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十二章

11、《论语》十二章
11、《论语》十二章

十一、《论语》十二章

1、易读错的字

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不愠(yùn)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吾十有(yòu)五不惑(huò)不逾矩(yújǔ)

为师矣(yǐ)不思则罔(wǎng)不学则殆(dài)贤哉(zāi)

好(hào)之者乐(lè)之者曲肱(qūgōng)我师焉(yān)

逝(shì)者子罕(hǎn)匹(pǐ)夫博学而笃(dǔ)志陬邑(zōu yì)曲阜(qūfù)曾参(shēn)字子舆(yú)

2、多音字

lún(论语)shěng(省长)yuè(通“悦”) lè(快乐)

论省说shuì(说客)乐

lùn(议论)xǐng(三省)shuō(说笑) yuè(音乐)zhī(知识) yǐn(饮水) xiàng(小巷) hǎo(好人)知饮巷好

zhì(通“智”) yìn(饮马) hàng(巷道) hào(爱好) qū(曲折) xíng(行走) zé(选择) shě(舍弃)曲行择舍

qǔ(歌曲)háng(银行)zhái(择菜)shè(宿舍)3、形近字。

说shuō(说话)殆dài(不殆)谋móu(谋划)矩jǔ(不逾矩)悦yuè(喜悦)怡yí(神怡)媒méi(媒人)距jù(距离)脱tuō(脱离)贻yí(贻害)煤méi (煤炭)拒jù(拒绝)

殆dài(不学则殆)瓢piáo(水瓢)枕zhěn(枕头)帅shuài(主帅)贻yí(贻笑大方)沈shěn(沈阳)

怡yí(心旷神怡)飘piāo(飘扬)忱chén(热忱)师shī(老师)堪kān (不堪)愠yùn(不愠)儒rú(儒家)蠕rú(蠕动)

椹shèn(桑椹)温wēn(温暖)孺rú(孺子可教)

湛zhàn(精湛)韫yùn(谢道韫)濡rú(相濡以沫)懦nuò(懦弱)4、文言重要词语解释

第一章:讲学习方法、学习带来的快乐和为人的态度(怎样做人)。

(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曰:说。子曰:孔子说。(2)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表示顺承,这里是“然后”“之后”的意思。时:按时。习:复习、温习。时习:按时复习。之:代词,指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学而时习之:学习了知识然后并按一定时间复习它。(3)亦:也。说:“说(yuè)”通“悦”,愉快。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乎:语气词,吗。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4)朋:古代同师为朋(即同在一个老师门下学习的

人互称朋),同志为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同门师兄弟)。自:介词,译作“从”。有朋自远方来: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5)亦:也。乐:快乐。乎:疑问语气词,吗。不亦乐乎:不也是很愉快吗?(6)知:了解。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愠:生气、恼怒。人不知而不愠: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发怒。(7)亦:也。君子:指有才德的人。乎:疑问语气词,吗。不亦君子乎:不也是道德上很有修养的人吗?

第二章:讲治学的人必须注重品德的修养,要反省自己的行为,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与朋友相交要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要按时复习。

(1)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曰:说。曾子曰:曾子说。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身:自己。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2)为:替。谋:谋划、商量办法。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而: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乎:语气词,呢。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3)与:和、跟。交:交往。而:表示转折关系,但是。信:诚信。乎:语气词,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4)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这里用作名词。习:复习。乎:语气词,呢。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第三章:讲品德修养,孔子自述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1)子曰:孔子说。吾:人称代词,我。十有五:十五岁。“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而: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就”。志:立志。于:在。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我十五岁就开始立志学习(立志于做学问)。(2)而: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就”。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三十而立:三十岁能有所成就。(3)而: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就”。惑:迷惑、疑惑。四十而不惑: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4)而: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就”。知:知道、懂得。命,命令。天命:上天的旨意。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的时候就懂得了什么是天命(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上天的旨意)。(5)而: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就”。

耳顺:对此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六十而耳顺:六十岁时就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6)而: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就”。从,顺从。从心所欲:顺从意愿。七十而从心所欲:七十岁时就能达到随心所欲(顺从意愿)。(7)逾:越过。矩:法度。逾矩:越过法度。不逾矩:(却)不会越过法度。

第四章:讲学习方法,强调了学习中温故知新的重要性。

(1)子曰:孔子说。温:温习、复习。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学过的知识。而:这里表示顺承关系,就。知:这里有理解、领会的意思。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理解、心得体会等。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2)以:介词,凭借。可以:可以凭借。“以”后省略了介词宾语“之”。为:动词,做、成为。师:老师。矣:了。可以为师矣: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第五章:讲学习方法,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两者相结合的必要性。

(1)子曰:孔子说。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但是”、“却”。思:思考。则:副词,相当于“就”。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学而不思则罔: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2)思:思考。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但是”、“却”。则:副词,相当于“就”。殆:疑惑。思而不学则殆:只是思考却不学习疑惑而无所得。

第六章:夸赞颜回贫贱不移和坚持乐学的精神,表明自己对这种人生志趣的肯定与褒扬。

(1)子曰:孔子说。贤:贤德、品质高尚。哉:语气词,“啊”。回: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也:表示判断。贤哉,回也: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2)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也有用芦苇制成的。食:饭。一箪食:一小竹筒饭。(3)饮:这里指水。一瓢饮:一瓢(冷)水。(4)陋巷:偏僻狭窄的街巷。在陋巷:住在偏僻狭窄的街巷里。(5)堪:能忍受。忧:愁苦。其忧:指生活的贫困清苦。人不堪其忧:别人不能忍受那种生活的贫困清苦。(6)回:颜回。改:改变。其:他的。乐:乐趣。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7)贤:贤德、品质高尚。哉:语气词,“啊”。回:颜回。也:表示判断。贤哉,回也: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颜回是真正的贤明之士啊)。

第七章:讲学习态度,说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1)子曰:孔子说。知:知道、懂得。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者:代词,……的人。不如:比不上,赶不上。好:喜爱、爱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对于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2)好:喜爱、爱好。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者:代词,……的人。不如:比不上,赶不上。乐:以……为快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们为快乐的人。

第八章:讲个人修养和态度,提倡君子应“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因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四处奔波。

(1)子曰:孔子说。饭:吃。疏食:粗粮。饭疏食:吃粗粮。(2)饮:喝。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饮水:喝冷水。(3)曲:弯着、弯曲。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曲肱:弯着胳膊。而:表示顺承关系。之:代词,指胳膊。曲肱而枕之:弯着胳膊当枕头。(4)乐:乐趣。亦:也。矣:了。乐亦在其中矣: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5)不义:不合乎道义;不正当。而:表示顺承。富:财富。贵:优越地位。不义而富且贵: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富贵)。(6)于:介词,对、对于。如:像。如浮云:像浮云一样。于我如浮云: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第九章:讲学习态度,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择善而从,不善而改。

(1)子曰:孔子说。三:虚数,不一定实指三个人,这里指“几个人“。行:走路。三人行:几个人(一同)走路。(2)必:一定。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必有我师焉:(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3)择:选取。其:他人的。善者:好的方面,优点。而:连词,表示顺承,就。从:服从,学习。之:代词,它,指优点。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他人的优点来学习。(4)其:他们的。不善者:不好的方面,缺点。而:连词,表示顺承,就。改:改正。之:代词,它,指缺点。其不善者而改之:对他们的缺点,要引以为戒,(作为借鉴)而改正。

第十章:讲时间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幻之快,劝告人们要珍惜时间。

(1)川:河流。川上:河边。子在川上曰:孔子在河边说。(2)逝:往、离去。逝者:指流逝的时光。如:像。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逝者如斯夫(fú):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流去。(3)舍:停、停止。昼夜:日夜。不舍昼夜:日夜不停。

第十一章:讲个人修养,强调人要有志气,要坚定自己的志向,并矢志不渝地为之奋斗。

(1)子曰:孔子说。三军:指军队。古制,12500人为一军。夺:改变。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主帅(首领)可以改变。(2)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夺:改变。志:志气。匹夫(fū)不可夺志也: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以改变。

第十二章:讲学习方法,要博览群书,要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博学”“笃志”“切问”“近思”,这些学习方法的目的和意义都是为了“仁”。

(1)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曰:说。子夏曰:子夏说。博:广泛。而:表示并列关系,并且。笃:坚定。志:志向。笃志:坚定志向。博学而笃志:博览群书,广泛地学习,并且能有坚定的志向。(2)切:恳切。问:发问求教。近:当前。思:思考、考虑。切问而近思:(遇到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3)仁:仁德。其:它的。矣:了。仁在其中矣:仁德就在其中了。

5、成语

三省吾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省:检查、反省;身:自身。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就能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温:温习;故:旧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从:追随,引伸为学习。

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不堪其忧:忧:愁苦。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

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择善而从: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富贵浮云: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不舍昼夜: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不改其乐: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从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6、文言语法现象归纳

A、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B、古今异义。

古义: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如“吾日三省吾身”

(1)三省

今义:三个省。

古义:诚信。如“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信

今义:相信。

古义:可以凭借。如“可以为师矣”

(3)可以

今义:表示可能、许可。

古义:按时。如:“学而时习之”。

(4)时

今义:时间。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如:“有朋自远方来”。

(5)朋

今义:彼此有交情的人。

古义:指有才德的人。如:“不亦君子乎”。

(6)君子

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古义:每天。如:“吾日三省吾身”。

(7)日

今义:太阳。

古义:泛指多次。如:“吾日三省吾身”。

(8)三

今义:数词,三,确数。

古义:诚信。如:“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9)信

今义:相信。

古义:温习、复习。如:学而时习之。

(10)习

今义:学习。

古义:旧知识、学过的知识。如:“温故而知新”。

(11)故

今义:过去的、老的。

古义:好的方面,优点。如:“择其善者而从之”。

(12)善者

今义:善良。

C、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a、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b、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形容词用作名词

a、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学过的知识。“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理解、心得体会。)

b、择其善.者而从之(“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好的方面,优点。)

(3)动词用作名词

传不习乎(“传”,动词用作名词,老师讲授的知识。)

(4)名词用作动词

饭.疏食饮水(“饭”,名词活用作动词,吃。)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D、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

(1)知

吾十而知天命(动词,知道,懂得)

可以为师矣(动词,做,成为)

(2)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介词,替)

仁在其中矣(代词,它的)

(3)其

其不善者而改之(代词,他人)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关系,连词,但是,却)(4)而温故而知新(连词,表示顺承,可不译,也可译成“就”。)

博学而笃志(连词,表示并列,不译,也可译成“并且”。)

子曰:学而时习之(名词,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这里指孔子)

兄子胡儿曰(名词,儿子)

(5)子不独子.其子(动词,以……为子)

不独子其子.(名词,子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名词,儿女)

不亦君子乎(名词,指有才德的人。)

犹幸预君子之列(名词,这里指有官位的人)

(6)君子莲,花之君子者也(名词,指品德高尚的人。)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

说的“得道者”。)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名词,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

E、文言特殊句式

a、省略句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应为“可以之为师矣”。)

②人不知而不愠(省略宾语“之”,应为“人不知之而不愠”)

b、判断句

贤哉,回也(“……也”表示判断)

7、作家作品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还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孟子被尊为“亚圣”),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了《诗》《书》等古典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南宋时,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重要的经典文献。

8、主题

这十二章语录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从而告诫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讲究诚信,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要有远大的理想。

11 《论语》十二章(经典)

11 《论语》十二章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 《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教师范读,强化解读文义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单”变“双”。如:学——学习 乐——快乐 温——温习 师——老师 思——思考知——知道 择——选择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疏通文义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3.古今异义 (1)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 (2)三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 4.一词多义 乐不亦乐乎(高兴) 回也不改其乐(乐趣)

论语十二章教案

《论语》十二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归纳学习文言文知识,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 3、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4、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加强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 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于实践。 课时安排:2-3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 3、翻译前五句并理解其中意思。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路与别人争论:路人说三七二十四,而子路则坚持三七等于二十一。两个人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二人请孔子裁判,并约定输的人负十两银子。。 孔子问明情况后,当即判子路输了,子路给路人十两纹银,路人高高兴兴走了。子路不服气的质问孔子:“明明我说的对的,您为什么这样判?”孔子说:“我知道三七二十一,也知道是你说的对的。可是,你从小读书,却和一个没读过书的人争论,有意思吗?他都糊涂那个样子了,连三乘七等于多少都弄不准,你却跟他争论!所以我判你输了,让你长点记性,以后别跟糊涂人争论。” 在生活中,我们大可不必对一些小事就斤斤计较的去争论,你是聪明人,你明白,你不糊涂就行了,为什么非要让别人屈服你的观点呢?那些糊涂的人认为三七等于二十四,那就让他自己可悲去吧?他还是要坚持己见的话,就不要和他争论了,愚昧的是他,闹笑话的也是他啊! 从这则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教育他的弟子是非常有智慧的,弟子将他的语录编成了《论语》,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三、作者简介

11-论语十二章-课本注释

11、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何,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于夏:“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10.《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

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见各种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了。” 6.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10.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地说:“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呀!” 11.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也不可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体会文章所阐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 【教学难点】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的语言风格。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介绍孔子及《论语》;朗读全文,2.研读并背诵前四章。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着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我们同

学们进入中小学学习已经七年了,关于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体会。我国古代的孔子是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中,他的弟子记录的孔子言论,有不少是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对同学们搞好学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都有很大意义。现在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这篇课文。 二、作品简介 1.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终不再仕。晚年返鲁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孔子高尚之品格主要包含这样几个方面:发愤忘食,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人为善,直道而行。 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举世闻名的“三孔”——孔庙、孔林、孔府,位于曲阜城的中央,是在孔子故居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组具有东方建筑色彩和格调、气势雄伟壮丽的庞大古代建筑群,总占地面积约3500余亩,拥有近千间建筑。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着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1论语十二章教案(详案)-论语十二章教案

11《论语》十二章 第1课时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教师范读,强化解读文义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单”变“双”。如:学——学习乐——快乐温——温习师——老师思——思考朋-----朋友见-----看见改------改正逝-----流逝知——知道择——选择舍----舍弃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疏通文义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通假字就是用同音字代替本字,一般通假字的读音和所通的字应该一样。 2.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这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是: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谓语自身所代表的性状,或者把宾语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意动用法是古汉语重要语法现象之一,其中包括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主要形容词用如动词和名词用如动词的活用,大部分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等。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 用法 名词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宾客之礼待其父”。 例2: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利其然”即“认为······有利可图”。 例3: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例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 亲:以…为亲子:以…为子(两者都指前者) 例5: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鄙:疆界,边界此为把…作为疆界 例6: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战国策·秦策一》 形容词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 例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 例3:且庸人尚羞之,况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0《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自我小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 人不知而不yùn()为人móu() 学而不思则wǎng()思而不学则dài() 曲ɡōnɡ()而枕之博学而dǔ()志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择其善者而从.之() 3.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家、______家。 (2)《论语》是______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__________及其弟子的__________的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4.填空。 (1)亚运会期间全国人民喜迎亚洲各国宾朋,这种喜悦之情可以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

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2)不逾矩.() (3)人不堪.其忧() (4)不舍.昼夜() 6.按要求用原文句子填空。 (1)孔子在《论语》中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对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孔子在《论语》中亦有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阐述对别人的优缺点如何正确对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文中有很多词句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 9.选文有的谈学习方法和态度,有的谈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请任选一章,谈谈对你

论语十二章优质课教案

论语十二章优质课教案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着,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相关知识以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二、重点、难点 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2.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词语如“而”、“之”等 3.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三、课时安排 两个课时 四、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其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着作。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山东的曲阜的孔府是我国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宫殿建筑,也是着名的旅游名胜。 五、《论语》概述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1、体式归纳起来有: (1)、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2)、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3)、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2、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旧注本有《论语注疏》(三国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和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等。 六、创作背景

11论语十二章 课后习题

11 《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根据拼音写汉字。 人不知而不yùn() 为人móu() 学而不思则wǎng() 思而不学则dài() 曲ɡōnɡ()而枕之博学而dǔ()志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2)传.不习乎( )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 (4)择其善者而从.之( ) 3.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字, 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 家。 (2)《论语》是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及其弟子的的书, 与、、合称“四书”。 4.填空。 (1)亚运会期间全国人民喜迎亚洲各国宾朋,这种喜悦之情可以用《论语》中的 “, ”来表达。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是:“, ?” (3)子夏曰:“, ,仁在其中矣。”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0 论语十二章 拼音版

论l ún 语y ǔ十sh í二èr 章zh āng 子z ǐ 曰yu ē:“学xu é 而ér 时sh í 习x í 之zh ī,不b ù 亦y ì 说yu è 乎h ū?有y ǒu 朋p éng 自z ì 远yu ǎn 方f āng 来l ái ,不b ù 亦y ì 乐l è 乎h ū?人r én 不b ù 知zh ī 而ér 不b ù 愠y ùn ,不b ù 亦y ì 君j ūn 子z ǐ 乎h ū?”《学xu é 而ér 》 曾z ēng 子z ǐ 曰yu ē:“吾w ú 日r ì 三s ān 省x ǐng 吾w ú 身sh ēn :为w èi 人r én 谋m óu 而ér 不b ù 忠zh ōng 乎h ū?与y ǔ 朋p éng 友y ǒu 交ji āo 而ér 不b ù 信x ìn 乎h ū?传chu án 不b ù 习x í 乎h ū?”《学xu é 而ér 》 子z ǐ 曰yu ē:“吾w ú 十sh í 有y ǒu 五w ǔ 而ér 志zh ì 于y ú 学xu é,三s ān 十sh í 而ér 立l ì,四 s ì十sh í 而ér 不b ù 惑hu ò,五w ǔ 十sh í 而ér 知zh ī 天ti ān 命m ìng ,六li ù 十sh í 而ér 耳ěr 顺sh ùn ,七 q ī十sh í 而ér 从c óng 心x īn 所su ǒ 欲y ù,不b ù 逾y ú 矩j ǔ。”《为w éi 政zh èng 》 子z ǐ 曰yu ē:“温w ēn 故g ù 而ér 知zh ī 新x īn ,可k ě 以y ǐ 为w éi 师sh ī 矣y ǐ。”《为w éi 政zh èng 》 子z ǐ 曰yu ē:“学xu é 而ér 不b ù 思s ī 则z é 罔w ǎng ,思s ī 而ér 不b ù 学xu é 则z é 殆d ài 。”《为w éi 政zh èng 》 子z ǐ 曰yu ē:“贤xi án 哉z āi ,回hu í 也y ě!一y ī 箪d ān 食sh í,一y ī 瓢pi áo 饮y ǐn ,在z ài 陋l òu 巷xi àng ,人r én 不b ù 堪k ān 其q í 忧y ōu ,回hu í 也y ě 不b ù 改g ǎi 其q í 乐l è。贤xi án 哉z āi ,回hu í 也y ě!”《雍y ōng 也y ě》 子z ǐ 曰yu ē:“知zh ī 之zh ī 者zh ě 不b ù 如r ú 好h ào 之zh ī 者zh ě,好h ào 之zh ī 者zh ě 不b ù 如r ú 乐l è 之zh ī 者zh ě。”《雍y ōng 也y ě 》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设计.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设计 2019-10-13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则》。 二、作家、作品简介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则》。

10.论语十二章

10《论语》十二章 主备:彭丽梅 一、温故而知新 解释下列词语: 1、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2、得意洋洋:形容得意洋洋的样子。 3、洗耳恭听:指专心听。 4、忘乎其形:形容高兴地失去了常态,忘乎所以。 【文海拾贝】: 1、半部《论语》治天下,万世师表耀古今。 2、《论语》中并非深不可测的大道理,全是为人处世的真本事,是至圣先师的谆谆教诲,是立身处世的道德规范。 3、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_________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获奖感言 4、“四海之内皆兄弟”。______联合国总部大堂的标语 二、明确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重点) 2、了解孔子及其《论语》。 3、弄懂十二则语录的基本意思,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重点) 4、积累成语、格言。 5、学习儒家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第一课时 完成目标1、2。 一、自主学习 (一)、预习导学: 1、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完成文学常识填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___,字仲尼。我国_____(朝代)时期伟 大的思想家、_____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 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 3、《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共二十篇。是儒家经典著 作之一。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二、课堂研讨重点学习1-6则。

论语十二章展示课教案

执教人姓名: 李绍改 学段和任教年级:初中一年级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任教学科: 初一语文 课堂教学展示课章节(题目): 第三单元11课《<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借助课文注释并通过查字典等方法,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初步了解课文含义,逐步引导培养学生喜爱阅读文言文。 2.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有关知识,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 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所倡导的修身(个人修养)和为学之道。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感受古代思想家和古代典籍的魅力,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各章语录的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专家审查签字: 第 1 页 校长审查签字: 装 订 线

执教人姓名: 李绍改 学段和任教年级:初中一年级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任教学科: 初一语文 课堂教学展示课章节(题目): 第三单元11课《<论语>十二章》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2、感受古代思想家和古代典籍的魅力,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学的时候,同学们学过这样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知道这是谁说的吗?出自哪部书吗? 学生答:“孔子”,《论语》。 老师板书课题,并特别强调“论语”的“论”字声调为阳平,论(lún)。 同学们回答很正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这位 “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检查预习 (一)文学常识积累 1、同学们请打开书,找到课本50页注释(1)。请圈画出孔子及《论语》等有关的语句。请重点圈画出-----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七经”之一,“四书”之一等文学常识。 装 订 线

10《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10《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学习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学习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理解并背诵前四章 学习流程: 【板块一、预学感知】 1、引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则》。 2、作家、作品简介。(见课件) 3、初读前四章,扫除语言障碍。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不亦说(yuè)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 4、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板块二、互学探究理解】 1、学习第一章 (1)熟读第一章。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时;说;朋;知;愠;君子。(3)小组合作翻译。 (4)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5)朗读、背诵第一章。 2、学习第二章 (1)熟读第二章。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三:多次;省:反省;为:替、帮;谋考虑事情;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温习。 (3)小组合作翻译。 (4)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5)朗读、背诵第二章。 3、学习第三章 (1)熟读第三章。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有:同“又”。立:站得住的意思。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3)小组合作翻译。 (4)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

11 论语十二章教案

11 《论语》十二章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识记孔子和《论语》的文学常识; 3.识记文中重点实词和文言句式:说、愠、省、信、传、惑、逾矩、罔、殆、好、乐、饭、夺、笃等;“不亦……乎”的固定句式和“贤哉,回也!”的倒装句式 4. 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结合自己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之道。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两句诗,叫“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你们能猜出是评价的哪一位伟大人物吗? (介绍孔子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政治思想核心:“仁”与“礼”。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北宋初年一位宰相赵普曾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这部经典究竟有何魅力而经久不衰呢?(介绍《论语》相关文学常识)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谈论,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宋代将《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二、初读感受 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文意,讲解重点实词和特殊句式。 1. 子曰:“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学而》 (点出“不亦……乎”的特殊句式) 2.曾子曰:“吾日三省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那么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 【学习重难点】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

身做人。 二、自主预习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教师范读,强化解读文义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单”变“双”。如:学——学习、乐——快乐、温——温习、师——老师、思——思考、知——知道、择——选择。 (二)再读课文,疏通文义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 ②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11.《论语》十二章

11.《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 3.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 【学习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 【自主学习】 1.收集有关孔子及《论语》的资料 2.自主读文,扫清文字障碍 3.划好语句节奏 【设问导读】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1.轻松听一听:学生听教师朗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 2.大胆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3.合作译一译:四人一小组,边读边口译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弄懂字词句的含义。 【当堂检测】 1.《论语》是____________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 ________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 2.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学习重难点】 1.积累归纳,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意思及有关句子的含义; 2.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温故互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吾身(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一箪.食( ) 曲肱.而枕之( ) 博学而笃.志(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0-论语十二章(填空)

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共篇。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2.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一句话是 3.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 4.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5.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 , .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 , .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 . 9.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1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共篇。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2.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一句话是 3.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 4.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5.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 , .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 , .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 . 9.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1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共篇。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2.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一句话是 3.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 4.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5.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 , .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 , .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 . 9.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1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