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语动物隐喻的认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汉语动物隐喻的认知研究
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与概念体系中。
隐喻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映射,是人们用某一熟悉的概念来理解或说明另一不熟悉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同时,隐喻又与文化密切相关,它深深地根植于文化土壤中,是文化的沉淀和载体。
动物隐喻作为隐喻中的一个类别,是人们在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对动物各种特点的感知和体验来认知和理解其他概念或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
人类的语言中存在的大量动物隐喻表达就是这种思维方式在语言层面的体现。
由于人类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他们对同类动物的理解和体验或多或少有着共性;但同时,由于各民族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伦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民俗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动物形象的认知必然存在着某些差异。
这使得各个语言中都出现了蕴含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思维特点、数量丰富的动物隐喻表达。
这些隐喻表达的真实意义,对于本族语者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则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在面对不熟悉的目的语动物隐喻时,缺少对这种文化的特别体验,不具备相似的思维方式的二语学习者很难正确地理解该隐喻所隐含的意义。
他们往往会凭借母语文化的生活经验图式或者母语习惯来处理目的语隐喻表达,而这势必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甚至导致对隐喻的误解。
因此,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动物隐喻理解加工过程的特点,寻找能帮助学习者克服理解困难的途径,对第二语言的教学与习得来说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本文从二语习得的角度出发,在俄汉语动物隐喻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调查俄汉语学习者对目的语动物隐喻的理解状况,找出并分析他们所采用的理解策略,揭示影响他们对目的语动物隐喻理解的因素和产生误解的原因,以期为二语隐喻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并促进目的语动物隐喻的习得。
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依据,根据概念隐喻的映射关系对俄汉语动物隐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认知对比分析,描述了两者之间客观存在的共性和差异,并从中俄地理环境、传统文化和语言因素的影响三个角度阐释了俄汉语动物隐喻异同的原因。
然后,在跨文化对比和隐喻差异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俄汉语动物隐喻的一些异同点设计了问卷,并针对俄、汉学习者分别进行了目的语动物隐喻的
理解调查。
接着,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找出了俄汉语学习者在处理目的语动物隐喻意义的过程中所采用的理解策略以及导致误解的原因,并据此揭示了俄汉语学习者对目的语动物隐喻的认知加工机制。
最后,我们探讨了本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对二语隐喻教学带来的启示。
全文共分为6章,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是绪论部分。
本章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概要性地介绍了国内外对本选题的研究状况,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以及提出了研究的创新点和基本框架。
第二章是俄汉动物隐喻的认知对比分析。
在这一章中,我们对从语料库和词典中收集的俄汉语动物隐喻语料按照概念域的不同映射关系做了分类整理,对每一组映射关系所包含的动物隐喻进行了跨文化对比,找出了俄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隐喻所反映出的文化异同。
这部分研究结果为调查设计所用。
第三章是制约俄汉语言中动物隐喻差异的因素。
本章对俄汉语动物隐喻的异同状况作了全面的总结,并从中俄地理环境、传统文化和语言因素的影响三个角度对俄汉语动物隐喻差异的成因进行了整体性的分析。
该分析的结果有利于加强跨文化的比较深度,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物隐喻,同时也为理解问卷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第四章是俄汉动物隐喻理解现状调查。
在这一章中,我们首先明确了调查的目的和对象,阐明了设计思路及执行调查程序,分析和对照了俄汉语两项调查的结果,找出了俄汉语学习者对目的语动物隐喻所采用的理解策略,总结了影响动物隐喻理解的因素和导致理解误解的原因,并据此揭示了俄汉语学习者对目的语动物隐喻的理解加工过程。
第五章是俄汉语动物隐喻的认知研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本章从国内外二语隐喻教学状况入手,发掘了当前二语隐喻教学的特点和不足点,讨论了本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对二语隐喻教学带来的启示,并从隐喻意识的形成、隐喻思维训练和文化教学等方面提出了俄汉语动物隐喻教学的一些适宜的教学途径。
第六章是结语部分。
本章对全文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概括了本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