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家的伦理观和方法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横家的伦理观和方法论
【作者】彭永捷
【作者简介】彭永捷,1969年生,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作为中国古代“九流十家”之一的纵横家,既有其“术”(即纵横术或长短术),又有其“学”(即其独特的哲学观念)。纵横家在伦理观上的显著特点是实利主义的名利观和进取主义的道德观;方法论的特点是重势、知几、通权。纵横家的哲学观念对于校正主流文化之偏有一定的救弊作用。
〔关键词〕纵横家实利主义进取主义势几权
纵横家是《汉书·艺文志》所云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九流十家”之一。本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于纵横家的研究重视得非常不够,成果也甚少。章太炎先生曾说:“儒家不兼纵横,则不能取富贵。纵横之术,不用于国家,则用于私人,而持书求荐者又其末流。韩愈以儒者得名,亦数久腾言当道,求为援手,乃知儒与纵横,相为表里,犹手足之相支,毛革之相附也。宋儒稍能自重。降及晚明,何心隐辈又以此术自豪。及满州而称理学者,无不习捭阖,知避就矣。孔子言达者察言观色,虑以下人;闻者与纵横稍远,而达者与纵横最正。”〔1 〕宋代朱熹也把“二苏”归为纵横家。可见,纵横家虽非中国文化主流,但就其对中国主流文化的影响而言也不容忽视,否则,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就谈不上全面和完备。本文试从伦理观和方法论上就纵横家哲学作初步探索。
一、纵横家有无哲学
纵横家有无独立的学术和哲学是一个争论较大的问题。《淮南子·要略》云:“晚世之时,六国诸侯,谿异谷别,水绝山隔,各自治其境内,守其分地,据其权柄,擅其政令,下无方伯,上无天子,力征争权,胜者为右,恃连与国,约重致,剖信符,结远援,以守其国家,持其社稷。故纵横修短生焉。”“纵横修短”即是纵横长短之术,《史记》、《战国策》、《汉书》多谓之“短长学”或“短长术”,也就是指纵横家的学术。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论九家学术时认为,九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蠭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在班固看来,纵横家同其它诸家一样,均有其“各引一端”、“各推所长”之术,可以为后世儒家借鉴。此后,不论对纵横家是褒是贬,学者们多是承认纵横家的学术是存在的,例如清人孙德谦就称纵横家“亦以生逢乱世,别有匡济之学术耳”〔2〕,肯定纵横家学术的存在及其存在合理性。
降及现代,一批大胆疑古的学者对“九流十家”之说提出质疑,特别是对纵横家有无独立所主的学术从而能够成为一家予以否定。例如,胡适先生认为,“九流十家”出于王官之说,“皆属汉儒附会之辞,其言全无凭据,先秦显学,本只有儒、墨、道三家。”〔3 〕冯友兰先生指出:“纵横家只有人才,而无学术。”〔4 〕赵纪彬先生也说:“九流十家的最大毛病,就是划分学派的标准问题。当然,我们不能要求古人按照阶级立场来划分学派,但至少应该看他有无中心思想,其中心思想是否有一贯的精神。根据这种标准来看,刘、班在《六家要旨》以外,又添上纵横、农家、杂家、小说家等四派,实在等于画蛇添足。例如纵横家,究竟算什么学派?苏秦、张仪是纵横之士,都没有一定主张。其学术思想如何?说不出来。所以战国只有纵横之士,并无纵横之学,不能与六家并列。”〔5〕蒋伯潜先生亦认为,“纵横本策略,不足以言学术;不但不能望儒、道、墨、法、名五家之项背,且不能与阴阳家比也。加以秦汉统一,游士弭节,故西汉时所谓纵横之士,如邹阳一类,直赋家文人而已。”〔6〕囿于上
述见解,中国哲学史研究鲜有及于纵横家者,惟侯外庐先生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简略探讨了纵横家的地位与作用问题。
对于纵横家有无学术的问题,我们不如从“学”和“术”两个层面来分析。“术”就是纵横长短之术,无疑是存在的,此不多论。至于“学”,即形而上的哲学观念,亦即“其中心思想是否有一贯的精神”,却要进行详细考察。
这一问题的主要困难来自于纵横家著作的佚失。《汉书·艺文志》所列众多纵横家著作,如《苏子》、《张子》等,均佚而无存,就此我们无法判断纵横家有无理论形态的著作,也难以判断纵横家有无系统化的理论。此外,《隋志》、《唐志》列为纵横家之书的《鬼谷子》虽然极具哲学味道,但这部书连同作者的时代、真伪都无从确辨,难有定论,况且有的学者坚持“我们不必认为有了鬼谷子的秘传,才有纵横弟子横议天下。”〔7 〕我们尚不能把《鬼谷子》的思想当作纵横家哲学存在的确证。
从先秦至西汉的诸子百家中,我们能够明显感到纵横家是一种类型独特的士人。我们之所以能够把他们从诸子百家中分辩出来,就是因为他们具有不同于儒、墨、道、法等的独特行为和观念。因此,我认为纵横家有其独特的哲学思想,那些独特的观念就是纵横家的哲学。纵横家虽未有类似《老子》、《孟子》、《墨子》之类的哲学著作传世,但史书上保存了他们的众多言论。纵横家的哲学就散见和体现在这些五花八门的言论之中。纵横家的言论就是解读其哲学的“文本”,为我们通达纵横家们的精神世界开辟了通道。这需要根据其“日常语言”进行一番细致的理解、归纳、概括和把捉功夫。但由于缺少理论形态的著作文献,不可避免地为实际操作带来不便,在表达上难以高度凝练和简约。本文力争行文平实,避免对其牵强拔助。
二、纵横家的伦理观
纵横家的伦理观是以实利为核心,强调利益至上的伦理观,它的显著特点表现在实利主义的名利观和进取主义的道德观两个方面。
(一)实利主义的名利观
战国时代是一个古史所谓“礼崩乐坏”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欲横流、争名逐利的时代,纵横家的名利观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特点。史载苏秦初说秦王失败,“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8〕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9〕自责未能博取功名富贵。及苏秦日后飞黄腾达,衣锦还乡,“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宴,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在世,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10〕嫌贫爱富,趋名附利,讲求事功,此乃当时社会之风气。纵横家的名利观最真实地反映了世俗的名利观念。
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问他以何利于魏国,孟子却答之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11〕纵横家可没有这么清高,他们都是以有利于诸侯社稷而自我标榜的,是利字当头,毫不讳言的。纵横家游说列国,必以名利来挑动诸侯,调动他人。例如颜率为周君说齐王,言称“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实也,愿大王图之。”〔12〕纵横家也同先秦诸子一样论“名、实”,但却有独特的用法。“名”即美名,“实”即实利。又如《战国策》载周最说秦王:“攻周实不足以利国,而声畏天下。”〔13〕“声”即指攻天子之恶名。
纵横家们也大都是热衷于为己谋取名利的。苏秦引锥刺骨,苦练说术,以“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14〕自勉。甘茂去秦亡齐,苏代为秦王献计捉甘茂说:“不如重其贽、厚其禄以迎之。彼来则置之槐谷……”〔15〕这是一位纵横家用利来诱捕另一位纵横家。天下之士合纵于赵,准备联合攻秦,秦王甚忧,秦相范睢对秦王说:“王勿忧也,请今废之。秦于天下之士非有怨也,相聚而攻秦者也,以己欲富贵耳。王见大王之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