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教学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比较“木”和“树”各有什么特征?
饱 高树多悲风, 满 海水扬其波。
满树的叶子 浓阴 水分很充足 浓绿 繁茂的枝叶 密密层层
不是秋天
秋月照层岭, 空 寒风扫高木。 阔
木头、木 树 落 秋 微黄 料、木板 干 叶 天 干燥
单纯、空阔、疏朗的清秋气息
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
场合:秋天叶落 离人的叹息 情感: 游子的漂泊 4.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 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月亮——思念之情
2002年高考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终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人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 “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 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无飘零之意 不是离愁别绪
4.课文阐释的是诗的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 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 5. 的真正目的何在? 《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你认为如何?
运用文中理论,分析下列诗词中梅的意象。
梅 花 王安石 《卜算子·咏梅》 陆游 傲雪、高尚、纯洁、坚强不屈、不畏逆境 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注释]1.凌寒:冒着严寒。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2.遥:远远的。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黄昏独自愁”的凄 毛泽东的词与陆游的词题、调相同,意境却截然不同, 王安石的《梅花》,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高 凉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 毛词巧妙地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幸遭遇的倾诉和孤芳自 贵品格。我国古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 赏的表露化为对她达观坚定的描述和高贵纯洁的赞颂, 是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梅花》的意象表现的就是 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 毛词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壮美和豪放乐观,振奋人心。
运用文中理论,分析下列诗词中柳的意象。 柳 李商隐 垂柳 唐彦谦 《诗经•采薇》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今我来思,雨雪菲菲”。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本句诗勾勒出“垂柳依依”的形象;从读音上看, 柳:用春日之柳的 柳:纤柔轻盈,妖媚多情。反衬邀宠取媚的小人的无耻 “柳”“留”谐音,“柳”代表思乡之情、赠别、离别 以及朝政的腐败。 繁茂衬秋日之柳的枯凋。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 之意。 此外,春风杨柳往往连用,“柳”暗示冬去春来,充满 生机。
2.忧愁
寒 雨 连 江 夜 入 吴 , 平 明 送 客 楚 山 孤 。 清 明 时 节 雨 纷 纷 , 路 上 行 人 欲 断 魂 。 山 河 破 碎 风 飘 絮 , 身 世 浮 沉 雨 打 萍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 相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读文章,正读音 袅袅 (niǎo) 照浦 (pǔ) 褒扬 (bāo) 灼灼 (zhuó ) 亭皋 (gāo) 寒砧 (zhēn)
n) 万应锭 (dì 涔阳 (cé n) ng) 言筌 (quá 迢远 (tiá 窸窣 (xī sū) o)
“木叶” 成为古代 诗人所钟 爱的对象。
分析“木” 艺术领域: 一字之差 的两个艺 相隔千里 术特征
2. 阅读1-3 4、 5、6段,文中阐释了“木”在形象上有哪些特征 1.阅读 段,思考作者谈了一个怎样的文学现象? ? “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1.“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 其一, “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 2.诗歌中有用“树”,有用“叶”“树叶”“落叶”却无 个落叶的因素; 人过问。 “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产生过 其二, “木”不但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 许多精彩的诗句; 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 3.其中关键在于“木”字。 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1.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 并理解“木叶”意象的意蕴。 2.理解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点。 3.学习鉴赏诗歌的意象。
林庚(1910— )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 者,诗人,文史学家。 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 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 《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 《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著作。 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 点是“盛唐气象”。
古诗中还有很多具有特点意象内涵的事物,请同学们想想 看,写出来,然后再概括一下它们各自的暗示性内涵。
(梅、雨、烛、日、月等)
好 雨 知 时 节 , 当 春 乃 发 生 。
水 光 潋 滟 晴 方 好 , 山 色 空 蒙 雨 亦 奇
——1.清新可爱
空 山 新 雨 后 , 天 气 晚 来 秋 。
青 箬 笠 , 绿 蓑 衣 , 斜 风 细 雨 不 须 归 。 夜 阑 卧 听 风 吹 雨 , 铁 马 冰 河 入 梦 来 。
—— 思 情 , 愁 别 意
—多为夕阳,表示一种感慨。
夕 阳 西 下 , 断 肠 人 在 天 涯 。
一 道 残 阳 铺 水 中 , 半 江 瑟 瑟 半 江 红 。
夕 阳 无 限 好 , 只 是Hale Waihona Puke Baidu近 黄 昏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李白《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下独酌》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 饮,影徒随我身。”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