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研究需要创新_从1956年的教学大纲草稿说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007年第 期 总第9 期

新闻大学

JOURNALISTIC UNIVERSITY 最近,我在旧资料中找到一份1956年复旦大学新闻系印发的《马列学院新闻班中国报刊史教学大纲(草稿)》。这份13000多字的大纲草稿,在中国新闻史的教学与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看见它,我想起了一些事情,这里写出来,供同行们议论之参考。

自从1920年我国高等学校出现第一个新闻系科(上海圣约翰大学报学系)以后,《中国新闻事业史》或《中国报学史》就成为新闻系科的必修课程,有教学用书,如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但是否有教学大纲却难以考证。20世纪30、40年代,也是如此。到50年代初,学习苏联经验,强调教材要完整,要有讲义和大纲。1954年马列学院(即中共中央党校)新闻班成立后,中国报刊史就列为该班的教学与研究的重点之一,组织了专门的队伍,由该班副主任丁树奇主持,收集资料,起草教学大纲。1956年初,《中国报刊史教学大纲(草稿)》(以下简称大纲草稿)送胡乔木审阅。2月2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座谈会,传达胡乔木对大纲草稿及报刊史教学的意见,讨论大纲草稿的修改问题。座谈会由中宣部秘书长熊复主持,参加者有黎澍、廖盖隆、王谟、姜丕之、何辛、江横、丁树奇、李龙牧等。这里出现了几个“第一”:第一个研究中国新闻史的学术团队、第一个讨论中国新闻史教学问题的座谈会,而最重要的还是第一份中国新闻史教学大纲。

这份教学大纲草稿,不仅成为中国新闻史教学的依据,而且是引导中国新闻史研究的纲要,

中国新闻史研究需要创新

丁淦林

【摘 要】1956年所确立的中国新闻史研究范式,盛行于20世纪50至70年代,影响至今。我们需要在这个范式的基础上,调整治史思想、转换研究视角、改进研究方法,同时重新划分历史时期,充实研究内容,从而创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新范式。

【关键词】 新闻史;研究;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10.9;G219.29 【文献标识码】 B

(复旦大学 新闻学院,上海 200433)·新闻史·[作者简介]丁淦林(1932-),男,江西南昌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1956年的教学大纲草稿说起

中国新闻史研究的体例、视野和方法——中国新闻史研究现状笔谈

编者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新闻史的研究进展迅猛,成就卓著,无论是其深度还是广

度,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同仁们无不为此而感到欣喜和自豪。然而,从更高的要求

看,中国新闻史的研究仍然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大而言之,尤其在其体例、对象、视野、方法等

方面,颇有进一步讨论之必要。鉴于此,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新闻大学》编辑部特

邀了几位学者,请他们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为抛砖引玉,激起大家的关心和思考,从而共同

推动中国新闻史的向前发展。当然,这些学者的意见并不代表这个讨论组织者的观点,我们也热诚欢迎有更多的学者能发表自己的高见。

它标志着中国新闻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前,在20世纪20--40年代,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初创阶段,以戈公振、胡道静为代表,其特点是重视对新闻传媒发展的历史沿革研究,以新闻为本位,兼及广告、经营、新闻法规与新闻教育等有关方面。而以大纲草稿为代表的新阶段的特点是,重视新闻传媒的内容研究,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的、进步的新闻传媒的历史为主体,以新闻传媒在政治斗争、思想斗争中的作用为基本内容。新阶段的研究,比初创阶段更为深入,前进了一大步。

这份大纲草稿共4编11章,各章列有纲目。各编、章的标题是:

第1编 中国定期报刊的产生和发展

第1章 中国早期的报刊

第2章 中国近代形式报纸的产生

第2编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新闻事业

第1章 戊戌维新运动前后的中国新闻事业——进步政论报刊的兴起

第2章 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高涨时期的中国新闻事业

第3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中国共产主义报刊的产生与发展

第1章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报刊

第2章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共产党报刊和其他进步报刊

第3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共产党报刊和其他进步报刊

第4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共产党报刊和其他进步报刊

第5章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共产党报刊和其他进步报刊

第4编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报刊为建成社会主义而奋斗

第1章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党和人民的报刊

第2章 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的党和人民报刊(1953-)

从这些标题中,可以清楚地看出:(1)大纲草稿是以政治形势的变化为依据,划分报刊发展的历史时期的;(2)它阐释的报刊历史跨度很大,从秦汉至1954年,上下2000多年;(3)它的基本内容是阐释党和其他进步报刊的历史,别的报刊涉及不多;(4)它以阐释报刊在政治斗争,思想斗争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主;(5)它以第3编为重点,这一编包含的章节最多,阐释也最为细致。大纲草稿的细目,因文字太多,我们这里未能引用。但从那些细目中,还可以看出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史论结合,理论色彩很重,例如,开篇的第1编第1章就是从“秦汉以来的中国社会性质。毛主席论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起讲的。至于五四时期部分,几乎是以论带史,分析政治斗争、思想斗争在先,评介报刊宣传在后。二是受苏联历史著作的体例、格式影响,象《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那样,大纲草稿的许多章都有“简明的结语”。“党和人民报刊”这一提法,也同苏联的“党和苏维埃报刊”提法相似。

1956年,是建国以来社会气氛最为活跃的一年。全国上上下下,都充满着革命热情,企盼实现作为革命目标的和平建设。在这个时候,出现一份如此全面、系统、完整并有很强思想性的大纲,对于大学新闻系老师来说,莫不喜出望外。当时的大学新闻系教师,大都经历过国民党统治时代,对于国民党的新闻传媒和《大公报》、《观察》周刊等都较为熟悉,而对于解放区报刊却不了解,大家都希望多知道一些革命报刊的历史。因此,对于大纲草稿所认定的基调和思路,毫无疑问地欣然接受。这是大学新闻系教师认同这个大纲草稿的基本原因。

大学新闻系教师认同这个大纲草稿,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望通过“学习苏联”加快我们前进的步伐。苏联《布尔什维克报刊文集》、《苏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新闻班讲义汇编》等书中译本,成为我国大学新闻系学习的文献,特别是列宁的《俄国工人报刊的历史》一文(1988:98-106),被视为指导性的经典文献,逐字逐句学习。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就明确提出:“俄国工人报刊的历史同民主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只有知道了解放运动的各个主要阶段,才能真正地懂得,工作报刊的准备和产生为什么经历了这样的道路而不是任何其他的道路。”在这篇文章中,列宁还指出:“为了了解俄国工人报刊的历史,不仅要知道各种机关刊物的名称,名称并不能给现在的读者说明什么问题,只会使他们误入迷

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