高原的历史舞台,13世纪初期开始崛起,建立了民族共同体的国家,创制了通用文字,继承并发扬了蒙古高原连续几千年的游牧文明的主要成果,至今它已成为中国北方古代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蒙古人的历史活动,可以说从一开始就与祖国地的历史进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蒙古族成为一个民族共同体,已有可靠文字记载的文明史已达千年之久。虽然说蒙古族及其《圣主成吉思汗》(蒙古民间有《圣主成吉思汗》歌曲,元代有《圣武亲征录》一书。一般说,成吉思汗去世后的几百年间,通过历代蒙古统治者的有意识的宣扬以及蒙古民间的神化促成,成吉思汗已经成为了蒙古族民族英雄和民族传统精神文化的符号,逐渐被神化,被捧为圣人)主要以他们的领土扩及征服战争而闻名于世,但是,蒙古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调节和规族群的各种利益关系及临近族群(包括临近各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关系的过程中,与其他民族一样创造了灿烂而独具特色的伦理道德及其思想文化。蒙古族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是整个蒙古族精神文化中的精华和核心部分,它在自身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曾受到了中国境其他各民族及其他国家和民族伦理道德及思想文化的影响,并且在相互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对其他民族和地区的伦理道德文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根据蒙古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以往蒙古族历史、文学史以及哲学思想史研究的成功经验,同时参照中国历史和思想史研究以及其他民族思想史研究的方法,我们认为蒙古族传统伦理思想(远古时代到近代)的发展基本上经历

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远古时期伦理道德意识(?——1205年);第二、中古时期伦理思想[上](1206 -1368年);第三、中古时期伦理思想[中](1369-1636年);第四、中古时期伦理思想[下](1637-1839年);第五、近代伦理思想(1840-1918年)等五个历史发展时期。下面就简要阐明上述分期的理由和各阶段的主要文献材料及其基本的伦理道德思想容。

第一阶段,本阶段之所以称之为“远古时期”,是因为它是我们现在还无法断定确切年代的史前时期。以“1205年”来分界远古和中古时期,是因为以蒙古帝国(也称“大蒙古国”)建立为标志,蒙古社会进入了一个统一国家政权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因而在此之前谓之“远古”、在此之后谓之“中古”。这一时期虽然蒙古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尚未完成,文字记载的历史还未产生,但是根据稍后出现的历史文献以及蒙古民间的神话、传说、祝赞词、民歌、英雄史诗、英雄故事、箴言等体裁的遗留作品上看,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远古时代蒙古人或者“原蒙古人”(“原蒙古人”概念,参见久和著:《原蒙古人的历史——室韦-达怛研究》,“前言”,高等教育,1997年,第1-3页)的伦理道德意识的基本状况。譬如,被誉为“一部前所未有的世界通史,当之无愧的当时亚欧历史的百科全书”的《史集》(参见,[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商务印书馆,1983年,翁独健所写“《史集》汉译本序”)中记录并被后人称谓的“乞颜”精神(关于“乞颜精神”,参见,那仁敖其尔编著:《试论蒙古族传统家教》(蒙古文),文化,1985年,第7-10页;乌兰察夫等著:《蒙古族哲学思想史》,大学,1994年,第42-48页),作为反映蒙古先人的族群整体意识和民族精神,可以看作民族伦理思想萌发的标志。又如《蒙古秘史》所记载的古老的“旧词古语”(余大钧译注:《蒙古秘史》,人民,2001年,第79页)及著名的阿阑·豁阿“五箭训子”故事中

所提到的“教训”词(同上,19页),均体现出明确的道德教育的思想。尤其是在蒙古各地千百年来口口传唱并且有多种变体的蒙古族英雄史诗(尤其以《江格尔》为代表),更鲜明地体现了蒙古民族祖先传承的英雄气概或者英雄伦理的全部涵。

第二阶段,即中古时期的伦理思想[上]。不管从社会背景还是思想容上看,这是蒙古族伦理思想史上的一个独特而辉煌的时期。在蒙古族历史分期中,该阶段又称为“蒙元时期”,即蒙古帝国建立(1206年)直到元朝灭亡(1368年)为止。这一时期是蒙古从一个不起眼的小部落发展成为民族、国家的全面振兴的时期,又是蒙古族从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变成整个中国的统治民族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这是蒙古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得到全面发展和发扬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问世的蒙古族历史文学巨著——《蒙古秘史》,在蒙古族伦理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产生不仅标志着蒙古族文本历史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它在成功地继承了蒙古族史前思想文化的同时开辟和奠定了蒙古族新的伦理道德思想文化的传统。《蒙古秘史》所记述的伦理道德及其思想不仅全面反映了当时蒙古社会道德生活及伦理思想的容,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具备了一定的思想高度(对《蒙古秘史》伦理思想进行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参见,斯仁:《〈蒙古秘史〉伦理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2005-6月)。期间的基本文献,还有《成吉思汗箴言》(在蒙古语里“箴言”叫做“必里克”(bilik)。波斯史家拉施特在其主编的《史集》中,专门集中记录了成吉思汗的“必里克”,并指出这是他“各种情况下宣谕之卓越训言、必里克”,有力证明了当时“成吉思汗箴言”这种作品形式的确实存在)《金帐桦皮书》(指的是1930年原联伏尔加河右岸兀维克对面波德格尔诺耶村发现的蒙古文写的桦皮书文稿。因为这一文稿

是金帐汗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并书写在桦树皮上,故研究者称作《金帐桦皮书》)等珍贵的书面思想史材料。前者以宣扬蒙古帝国可汗的政治伦理和德治思想为主要目的,而后者主要体现了下层民众向往和平生活的愿望。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一时期的蒙古伦理思想的容。

第三阶段,中古时期伦理思想[中]。这一时期在历史上又称为“北元时期”(1368-1635年,也叫“明代蒙古”)。这是蒙古族历史上思想文化呈现出漫长而曲折的向前发展的历史时期。在其前期因受到明朝与北元之间的连年战争以及北元封建主之间争权夺利斗争的影响,蒙古社会一度出现了“经济迅速萎缩”和“文化明显衰退”(《蒙古民族通史》编委会:《蒙古民族通史》(第三卷)永年著,大学,1991年,第360页)的现象。明代中期以后,蒙古社会进入相对和平的历史时期,呈现出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再度复兴的局面。这一时期佛教格鲁派的传入也促进了文化的进步。大约16世纪下半叶开始,蒙古族史学家们编纂了一批史学著作。17世纪初成书的无名氏《俺答汗传》、明代鄂尔多斯部著名政治思想家切尽黄台吉(库图克图彻辰洪台吉)所编写的《十善福白史》、佚名《黄金史纲》及《黄史》(音译《沙拉图吉》)等史籍,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文献。这些史书,或记述政教制度和佛教教规,或以传记形式记录历史人物的重要活动,或真实反映当时蒙古社会中已经改变了的历史记述方法。总的说来,各书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佛教世界观的影响,反映了明代蒙古的历史状况和社会伦理思想变迁的实际情况,不仅有着珍贵的史料价值,而且如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道德生活和伦理思想变迁的现实状况,为我们解读明代蒙古族伦理思想的变迁,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史材料。

第四阶段,中古时期伦理思想[下]。这时期在历史上叫做“清代蒙古”(16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