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秋鄂教版语文八上第20课《懒惰的智慧》word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12课懒惰的智慧导学案师

第12课懒惰的智慧导学案师

第12课懒惰的智慧导学案设计者:审核人: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扎实掌握“摞”等字,能准确提炼文章观点。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本文新颖别致的论证过程,品味本文的幽默传神的语言。

3、以极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激发创新思维。

学习程序第一课时一、文体知识1、议论文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

•论点:作者的主张、看法、观点.(论点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论据主要包括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论证:主要的论证方法有A、举例论证B、道理论证C、比喻论证D、对比论证•2、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基本的论证方法包括五种:归纳法、论证法、演绎法、类比法、对比法。

3.作者链接凯利,美国作家,曾任《纽约时报》《家政》《新闻周刊》以及其他妇女杂志的自由撰稿人,擅长披露名人秘闻。

4.题目解说“懒惰”和“智慧”本是相悖的,作者却以“懒惰的智慧”为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只要思维勤快,“懒惰”就可以出智慧。

可见这是一篇逆向思维的议论文,充满了幽默与机智。

二、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勾画圈点出作者对“懒惰”与“懒汉”议论性的文字并朗诵。

(1)没有我们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单调乏味的劳作(2)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3)正是懒汉激励了发明(4)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2.本文与常见的“总一分—总”的论证方式不同,提出观点的方式和论证过程不同常规,请大家细读课文,理清论述结构。

第一部分(1-5自然段)提出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

第一层(1-3段)论据:社会普遍现象。

第二层(4-5段)论据:个别典型事例。

第二部分(6-7段)论证“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

三、预习自测1、需掌握的字的读音倦容()摞()训诫()碗碟()水泵()雇()阀门()螺栓()亲躬()捷径()不堪()2、词语积累循规蹈矩:遵守规矩疲惫不堪:捷径:近路,比喻能较快地达到目的的巧妙手段亲躬:亲自做筋疲力尽:效率:第二课时一、练习回顾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要求:(1)举‘谁……干什么……怎么样’的例子”的形式概括事例(2)、每组推选代表宣读本组的讨论结果。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懒惰的智慧》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懒惰的智慧》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懒惰的智慧》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运用幽默、讽刺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勤奋与懒惰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运用幽默、讽刺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勤奋与懒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板书课题《懒惰的智慧》,引导学生思考:懒惰与智慧之间有什么关系?2.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辅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脉络。

(3)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懒惰与智慧的关系。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懒惰的理解,懒惰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讨论勤奋与懒惰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中的幽默、讽刺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2)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认识到勤奋与懒惰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精彩语句。

(2)以《勤奋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勤奋与懒惰的看法。

四、课后辅导1.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知识视野。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开展“勤奋与懒惰”的主题班会,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2.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探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勤奋精神。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资源1.课文《懒惰的智慧》2.教学课件3.相关教学视频4.网络资源九、教学时间1课时十、教学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能力。

语文版八上《懒惰的智慧》word导学案

语文版八上《懒惰的智慧》word导学案
1.作者在文章中列举了大量的事例来证明了正是懒惰促进了文明的发展,我们能不能也举出这样的几个事例呢?
2.想想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运用'懒惰的智慧'来解决?看谁最有创意。
小结
感悟




1、本文语言有何特点?请找出来谈谈。
2、本文同国内一般议论文在结构上有何不同?请谈谈。


1.阅读附文《统筹方法》,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并通过小组交流:你有什么聪明的“懒”办法,你发现别人有什么聪明的“懒”办法?




一、整体感知:感知课文,归纳论点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勾画圈点出作者对'懒惰'与'懒汉'议论性的文字。
2、归纳中心论点:
二、研读赏析:
(一)学习举例论证法
1、同学们阅读课文后思考: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作者运用了哪些事例来使说理更充分?学生自己寻找事例,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
12、懒惰的智慧
学习
目标
1、使学生学会作者不同凡想的的选题立意。
2、学习本文新颖别致的论证过程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法。
3、欣赏文章幽默传神的语言
学习内容

习检Biblioteka 测1、本文作者,作家。
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摞()
2)循规蹈矩()
3)亲躬()
4)捷径()
5)小心翼翼()
3、论证方法有哪些?
2.你在学习、生活上有过什么发明吗?
主备人:备课组长:教研组长:
3、事例论证有什么作用?
(二)学习对比论证

(初二语文教案)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0课《懒惰的智慧》-教学教案

(初二语文教案)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0课《懒惰的智慧》-教学教案

鄂教版八班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0课懒散的才智-教学教案20懒散的才智【教学设想】“业精于勤荒于嬉〞、“天才出于勤奋〞,自古以来,“勤〞便被人们所推崇和赞美,相反“懒〞却被人们所反对所鄙视。

但是美国作家凯利却别出心裁、富有创意地为懒汉正名,为“懒散〞辩白。

他运用逆向思维,一反传统和世俗的眼光,充分确定了“懒散〞和“懒散者〞对于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开展的作用,观点奇异而新颖。

为了充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从古代到现代,从日常生活到技术改造到科技制造,列举了大量的典型性事例,证明白懒散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开展与文明上的巨大作用。

而且在例证的同时,还反复运用比照论证,将日常生活中或工作中懒散者和勤快者的不同表现和结果进行比照,将懒散者制造制造前后对文明程度的不同影响进行比照。

这样的论述大大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目标上,引导同学深化领悟反弹琵琶、富有创新的立意。

同时结合同学的所见所闻及实际生活,把文中的观点加以拓展延长,在课内外的学习与运用中拓展语文课程的内涵。

在教学方法上,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培育同学分析论据、归纳论点的力量,学习本文运用例证法和比照论证法来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会运认真智去“偷懒取巧〞,去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2.学习的创新思想,培育求异思维品质。

3.学会精确提炼文章观点。

4.理解例证法和比照论证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运认真智去懒散;培育求异思维品质。

难点:例证法和比照论证的作用。

[教学支配]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故事导入新课:一家世界知名的宾馆年终评比了十位“最懒散〞的工作人员作为“年度最优秀的员工〞,为什么呢宾馆经理说:“他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性就把餐具送到餐桌上,习惯一次性把餐桌整理洁净,一次性就把工作千完,厌烦做其次次。

由于他们懒,连一个多余的动作也懒得去做,而勤快的员工成天在为多余的事情劳碌。

鄂教版八上《懒惰的智慧》word教学设计

鄂教版八上《懒惰的智慧》word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二)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三)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有两个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们在两个玻璃瓶里各放进五只苍蝇和五只蜜蜂。

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光的一方,而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

过了几个小时之后,科学家发现,五只苍蝇全部找到出路,爬了出来,而那五只蜜蜂则全部撞死了。

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通过观察他们发现:一是蜜蜂的经验认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二是它们每次朝光源飞的时候都是用尽了全部力量;三是它们被撞后还是不吸取教训,爬起后继续撞向同一个地方;四是同伴的牺牲并不能唤醒它们,它们在寻找出口时也没有采用互帮互助、分工合作的方法。

而苍蝇的做法与之相反。

对这个实验会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会说蜜蜂是烈士,而苍蝇则苟且偷生;有人说苍蝇非常聪明,而蜜蜂有些愚蠢;有人干脆把目前社会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苍蝇型”,二就是“蜜蜂型”。

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故事:一家知名宾馆年终评选了十位“最懒惰”的工作人员作为“年度最优秀的员工”,为什么呢? 宾馆经理说:“他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性把工作完成,他们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也不去做,他们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服务是最令人满意的。

所以他们是最优秀的。

”同学们可能觉得很奇怪,千百年来,人们都赞美勤劳,反对懒惰,这个宾馆经理却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呢?有哪位同学知道,请举手回答。

明确:逆向思维。

对,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就是人们常说的反过来想,倒过来想。

用这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得出来的见解和认识常常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关于逆向思维,我们后面还要作具体研究。

下面,我们不妨先来研读美国作家凯利的议论文《懒惰与智慧》,看看他是怎样对懒惰和懒惰者作出自己的诠释的。

导入:一位美国作家的文章或许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凯利的《懒惰的智慧》。

八年级上册语文《懒惰的智慧》教案导学稿(学生练习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懒惰的智慧》教案导学稿(学生练习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懒惰的智慧》。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懒惰的智慧》。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难句的理解。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懒惰的智慧》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难句的释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

(2)每组选代表进行回答和分享。

5.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课后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作。

(2)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批改和评价。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和背诵课文《懒惰的智慧》。

2. 完成课后写作任务,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作。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课后写作成果:批改和评价学生的课后写作任务,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故事或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懒惰的智慧》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懒惰的智慧》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懒惰的智慧》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相关情况,积累生字、词语。

2.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3.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

4.了解课文解说的事理,并联系自身学习实践做深入思考。

【学习重难点】1.了解作者解说的事理,并联系自身学习实践做深入思考。

2.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温故互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懒惰.()摞.()训诫.()水泵.()诞.生()亲躬.()捷径..()2.解释下列词语循规蹈矩:筋疲力尽:用心良苦:小心翼翼:3.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本文作者,国作家,自由撰稿人,擅长写,曾被授予1987年度。

【设问导读】1.速读课文,找出本文的论点,以此为依据理清文章脉络。

2.再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1)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结合课文,用一两句说说凯利对“懒惰”的理解。

3)本文叙述事实论据的方法有何特点?你能模仿作者叙述论据的方式,用课外的事例来支持作者的观点吗?4)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如话家常,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生活智慧含在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思考中。

请从文中找出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

【自学检测】1.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举社会进步发展中取水和渡水方式变化的例子论证:没有懒汉,人们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B.本文所说的“懒汉”是指那些讨厌做吃苦受累的事,懒于付出无效劳动、重复劳动,却善用心智技能,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不断创新的人。

C.本文是一篇驳论文。

驳斥的是懒惰的害处,提出懒惰也能创造智慧。

D.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拓展延伸】1.阅读附文《统筹方法》,并和同学交流:你有什么聪明的“懒”办法?你发现别人有什么聪明的“懒”办法?《懒惰的智慧》答案【温故互查】1.略2. 略3.凯利美人物传记杰出作家奖【设问导读】1.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八上导学案懒惰的智慧

八上导学案懒惰的智慧

12. 《懒惰的智慧》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2.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3.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2.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教学难点: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1、在文中找出作者对“懒惰”与“懒汉”的议论性文字,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文中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的作用是什么?3、既有正面的事例,也有反面的事例,这叫做对比论证。

思考:本文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的作用是什么?4文章用一系列事实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一个常为习惯思维所忽视的道理:讨厌吃苦受累的“懒惰”情绪,激励了发明;想在脑力劳动中寻找捷径的“懒汉”,促进了人类进步。

将来人类的进步,还要靠懒惰的智慧。

接下来,请大家谈谈你们此时对“懒惰”的理解?5作者在本文中为懒汉们“正名”,可谓别出心裁、发人深思,他认为:最优秀的工人、服务员、领导都是懒汉,懒汉创造了新成果,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过去是这样,将来人类的进步,还要靠懒惰的智慧。

我们能不能也举出这样的几个事例呢?一、基础知识1.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循规蹈距监用力气容易衷老忙忙录录偷赖取巧往反路程捕设管道番山跃岭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C.北京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D.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容。

3.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该填入的一项是()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歌唱的小鸟,_________________。

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B.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D.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4 .以下是毕淑敏在散文《孝心无价》中的一段文字,请你仿照句式,补充两句省略号后的内容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

【最新精选】鄂教初中语文八上《20懒惰的智慧》word教案 (1).doc

【最新精选】鄂教初中语文八上《20懒惰的智慧》word教案 (1).doc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0课《懒惰的智慧》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0课《懒惰的智慧》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0课《懒惰的智慧》一、课程背景本课是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第20课,篇幅为3800字,是一篇议论文。

本课程主要讲述了懒惰的作为一种心态,能带给人们怎样的创新思维和智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掌握懒惰的正面作用,可发挥懒惰的智慧。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较好地分析文章,理解懒惰的智慧所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本,展现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奋的学习态度,不断发掘自身的潜能;•引导学生善于思考,探索事物内涵,培养自我觉察能力。

三、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以相声《懒汉爱锻炼》的形式引入课程,引导学生理解懒惰,认识懒惰背后的正面作用。

然后进入课程主题,即学习本篇文章。

2.阅读环节1.总体阅读•阅读全文,理解文章主旨,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思想;•学生应注重把握文章的议论结构,分析常用的链接词和嵌入式语言。

2.细节阅读•学生应仔细阅读每一段的内容,理解每个段落的意义;•在阅读时,要注意文章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反问以及排比等;•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每个段落的中心思想,然后和同学分享。

3.讨论环节1.个人讨论•学生可以就文章中的某一个观点或段落进行个人思考和整理;•学生可以搜索相关资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

2.小组讨论•学生根据老师的组织要求,进行小组讨论;•学生把个人思考和观点分享给小组成员,并相互交流;•小组讨论有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观点的深化和组织表述能力的提高。

3.全教学讨论•组织全班讨论,集中分享小组的不同见解、观点和思考;•学生应尊重不同观点,尝试认真听取和理解不同声音。

4.写作环节1.站在懒惰和勤奋的两个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2.发挥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展示作为一个懒惰的人,我是如何发挥自己智慧的。

5.课堂小结•老师来一次课堂小结,包括学过的知识点,重要观点和课程收获;•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根据本节课内容,对自己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懒惰的智慧 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懒惰的智慧 教案

懒惰的智慧学习此文,重在情感、态度、价值现这个目标上下功夫,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不同凡响、富有创意的立意,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论据、归纳论点的能力,体验作者剐致新颖的论证,感受叙述语言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特点,体味本文在文章风格、语言表述、结构特点等方面与中国议论文的异同。

并适时结合学生的所见所闻及实际生活,把文中作者的观点加以拓展延伸,在课内外的学习与运用中拓展语文课程的内涵,加强学生快速比较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的训练,有效巩固已掌握的知识。

【教法学法】分析本文独特的立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懒惰”,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各项训练。

辅之以多媒体教学。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设置疑惑。

也许同学们都有此感受,老师喜欢勤奋学习的学生;上司喜欢勤快的下级;家长喜欢勤劳的子女。

勤劳者时时、处处得到表扬,而古往今来,懒惰成为地地道道的贬义词。

不爱学习、不爱工作、不爱劳动是懒惰的本义,懒汉成了人人指责的对象,而美国作家凯利别出心裁、富有创意地为懒汉正名,为“懒惰,,分辩,我们不妨一起来关注一下,凯利作家对懒惰持什么样的观点或者有什么样的解释。

(二)感知课文,归纳论点。

1.你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出本文举了哪些事例吗?然后再通过小组讨论形式议一议,这些事例分别证实了作者的哪些观点?(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参考答案:本文所举事例如下:a.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遭责备.b.懒惰的饭店服务员一次把餐具送上;c.远祖取水、渡水之事;d.波特懒洋洋发明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原理;e.弗兰克•B•吉尔布莱思发现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推断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是懒汉;f.发明万有引力定律的人准是懒汉,g.懒汉建立“2+2—4”的规则。

)a.b.c.d.e证实了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f.g证实了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八年级上册语文《懒惰的智慧》-教案导学稿(学生练习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懒惰的智慧》-教案导学稿(学生练习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并理解文章《懒惰的智慧》的内容;(2)分析并掌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懒惰,认识到懒惰也有其智慧和价值;(3)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步的良好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章《懒惰的智慧》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2)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生僻词汇和难句的理解;(2)对文章中懒惰的智慧这一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探讨;(3)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懒惰的理解和认识;(2)简介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文章《懒惰的智慧》的内容和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学生标记出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进行自主学习。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小组讨论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情况,进行讲解和解答;(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懒惰的智慧这一主题,讲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讨论的内容,进行写作练习;(2)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理解文章《懒惰的智慧》的内容;2. 分析并掌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 写一篇关于懒惰的智慧的作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八年级上册语文《懒惰的智慧》教案导学稿(学生练习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懒惰的智慧》教案导学稿(学生练习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举例、分析等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交流、讨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勤劳的重要性。

(3)激发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懒惰与智慧的关系。

(2)如何正确阐述自己的观点,进行有效论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加深对懒惰与智慧的认识。

(2)提问:同学们认为懒惰和智慧有什么关系呢?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学习生字词,并进行积累。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详细解读。

4.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阐述自己对懒惰与智慧关系的看法。

(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懒惰与智慧的关系。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克服懒惰,发挥智慧的力量?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表扬优秀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

六、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实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懒惰与智慧之间的关系。

2. 生字词学习: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

八年级《懒惰的智慧》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懒惰的智慧》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懒惰的智慧》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相关情况,积累生字、词语。

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3.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

4.了解课文解说的事理,并联系自身学习实践做深入思考。

【学习重难点】1.了解作者解说的事理,并联系自身学习实践做深入思考。

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温故互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懒惰.()摞.()训诫.()水泵.()诞.生()亲躬.()捷径..()2.解释下列词语循规蹈矩:筋疲力尽:用心良苦:小心翼翼:钉濤鵯讶鈿鋼渍笾铃躦蒋诹还嘱领勻毡鉬纷桨鲎櫥鬧谴蘺鸱瀘噲农灵費嗎諷涟聽姍絛讯櫚輳禅缽薈缟檔韌渐頂靓铿歐達买畴铉绨编潴冲鋦絀挝癘糝僑绫。

3.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本文作者,国作家,自由撰稿人,擅长写,曾被授予1987年度。

【设问导读】1.速读课文,找出本文的论点,以此为依据理清文章脉络。

2.再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1)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结合课文,用一两句说说凯利对“懒惰”的理解。

本文叙述事实论据的方法有何特点?你能模仿作者叙述论据的方式,用课外的事例来支持作者的观点吗?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如话家常,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生活智慧含在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思考中。

请从文中找出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

【自学检测】1.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举社会进步发展中取水和渡水方式变化的例子论证:没有懒汉,人们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本文所说的“懒汉”是指那些讨厌做吃苦受累的事,懒于付出无效劳动、重复劳动,却善用心智技能,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不断创新的人。

C.本文是一篇驳论文。

驳斥的是懒惰的害处,提出懒惰也能创造智慧。

D.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拓展延伸】阅读附文《统筹方法》,并和同学交流:你有什么聪明的“懒”办法?你发现别人有什么聪明的“懒”办法?坠弹鲚槳萬腫惱紆鄒贡賡譫罂伦孿红潴餞脐該華谀氫駢贬鳜斓脛訖穷職瀝飘娆怼骟塹訛炀豎栉詭吴氬奁锾碱《懒惰的智慧》答案【温故互查】1.略2. 略3.凯利美人物传记杰出作家奖【设问导读】1.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懒惰的智慧》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懒惰的智慧》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懒惰的智慧》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标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2、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

3、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意识,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幽默传神的语言【课时安排】:一课时【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懒惰()疲惫()恶劣()诞生()活塞()训诫() 2.根据词义写出词语。

(1)抄近路,比喻能较快地达到目的的巧妙手段。

()(2)遵守规矩。

()(3)非常疲乏,疲劳得难以忍爱()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l)等她长大了,就会总是忙忙碌碌,一付倦容。

()(2)这时第一条船就诞生了,它就是把一段树干淘空以后做成的。

()(3)这个主意最先肯定是由想座着干活的人想出来的。

()(4)他们探究各种互不相关的现象的根缘,他们讨厌需要吃苦受累的事情。

()4、勾画出作者对“懒惰”与“懒汉”议论性的文字,读出作者对懒汉的见解和认识。

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中心论点。

5、学生疑惑。

(1)(2)【问题探究】1、作者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呢?请以“举‘谁十干什么十怎么样’的例子”的形式概括事例。

这些事例有顺序排列吗?2、学习对比论证:本文作者在运用事例论证论点的时候,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有什么作用?3、读一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体味其语言的准确严密与生动幽默。

(找出具体词语加以分析)4、结合自己的理解,用或通俗、或形象、或幽默、或富的哲理的语言谈谈课文中的“懒惰”的含义。

(这是课后练习题一的要求)5、作者在文章中列举了大量的事例来证明了正是懒惰促进了文明的发展,我们能不能也举出这样的几个事例呢?想想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运用'懒惰的智慧'来解决?【教后反思】八年级上册《懒惰的智慧》问题案参考答案【自主学习】1.duòbèilièdànsāijiè2.(1)捷径(2)循规蹈矩(3)疲惫不堪3、(1)“付”改为“副”(2)“淘”改为“掏”(3)“座”改为“坐”(4)“缘”改为“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懒惰的智慧》1.学会作者不同凡想的的选题立意,学习本文新颖别致的论证过程,欣赏文章幽默传神的语言。

2.小组合作探究,启发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意识。

3.激情参与,阳光展示,培养自己的创新观念,激发内在的创新思维,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师教案一、课前自主导航(一)自读课文,疏通字词,抄写10个你认为重点且易错的词并运用工具书解释其义。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滥()用摞()疲惫()循()规蹈矩()阀()门亲躬()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小心()(循规()疲惫不()()()用心懒()(二)记读课文,圈点勾画。

1.你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出本文举了哪些事例吗?(注意概括事例的方法)a.小姑娘帮妈妈收拾餐具遭责备.b.懒惰的饭店服务员一次把餐具送上;c.远祖取水、渡水之事;d.波特懒洋洋发明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原理;e.弗兰克•B•吉尔布莱思发现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推断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是懒汉;f.发明万有引力定律的人准是懒汉,g.懒汉建立“2+2—4”的规则。

2、这些事例有顺序排列吗?这些事例分别证实了作者的哪些观点?a.b.证明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一生中也会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

c.d.e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

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f.g证实了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3、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勾画圈点出作者对'懒惰'与'懒汉'议论性的文字。

分析这些观点之间的关系。

1.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一生中也会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

2.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

3.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4.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

5.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

(三)研读明旨。

作者在本文中对懒惰持什么样的观点呢?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

(四)找出生活中、科学中懒惰的智慧的例子。

二、课中合作探究1.小组交流课前的问题,把有争论的问题提出来。

全班解决普遍性的问题。

(预设)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从不同的领域来论证中心论点的正确)从日常生活方面;从体力劳动和技术改造的角度;从脑力劳动和科学研究方面论证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

复习《怀疑与学问》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2、自主探究,体味语言。

讨论课后习题中第三题,完成在书上1句中“懒汉”的意思是“懒于劳作的人”,“懒惰”的意思是“懒于劳作”均含贬义2、句中“懒惰”的意思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含褒义3、句中“懒汉”的意思是“想少走几步路而用心良苦的人”含褒义4、句中“懒汉”的意思是“讲求工效,连一个多余的动作都不肯做的人”含褒义5、句中“懒惰”的意思是“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的人”含褒义通过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文中“懒惰”的含义已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结合自己的理解,用或通俗、或形象、或幽默、或富的哲理的语言谈谈课文中的“懒惰”的含义•(参考答案:原意是指“不爱劳动!不爱工作”,反叉词是勤奋、勤快或勤劳。

在课文中可以理解为:1.讨厌吃苦受累,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

z•不满足于悉心操作技能,而潜心于心智技能提高。

3.勤于动脑想主意,懒于动手出力气。

4.不满足现状,不因循守旧;不懈进取,不断创新。

5.不断进发省时省力的愿望,寻求聪明的“懒”办法,追求科技进步与创新•6•是“智博”,而非“拼搏”。

7.有问题意识。

3、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你能否说说其方法的好处。

(参考答案:事实论证(略)和对比论证。

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遭责备的例子和她向来少拿多跑几趟路的例子,两个例子一反一正,形成了对比论证。

饭店中勤快和懒惰服务员的不同表现,也形成了对比论证。

)4、本文的结构提纲。

第一部分(1~3段)举日常生活中家庭主妇和饭店服务员为例,阐述“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一生中也会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即本文观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第二部分(4~8段)列举从古代到现代,从生产技术革新到思想领域的进步的事例,层层深入地论证了“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

第一层:(4~7段)举生产技术上的进步的例子来论证中心论点。

第二层(第8段)举思想领域的发明来论证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文,“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呼吁人们重视懒惰的智慧。

四、课题的含义是只要思维勤劳,“懒惰”就可以出“智慧”。

生活中运用“懒惰”智慧的实例很多,如人们不想爬楼梯,就发明了电梯。

人们觉得旅行包太沉重,不方便,发明了带轮子、拉手的箱包。

人们为了卫生与方便,发明了一次性纸杯、纸碗等。

人们为了饮食方便,发明了方便面、罐头等。

人们为了不洗衣服,发明了洗衣机。

三、课后阅读,说说自己对于“勤”和“懒惰”的看法。

链接------勤奋的典故A、凿壁偷光讲的是匡衡,西汉的著名学者匡衡,出身於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

他从小就很渴望读书,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甚至连书本也买不起,匡衡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於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

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

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

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B、闻鸡起舞闻鸡起舞的东晋名将:祖逖。

祖逖生活在西晋末年和东晋初年。

“性豁达,有大志不修礼检,轻财好侠,每至田舍辄散谷帛以济贫乏。

乡党宗族以是重之。

”他曾同刘琨一起共同担任司州主簿。

两人意气相投成为莫逆之交。

有一天,他们同榻半夜听到鸡叫声,他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

于是两人起来到院中练习武艺。

此后天天如此。

这就是“闻鸡起舞”典故的由来。

这个典故成为后来有志之士奋发图强的座右铭。

C、萤囊映雪讲的是车胤,字武子,东晋时期南平郡离县人(今临澧县柏枝乡)。

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

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其囊萤夜读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鼓舞后辈,永世垂范。

他功名仕途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先后曾任:中书侍郎、待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两次进爵后,被朝廷封为关内侯与临湘候。

职守功勋,颇极一时之盛。

D、悬梁刺股(或者叫:头悬梁锥刺股)讲的是苏秦.苏秦,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乘轩里人,字季子。

苏秦是洛阳人,虽然出身寒门,却怀有一番大志。

他跟随鬼谷子学习游说术多年后,看到自己的同窗庞涓、孙膑等都相继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张仪告别老师下山。

张仪去了魏国,而苏秦在列国游历了好几年,但一事无成,只得狼狈地回到家里。

苏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讥笑他不务正业,只知道搬弄口舌。

于是,苏秦立志发奋学习,一定要扬名天下。

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苏秦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他读书时,把头发用绳子扎起来,悬在梁上,如果自己一打盹,头发就把自己揪醒。

夜深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困了,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就能保持清醒。

这就是成语“头悬梁,锥刺股”的由来。

《懒惰的智慧》1.学会作者不同凡想的的选题立意,学习本文新颖别致的论证过程,欣赏文章幽默传神的语言。

2.小组合作探究,启发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意识。

3.激情参与,阳光展示,培养自己的创新观念,激发内在的创新思维,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案一、课前自主导航(一)自读课文,疏通字词,抄写10个你认为重点且易错的词并运用工具书解释其义。

(二)记读课文,圈点勾画。

1.你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出本文举了哪些事例吗?(注意概括事例的方法)2、这些事例有顺序排列吗?这些事例分别证实了作者的哪些观点?3、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勾画圈点出作者对'懒惰'与'懒汉'议论性的文字。

分析这些观点之间的关系。

(三)研读明旨。

作者在本文中对懒惰持什么样的观点呢?(四)找出生活中、科学中懒惰的智慧的例子。

二、课中合作探究1.小组交流课前的问题,把有争论的问题提出来。

全班解决普遍性的问题。

2、自主探究,体味语言。

讨论课后习题中第三题,完成在书上通过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文中“懒惰”的含义已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结合自己的理解,用或通俗、或形象、或幽默、或富的哲理的语言谈谈课文中的“懒惰”的丰富含义•3、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你能否说说其方法的好处。

4、你能完成本文的结构、内容提纲吗?四、课题的含义是只要思维勤劳,“懒惰”就可以出“智慧”。

生活中运用“懒惰”智慧的实例很多,如人们不想爬楼梯,就发明了电梯。

三、课后阅读拓展,说说自己对于“勤”和“懒惰”的看法。

链接------勤奋的典故A、凿壁偷光讲的是匡衡,西汉的著名学者匡衡,出身於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

他从小就很渴望读书,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甚至连书本也买不起,匡衡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於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

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

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

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B、闻鸡起舞闻鸡起舞的东晋名将:祖逖。

祖逖生活在西晋末年和东晋初年。

“性豁达,有大志不修礼检,轻财好侠,每至田舍辄散谷帛以济贫乏。

乡党宗族以是重之。

”他曾同刘琨一起共同担任司州主簿。

两人意气相投成为莫逆之交。

有一天,他们同榻半夜听到鸡叫声,他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

于是两人起来到院中练习武艺。

此后天天如此。

这就是“闻鸡起舞”典故的由来。

这个典故成为后来有志之士奋发图强的座右铭。

C、萤囊映雪讲的是车胤,字武子,东晋时期南平郡离县人(今临澧县柏枝乡)。

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

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其囊萤夜读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鼓舞后辈,永世垂范。

他功名仕途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先后曾任:中书侍郎、待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两次进爵后,被朝廷封为关内侯与临湘候。

职守功勋,颇极一时之盛。

D、悬梁刺股(或者叫:头悬梁锥刺股)讲的是苏秦.苏秦,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乘轩里人,字季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