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柘荣一小孔巧燕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的寓意,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地复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螳螂捕蝉》这则有趣的寓言故事。这则寓言,它是由两个故事组成的,一个大故事里面包含着一个小故事。(板书:螳螂捕蝉、少年巧劝)
二、理清结构,抓住联系
(一)读小故事
1、读词语
师:我们读一组词语。(出示)
高高在上悠闲自由自在喝露水
拱着身子举起前爪捕蝉
伸长脖子啄食螳螂
拿着弹弓瞄准
(学生逐行读,每一行读完,知道分别描写的是蝉、螳螂、黄雀、少年。)
2、读段落
师:这一组词语来自课文的两个段落,谁来读一读?(出示)
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指导朗读。(指名读,展开想象读,再指名读,生齐读。)
(二)读大故事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是小故事。我们再来读第二组词语——(出示)
转来转去毫不介意
螳螂捕蝉恍然大悟
1、梳理大故事的内容。
2、读对话。
师:我把文章最精彩的部分,即吴王和少年的对话放在了屏幕上,(出示课文中吴王和少年的对话)请大家来读一读。你们觉得用什么方式读比较好。(分角色读)
学生合作练习,一个扮演“吴王”,一个扮演“少年”。
学生练笔:吴王花园早晨的情景怎么样呢?
指名学生上台表演。
三、填补空白,内化表达
师:大故事和小故事我们弄明白了。可是还不够,我们再来看故事中的两个人物。第一个是少年,他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我们已经知道了。另一个关键人物——吴王,他的想法在开始和最后有了很大的转变,相信在这个事件中他也会有很多收获、感悟和启发。我们走进吴王,看看他的想法。
1、出示:
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
吴王想: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师:这个时候,吴王在想什么呢?
学生说。
2、出示: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
师:听了少年的一番话,吴王忽然有了顿悟,他明白了什么呢?现在你是吴王,你来说说。
3、出示:
又一天早晨,吴王对大臣说:。
师:同学们,早朝上,吴王一定会把自己思前想后的变化,自己的感悟,自己受到的启发跟大臣们分享。那么,他会怎样讲呢?请大家拿出笔把这段话写下来。待会儿我请一位“吴王”来宣讲!
4、感悟收获。
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体会到什么?(还可联系生活中的例子来说一说。)
四、拓展阅读,感受文韵
1、出示《螳螂捕蝉》文言文。
2、生齐读。
五、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1、复述课文。
2、课后读一读成语寓言故事,摘抄8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