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商品意识和市场意识已经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国家已经从短缺经济进入买方市场,而我国政府机构的设置却仍然沿袭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其职能也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建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上的庞大的政府机构,由于分工过细,权力过大,以致造成了机构臃肿、人员过多、政企不分,滋生出了官僚主义,助长了不正之风,也给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政府机构改革,正是要破除现行政府机构的种种弊端,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这也是实现我国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机构格局的需要,是把现行的官本位色彩较强的行政机构变为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的需要,是一场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的深刻革命。日前我国多数省份的地方政府机构的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广大人民对地方政府的改革举动深为关注。以前的地方政府人员臃肿、机构过多、职权交叉导致腐败现象日益严重,所以改革已经是迫在眉睫。再者,地方政府机构的改革难度超过其上级、上上级政府机构的改革。因此,本文将抓住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和重点进行研究和探讨,着力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共性与个性进行叙述。
【关键词】政府机构行政管理体系地方政府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行政体制改革总体上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在市场化进程中自发游离出来的公共事务与政府原来所承担的事务之间,没有及时进行有效地转换,政府部门间的职能配置仍然按照计划经济体制下按行业和产品进行部门分类。这种状况使得私人事务与公共事务共同渗透到政府管辖范围之中,从而造成政府的总体职能难以界定,政府部门间的职能配置也缺乏科学依据。加上部门之间的逐利行为,使得政府各部门纷纷退出资源配置权很小的领域而跨越本部门界线涉足资源配置权很大的领域,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机构重复、推诿扯皮、管理脱节等现象,更成为政府腐败现象的主要根源之一。为此,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遵循趋向综合、宜粗不宜细”的政府部门职能设置的总体原则,重新调整政府部门间的职能结构,做到职责明确、分工科学。对那些带有经济实体性质的部门必须撤销;对边界模糊的政府职能要严格划定所属部门,同时注意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对介于经济实体和行政部门之间的公司”不宜滥设,而应当把组织生产和直接管理经济的权力下放给企业。
地方政府的改革成效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发展还直接影响到地方人民的生产、生活质量。以往的政府机构改革总是跳不出人员及机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在此方面,地方政府亦是面临同样的窘境。2008年10月,随着上海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被中央正式批复,新一轮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随即也拉开了大幕。此次,地方
政府机构的改革应该极力避免以往出现的现象,以全新的方案对机构进行改革。但是同时我国的地方政府相对政府机构其上级、上上级政府机构的改革有其更困难的地方。
要想在改革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财政就要有所保障,而财政正是地方政府遇到的最大难题,如果没有足够的财政做保障,再好的改革方案也是空谈。地方政府在机构设置上也是改革成效取得成效的一大绊脚石。现在的理论工作者对中央政府亦或是省级政府的改革或许已然是研究得很透彻了,但是对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研究确是毫无成效,或是直接将中央或是省级政府机构的改革方案用在地方政府机构的改革上。又由于地方政府已然习惯于依赖上级政府的行政权力来行使权力,因此在机构的设置上也是找不到属于其地方政府应设机构的独特方案。还有就是行政编制控制不紧,推行公务员制度以后,进口容易,出口难,这样就为机构的不断扩编制造了借口。改革工作者对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视不够。在压力型体制之下,各级地方政府被动地为完成经济增长指标忙碌,而对机构改革这项至少不能很快导致经济指标增长的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因而对机构改革缺乏必要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每一个地方政府在改革的征程中都是困难重重,遇到以上困难的地方政府着实不在少数。不管是财政不足也好,机构设置困难也罢,但地方政府需要的探求的改革的大方向是一致的。哲学的辩证主义告诉我们,从诸多次数的改革中我们不难找到真正的改革之路。地方政府改革不仅要寻求改革的共性——实行大部制和省管县,还要探索自
己的个性——因地制宜。
一、共性——实行大部制
我国地方政府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严重。机构改革就是要清除这些弊端,使政府走向精干、廉洁、务实、高效。以往的政府改革在人员精简方面总是出现反弹现象,那是因为在精简人员的同时没有规范好部门的职能以至于人员活动范围不确定,以至人员流动较大,顾此失彼,从而导致人员再次增多。实行大部制,即将那些职能相近的部门合并成一个大部门,这样的话就能避免职能的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1、精简人员做到在其位谋其政
地方政府机构的数量虽然没有中央或省级政府那么多,但依然是机构繁杂、人浮于事。过多的政府职员不仅会造成政府管理上的混乱并滋生懒惰思想,更会降低政府的行政效率、提高行政成本。以往的政府老是走不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是因为行政机关内部人控制的问题,机构设置与职能变更,行政人员有很大的权力,行政机关自己就可以确定,而不需要立法机关的约束,没有外部的约束力量。地方政府亦是如此,所以地方政府不仅要“瘦身”,还必须的“健身”。在实行大部制后很多职能相近的机构被合并,这就意味着在一个大部门里出现了很多有着相同工作的人,这势必会造成人员的拥挤。若某些同一职位上的职员为了能赢得上司的赞赏或是保住自己的饭碗,那么混乱和腐败便会悄然而至。所以只有重组人员及
其职位,才能打造一个精品团队达到健身的效果,从而提高办事效率。
2、各机构、人员的职能、职务必须规范化
在大部制的背景下,机构将会重组,重组后的机构中的工作人员也将会被重组。重组后的机构和工作人员的职能和职务都必须规范化操作。机构既然重组了,那么其职能交叉的几率会变得很小,但是同一大部门中的工作人员的职务还是会偶尔出现工作交叉的情况。久之会造成混乱不说,又会出现人手不够,随即“精简—膨胀”的现象又会发生。所以,工作人员都必须做到术业有专攻,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政府职能转变是关键
从以往的改革来看,1988年的政府改革就已经提出来要转变政府的职能,但是大多数地方政府却依然守着其原本的职责在做事,一层不变。当今社会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社会,市场经济也已经是一日千里,所以地方政府的职能已经不再只是实行行政手段,因循守旧的管理着地方。所以政府的职能转变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并急待解决的问题,转变职能就得重新理顺政府与社会、市场及地方人民的关系。这对地方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而艰难的任务。地方政府的职能应该要随着地方的发展及发展需求相应的转变,重心转向为地方的市场运行、经济发展提供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基础设施环境方面,履行好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责。首先,作为地方经济的宏观调控者,应该极力控制好地方经济,稳住地方市场,引导经济平稳,谨防个别企业垄断地方市场,并且为地方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