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与检验考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检
一、名词解释
1.药品
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是一种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

包括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抗生素、生化药品及其制剂、放射性药品、血清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2.药品质量检测
即药物分析,主要是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同时也研究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3.生物药物(4分)
生物药物是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广义的生物药物包括:(1)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直接制取的各种天然生理活性物质;(2)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

4.生物制品
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

人用生物制品包括:细菌类疫苗(含类毒素)、病毒类疫苗、抗毒素及抗血清、血液制品、细胞因子、生长因子、酶、体内及体外诊断制品,以及其他生物活性制剂,如毒素、抗原、变态反应原、单克隆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调节剂及微生态制剂等。

5.国家生物标准品
系指用国际生物标准品标定的,或由我国自行研制的(尚无国际生物标准品者)用于定量测定某一制品效价或毒性的标准物质,其生物学活性以国际单位(IU)或以单位(U)表示。

6.国家生物参考品
系指用国际生物参考品标定的,或由我国自行研制的(尚无国际生物参考品者)用于微生物(或其产物)的定性鉴定或疾病诊断的生物试剂、生物材料或特异性抗血清;或指用于定量检测某些制品的生物效价参考物质,如用于麻疹活疫苗滴度或类毒素絮状单位测定的参考品,其效价以特定活性单位表示,不以国际单位(IU)表示。

7.生物检定法
生物检定属生物法分析,是利用药物对生物体(整体动物、离体组织、微生物等)的作用以测定其效价或生物活性的一种方法。

它以药物的药理作为基础,统计学为工具,)选用特定的实验设计,在一定条件下比较供试品和相当的标准品所产生的特定反应,通过等反应剂量间比例的计算,从而测得供试品中活性成分的效价。

8.动物保护力试验
是将疫苗或类毒素免疫动物后,再用同种的活菌、活毒或毒素攻击,从而判定制品的保护水平。

9.恒重
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均在规定条件下继续干燥1小时后进行;炽灼至恒重的第二次称重应在继续炽灼30分钟后进行。

10.空白试验
系指在不加供试品或以等量溶剂替代供试液的情况下,按同法操作所得的结果;含量测定中的“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系指按供试品所耗滴定液的量(ml)与空白试验中所耗滴定液量(ml)之差进行计算。

11. 药品质量
药品的物理、化学、生物药剂学、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均一性等指标符合规定标准的程度。

12.药品质量标准
是国家对药品质量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13.药物杂质
是指药物中存在的①无治疗作用②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③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微量物质。

14.杂质限量
在不影响药物疗效、稳定性及不发生毒性的前提下,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通常用百分之几或百万分之几(ppm)来表示。

15.质反应
药物作用于生物体后某一反应或其程度,只有出现与不出现两种情况,故不能用量来表示个体的反应程度,只能用一组动物中出现正(或负)反应的百分率来表示,这类反应称质反应;(2分)
16.量反应
药物对生物体所引起的反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产生的量变可以测量者,称为量反应。

(2分)
二、填空题
1.生物药物按其来源和生产方法可大致分为生化药物、生物合成药物
和生物制品三类。

3.酶分析法包括酶法分析和酶活力测定两种类型。

4.在通常的酶活力测定时总要先制备酶反应进程曲线和酶浓度曲线两条曲线。

5.溶液的浑浊程度分为澄清、轻微浑浊、微浑浊、浑浊、重度浑浊五级。

6.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装置是HPLC的基本部件。

7.溶液的色调分为黄绿色、黄色、橙黄色、橙红色、棕红色五种。

8.生物检定的常用方法包括质反应的直接测定法、量反应的平行线测定法和质反应的平行线测定法。

9.一般毒性试验包括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

10.特殊毒性试验包括致突变试验、致癌试验和致畸试验。

11.药品取样的基本的则应该是均匀、合理。

8.中国药典的称定是指达到称取重量的(B)
A 1/10
B 1/100
C 1/1000
D 1/10000
9.中国药典的精密称定是指达到称取重量的( C)
A 1/10
B 1/100
C 1/1000
D 1/10000
10.中国药典中的“约”若干是指不超过规定量的(C )
A 1%
B 5%
C 10%
D 15%
11.第二代生物药物是指(B )
A 粗提物制剂
B 特异生化成分
C 全新成分
D 活性更高的天然类似物12.标准物质分装精确度应在( A)以内
A ±1%
B ±2%
C ±3%
D ±5%
13.皮肤刺激性试验的首选动物应为(A )
A家兔 B大鼠 C豚鼠 D猫
14.偶联指示酶的用量一般为被测酶的(C )倍左右
A 10
B 50
C 100
D 200
15.免疫剂量中的常量是指( C)
A 微克级内
B 1~10mg
C 50~100mg
D 100~200mg
16.ELISA是指( B)
A 克隆酶给予体免疫分析法
B 酶联免疫分析法
C 抗原包被技术
D 免疫传感器技术
18.当肌肉刺激性试验总分值为8时,表示其结果为(C )
A无刺激 B轻度刺激C中度刺激 D重度刺激
19.恒重是指物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称重质量相差不超过(C )
A 0.1 mg
B 0.2 mg
C 0.3 mg
D 0.5 mg
20.急性毒性试验常用动物为(A )
A 小白鼠
B 家兔
C 大鼠
D 豚鼠
21.新标准物质的研制或标定一般需要有至少(B )个有经验的实验室协作进行。

A 2
B 3
C 4
D 5
24.过敏试验的观察期是指在(B )分钟内
A 10
B 30
C 60
D 90
25.药物降压物质检查法中首选动物应为()
A 猫
B 家兔
C 狗
D 豚鼠
五、问答题
1.药品的常规检查包括哪几方面?
1,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 2成品药检验(原料,制剂) 3.贮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稳定性考察)
2.药品质量检测技术的任务是什么?
(1)药品的常规检查;(1分)
(2)为新药的研究开发提供质量控制方法;(1分)
(3)临床药学研究(体内药物分析);(1分)
(4)对原有药的质量标准进行完善和提高;(1分)
3.生物药物质量检验的程序是什么?
(1)药物的取样(应遵循均匀、合理的基本原则;从大量的样品中取出少量的样品进行分析,应考虑取样的科学性、真实性和代表性。


(2)药物的鉴别试验(采用化学法、物理法及生物学方法来确证生物药物的真伪)
(3)药物的(杂质与安全性)检查;
(4)药物的含量(效价)测定;
(5)检验报告的书写;
4.生物药物的性质是什么?
(1)化学相似性,生理相容性;(2)生化机制合理性和特异治疗有效性;(3)高效低毒针对性强;(4)有效成分浓度低;(5)生物大分子;(6)对理化因素敏感;
6.生物药物的特点是什么?
(1)需进行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2)需检查生物活性;(3)需做安全性检查;(4)需做效价测定;(5)需用生化法确证结构;
7.理想的效力试验应具备哪些条件?
(1)试验方法与人体使用应大体相同似;(2)试验方法应简便易行,重演性好;(3)结果应明确;(4)试验结果要能与流行病学调查一致;(5)所用动物应标准化;
9.简述溶解度试验法。

除另有规定外,称取研成细粉的供试品或量取液体供试品,置于25±2℃一定容量的溶剂中,每隔5分钟强力振摇30秒,观察30分钟内的溶解情况,如看不见溶质颗粒或液滴时,即视为完全溶解
11.药品质量包括哪些方面的指标?
(1)物理学指标:药品活性成分、辅料的含量、制剂的重量、外观等指标;(2)化学指标:药品活性成分化学、生物化学特性变化等指标;
(3)生物药剂学指标:药品的崩解、溶出、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指标;(4)安全性指标:药品的“三致”、毒性、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使用禁忌等指标;
(5)有效性指标:药品针对规定的适症在规定的用法、用量条件下治疗疾病的有效程度指标;
(6)稳定性指标:药品在规定的储藏条件下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保持其物理、化学、生物药剂学、安全性、有效性指标稳定的指标;
(7)均一性指标:药品活性成分在每一单位(片、粒、瓶、支、袋)药品中的物理、化学、生物药剂学、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等指标;
13.酶分析法的特征有哪些?
(1)选择性高;(2)灵敏度高。

(3)反应速度快,条件温和。

(4)酶用量甚微,所以比较经济。

(5)精确度一般。

(6)适用范围有一定局限性。

(7)简便程度较差。

14.测定酶活力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要使反应系统中除待测酶浓度是影响反应速度的唯一限制性因素(反应速度定量酶活力);
(2)其余一切均应最适于酶发挥作用(表现最大能力)
15.要建立一个酶活力测定方法,在确定反应条件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Ⅰ.底物(1)种类选择:最适底物,如对于绝对专一的酶无可选择;若相对专一则选Km最小的底物,即所谓最适底物;一般选工作底物(胰凝乳蛋白酶对肽键、酯键、酰胺键);(2)要求反应前后有可测定的理化性质变化,如脱氢酶的NAD+、溶菌酶;(3)稳定;(4)浓度选择, [S] ≥100Km;有时不宜采用高底物浓度(有毒性、价高、溶解度小、抑制酶反应等)则根据具体条件,通过实验选一具体浓度;
Ⅱ.最适pH,(1)选择最适pH并维持这一范围;(2) pH的稳定通常借助缓冲系统来控制,要求稳定、无干扰、价廉;(3)离子种类和强度;
Ⅲ.最适温度
酶反应温度系数为每变化1ºC,反应速度相差10%以上。

所以,测酶活力时温度保持恒定十分重要,一般应控制在±0. 1ºC以内。

Ⅳ.样品
对某一待测样品测定前,除了上述因素需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对样品的了解,要确定样品中有无干扰测定结果的因素(与待测酶作用同一底物或生成同一产物的其他酶)。

16. 简述一般杂质检查规则。

(1)检查所用的比色管必须是同一牌号,同一规格,无色(尤其是管底),管的直径大小相等,管上的刻度高低一致,如有差别不应超过2mm。

使用前洗净,装入水或其他适当溶液,置白色背景从上向下垂直观察色调一一致。

(2)供试品与标准管应同时操作,按顺序加入试药,试药量,操作条件应一致。

(3)称样时将供试品混匀。

(4)供试品称量1g或1g以下时,误差应不超过规定量的±2%,1g以上时,应不超过规定量的±1%。

(5)进行浑浊或溶液色泽比较时,必要时应反复调换供试管的位置,然后进行观察比较。

(6)一般情况下可取一份供试品进行检查,如结果不符合规定或在限度边缘时,应对供试品和标准管各复检二份,方可判定。

(7)检查所用标准溶液的贮备液,使用期限一般不得超过3个月。

标准溶液每周稀释一次,但供试品不符合规定或在限度边缘时,应重新稀释标准液再进行复检。

(8)一般杂质检查结果以>,<,=,0.xx%表示。

17. 生物药物的用途有哪些方面?
(1)作为治疗药物;(2)作为预防药物;(3)作为诊断药物;(4)用作其他生物医药用品;
18.生物检定法的应用范围包括哪几个方面?
(1)药物的效价测定;(2)微量生理活性物质的测定;(3)中药质量的控制;(4)某些有害杂质的限度检查等
19.以铅为代表的重金属的检查方法有哪几种?
(1)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2)第二法——炽灼残渣法;(3)第三法——碱性硫化钠法;(4)第四法——微孔滤膜过滤法。

20.免疫分析法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哪几个方面?
(1)在实验药物动力学和临床药物学中测定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等参数;(2)在药物临床检测中对血药浓度的监测;(3)在药物生产中的在线监测;(4)对药品中是否存在特定有害杂质进行评价。

24.片剂的检测步骤是什么?
(1).外观及性状检查 (2).鉴别 (3).常规检查及杂质检查 (4).含量测定25.片剂的常规检查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1)、重量差异检查 (2)、崩解时限检查 (3)、发泡量的检查 (4)、分散均匀性检查 (5)、微生物限度检查 (6)、溶出度的检查 (7)7、含量均匀度的检查26.中药制剂检测的特点是什么?
(1)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中药制剂原料药材质量的差别(原料药材的品种、规格、产地、药用部位、采收季节、加工方法、炮制方法的影响);
(2)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原则,评价中药制剂质量;(3)中药制剂工艺及辅料的特殊性;(4)中药制剂杂质来源的多途径性;(5)有效成分的非单一性。

27.中药制剂检测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取样;制备供试溶液;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书写检查报告
28.中药制剂的检查一般包括哪几个方面?
(1)制剂通则检查:检查项目及内容与剂型有关,如丸剂要求测定水分、重量差异、溶散时限及装量差异。

(2)一般杂质检查:指在药材生长、采集、收购、加工、制剂的生产或贮存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如泥沙(硅酸盐)、重金属、砷盐、有机氯类农药、甲醇、酸、碱、氯化物、硫酸盐、铁盐等。

(3)特殊杂质检查:指在制剂生产和贮存过程中,可能引入或产生的某种(类)特有杂质,而非大多数制剂普遍存在的。

如大黄流浸膏中的土大黄苷、阿胶中的挥发性碱性物质和附子理中丸中的乌头碱等。

(4)微生物限度检查:指对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辅料受到微生物污染程度的一种检查,包括染菌量及控制菌的检查。

29.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药味的选定;测定成分的选定;测定方法及条件的选定(化学分析法,光谱法,色谱法);方法学考察(准确度、精密度、选择性、线性与范围、耐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