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上语文《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主备人:陈剑伟审核人:组名:姓名:等第:

教学目标

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2、难点:仔细朗读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资料链接】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河北涿县(今涿州市)人,.是中国著名小说家,文学家。生前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北京。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等;散文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长篇小说《务虚笔记》。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

短篇小说奖。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情感体验】

史铁生,当时已经54岁了。母亲离开他已经几十年了。这么多年,他一直思念着自己的母亲。这是他写的一段话,请读一读,看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朗读指导】

同学们,书要用心去读,边读边思考边想象,这样才能了解文中人物的心迹,体会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记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这是一个重要的语文学习任务,而且应该说是第一位的。请大家捧起书,走进《秋天的怀念》,用心去品味,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味道”。

【课前思考】

作者为什么以“秋天的怀念”为题?

【合作探究】

(一)走近母亲,在“秋天”的故事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1、母亲的一句话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说说是哪一句话?

2、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母亲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3、当时母亲自身的情况又是怎样?

4、母亲清醒地知道她离死亡已很近很近。然而,即使面对“我”的暴怒,面对自己的死亡,母亲也没有任何怨言,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5、看看课文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6、细细品味文中的几个“悄悄地”,你读出了怎样的味道?

7、我们跟随史铁生一道去体会母亲,发现母亲。那么,在这秋天的故事中,母亲这两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

(二)走近作者,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情怀。

1、原来的母爱儿子理解不了,一个秋天过去了,又一个秋天过去了,直到后来儿子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懂得的是什么?

越是懂得“好好活”的含义,就越是无比的怀念,就如飘落的树叶片片飘到儿子的心里,融入了生命,化作了血液:

(1)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

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2)我一直有着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有关庙的回忆》

(3)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我与地坛》

越是怀念,就越难过,我多么想让母亲推着我到北海的公园看菊花啊,我是多么想再听听母亲对我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啊,母亲,你让我怀念的“好苦”啊。所以,为了还母亲的心愿,为了这永远的怀念,又是一个秋天。

就是这怀念,一个又一个秋天过去了,从21岁开始坐在轮椅上到现在,从母亲去世到现在,这份对母亲的怀念已经整整33年。这33年的怀念,他对“好好活”又有怎样的理解呢?

请读他在《病隙碎笔》中写的话: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

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因此,这33年的怀念里,也是他和疾病搏斗的33个年头。现在,他完全超越了一般生存的“好好活”的生命层面,已经超越到了一种漠视和超然的境界。这深深的怀念,让她懂得,好好活,不仅仅有坚韧的意志,而是把打击当作别开生面的游历,当作一种人生的另一种享受——他对好好活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那就是——活着就是一种幸运,活着要懂得满足。

2、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三)走近自我,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好好活”的思考。

史铁生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肯定不是让你知道,你看我多了不起,他肯定不是让你们宣传他母亲是多么了不起,所以,当我们走进秋天的故事——读出了书中的味道的时候,我们还要走出“怀念”——“读出思考”。那么,这思考究竟是什么?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