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方法治疗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方法治疗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2017-11-01T14:52:38.66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下第14期作者:梁迎平
[导读] 探索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中,不稳定骨质疏松类型患者接受两种不同方法治疗的具体效果。
(长清区张夏镇中心卫生院骨科;山东济南250308)
【摘要】目的:探索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中,不稳定骨质疏松类型患者接受两种不同方法治疗的具体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两年期间收治的76例不稳定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骨折患者为主要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差异将其均匀分成固定组与置换组,固定组患者接受传统形式内固定治疗,置换组患者需要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置换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少于固定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在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对
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而言,不稳定骨质疏松类型的患者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后的效果较好,该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股骨;骨折;骨质疏松;不稳定;不良反应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骨折类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在此种骨折类型患者当中,一些患者由于自身年龄较大,骨质疏松现象较为严重,自身的抵抗力会出现明显减弱,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不稳定型骨质疏松类型的骨折,这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身健康均会产生严重影响[1]。
这类骨折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需要长期卧床,很容易出现包括压疮在内的各类型并发症[2]。
所以,为这类患者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案十分关键,我院在此次研究中分别选择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现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时间段内接收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当中选择76例不稳定骨质疏松类型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均接受影像学检查得以确诊,我院在本次研究开始之前,将以下患者剔除在外:精神功能障碍患者、肝肾疾病患者、其它类型骨折患者、癌症患者、合并其它类型骨疾病患者。
我院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匀分成固定组与置换组,每组各有38例。
固定组中男性18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57—72岁;置换组中男性17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59岁,最大73岁,双方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后未见任何差异(P>0.05)。
1.2 方法
固定组患者接受传统内固定治疗,患者以仰卧位接受治疗。
医生在患者骨折肢体外侧作切口,在C臂机的透视下观察患者的复位情况,复位情况达到标准之后进行植入内固定处理。
医生需要在患者术后及时让其接受锻炼,并且根据患者影像学情况决定负重活动的时间等。
置换组患者需要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患者需要以健侧卧位接受治疗,医生应作后外侧切口。
医生需要重建患者的股骨距,并且用捆绑带进行固定处理,选择骨水泥予以固定。
患者的股骨假体尽量选择长柄,长度在170mm左右为宜。
患者接受治疗之后,医生需要让患者及时接受术后锻炼等,以帮助患者恢复[3]。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并予以简析。
1.4 统计学方法
在此次研究进行过程中,我院相关人员将两组患者指标数据分别代入SPSS21.0软件分析包中进行验算,若两组患者的数据计算结果显示P<0.05,则可视为差异存在明显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目前,我国老龄化社会现象日益严重,很多老年人身体存在明显的骨质疏松症状,这样就造成了不稳定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数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加[4]。
很多患有此类型骨折的患者为老年人,这些患者同时患有不同的内科疾病等,所以在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存在较大困难[5]。
在此背景下,为这类骨折患者选择科学的治疗方式十分重要。
在这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传统内固定治疗方法十分常见,很多患者在接受内固定处理之后无法达到满意的治疗标准,一些患者的内固定部位出现了明显的松动,患者甚至会出现较多类型的并发症等,这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十分不利。
如果这类患者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患者就可以较快恢复至骨折之前的活动水平,可以尽快下地行走,这样可以避免患者长时间卧床,也会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反应等。
患者也在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治疗之后,骨折部位的愈合情况较好,可以避免患者出现骨不连、畸形愈合等反应,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等。
人工置换关节可以确保患者实现完全负重,可以避免患者出现骨折塌陷等。
医生在利用这种方法对患者治疗的时候,可以直视患者的骨折端,在利用骨水泥作为假体之后可以避免患者较为疼痛,也能有效预防患者下体的松动与下沉等。
与此同时,患者接受此种方法治疗之后,机械稳定情况也会较好,可以防止患者出现髋内翻等症状,从而加速患者的进一步康复。
在此次研究当中,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方法的治疗。
在对比双方患者的不良反应之后,置换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2%,远
低于固定组患者23.7%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对比后存在显著差异,本次研究的结果也明确显示出人工置换关节应用优势。
结语:
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当中,很大一部分患者为不稳定骨质疏松类型,此类患者在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治疗之后的效果较好,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很低,这对于患者病情恢复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兴卷.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对比[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0):128.
[2]邵贺阳,孟丽娟,陈松涛.两种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5,18(06):712-714.
[3]张保,郑曙翘,闫红旗,贾其余,冯瑛琦,方伟.两种方法治疗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2,15(01):70-72.
[4]陈建民,贺学军,易惠军,周伟,殷浩.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5,18(01):93-95.
[5]杨砚伟,何建荣.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