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的政治和军事-PPT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共20张PPT)
>>>>找思一考找<<<< 君课臣本为中何对而应忧赵?普所说的加强中央控制的具体办法。
2
2
纵 中央 向 集
三分相权
皇帝 御前会议
二分兵权(与三衙)
权 三司(财政) 中书门下(行政) 枢密院(军政)
台谏(监察)
崇 文
三司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抑 横向分权 武
同平章事 参知政事 枢密使 枢密副使 御史中丞 知谏院
安抚使司 兵权
……
宋金和议
内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 容 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结 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果 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宋与辽、夏、金各政权的和议
澶渊 之盟
宋夏 和议
绍兴 和议
双方
时间 主要内容
评价
①宋辽为兄弟之国;②北宋每年送 ①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②双
转运使司 财权
路
提点刑狱司
提举常平司
知州
府、州、军、监
通判
地方
3
县
知县
选官:科举制度
吸取唐、五代时科场积弊的教训,在科举
考试中采取了一系列防微杜渐的措施:
近人统计《登科记考》的进士
总额,唐代二百九十年中共得6442 人,平均每年不过二三十名进士。
宋代进士人数自太宗即位之年
锁院制度; 弥封制度 誊录制度; 别试制度
岳飞抗金
(1)背景: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 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
(2)概况:岳飞率领“岳家军”北 伐收复大片失地,取得郾城大捷等 重大战果
(3)结果:宋高宗和权臣秦桧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 以“莫须有” 的罪名将其杀害 青山有幸埋忠骨,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授课课件(共33张PPT).ppt
宋太祖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
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
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雪夜访普图》
赵普
方镇太重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收精兵
北宋初建之弊?君弱臣强
加强君主集权
夺其权 制钱粮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结合示意图,思考宋初如何在制度上加强中央集权?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三、王安石变法
北宋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帝国,财政收入远远超过唐 代,可是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无法承受的经济压力, 也逼出了一场不得不进行的改革。
富国: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青苗法)、拨巨款从 事商业经营(均输法、市易法)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 同时开辟财源。
强兵: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 “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保甲法、保马法、 将兵法等)
——《长编·卷十三·开宝五年》
宋初的崇文抑武是否意味着不重“武”?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历
史
赵教 匡训 胤 的现 烦实 恼困
境
社会动乱,武人擅权 制度崩坏,政治失序
王朝初创,人心不齐 强敌环伺,外患严峻
制度重建,规范政治秩序
北
何以解忧?
宋
朝
廷
崇文抑武,重用文人
一、事为之防,曲为之制:且看强化中央集权之必然
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 利息二分(20%)或三分(30%),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因为目的是“为 朝廷赚钱”,所以王安石在推行青苗法的同时,也向各地摊派了借贷任务, 强制规定各州县每年必须借贷多少。
然而,当王安石把他在鄞县成功实行的方法推向全国之后,却得到了 完全不同的结果。据史书记载,虽然变法设定的利息是二分,但经过中 间贪官污吏的层层盘剥,最后贷款农民要返还的利息,加起来比高利贷 还要高许多,于是逼得农民宁肯去借高利贷,也不向政府贷款。
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46张PPT)
夺其权 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 (行政) 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制钱谷 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 (财政) 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收精兵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 (军政) 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宋太宗):“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若为内患 ,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记”
3.历史现象:北宋文官政治;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
导致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南宋政权偏安半壁的局面。
课程体系: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弊端重重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寻求变革 三、王安石变法——引发党争 四、北宋灭亡——南宋的偏安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
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
——邓小南
思考:北宋面临着怎 么样的边防压力?
分析:有哪些因素使 压力最终成为了边防
危机?
面临着辽、西夏的边疆 危机,并且还有其他少 数民族和国家与之对立。
北宋边防 天然劣势——地形
概括北宋募兵制度的主要目的及影响。 通过普遍招募方式组建军队的做法开始于唐玄宗时期。 北宋统治者将募兵发展为一种有意识的的“养兵”政策, 希望通过广泛募兵稳定社会治安、消除社会消除动乱因 素,即所谓“不收为兵,则恐为盗”,“饥岁莫急于纺 民之道,而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募兵过滥致使军队 数量不断增加,累增至120余万,军费随之恶性膨胀, 成为财政支出的大宗。北宋中期有人说:“天下之所以 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重用文官
增加科举取士
提高各阶层 读书热情和
应试机会
形成崇文抑 武的风气
文化普及
阶层流动
制钱谷 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 (财政) 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收精兵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 (军政) 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宋太宗):“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若为内患 ,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记”
3.历史现象:北宋文官政治;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
导致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南宋政权偏安半壁的局面。
课程体系: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弊端重重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寻求变革 三、王安石变法——引发党争 四、北宋灭亡——南宋的偏安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
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
——邓小南
思考:北宋面临着怎 么样的边防压力?
分析:有哪些因素使 压力最终成为了边防
危机?
面临着辽、西夏的边疆 危机,并且还有其他少 数民族和国家与之对立。
北宋边防 天然劣势——地形
概括北宋募兵制度的主要目的及影响。 通过普遍招募方式组建军队的做法开始于唐玄宗时期。 北宋统治者将募兵发展为一种有意识的的“养兵”政策, 希望通过广泛募兵稳定社会治安、消除社会消除动乱因 素,即所谓“不收为兵,则恐为盗”,“饥岁莫急于纺 民之道,而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募兵过滥致使军队 数量不断增加,累增至120余万,军费随之恶性膨胀, 成为财政支出的大宗。北宋中期有人说:“天下之所以 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重用文官
增加科举取士
提高各阶层 读书热情和
应试机会
形成崇文抑 武的风气
文化普及
阶层流动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ppt课件
崇文: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 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劝学文——宋真宗 富豪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种粟。 安屋不用加高粱,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与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北宋童谣
——邓广铭
小结
宋 初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中
(权、钱、兵)
央
集
分散机构权力
权
(中央、地方)
的
加
边 防 压 力 与 财 政 危
王 安
富国之法
石 (青苗法、市易法…)
变 法
强兵之法
南 宋 偏 安
(保甲法……)
强 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机
真题演练(2017·北京高考·13)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中原王朝更迭频繁。 960 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 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新政权结束了五代 十国分裂局面,形成长时间的稳定统治。
图为明朝人绘制的《雪夜访普图》,描绘了宋太祖与谋士 赵普筹划治国方略的场景。
3. 评价
结合p52 【学思之窗】
①成效: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大笔收入。
②不足: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 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 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四.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
2.宋金和战
南宋初年,宋军抗金。
三.王安石变法
劝学文——宋真宗 富豪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种粟。 安屋不用加高粱,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与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北宋童谣
——邓广铭
小结
宋 初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中
(权、钱、兵)
央
集
分散机构权力
权
(中央、地方)
的
加
边 防 压 力 与 财 政 危
王 安
富国之法
石 (青苗法、市易法…)
变 法
强兵之法
南 宋 偏 安
(保甲法……)
强 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机
真题演练(2017·北京高考·13)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中原王朝更迭频繁。 960 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 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新政权结束了五代 十国分裂局面,形成长时间的稳定统治。
图为明朝人绘制的《雪夜访普图》,描绘了宋太祖与谋士 赵普筹划治国方略的场景。
3. 评价
结合p52 【学思之窗】
①成效: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大笔收入。
②不足: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 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 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四.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
2.宋金和战
南宋初年,宋军抗金。
三.王安石变法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课件(共25张PPT)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议
D
4. 宋金对峙期间,岳家军战功卓著,岳飞威望大增。宋高宗忧内之心甚于忧
外,士大夫也难以容忍武人力量的崛起,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据
此可知,岳飞被害主要是由于( )
A.南宋统治者重文抑武政策 B.士大夫对武将打压诋毁 C.岳飞抗金不利于民族交融
科举 取士
冗官 俸禄
恩荫 授官
募兵 政策
冗兵 开支
一职 多官
养兵 政策
岁 币
冗
官
积
强
冗
弱
兵
兵
岁
冗
赐
费
积富 贫国
“三 冗 两 积”
三、王安石变法
(一)背景
1.“三冗二积”的局面致使北宋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2.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3.范仲淹发起“庆历新政”,但由于触犯官僚集团的既得利 益,引发抵制,归于失败。
时间
主要内容
澶渊之盟 1004年 与辽兄弟相称、岁币
明人临摹南宋人画反映康王赵构受命为大元帅并梦
庆历和议 10见44钦年宗授予龙袍西的夏图卷称臣、岁赐
绍兴和议 1141年 向金称臣、缴纳“岁贡” ◎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
四、南宋偏安
绍兴和议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 则天下平 。
——岳飞
20
思考:宋、辽、西夏、金之间的地位如何?
项 目
北宋与辽
北宋与西夏
南宋与金
战 争
宋两次惨败
宋屡战屡败
有败有胜
议 和
澶渊之盟
庆历和议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共23张PPT)
辽太宗: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 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
宋太祖:执政晚期,双方友好,互通使节。 宋太宗: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 宋真宗: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维持已
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 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通过这项协 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是为 “澶渊之盟”。
影响: (1)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专制集权。 (2)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3)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11
二、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
1.边防压力
(1)北宋பைடு நூலகம்辽
二、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
2.财政危机
【冗官】: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同时采用恩荫制、奉行 “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导致官僚队伍不断膨胀。 【冗兵】:为稳定社会秩序,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初实行“养兵”之策,形成 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募兵制)。 【冗费】:军队、官员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增加,使得本就拮据的政府财政更加 入不敷出,再加上统治者大兴土木、修建寺观等。
靖康二年(1127)四月初一,金军押解被俘虏的徽、钦二帝及宗室、嫔妃、大臣、工匠、伎女等
3000余人撤离汴京,返回北方,同时掠走金帛珍宝、法驾仪仗、天文仪器、图书乐器等,史称“靖康
之变”。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下册)
宋 徽 宗 赵 佶
◎徽钦二帝五国城关押地(复原)
四、南宋的偏安
2.宋金之战
维持《绍兴和议》后的疆界;南宋不再对金称 臣,改为叔侄关系;宋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和 绢各缩减至20万两、匹;宋割商、秦两州给金
宋太祖:执政晚期,双方友好,互通使节。 宋太宗: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 宋真宗: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维持已
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 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通过这项协 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是为 “澶渊之盟”。
影响: (1)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专制集权。 (2)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3)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11
二、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
1.边防压力
(1)北宋பைடு நூலகம்辽
二、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
2.财政危机
【冗官】: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同时采用恩荫制、奉行 “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导致官僚队伍不断膨胀。 【冗兵】:为稳定社会秩序,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初实行“养兵”之策,形成 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募兵制)。 【冗费】:军队、官员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增加,使得本就拮据的政府财政更加 入不敷出,再加上统治者大兴土木、修建寺观等。
靖康二年(1127)四月初一,金军押解被俘虏的徽、钦二帝及宗室、嫔妃、大臣、工匠、伎女等
3000余人撤离汴京,返回北方,同时掠走金帛珍宝、法驾仪仗、天文仪器、图书乐器等,史称“靖康
之变”。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下册)
宋 徽 宗 赵 佶
◎徽钦二帝五国城关押地(复原)
四、南宋的偏安
2.宋金之战
维持《绍兴和议》后的疆界;南宋不再对金称 臣,改为叔侄关系;宋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和 绢各缩减至20万两、匹;宋割商、秦两州给金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共19张PPT)
南宋建立
岳家军
绍兴和议
南北对峙
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 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 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 军”战绩卓著。
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 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 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 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
03
北宋灭亡
南宋偏安
(一)北宋灭亡 建立的金朝攻灭,两位坚帝 徽宗、钦宗被俘虏北去,史 称“靖康之变”。
(二)南宋的偏安
赵构称帝,定都临安,史 称南宋,赵构是为宋高宗。
以东起 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 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 笔财物,称为“岁贡”。
ONE
2 边 防 压 力 与 财 政 危 机
02
边防压力
财政危机
(一)边防压力
1
宋辽争锋
辽建立后,占领幽云十六州
北宋两次北伐失败
澶渊之盟
北宋以“岁币”换安定
(一)边防压力
1
败于西夏
西北党项族建立西夏
北宋屡战屡败
达成和议
北宋以“岁赐”换称臣 比较: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争夺有何共同点?
(二)财政危机
北宋边疆战争频吃败仗, 军队却空前庞大,军费 开支巨大。
官员冗杂,官僚队 伍不断膨胀。
朝廷负担沉重,财 政状况日益恶化。
03
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一)庆历新政
背景: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
范
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社会矛盾激化,改革的呼声越来
仲
越强烈。
淹
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中原王朝更迭频繁。 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精品课件(共28张ppt)
冗 京城官员英费宗是真宗时期10倍
积 贫
大宋
积 弱
冗 王朝 冗
官
兵
126万
20万
宋初军队 宋中期军队
北宋财政收支表(单位:缗)
财政危机
边疆危机
◎(宋辽)澶渊之盟: 宋神宗时,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 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 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通过这项 协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是为 “澶渊之盟”。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 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
赵普
中央:枢密院掌军政,枢密院调兵,三
分化事权君弱臣强 衙副统相兵;分三化司事掌权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
地方:四监司监控各州;州增设通判
崇文抑武武将势大 文科举官规担模任崇,枢文提密抑高院武文长官官和;士提人倡的文地治位,扩大
纵 中央
皇帝
向
三分相权
御前会议
二分兵权(与三衙)
集
权 三司(财政) 中书门下(行政)
一、太祖的沉思——前代之弊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 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
宋太祖
材料:(安)重荣…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新五代史卷·安重荣传》
外重内轻、君弱臣强、武将势大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 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 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兵,为国家 计长久,其道何如?”。普回答: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 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夏)庆历和议: 北宋又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也是屡战屡败。西夏虽屡胜,但掳掠 所获财物与先前依照和约及通过榷场贸易所得物资相比,实在是得不偿失。双方最 终达成和议。是为“庆历和议”。内容包括:夏取消帝号,名义上向宋称臣;北宋 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共25张PPT)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ppt
设诸路转运司总管地方财政,保证各 州税收大部分上交朝廷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分别拱卫 京师和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收政权 收财权 收兵权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二加制府宋强 ,…初中 避…,央 免中循集 专书唐权 权、、的 。枢五第密代二院之方二制法府,:,置分每枢权朝密,奏院即事,分,与散与中机中书构书对权先持力后文,上武使殿二其。柄相,互号牵为 ——《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
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
之变”。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河南商丘)称帝,后定都临安(浙江杭州),史称
南宋。赵构即为宋高宗。
2.宋金之间的“战”与“和”
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尤以岳 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然而,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视 岳飞等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朝求和。1141年,南宋与金 订立绍兴和议。岳飞也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
思考:两宋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哪些新变化?
中国古近和进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 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
——内藤湖南
唐宋变革说
《雪夜访普图》
赵匡胤雪夜到谋士赵普家中,共商国是。
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帝位, 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 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新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长时间的稳 定统治。 图为明朝人绘制的《雪夜访普图》,描绘了宋太祖与谋士赵普筹划统一 方略的场景。
五代十国形势图 (后周时期)
“天子宁有种邪? 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北宋)欧阳修
《新五代史》卷51
明朝人所绘 《雪夜访普图》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PPT课件
南宋帝国与金的和战
历史人物:岳飞
岳飞(1103-1142)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书法家、抗金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曾任湖北、京西南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 。“宣抚使 不常置,掌宣布威灵、抚绥边境及统护将帅、督视军旅之事,以二府大臣充。”——《宋史·职官志》
历史人物:岳飞
岳飞的职务约等于节度使,但他在辖地内自行征税(供给军队),自行募兵(增强战力),吃空饷(拿出多的钱购买精良装备),拥兵十二军,总计十万余人,镇守新夺取的地区不参与调防,对中央形成了威胁,犯了大忌,不得不死。
监察上: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北宋如何加强中央集权?
知州——掌管地方政务
通判——监督牵制知北宋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肆
偏安一隅
南宋的偏安
1127年,金朝攻灭北宋,俘虏宋徽宗、宋钦宗,史称“靖康之变”,北宋康王赵构称帝,史称南宋;宋军在与金对抗的过程中,形成了几支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如岳飞、韩世忠、张俊的军队和杨沂中的殿前御卫亲军等等;但北宋统治者希望停止与金的战争,遂达成以杀死岳飞为前提的和议(绍兴和议);和议约定: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后来宋金之间又发生了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
宋代引以为傲的“平戎万全阵”然而整个阵型需要士兵十七万余人,阵宽超过十七里。实用性基本没有。
地方上: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职;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中央上:为分散机构权力,在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与禁军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监察上: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军事上: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北宋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ppt课件【完美版课件】
北宋如何加强中央集权?
中央上: 为分散机构权力,在中央,枢密院专
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 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枢密院与禁军机构“三衙”分权,前 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 权调兵。
一部一职
多部一职
这样的制度会产生何种影响?
各部门互相制衡,谁也无法独揽 大权,大大增加了专制集权;
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 为虚职;
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 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 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北宋地方政策的影响
文官任长官,减少武将据地造反的可能; 打击节度使,节度使无权收税,掐断节度使拥兵自重的 机会; 各地赋税除很少部分外,绝大部分上缴中央,各地财政 困难,甚至相当穷酸; 各地兵、民分离,避免各地民政长官与军事长官勾结, 一起叛变; 各地精兵编入禁军,加强中央军事实力,减轻各地军事 力量,使之无力威胁中央; 强干弱枝,保证了中央集权,但不利于各地治理和防卫, 让敌人易于进攻。
北宋两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并引来 辽国的报复,宋军在澶州之战中终于勉强 击败辽军,迫使双方议和(澶渊之盟);
双方签定协议: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 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 称为“岁币”。
北宋帝国与西夏帝国的和战
西北党项族在唐末崛起,后与北宋爆发 冲突,北宋屡战屡败,但西夏国力弱,消 耗也非常大;
导致行政效率大减,不利于快速 处理紧急政务;
各部门互相倾轧,谁也不管正事, 最终不得不由皇帝做最终决定, 增强了皇帝的权威;
大量官员尸位素餐,却收入颇高, 导致帝国财政出现危机。
北宋如何加强中央集权?
监察上: 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ppt课件
先天下 之忧而
忧 后天下 之乐而
乐
范仲淹(989~1052)
人言不足恤 祖宗不足法 天变不足畏
四、革弊之策——王安石变法
(一)背景 (二)原则 (三)目的 (四)内容 (五)影响
积极:王安石变法达 到了富国的目的,增加 了大笔收入。
材料一:王安石变法更以“天变不足畏,祖宗 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力求把 变革进行到底。……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为 了解决国家的财政困难,他希望能做到“民一 益富而国用饶”,希望用增加生产和夺兼并之 来改善国家财政状况。
(二)原则
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
(三)目的
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
(四)内容
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
(五)影响
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
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积极:王安石变法达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有 哪些积极的作用
一定程度改善了积贫局面:政府财政收入 大大增加;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使 北宋国力有所增强。
四、革弊之策——王安石变法 材料二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
(一)背景
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
中央 路
府州军监 县
安抚司(帅司)
转运司(漕司)
四
监
提点刑狱司(宪司) 司
提举常平司(仓司)
知州(或知府等)
通判 知县(或县令等)
特点:分化事权、加强君权
①在中央: 二府三司制
宋唐::二三府省三六司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
对性的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
集
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州,
权
政治 设通判监督;节度使逐渐演变 重文轻武
加
为虚衔
强
加强中央对 地方的控制
经济
设诸路转运司综理地方财政, 保证各州税收大部分上交朝廷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分 军事 别拱卫京师和镇守地方,定期
更换
强干弱肢Βιβλιοθήκη 故事发生在建隆二年,赵匡胤宴请石守信和高怀 德等禁军的高级将领,并在酒席上威逼利诱地说 了一番话,唬得石守信等人第二天都纷纷称自己 年老体弱,请求解除兵权、告老还乡。这个在酒 宴上不动一兵一卒,轻易而和平地解除将领兵权 的事情被称为杯酒释兵权。
疆
均告惨败。
压
2. 后来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维持已 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
力
一笔钱物,称为“岁币”。
3. 通过这项协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
北宋又与西北党项族新 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 也是屡战屡败。双方最 终达成和议:西夏保持 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 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 称为“岁赐”。
宋朝为什么出现冗官
原因之一在于公务员考试搞了“扩招”。唐代由 于录取人数少,进士每年才一二十人,多的年份 也不过30余人。宋太宗即位第二年,就从诸道贡 士5300余人中选拔了进士及诸科等500人,分授幕 职和州县官,雍熙年间更增至千人。
原因之二在于买官卖官合法化、公开化。宋廷诸 帝为了财源广进,在各种专卖活动之外,公开卖 官,鼓励商人、豪强富户纳粟买官,花钱入仕。 在宋金外交活动中,有不少使节随员就是商人子 弟。南宋时四川地区一次出卖将仕郎(从九品文 散官)告牒,竟达1000道。
这个主线的唯一问题是:只要政府参与了具体的经济运 营,整个市场的效率必然降低,从而造成经济的衰退。 至于政府的财政增收,这的确可以做到,但这是以民间 的损失为代价的。在王安石看来,这是一个把饼做大的 变革,但实际上却是一场分饼大战,政府分得多了,民 间必然分得少。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从更深层次上 理解熙宁变法的失败。
财
政
危 机
冗兵
冗官
冗
王 安 石 变 法
北宋最著名的改革是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并以此为 出发点设计政策。王安石试图使宋神宗相信,改革既可以让民间富足,也可以增加财 政收入。但改革的结果却扰乱了民间经济,遭到了几乎整个社会的抵制。王安石为了 推行变法,不得不扶持自己的势力,以至于宋代的朝堂斗争失控。
宋神宗觉得有些过意不去,请三位学士王珪、王安石和司马光前来商量。 三人中,学士承旨王珪资格最老,性格温和,人们讥笑他平生只会做三件事:“取圣旨”“领圣 旨”“已得圣旨”,是“三旨相公”。面对皇帝时,王珪果然适时地保持了沉默。 而翰林兼侍读学士司马光则赞同提议,认为为了救灾,需要节省其他开支。 这时,翰林学士兼侍讲王安石却把话题引向另一个方向,于是这次讨论变成了财政思想的大辩论。 王安石认为,国用不足不是财政紧缩的理由,政府的正常开支不应该缩减。钱不够用,政府就应该积 极理财,增加财政收入。 司马光则嘲笑对手:所谓的善于理财,不过是政府从民间搜刮的理由而已。 王安石不同意,认为善于理财并不是要从民间搜刮。其实,聪明的官员不需要增加民间税率,也可以 达到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做到国用充足。 司马光继续反驳:天下哪有这种道理?就产出了这么多的财物,不在政府手中,就在民间。所谓不剥 夺民间财物,依靠理财生钱,只不过是汉代桑弘羊使用过的花招罢了。 双方你来我往,争议不已。我们现在已经无法还原争论的现场,而从《宋史》保留下的材料看,司马 光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但事实上,王安石的观点更能打动人。皇帝最后打了圆场,宣布作为个人,他赞成司马光的提法;但 是作为皇帝,姑且按照王安石的意见去做。皇帝的态度已经预示了司马光和王安石的命运。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
北
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
宋 建
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 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 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
立
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
一场财政思想辩论
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一场本该发生在现代议会上的激烈辩论出现在了神宗的朝堂上。辩论的双 方是两个翰林学士司马光和王安石。
这一年,京师汴州接连发生地震,冀州一带出现了黄河决口,而河朔也发生了巨大的旱灾。为了救灾, 政府花了不少钱,官员请求神宗在例行的南郊典礼中不要再颁发赏赐。按照规矩,典礼中皇帝应该给他的 功臣们赏赐金帛财物。
加强各级 机关的权 力,使之 相互牵制
中央 地方
行政 军政 财政 四监司 通判
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 枢密院:有调兵权不统兵 三衙:统兵但不调兵 三司(盐铁、度支、户部) 平行的路级机构,从各方面监控各州 州一级增设,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 此制约
抑制武将 势力膨胀
崇文抑 武的方 针
罢免宿将兵权 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王安石并不是一个典型的理财专家,而是一个怀有梦想, 又缺乏实务经验的人。他自始至终相信,在帮助政府增 加财政收入的同时,可以发展民间经济。
从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起,王安石推出了一系列的 变法条文。主线只有一个:加强中央集权,利用政府的 力量来指导和参与经济运营,搞活经济,从而获得更大 的财政收入。
大力提倡文治
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 士人的地位
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 图
北宋文官出行 图
作用:措施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因素,巩固 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专制集权。
弊端:“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制度束缚过 死,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 助长 了保守疲沓的政治风气。
边
1. 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
“宋”,仍定都开封。
北
假途灭虢,袭占荆湖
宋
分进合击,攻灭后蜀
统
诱歼主力,灭亡南汉
一
突然袭击,攻灭南唐
围城打援,灭亡北汉
北宋统一战争历时十八年,结 束了自唐朝安史之乱以来的藩 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实现了南北方主要地区的统一, 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促 进作用。
专
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的历史教训,有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