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规划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暨成都卫星城规划2014——2020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市域污水工程规划
保留青城山污水处理B厂,污水处理能力为5万吨 /日;保留青城山污水处理A厂,设计处理能力 7.5万吨/日;保留都江堰污水处理厂达到设计能 力8万吨/日;规划第四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 能力4万吨/日;规划蒲阳区污水处理厂设计处 理能力2万吨/日;保留聚源集镇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能力为1万吨/日;保留柳街、安龙、 石羊、崇义、天马、胥家各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各 自污水,规模为1万吨/日;向峨、龙池污水处 理厂处理各自污水,规模为0.3万吨/日。
都江堰市在成都城镇体 系空间结构“一区两带 六走廊”中处于成灌走 廊末端
都江堰市城市概况简介
城镇等级结构
等级名称 卫星城 重点镇 一般镇
城镇 个数
城镇名称 都江堰主城区(灌口、幸福、玉堂、聚源、蒲阳、中兴、滨江街道和四川都江堰经济开发区 青城山、安龙、崇义、向峨 天马、柳街、大观、石羊、胥家、龙池
万 人
%
用地规模
人均建设用地
平方 公里
平方米 /人
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暨成都卫星城规划2014——2020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暨成都卫星城规划2014——2020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以山为景、以田为底、以水为脉、景城一体、城乡统筹,围绕 加快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形成“一城两区”的城镇空间结构布 局。 一个主城区: 重点发展第三产业服务基地、城市住区和旅游配套设施。 两个功能区: 大青城旅游区、都市现代农业区、两个分区形成产业要素的集 聚。 大青城旅游区包括青城山镇、大观镇、玉堂镇、龙池镇、重点 发展大熊猫文化旅游、山地旅游、水文化旅游、道文化旅游。 都市现代农业区包括柳街镇、石羊镇、安龙镇、崇义镇、天马 镇、胥家镇、向峨乡、重点发展都市农业度假酒店、乡村田园 体验区、农业精深加工和原生态展示。
城镇体系规划 灾后重建规划确定了以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为核
心,塑造“一体两翼、北山南田、四级布局、网 络
生长的山水田园城市”的城镇空 间布局。形成 “中心城区—重点镇—新市镇—般城镇”的四级城 镇体系。同时全面对接大成都框架,与成都核心区
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资金、技术的输送 互通,
整体提高了灾后城市定位。
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暨成都卫星城规划2014——2020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市域给水工程规划
平坝地区集中供水统一由一水厂(西区水厂)及 规划蒲阳水厂供给,二水厂作为补充水源,关闭 一水厂及乡镇水厂,乡镇水厂仅作为应急水源备 用。对三水厂(西区水厂)扩容至20万吨/日, 蒲阳水厂规划规模为10万吨/日。山区的龙池、 向峨由现状山区水厂供给。
城市职能
成都市旅游度假卫星城、成都市文化教育卫星城、成都市最佳人居卫星城。
城市人口规模
2013年主城区城市人口39万人,市域城镇总人口为44万人。远期至2020年,都江堰主城 区规划人口57万人。
城市建设用地
2013年主城区面积为50.3平方公里,市域城镇总面积为77平方公里。远期至2020年,主 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72.8平方千米,人均建设用地控制127平方米。
后,不仅应达到灾前 水平,而且要超越灾前规划所预期的相同年限应达到的水平。
都江堰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
近三年总目标(2008-2010) “尽快恢复”——恢复灾区城镇居民生活生产。
产业发展选择 产业支撑是灾后重建规划的核心议题。灾害发生 前,都江堰旅 游收入占全市GDP一半以上,旅游直接 和间接从业人口接近城市总 人口的1/3,无疑是都江 堰市的支柱产业。但由于地震灾害对旅游资 源的 破坏性影响是不可逆转的,旅游业将是恢复时间最 长的产业之 一。因此,在灾后重建的前期必须考虑 其他产业的引入。
都江堰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
后
1
0
年
总
体
目
标
(
2
0
1
1
-
2
0
2
0
)
“全面提升”——全面提升城镇各项功能,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提高城镇的抗灾防灾能 力,建成灾后重建城镇的世界典范。
主要任务
(1)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三新”的战略部署,进一步落实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利用
重建的重要机会,实施产业和人口的布局调整与优化,促进城镇发展新格局的形成。 (2)依据灾后生产力布局调整,构筑更加有效、可靠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引导和支撑灾区城乡空间 布局调整。
都江堰市城镇规划
KATHY
目录
(一)都江堰市城镇概况简介 (二)都江堰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 (三)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暨成都卫星城规划2014——2020
2
(一)都江堰市城镇概况简介
城市性质与规模 区位分析 城镇等级结构
3
都江堰市城市概况简介
城市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城市、区域性旅游枢纽。
水平。
都江堰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
近三年总目标(2008-2010) “尽快恢复”——恢复灾区城镇居民生活生产。
重建规划目标 灾后重建典范都江堰灾后重建规划最终确立的目标是“塑造国际性旅游城市, 打造安全宜居典范城市,建构 优势产业与宜业城市,建立城乡资源 共享体系”。借全国各方之力,将都江堰市建成灾后重建的典范。 这一目标是在“从恢复到跨越”战略思想引导下提出的。简而 言之,就是都江堰市在灾后重建规划实施完成
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暨成都卫星城规划2014——2020
交通系统规划
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暨成都卫星城规划2014——2020
绿地系统规划
由“山、水、田、林”铺成生态基地’规划“织绿成网、 推窗见绿。“的城市绿地系统结构以道路绿化、滨河绿 带、防护绿带形成交错的城市绿网’以各级公园绿地以及 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形成遍布城区的绿点’构 成“一心三环五纵九廊星点。”的城市绿地系统结构。 ”一心“:规划区北部以离堆公园、玉垒公园、灵岩山公 园为主体的城市绿色核心成为整个城市的绿源。 ”三环“:结合道路建设在一环路、二环路和城市外环路 沿线两侧各规划景观绿化带形成主城区呈半围合状的三道 绿环。其中一环路和二环路景观绿化带宽度为5—25米, 城市外环路绿化带宽度为50米。 ”五纵“:IT大道、省道106线、沙西线、成灌高速、蒲 阳干道。 “九廊”:沿金马河、江安河、走马河、柏条河、蒲阳 河、黒石河、沙沟河、杨柳河、螃蟹河形成城市滨江生态 绿廊,将北面的自然山体环境和南面的林盘田园景观引入 城市。 “星点”:包括城市各类的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 地、生产绿地,呈现星点密状分布在城市规划区各处。
都江堰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
近三年总目标(2008-2010) “尽快恢复”——恢复灾区城镇居民括幸福镇、灌口镇、经济开发区、 玉堂镇和聚源镇大部分用地,以及崇义镇部分用
地。规划将其建成“以世界遗产为特色的国际旅游
休闲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灾后重建典范城 市”。 规划以山为衬托、水为脉络,建设“四心七片区”, 并针对主城片区、聚源新区和玉堂新区分别提出了 “一心五轴、五河十岸”“、“天府水乡、 百 岛 新 城 ” 、“ 国 际 山 水 景 观 社 区 ” 的 总 体 布局模式。
(2)综合评价灾区工程地质条件,抓紧异地新建和原址重建城镇的选址、规划和建设工作;
(3)重建灾区群众基本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初步达到灾前服务水平; (4)修复损毁的城镇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全面达到灾前服务水平;
(5)科学完成历史文化遗产的抢救和重点遗产的修复,风景区基本恢复开放,争取逐步恢复灾前旅游
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暨成都卫星城规划2014——2020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三高、五环、七射”骨架路网: “三高”:成灌高速、都汶高速和成都第三绕城高 速三条高速呈“x”型布局。 “五环”:指市域弧形环路,都江堰二环路(主干 道);蒲中路(快速路);聚青线(主干道);彭 青线(快速路);成青线(快速路)。 “七射”;通锦路(国道213)、灌天路、沙西线 (快速路)IT大道、灌温高速(快速路)、中崇路 (主干道)、省道106线大邑方向。
田园林城构架
林盘是川西农村独有的村落 形式。居住院落和周围乔 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 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 一个个形如田间绿岛的农村
居住环境形态。
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暨成都卫星城规划2014——2020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布局规划
规划建立市级公共中心——组团级公共中心—— 社区级公共中心三级公共中心体系和“四心、四 轴、多点”的布局结构、规划构建城市公共服务 中心形成十分钟公共服务圈。 “四心”:古城旅游核心、行政中心、一街区公 共服务中心、聚源新区中心。 “四轴”:都江堰大道发展轴、滨江新区发展 轴、蒲阳干道发展轴、成灌发展轴。 “多点”:各个片区公共服务中心。
为选择重点发展的产业类型,规划确定了三大导向: 国际旅游 导向、大量就业导向和灾后重建导向。 并在此指引下全面分析了各 个产业类型的发展优 势、基础条件、产出效率和可能的规模或容量。
都江堰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
近三年总目标(2008-2010) “尽快恢复”——恢复灾区城镇居民生活生产。
1 4 6
(一)都江堰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 2008——2020
近三年总目标(2008-2010) 后10年总体目标(20112020)
7
都江堰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
近三年总目标(2008-2010)
“尽快恢复”——恢复灾区城镇居民生活生产。
主要任务 (1)抓紧清理受损房屋建筑垃圾,迅速开展城镇居民住房建设,力争灾后三年基本完成灾区住房的恢 复重建工作,受灾居民入住新房,恢复基本居住环境;
都江堰市城市概况简介
区位分析图
都江堰市位于中国西南部,是成 渝经济圈的组成部分,是西北国 际贸易大通道上的组成部分。
都江堰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地 处川西北高地与成都平原过渡地带, 是成都平原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都第三绕城高速的重要节点,开发 川西北地区的前沿,川西北水利枢纽 及成都平原的水源保障地,川西北旅 游精品线上的节点,成都平原的生态 保障。
(3)全面恢复和提升各城镇功能,完成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
(4)实施灾区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加快国土整治,基本消除城镇周边地质灾害隐患点,保障灾区 城乡顺利的恢复重建。 (5)在灾区特别是人口密集地区,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6)完成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环境整治,全面完成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遗产的申报工作。重构
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暨成都卫星城规划2014——2020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市域电力工程规划
保留现有聚源220KV变电站,固化蒲阳220KV变 电站、河西变电站和玉堂变电站。 保留现状金江110KV变电站,胥家119KV变电 站、城关110KV变电站、玉堂110KV变电站、灌 县110KV变电站、青城山110KV变电站。 规划新建联盟110KV变电站、蒲阳110KV变电 站、聚源片区110KV变电站、天马110KV变电 站、石羊110KV变电站、柳街110KV变电站、崇 义110KV变电站、翠月湖110KV变电站、工业区 110KV变电站。
风景名胜体系,促进区域旅游突破性发展。
(二)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暨成都 卫星城规划2014——2020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交通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布局规划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5
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暨成都卫星城规划2014——2020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人口规模 城镇化率
万 人
都江堰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
近三年总目标(2008-2010) “尽快恢复”——恢复灾区城镇居民生活生产。
防灾规划 作为灾后重建规划,城市综合防灾显然是其重点内 容之一。规划将整个城市的绿地体系规划与城市 综合防灾规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建立起通道与线 索、片区与网点相 叠合的防灾体系模式,并对各类 各级防灾要素提出了不同的设计要求。
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暨成都卫星城规划2014——2020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市域电信工程规划
对现有71汇接局和72汇接局进行扩容至 50万部;规划青城山电信局10万门;规 划蒲阳电信局6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