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第2节 临床营养学(肥胖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缺乏维生素B族饮食可能造成肥胖症 近年来,日本专家发现造成肥胖症的饮 食营养,也可能是缺乏维生素B族,因为体
内脂肪转化为能量过程中需要多种营养素,
尤其是维生素B族。
⑤饮水不足易造成肥胖 体内如果水分不足,就无法对脂肪进行 充分的代谢,从而储存体内。肥胖者体内
水分比正常者少15%~20%,因为脂肪组

单独控制饮食的危害:
可降低总体重,但除脂肪组织减少外,肌肉等去 脂组织也会丢失,静息代谢率也可能降低,使机体 的基础能量需要减少,即可在低水平上建立新的能 量平衡,使机体储存脂肪的消耗也较少。因此,单
纯限制饮食使体重下降到一定水平后,体重下降速
度减慢或不再下降。 要使体重维持在已降低的较低水平、或使体重进 一步降低,需要摄入能量更低的膳食,而极低能量 膳食中的营养素往往不能满足需要,对健康有损害。
有一极为活跃的增殖期,称“敏感期”。在此期
如营养过度,就可导致脂肪细胞增多。故儿童期
特别是10岁以内,保持正常体重甚为重要。
②营养性肥胖 亦称获得性(外源性)肥胖,多由于20~25
岁以后营养过度,摄取热量超过机体各种新陈代
谢活动过程所需要;或由于体力活动过少或因某
种原因需较长期卧床休息,热量消耗少而引起肥
3.饮食因素 (1)摄食过多 又称过食。膳食中能量的摄 入总量是决定脂肪贮存与否的关键因素。 能量过剩,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导致体 内脂肪的增加 。
(2)膳食结构中各营养素间失去平衡
①脂肪比例: WHO的建议,膳食中脂肪 供能比不超过30%,动物脂肪供能比应在 10%内。 膳食中脂肪(尤其是动物性脂肪)摄入 增加是肥胖人群增长的重要原因。当膳食 中的脂肪含量超过30%时,增加体力活动所
(二)肥胖的控制与治疗的措施
1、饮食减肥法 饮食控制与运动治疗是治疗肥胖的基础; 2、运动减肥法 3、药物减肥法 药物治疗是辅助手段,也是对某些患者(重度肥胖 者)长期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行为治疗有助于达到和维持减重的目的;
手术治疗不宜常规使用。
飲食控制 (減肥代餐)
运动
(付之行动、信心、毅力、恒心)
3)进食餐次与时间:
调查研究发现,在一天之中进餐2~6次的人,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进餐次数较少的人发生肥
胖的机会和程度高于进餐次数稍多的人。

另一个容易致人肥胖的不良习惯是晚上进食, 有人称之为“夜食综合征”。在夜间人的生理节 律是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摄入的食物比较容
易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
4)影响肥胖者进食的其他行为因素还有:
超过100%为病态肥胖。
2.体重指数 身体质量指数不适用于五种类人群 年纪小于18岁者 竞赛运动员 孕妇或哺乳妇女 体弱或需久坐老人 肌肉发达的健美先生与小姐

BMI=体重( kg ) / 身高( m ) 2 单位:kg / m2 诊断标准:
WHO (1997) 亚洲(2000) 中国(2003) 正常 超重 肥胖前 Ⅰ度 Ⅱ度 Ⅲ度 18.5 ~ 24.9 ≥25 25.0 ~ 29.9 30.0 ~ 34.9 35.0 ~ 39.9 ≥40 18.5 ~ 22.9 ≥23 23.0 ~ 24.9 25.0 ~ 29.9 ≥30 18.5 - 23.9 ≥24 24.0 - 27.9 ≥28
(2)降低体重,但不一定降到理想体重的范
围。
(3)减少与肥胖相关疾病的危害性,一般而
言,如果能够将体重减轻5%~10%,就可使
危险性显著降低。
市面上減肥的方法
減肥种类 节食 减肥药 泻药 运动 瘦身中心 抽脂
效果 可 尚可 尚可 佳 可 佳
危 险 性 副 作 用 饿到沒力 厌食症 伤害心脏 危及健康 拉到沒力 危及健康 無法持久 小 花钱又不稳定 須賺大钱 花大錢 皮松弛
织含水少,而肌肉组织含水多,肥胖者即
使不减肥也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3)不良的进食习惯 1)进食能量密度较高食物 食物的能量密度指平均每克食物摄入后可 供能的热卡数。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往往具有 较高的能量密度。 2)不良的进食行为 肥胖样进食几乎见于绝大多数肥胖患者, 其主要特征是:进食时所选择的食物块大,咀 嚼少、整个进食较快,以及在单位时间内吃的 块数明显较多等。在这种方式下不仅进食快而 且进食量大大超过了非肥胖者。
带来的正面影响很容易被抵消。

②碳水化合物含量 高GI食物(主要来源于精炼糖类食物)
易使机体遭受糖的冲击性负荷,导致反馈
性的胰岛素过度分泌,增加机体的饥饿感
并可能引起额外的能量摄入。经常摄入高
GI食物明显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
疾病等的发生风险。
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GI)
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是表示当食用含

二 单纯性肥胖的病因
1.遗传因素 多基因遗传,易发的作用 父母 子女 一人肥胖 40%肥胖的机率 双方皆肥胖 70%~80%肥胖的机率
2.年龄和性别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和女性的肥胖 率均增高,机体总体脂量增加。女性通常 比男性容易肥胖。从生物学角度看,女性 脂肪细胞数比男性多,约占体重22%(男性 占15%)。雌激素本身有增加脂肪沉积的作 用。
可维持静息代谢率(RMR)不降低或降低较少,能 消耗更多的能量,促进脂肪分解,增加肌肉蛋白质的 合成,还可以使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

一般来说,在膳食疗法开始后的1~2月,可减重
3~4kg,此后可与运动疗法并用保持每月减重1~2kg,
这样可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1.控制能量 2.补充充足的优质蛋白 3.多吃蔬菜水果 补充充足矿物质和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 4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性
公共营养师培训
临床营养学----肥胖症
主讲 :刘瑛


1.概念
指脂肪不正常地囤积在人体组织,使体重超过理想体 重20%以上 2、流行病学 ◆ 超重: 肥胖:

美国
加拿大
65%
70%
45%
30%

日本
韩国
24.3%
20.5%
<1.5%
1.5%
肥胖与超重的患病率受地区、种族及文化背景的影响
过食、人工喂养、过早添加固体食物的
喂养模式均是引起肥胖病的高危因素。
奶中能量较高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增重速 度,尤其是生后六周内喂以高能量配方奶将 使儿童体重急速增加,为日后肥胖发生打下
基础。
三、肥胖的危害
肥胖者发生肥胖相关疾病或症状的相对危险度*
危险性显著增高(相 对危险度大于3)
2型糖尿病 胆囊疾病
GI 71.8 82.0 66.4 54.0 32.6 18.0 22.3 27.2
食物名称 荞麦面 马铃薯(用微波炉烤) 甘薯(红,煮) 苕粉 豆腐(炖) 豆腐干 蚕豆(五香)
GI 59.3 82.0 76.7 34.5 31.9 23.7 16
③钙的缺乏也与肥胖发生相关 当膳食中缺钙时,机体在甲状旁腺素和 活性维生素D作用下,提升细胞(尤其是脂 肪细胞)内的钙浓度,而脂肪细胞内的钙 积聚能抑制脂肪分解和促进脂肪合成,导 致肥胖发生。
行为改变
根据体质指数制定肥胖治疗方案的原则:

体质指数25~30:注意生活方式调整


体质指数30~35:制定生活方式计划
体质指数35~40:制定生活方式+药物治疗 体质指数>40:制定生活方式+药物治疗+ 极低热量的饮食疗法
(二)肥胖的控制与治疗的措施
1、饮食减肥法
饮食控制同时辅于体育锻炼是合理的减肥措施
胖。本类型肥胖主要是脂肪细胞肥大和脂肪细胞 增生所致。体质性肥胖,也可再发生获得性肥胖, 而成为混合型肥胖。
苹果型肥胖:腹部肥胖,俗称“将军肚”, 多见于男性。脂肪主要在腹壁和腹腔内蓄 积过多,被称为“中心型”或“向心性” 肥胖,则对代谢影响很大。中心性肥胖是 多种慢性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这种 肥胖很危险,与心脏病、脑卒中高度相关。 鸭梨型肥胖:肚子不大,臀部和大腿粗, 脂肪在外周,所以叫外周型肥胖,多见于 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风险小于 苹果型肥胖。
(3)依据脂肪组织的解剖特点,将肥胖分为多细 胞性肥胖和大细胞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
①体质性肥胖
是由于脂肪细胞增生所致,与25岁以前营养过
度有关。多半有家族性遗传历史。超重的儿童通
常成为超重的成人。据报告,0~13岁时超重者中,
到31岁时有42%的女性及18%的男性成为肥胖症 患者。在胎儿期第30周至出生后1岁半,脂肪细胞
(4)其他因素 1)妊娠期营养因素:
有报道表明,妊娠最后3个月营养较差的
母亲,其子女发生肥胖者较少,而妊娠前
六个月营养较差的母亲其子女肥胖的发生
则较高,提示胚胎生长发育早期孕母食物
摄入量对胎儿生后的营养状态存在较大影
响。
2)人工喂养及其辅食添加: 研究发现在生后四周内就喂以固体食物
的结果将造成儿童27.71%超重、16.7%肥胖。
腰臀比率(WHR) 将腰围平均值除以平均 臀围平均值,

③ 腰臀比(WHR) 反映腹部脂肪,表明存在脂肪堆积和(或)分布
来自百度文库
异常情况

测量: 腰围/臀围
诊断标准:
男性 >1.0
女性>0.85
超过此值为中央性肥胖(又称腹内型肥胖、内
脏型肥胖)。
中国人虽然高BMI者数量不多,但在BMI不高的 人群中已存在WHR过高的人。
腰臀比率與罹患冠狀動脈疾病機率比較表
腰臀比率 小於 0.72 0.72~0.75 0.76~0.83 0.84~0.87 大於0.88 罹患冠狀動脈疾病機率 低危險群 較低危險群高出50% 較低危險群高出102% 較低危險群高出128% 較低危險群高出143%

4.皮褶厚度测量皮下脂肪厚度可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身体的脂肪含量。
50g有价值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后,在一定
时间内体内血糖水平应答和食用相当量的
葡萄糖或面包相比的比值。
GI<55%, GI=55%—70% GI>70%,
为低GI食物 为中GI食物 为高GI食物
部分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食物名称 小米(煮) 米饼 马铃薯(煮) 甘薯[山芋] 藕粉 黄豆(浸泡,煮) 豆腐(冻) 绿豆

吃甜食频率过多,非饿状况下看见食物 或别人进食也易诱发进食动机、以进食缓 解心情压抑或情绪紧张、边看电视边进食、 以及睡前进食等,这些进食行为的异常均 可加速肥胖的发生发展。

5)体力活动 体力活动减少对肥胖的发生起着重要作
用。
在现代富裕生活中,节约能量的设施可 以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从而容易使机体 产生肥胖。

肱三头肌部皮褶厚度(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是最
常用的评价脂肪贮备和消耗的良好指标.

正常参考值:
美国男性:12.5mm;女性:16.5mm 日本男性:8.3mm;女性:15.3mm。 我国尚无群体调查的理想值(无参考标准),但可 作为患者营养治疗的前后对比。
四 治疗

(一)目标
(1)控制肥胖的发展,防止进一步超体重;
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 (WHR)、标准体重等
1.标准体重

计算公式:男性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女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 体重与标准体重比,可对肥胖程度进行粗略估计。

判断标准: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为超重,
超过20%以上即为肥胖, 其中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 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 超过50%以上为重度肥胖,
2002年全国调查肥胖发病率
成人超重 22.8% (大城市 30.0%) 肥胖 7.1% (大城市12.3%) 大城市儿童肥胖8.1%
肥胖分类
(1)依照发病原因 单纯性肥胖
继发性肥胖: (2)依照脂肪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分布,肥胖可以
分为腹部型肥胖(又称向心型肥胖)和臀部型肥
胖(又称外周型肥胖)两种;
危险性中等增高 (相对危险度2-3)
冠心病 高血压
危险性稍增高 (相对危险度1-2)
女性绝经后乳腺 癌,子宫内膜癌 男性前列腺癌, 结肠直肠癌
血脂异常
胰岛素抵抗
骨关节病
男性前列腺癌, 结肠直肠癌 生育功能受损
麻醉并发症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多囊卵巢综合征
气喘
睡眠中阻塞性呼吸暂 停
脂肪肝
背下部疼痛
四、肥胖的常用评价指标
3.腰臀比(WHR) ①腰围 (WC) 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布结构

测量:WHO规定站立,两脚分开25~30cm, 测水平位髂前上嵴和第12肋下缘连线中点, 测量者坐在被测者一旁,软尺紧贴软组织, 不能压迫,精确1mm。

诊断标准: WHO 中国
男性
94cm
85cm
女性
80cm
80cm
②臀围:由侧身找到臀部最高点。软尺必 须经过臀部最高点及耻骨位置,测量最大 臀围。 为了准确起见,最好各量三次然后求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