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自主学习情境的创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谈自主学习情境的创设

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并使他们牢牢地把握学习的主动权,是现代教育成功的标志之一。那么如何创设自由宽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呢?我认为,“准”“精”“美”“活”的教师语言艺术则是形成这种教学环境的一把开山斧。教师富有魅力的语言能以声传情,以音动心;教师准确精练、生动活泼、洒脱自如的语言,能使学生情思并涌,捕捉更多的知识信息;教师富有暗示性的抑扬顿挫的语调,能鼓起学生创新的风帆,使学生

侃侃而谈。有时针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旁征博引,从而于轻松快乐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打破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注

重了知识的形成发展、推导概括的过程。下面就我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作一初步总结,权作抛砖引玉。

一、抽象性概念的循循善“诱”——“行”成于思

在讲授抽象性概念时,教师不失时机地以富有动律性的语言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剪、拼、拆、画,使每个学生均有自我参与、自我分析、自我选择、自我提高的过程,不由自主地步入乐学之境。例如在讲“圆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徒手画圆,结果很不理想,然后让学生动脑筋想办法,用硬币绕着画,最后要求他们在16开作业纸上画个大圆,继而提出问题:如此画圆至少需要几样工具?学生迅速展开讨论,结果是这样至少需用三样工具。我立即让学生利用这三样工具尝试画圆。之后又一连提出三个问题:(1)这三件工具少一样行不行?(2)每件工具有何作用?(3)你能把这三样工具组装在一

起吗?此时此刻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纷纷动手实践。在教师循循善“诱”下,学生一面思考,一面实践,其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认知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诸如直径、半径、圆心这些抽象概念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理解和接受了。

二、规律性新知识的因势利导——悬念迭生

在讲授规律性知识之前,教师可让学生事先准备好相关的感性材料,并特意设置一些与新知识相关的疑点或悬念,酝酿学生学习情绪。例如在讲授“年月日”一课时,我事先留下四名学生,要求他们两天内找齐近四年的年历,并为其他学生设置一些悬念。上课时,我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由查阅,要求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找出年月份的规律。这时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十分钟左右教室安静下来,同学们争先恐后发言,兴奋异常。在肯定了大家发现了一年的“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和十一月,三十天来永不缺”的规律后,我马上发问:一年的十一个月都有规律,那么二月份呢?有没有规律?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总结了很多条规律。最后我总结大家的意见,加以形象地概括:二月像条变色龙,四年一闰三年平。闰年二月29,平年则是28。“语音未落,立即有学生询问:老师,什么是闰年,什么是平年?这种因势利导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一步步地将学生导向了乐学的殿堂。

三、逻辑性知识的网络分析——“按图索骥”

讲授逻辑性较强的知识结构,教师应密切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形成由点到线最后到面的知识网。尤其应用题教学,教师更应巧

妙机智为学生织就一个知识网,注意挖掘和培养学生解读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分析法,从渗透问题入手,构建一种支架分析图。这种框架我把它形象概括成“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四、练习课的竞争游戏——优胜劣汰

目前,不少学校的练习课差不多都是一个惰性模式:学生做,老师坐(不仅仅是数学课)。这对学生各种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非常不利的。久而久之,教师和学生双方便形成一种疲于应付、敷衍厌倦的格局。我认为:练习课是锻炼学生各种能力的极好时机,教师应牢牢抓住这个环节,为学生创设尽可能多的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的有效而广阔的空间。我的具体做法是:大胆打破惯例,引进竞争机制,将练习课堂设计成训练场、比赛场。上课前设计好题组,一般每节课锁定三组题,每组题分别让学生做在32开作业纸上,完成后即刻进行评判。教师既做导演又作评判长。请同桌答案不同的同学站起来,尔后请他们分别陈述自己的理由。正确与错误的答案纷纷“亮相”,其正确与否即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昭然若揭。这样那些学困生也很快提高了解题能力,其自信度也会不断高涨。为避免出现抄袭雷同现象,要做些奖惩规定。实践证明,这种游戏竞赛式的练习课无一例外地给学生留下了“灿烂的记忆”,效果非常好,颇受学生欢迎。长此以往,学生在竞争比赛的机制下一定会情不由己地步入“乐学之境”,从而迈向自主学习的大门。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游戏竞赛式练习课,教师应掌握一定的尺度,不可太拘泥,应按照少年儿童的积极向上、认真好强的心理特征,多以激励表扬为主,也可以小物品作

适当奖励,以达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

创设40分钟愉快情境,是我多年来孜孜不倦的追求。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会学,不是给予的结果;给予,须在对方需要的时刻,否则锦上添花永远不会达到雪中送炭的效果。教学,必须在对方有基础的条件下进行,否则对牛弹琴永远是无效的劳动。因此,如何遵循教育规律,针对教学现状,尽快地靠拢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师所传授知识信息转化成为学生喜闻乐见、乐此不疲的智力魔方,应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探讨的重大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