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方案附件2.1优秀评估体系及标准

5方案附件2.1优秀评估体系及标准
5方案附件2.1优秀评估体系及标准

附件2.1 优秀评估体系及标准(本方案适宜非体育健康类的理论课程)

方面评估指标分值

标准备注A级C级

1.定位与设

10分1.1目标定位 3

定位准确,建设目标明确,与专业培

养目标相一致。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

作用重要、不可或缺。

定位准确,建设目标与专业培养目

标相一致。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起

一定作用。

依据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培养

目标、培养要求,审查课程教

学大纲。

1.2课程体系与内

容*

4

课程体系先进,结构完整,教学内容

合理,符合大纲要求,能及时反映本学

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注重学生创新

能力的培养。与课程相符的实践教学环

节安排合理,能很好地落实,执行到位。

课程体系较先进,结构完整,教学

内容合理,符合大纲要求,能反映本

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注重学生

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课程相符的实践

教学环节安排基本合理,能较好地落

实。

依据教学大纲、授课进度计

划、教案、实践教学安排及相

关记录表审查。

1.3相关课程关联

3

相关课程在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等方

面无重复或遗漏的内容,既有机联系又

分工明晰,且执行到位。在不同平台模

块课程之间、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之

间,知识、能力的培养层次清楚、逐步

深化并横向拓展。

相关课程在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等

方面基本无重复或遗漏的内容,分工

明晰,执行基本到位。在不同平台模

块课程之间、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之

间,知识、能力的培养层次基本清楚。

依据专业培养方案与相关课

程大纲,审查教学内容与相关

课程的衔接度。依据授课进度

计划、教案、实践教学安排及

相关记录表,审查执行情况。

2.教学团队

14分 2.1负责人 3

具有良好师德,学术造诣高;负责并

承担本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教学经验

丰富,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显著;具

有较高的凝聚力。应具有正高级职称。

为校级及以上教学名师或为校级及以

上优秀任课教师,近三年主持过校级及

以上教研项目、近三年有以第一作者公

开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或为本课程使

具有良好师德,学术造诣较高;负

责并承担本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教

学能力强;具有较高的凝聚力。具有

中级及以上职称。近三年主持过校级

及以上教研立项或近三年获得过课

堂教学优秀质量奖,近三年有以第一

或第二作者公开发表的教学研究论

文或参加本课程使用教材的编写。

提供相关佐证材料

用教材的主编(或副主编)。

2.2师资结构 3

具有教授、副教授、讲师组成的教学

梯队。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60%,

50岁以下的教师中博士比例≥30%、硕

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80%,本科及以

上学历教育中有外校学习经历的教师

≥60%。

具有教授、副教授、讲师中至少两

种职称教师组成的教学梯队。专任教

师中教授副教授≥40%,50岁以下的

教师中博士与硕士学位的比例≥60%,

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中有外校学习

经历的教师≥40%。

2.3教师教学水平 3

具有校级以上教学优秀奖或教师荣

誉称号的教师,近三年获课堂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师数≥30%。工科专业课应至

少有20%教师具有工程背景或有在企

业实习至少3个月的经历。有指导学

生参加与本课程相关的省级及以上级

别的竞赛并获奖的教师或有教师参加

与本课程相关的各种竞赛并获奖。

具有校级及以上教学优秀奖或教

师荣誉称号的教师,近三年获课堂教

学质量优秀的教师数≥15%。工科专业

课教师应有具有工程背景的老师或

有在企业实习经历的教师。有指导学

生参加与本课程相关的校级及以上

级别的竞赛并获奖的教师或有教师

参加与本课程相关的各种竞赛并获

奖。

提供有关荣誉证书、聘书、

竞赛获奖证书等。

2.4教师上课率* 3

近三年担任本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

为100%,且承担本课程授课工作的教

师数≥90%(不含实验专职教师),高级

职称教师的授课率100%。

近三年担任本课程教学工作的教

师为100%,且承担本课程授课工作

的教师数≥80%(不含实验专职教师),

高级职称教师的授课率≥90%。

依据教学任务书、教学记录

表等审查。

2.5青年教师培养 2

有明确的青年教师培养规划和助课

制度,实行导师制,措施具体、落实到

位,青年教师教学有较大进步和较多成

果。

有青年教师培养规划和助课制度,

实行导师制,落实到位。

3.教学资源

12分3.1硬件 3

硬件设备资源充足、质量好,利用率

100%。可进行综合型、开放型、自主

硬件设备资源充足、质量好,利用

率≥80%。可进行综合型、开放型实验。

设计型实验。

3.2教材 3

选用国家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

程教材、获奖教材、特色教材和符合专

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或选用自编的

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课程实验或

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有适合的教

学指导书。有与教材相配套的辅助资

料。

选用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教

材或自编的正式出版教材。课程实验

或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有适合

的教学指导书。有与教材相配套的辅

助资料。

3.3基本教学文件与资料* 3 基本教学文件与资料齐备、规范。

基本教学文件与资料齐备、基本规

范。

3.4拓展资源 3

具有丰富的拓展教学资源。利用率

高,效果好。

具有较丰富的拓展教学资源,并得

到利用。

4.教

学过程及效果42分4.1理论

教学

20分

4.1.1课前准备 6

任课教师必备的教学文件及用具齐

全、规范。

任课教师必备的教学文件及用具

齐全、基本规范。

依据《河北工业大学本科教

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理论

教学)》等审查。

4.1.2课堂授课* 8

专家、领导、同行等听课评价平均在

85分以上,无低于80分的教师。近三

年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平均在85分

以上,无评价低于80分的教师。

专家、领导、同行等听课评价平均

在80分以上,无低于75分的教师。

近三年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在75

分以上,无评价低于70分的教师。

依据《河北工业大学本科教

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理论

教学)》,通过听课、学生评教

等审查。

4.1.3课后辅导、作

6

能通过认真批改作业指导学生学习,

作业数量及内容合理,与授课教案一

致,批改量≥50%;鼓励学生开展创新

活动;辅导渠道多元化,有网上交流平

台,安排具体、合理,执行到位。

作业数量及内容合理,与授课教案

一致,批改量≥33%;鼓励学生开展

创新活动;辅导渠道多元化,有网上

交流平台,安排具体、基本合理。

依据《河北工业大学本科教

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理论

教学)》,依据授课进度计划、

教案、作业及相关记录表,专

家听课,学生座谈。

4.2实践

教学

4.2.1安排与准备 3

实践教学设置合理、规范,执行到位,

准备工作充分。

实践教学设置合理、规范,执行基

本到位,准备工作比较充分。

包括实验室环境、设备,教

师及学生的准备。依据河北工

12分

4.2.2实践过程 6

分组符合实践项目教学要求,过程安

排合理,教师指导到位,学生操作规范,

秩序良好。实验设备运转正常,无安全

隐患,实验过程记录详实。专家、领导、

同行等现场检查评价平均在85分以

上,无低于80分的教师,学生对实践

过程的评价在85分以上,无评价低于

80分。

分组符合实践项目教学要求,过程

安排基本合理,教师指导到位,学生

操作基本规范,秩序良好。实验设备

运转正常,无安全隐患,实验过程记

录齐全。专家、领导、同行等现场检

查评价平均在80分以上,无低于75

分的教师,学生对实践过程的评价在

75分以上,无评价低于70分。

业大学实验教学管理规定(试

行),现场检查、学生座谈或调

查问卷。

4.2.3实践报告与成绩3

格式规范、内容充实的实验报告占总

数的比例不少于50%,批改认真,成绩

确定与报告质量相符,与大纲要求一

致。

格式规范、内容充实的实验报告占

总数的比例不少于33%,批改认真,

成绩确定与报告质量基本相符,与大

纲要求一致。

依据教学大纲、教学记录表

与实验报告等审查。

4.3课程考核10分4.3.1考核方式与成

绩构成

3

考核方式科学合理,注重过程考核;

方法手段先进,与课程特点相适应;成

绩构成合理,与教学大纲相一致。

考核方式基本合理,有过程考核;

方法手段先进,与课程特点相适应;

成绩构成合理,与教学大纲相一致。

4.3.2命题* 3

教考分离;试卷格式规范;内容覆盖

面广,主客观题比例合理,注重能力考

核,符合大纲要求,题量及难易程度适

中;答案准确、评分标准合理。

试卷格式规范;内容覆盖面较广,

主客观题比例基本合理,符合大纲要

求,题量及难易程度适中;答案准确、

评分标准合理。

依据教学大纲,查阅试卷、

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等审查。

4.3.3考核安排与管

2

考核组织安排、考试过程突发情况的

预案及其执行情况等方面的管理严密、

科学、规范。

考核组织安排、考试过程突发情况

的预案及其执行情况等方面的管理

基本规范。

4.3.4阅卷与分析 2

阅卷规范、公正、客观,无错判漏判,

符合评分标准,核分正确,形式符合要

求;统一考试课程集体阅卷;试卷分析

深入细致,对成绩偏离正态分布的原因

阅卷规范、公正、客观,无错判漏

判,符合评分标准,核分正确,形式

符合要求;统一考试课程集体阅卷;

试卷分析规范。

抽查学生试卷、试卷分析。

有分析和整改措施。

5.教学成果

10分5.1教学研究与交

5

有省级及以上与本课程相关的教研

项目,近三年有与本课程相关的校级教

研项目,近三年有公开发表与课程相关

的教研论文人均不少于0.5篇或主编

与本课程相关的公开出版教材。

有计划地开展集体备课,相互听课、

观摩教学和试讲等活动,有记录,效果

好;组织或参加全国或区域性教学研讨

会议。

近三年有校级及以上与本课程相

关的教研项目,公开发表与课程相关

的教研论文或编写与本课程相关的

公开出版教材。

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观

摩教学和试讲等活动,有记录;组织

或参加全国或区域性教学研讨会议。提供相关佐证材料。

5.2教学奖励 5

有省级及以上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

成果奖或近三年1/2课程组成员有与本

课程相关的校级教学成果奖或教学研

究论文获奖或教材获奖。

近三年1/4课程组成员有与本课程

相关的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教学

研究论文获奖或教材获奖。

6.教学管理

4分4

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文件齐全,

内容与课程大纲吻合,执行严格,落实

好,相关记录齐全。

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文件齐

全,内容与课程大纲吻合,执行严格,

落实好,有记录。

提供相关佐证材料。

7.特色* 8分8

课程特色鲜明,影响面大,对同类课

程有指导及推广意义,与同类课程相

比,处于先进水平。

课程有特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提供自评报告和佐证材料。

注释①特色是指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课程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相同课程的独特之处,它应对优化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同行中有一定的影响、得到公认。特色可能体现在不同的层面,如教学指导思想、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机制等。

注释②评估体系中带“*”的为重点项。

土地评估项目实施方案.doc

七、评估项目实施方案 郑州市市国土资源局为了规范本级协议土地出让和划拨土地宗地评估行为,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土地评估中介机构。我公司拟投标,为了规范入围后我公司参与的具体宗地评估项目的评估行为,按时、保质完成具体宗地评估业务,保证我公司出具的评估结果科学、合理,且符合郑州市和具体估价对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机构人员组织、业务流程及岗位职责 我公司具备从事河南省范围内的土地评估业务的资质的机构,自公司成立以来一直从事涉及土地出让、转让、土地划拨、企业改制等地价评估工作。另外,除了日常的宗地评估外,本公司还承担着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企业改制项目等,本公司目前已经充分掌握了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的土地、房地产交易资料,对河南省土地市场的现状特点、发展规律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本公司具体负责该项目评估项目的负责人和土地估价师均是长期从事宗地地价评估的专职资深注册土地估价师,从事过大量土地出让、转让、划拨、企业改制项目的评估工作,不但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而且对河南省,尤其是郑州市涉及土地出让、转让、土地划拨的有关政策、办理流程有充分的了解,完全有能力为委托方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 根据项目特点,本公司拟安排公司总经理徐进兰为总负责人,孙建伟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协调具体评估工作。另抽调多名丰富经验的土地估价师成立两个项目小组,负责具体项目的组织实施(详见

下表)。 项目实施主要人员情况 本公司宗地评估项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B/T18508—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CB/T18507—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第21号)、《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土地管理局第1号)及委托方提供的有关估价对象的资料(包括规划设计资料、宗地图及出让前置条件和配套保障性住房的文件、委托评估约定书等)受理业务,之后进入估价程序到完成估价报告,主要经过以下步骤: 1、明确评估的基本事项。内容主要包括估价对象(权属、用途、面积等)、估价目的、基准日、价格类型、估价日期等。 2、拟定估价作业计划; 3、收集资料,实地踏勘,分析整理相关资料,商讨估价技术方法; 4、选择合适的估价方法,确定相关的技术参数,确定试算价格;

资产评估辅导: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构成

资产评估辅导: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构成 1.从资产评估准则体系横向关系上划分,资产评估准则包括业务准则和职业道德准则两个部分。 为突出职业道德在我国资产评估行业中的重要作用,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将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与资产评估业务准则并列。 2.从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纵向关系上划分,资产评估准则分为不同的层次。 (1)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的纵向关系较为简单,分为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 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对注册资产评估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基本要求、专业胜任能力、注册资产评估师与委托方和相关当事方的关系、注册资产评估师与其他注册资产评估师的关系等进行概要规范;职业道德具体准则将根据评估实践中存在的与职业道德有关的问题和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如独立性、保密原则等进一步明确规范。 (2)资产评估业务准则由于涉及面广,在纵向关系上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资产评估基本准则。 基本准则在整个评估准则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基本准则是我国评估准则体系的一大特点,目前在各国评估准则及国际评估准则中并没有类似的基本准则部分,我国资产评估基本准则是将各类资产评估的共同规范进行有机结合的首次尝试。 第二层次为资产评估具体准则。资产评估具体准则分为程序性准则和专业性准则两部分. 程序性准则是关于注册资产评估师通过履行一定的专业程序完成评估业务、保证评估质量的规范,包括评估程序、评估业务约定书、评估工作底稿、评估报告等 专业性准则针对不同资产类别的特点,分别对不同类别资产评估业务中的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行为进行规范。根据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惯例和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专业性准则主要包括企业价值评估准则、无形资产评估准则、不动产评估准则、机器设备评估准则、珠宝首饰艺术品评估准则等。 第三层次为资产评估指南。 资产评估指南包括对特定评估目的、特定资产类别(细化)评估业务以及对资产评估中某些重要事项的规范。 第四层次为资产评估指导意见

项目论证与评估

1、项目论证与评估技术作为一种专门对现代项目进行论证与评估的程序和方法,是在20世纪70年的末期伴随着项目可行性研究等方法引进到我国的。 2、项目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为创造特定的产品或服务而开展的一次性努力。 3、项目的特征:(1)目的性。(2)独特性——这是项目与周而复始的日常运营的最大区别。(3)一次性。(4)不确定性——开展项目论证与评估的前提。(5)制约性。(6)其他特性,如项目的不确定性、项目的风险性、项目后果的不可挽回性、项目的渐进性和项目组织的临时性等。 4、项目论证与评估的主要作用: (1)它是项目决策的前提和保证。 (2)它是获得项目融资的凭证盒依据。 (3)它是促进和提高项目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4)它是政府管理机构开展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 6、项目生命周期的内容:(1)项目的时限。(2)项目的阶段。(3)项目的任务。(4)项目的成果。(5)项目生命周期描述。 7、项目生命周期的特性: (1)项目不确定性不断提高的特性 (2)项目资源投入不断累积的特性 (3)项目全过程的阶段特征 8、项目前评估的主要内容: (1)组织发展战略评估 (2)项目的机遇研究 (3)项目的必要性研究 (4)项目可行性研究 (5)项目备选方案的比较研究 9、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是指包括整个项目的建造、使用以及最终清理的全过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一般可划分成项目的建造阶段、运营阶段和清理阶段。但项目生命周期只是项目全生命周期重点项目建造或开发阶段。 10、项目前评估是全部项目论证与评估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11、项目前评估指在项目前期决策阶段,从项目全局出发,根据国民经济和组织发展的需要对项目及其备选方案所进行的全面评估,从而辨别项目及其备选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劣,决定取舍。 12、项目前评估的特性:(1)预测性。(2)系统性。(3)科学性。(4)实践性。 13、项目前评估的作用: (1)它是项目投资决策的保障。 (2)它是项目融资的必要条件。 (3)它是确保国家利益的一种手段。 (4)它是项目管理的出发点和重要依据。 14、项目前评估的原则:(1)遵纪守法的原则。(2)实事求是的原则。(3)可比性的原则。(4)动态分析为主的原则。(5)公正可靠的原则。

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评估指标系统的构建及综合评价方法

一、引言 投资环境(Investmentclimate)指投资对象在进行投资时所面临的、影响投资行为的自然、经济、科技、管理、社会、法规和政治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称。实际上,投资环境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的系统。它包含了对投资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区域范围内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原材料供应、市场化 程度、竞争状况、人力资源、信息渠道、资金融通、纳税负担、社会服务、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社会秩序、 政治形势等这些有利或不利的条件与因素涵盖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法律、自然地理、基础设施、信息、服务以及政策等方方面面。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区域吸引外资的强大“磁场”。因此,自从世界各国从 20世纪60年代开始利用各种指标对其投资环境的优劣和吸引投资者的力度进行评估、监测以来,采用评估指 标及评估方法进行投资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区域吸引资金流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建国5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速度之快,成就 之高,有目共睹。进入新世纪,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较低,货币坚挺,外债结构合理, 国际收支平衡有余,进口类关税不断降低,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最近中国已经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加上国家已经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将更进一步促使投资环境的改善,中国可望成为世界各国投资者青 睐的比较理想的投资场所。 中国及其大陆31个省级区域(注: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除得益于国家 稳定的改革开放政策、经济持续增长过程中的要素禀赋、制度变迁、技术条件、产业结构、市场环境、法律法 规外,还与良好的投资环境、投资效果、外部国际大环境等因素关联密切。面对新世纪和新一轮的全球资源重组,研究如何构建衡量投资环境优劣及其吸引力大小的指标体系,并研究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对投资环境进行 定量评估,为我国及各个区域评价投资环境质量的好坏、吸引力的大小,及为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制订和决策 的实施,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定量化的参考依据,意义非同寻常。 国外关于通过统计指标或建立指标体系评价投资环境优劣方法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些 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投资冷热图法(冷热图法)、投资环境评分法(等级尺度法)、道氏评估法、关键因素评 估法、相似度法、国家风险评级法、综合评判法和多因素分析评估法等。中国关于投资环境评价的研究,是在 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对大陆各个省市区的投资环境的分析评价,不少学 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主要归功于统计资料的逐步健全和分析工具及技术的支撑。王慧炯、闵建蜀[1]采用 关键因素评估法(又叫体制评估法,专门为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设计)主要从体制的角度按照降低成本、 发展当地市场、获得原料供应、分散投资风险、追逐竞争者、获得当地生产和管理技术等6种投资动机出发, 选择若干关键因素,并采用多因素评估法计算总分来评价投资环境;鲁明泓[2][3]先后分别选择了11项和 10项指标对中国大陆29个省市区(不包括西藏)和45个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作了综合分析和评估;郭信昌[4]、张敦富[5]等人也对中国的投资环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分析和评价。不可否认,上述研究对中国区域投资环境的研究作了较大贡献,但也有不少不足之处:或者单从宏观方面来阐述,对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考查 与定量评估做的还不够;或者只分析硬环境而忽视软环境;或者选择的因素指标虽然包括了投资环境的几个方面,但其使用的统计资料相对单一,而且总量指标(绝对)指标过多而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嫌少,未能全面地 涵盖投资环境的方方面面,因而分析方法虽然比较科学,但结论却前后相差太大,使得这些评估结果未能科学 而准确地衡量和反映中国各个区域投资环境的实际情况,有些结论也与人们通常的看法相差较大,令人难以接 受或让人信服。为什么这些研究的结论差别如此大呢?笔者认为关于中国投资环境的分析研究,主要的缺陷和 不足之处在于,以往研究选择的指标太少,更没有能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系统,从而致使在指标体系选择 方面有一个共同缺点,即没有或很少涉及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协调性,定性打分代替定量指标过多, 把西藏也排除在分析和评估之外。另外,评价方法也显得较为单一。

资产评估准则体系-整理

中国资产评估准则 目录 资产评估执业准则: (6) 资产评估基本准则 (6) 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2004-2-25财企[2004]20号) (6) 第一章总则 (6) 第二章基本要求 (6) 第三章操作准则 (6) 第四章报告准则 (7) 第五章执业责任 (7) 第六章附则 (8) 资产评估具体准则 (8) 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2001-7-23财会[2001]1051号) (8) 引言...................................................................................... .. (8) 定义 (8) 基本要求 (8) 评估要求 (9) 披露要求 (10) 施行日期 (11) 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2007-11-28中评协[2007]189号) (11) 第一章总则 (11) 第二章基本要求 (11) 第三章评估报告的内容 (12) 第四章附则 (14) 资产评估准则——评估程序(2007-11-28中评协[2007]189号) (14) 第一章总则 (14) 第二章基本要求 (15) 第二章评估程序要求 (15) 第四章附则 (17) 资产评估准则——业务约定书(2007-11-28中评协[2007]189号) (17) 第一章总则 (17) 第二章业务约定书的签订 (18) 第三章业务约定书的内容 (18) 第四章业务约定书的变更 (19) 第五章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 (20) 第六章附则 (20) 资产评估准则——工作底稿(2007-11-28中评协[2007]189号) (20) 第一章总则 (20)

绩效评价系统建设方案

绩效评价系统 绩效评价系统要建立一个平台化的考核系统,能够支撑考核的变动调整需要,实现考核的个性设置需要,满足操作简便的需要,平台将建立公共服务机构线下、线上服务档案。线下服务档案由服务机构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主动录入该系统,在服务完成后,由被服务单位进行评价;线上服务由系统自动生成服务档案,建立类似目前的电子商务网站相同的信用评级体系,要求被服务企业对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绩效评价系统将最终形成企业的诚信服务档案。通过该档案,实现公共服务机构的评级。逐步在平台上形成一种诚信体系,可以根据企业对服务机构的评价对服务机构进行分级,这些评价将与服务机构的优胜劣汰和补贴直接挂钩。 绩效评价的方式 绩效评价体系设计中,需要综合规划,要实现结果指标与行为指标相结合、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达到完整、全面、综合的激励性考核目的。 考核中,如果都是主观性的人为评价,势必形成人情化的不良工作风气;如果考核中的考核数据不准确,也将带来考核造假的歪风邪气。因此,我们建议绩效评价在加强定量考核的同时,要加强考核数据的管理,要尽量实现依靠信息系统的绩效评分,减少人为的考核评价,尤其是对那些可以量化的考核。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至少包含以下三大类: 服务指标 主要是指服务机构的管理指标考核,这些指标也可以通过绩效评价系统来实现量化的客观评估。 行为指标 主要是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评价,大部分将是以上级评定为主的定性评价,达到业务职能管理的目标。 结果指标 主要是针对用户反馈、满意度等与服务结果要求有关评价指标,也能够实现量化的客观评价,评价数据支持来源于目前的各服务子系统等。 绩效评价的流程 绩效评价中要满足服务整体规范的需要,同时要满足各个部门与岗位的个性设置需要,在考核流程上将涉及全员应用,总体流程如下:

财政部颁布中国资产评估新准则体系

财政部颁布中国资产评估新准则体系 11月28日,财政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发布会,颁布了包括8项新准则在内的15项资产评估准则,同时宣布成立财政部资产评估准则委员会。 财政部副部长、财政部资产评估准则委员会主席朱志刚在致辞中说,在过去的近20年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资产评估行业获得长足发展,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资产顺畅流转,服务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维护市场秩序、规范资本运作,配合财政改革、金融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朱志刚指出,此次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发布,对于推动资产评估行业健康发展、更好服务于改革与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三是有利于维护公众利益,提升行业社会公信力。四是有利于提高行业规范化水平和执业质量。五是有利于评估报告使用方理解评估行业。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注重品德要求,强调职业道德;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切实维护公众利益,提升行

业社会公信力;关注新兴业务,主动服务市场需要;充分尊重委托方合理需求,提升行业服务质量。 朱志刚强调,各级财政部门和评估协会要紧密结合实际,切实抓好此次资产评估准则的宣传培训工作。广大执业人员要加强准则学习与实施,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准则,在实践中努力体会和运用准则。希望评估委托方、报告使用者、监管部门能加强与评估行业的交流沟通,了解准则的内容,促进准则的实施。 中国网 附件:中国资产评估准则(2007) 中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说明 中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包括职业道德准则和业务准 则两部分。 职业道德准则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 业务准则分为基本准则、具体准则、评估指南、指导意见四个层次。 基本准则是评估师执行各种资产类型、各种评估目的评估业务的基本规范。 具体准则包括规范评估业务流程的程序性准则和规 范各种资产类型评估业务的实体性准则。 评估指南是对特定评估目的和评估业务中某些重要 事项的规范。

智慧医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

智慧医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

重磅!《国家智慧医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来了 2016-08-21 HC3i 中国数字医疗网 HC3i 中国首家专注于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和移动医疗的专业网络平台。 随着卫生信息 化的发展,国内已基本建立 HIS 、PACS 、LIS 、EMR 、EHR 以 及医院信息平台、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远程医疗平台等各种信息系统, 卫生行业 正在进入全新的信息化大发展时代。 同时,根据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印发的 《关 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精神,要求“在 2020 年建成一批绿色和 谐、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 ”,而智慧医疗正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 分。 智慧医疗可以有效实现医疗流程规范化, 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 本研究 项目组受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规划信息司委托, 采用德尔菲法建立一套科 学的国家智慧医疗评价指标体系, 用于综合评价医院的智慧应用与管理水平, 指 导和促进医疗机构的智慧应用与建设。 通过对两轮专家咨询结果的分析, 确定了 国家智慧医疗评估体系的 3 个一级指标、 16 个二级指标和 144 个三级指标 及 其权重系数(见下表)。其中能力、应用和成效 3 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 0.13 、 0.75 和 0.12 。说明该指标体系着眼于具体应用,重点考核智慧医疗的实际应 用水平。 一、国家智慧医疗评估体系及其权重系数 二级指标 A1 基础 设施( 0.764 ) 0.0049 三级指标 组合权 重 A1.1 自 0.0065 助 服务设备 A1.3 家庭监测设备管理 0.0032 一级指标 A 能力( 0.13 ) A1.2 导航设备

资产评估准则体系

资产评估准则体系

中国资产评估准则 资产评估执业准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资产评估基本准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 -2-25财企[ ]20号) 错误!未定义书 签。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基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操作准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报告准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执业责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附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资产评估具体准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 -7-23财会[ ]1051号) 错误!未 定义书签。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评估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披露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行日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 -11-28中评协[ ]189号) 错误!未 定义书签。

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分析汇报要点

/* 一、内容提要 1、项目评估原则、评估工作实施概况等。 2、评估报告得出的结论及主要问题和建议。 二、项目及项目法人概况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地点。 (2)建设必要性、建设目标、功能及建设规模。 (3)建设内容、规划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投资及资金筹措情况。 (二)业主基本情况 (三)项目规划背景 三、评估依据 1.咨询评估委托书 2.有资质单位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含项目招标方案) 3.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4.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建设项目规划意见 5. 当地环保部门提供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意见 6. 规划部门批准的建设总体规划 7。相关行业建设依据的引用是否合理

四、评估意见 (一)项目建设必要性评估 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建设方针。从项目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是否符合项目发展目标和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分析建设规模的确定原则和依据是否正确有据,对项目的必要性提出具体意见。 (二)文件编制依据和深度的评估 (1)编制依据的评估 检查项目是否具有立项批复文件,编制内容与投资规模是否在批准范围之内;民用建筑工程是否有当地规划部门批复的规划要点,是否符合规划要求,是否有重大变更,其变更是否合理,是否经主管部门批准。 (2)对报告文件完整性及编制深度评估 可研报告应包括报告文件、建设地点位置图、总平面图、建筑设计方案图、投资分析情况等内容。各项内容的编制深度应达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评估报告应明确指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是否有漏项、是否有不符合要求的内容,并提出建议。 (三)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和功能的评估 项目建设目标是否符合我国国情,是否满足项目总体规划目标的要求,是否有重复建设项目。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和依据是否准确有据,项目建设规模是否经济合理,功能是否合理并满足使用要求,是否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在满足当前规划的前提下为项目今后一定时期内留有发展余地。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为了使指标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各指标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它们不但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态,而且还要反映生态一经济一社会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一个子系统由一组指标构成,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层次性,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评价体系。 (2)典型性原则。务必确保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尽可能准确反映出特定区域——高西沟的环境、经济、社会变化的综合特征,即使在减少指标数量的情况下,也要便于数据计算和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另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权重在各指标问的分配及评价标准的划分都应该与高西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 (3)动态性原则。生态一经济一社会效益的互动发展需要通过一定时间尺度的指标才能反映出来。因此,指标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动态的变西北典型区生态脱贫途径研究化特点,应该收集若干年度的变化数值。 (4)简明科学性原则。各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以科学性为原则,能客观真实地反映高西沟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状况,能客观全面反映出各指标之间的真实关系。各评价指标应该具有典型代表性,不能过多过细,使指标过于繁琐,相互重叠,指标又不能过少过简,避免指标信息遗漏,出现错误、不真实现象,并且数据易获且计算方法简明易懂。 (5)可比、可操作、可量化原则。指标选择上,特别注意在总体范围内的一致性,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区域政策制定和科学管理服务的,指标选取的计算量度和计算方法必须一致统一,各指标尽量简单明了、微观性强、便于收集,各指标应该要具有很强的现实可操作性和可比性。而且,选择指标时也要考虑能否进行定量处理,以便于进行数学计算和分析。 (6)综合性原则。生态一经济一社会的互动“双赢”是生态经济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综合评价的重点。在相应的评价层次上,全面考虑影响环境、经济、社会系统的诸多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资产评估准则体系(DOC 91页)

资产评估准则体系(DOC 91页)

中国资产评估准则 资产评估执业准则: (4) 资产评估基本准则 (4) 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2004-2-25财 企[2004]20号) (4)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基本要求 (5) 第三章操作准则 (5) 第四章报告准则 (6) 第五章执业责任 (7) 第六章附则 (7) 资产评估具体准则 (8) 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2001-7-23财 会[2001]1051号) (8) 引言 (8) 定义 (8) 基本要求 (8) 评估要求 (9) 披露要求 (10) 施行日期 (11) 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2007-11-28

中评协[2007]189号) (12) 第一章总则 (12) 第二章基本要求 (12) 第三章评估报告的内容 (13) 第四章附则 (16) 资产评估准则——评估程序(2007-11-28中评协[2007]189号) (16) 第一章总则 (16) 第二章基本要求 (17) 第二章评估程序要求 (17) 第四章附则 (20) 资产评估准则——业务约定书(2007-11-28中评协[2007]189号) (20) 第一章总则 (20) 第二章业务约定书的签订 (21) 第三章业务约定书的内容 (21) 第四章业务约定书的变更 (23) 第五章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 (23) 第六章附则 (23) 资产评估准则——工作底稿(2007-11-28中评协[2007]189号) (24) 第一章总则 (24)

第二章基本要求 (24) 第三章工作底稿的内容 (25) 第四章工作底稿的编制和管理.. 25 第五章附则 (26) 资产评估准则——机器设备(2007-11-28中评协[2007]189号) (27) 第一章总则 (27) 第二章基本要求 (27) 第三章操作要求 (28) 第四章评估方法 (29) 第五章披露要求 (30) 第六章附则 (31) 资产评估准则——不动产(2007-11-28中评协[2007]189号) (31) 第一章总则 (31) 第二章基本要求 (32) 第三章操作要求 (32) 第四章评估方法 (33) 第五章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不动产评 估 (36) 第六章披露要求 (37) 第七章附则 (37)

建设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案报告

XXXXXXXXXXXX工程风险评估报告 施工单位:XXXXXXX (XXXXXX目部) 2017年10月24日

1.前言 1.1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目的 为贯彻区政府〈风险评估化解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消除建设工程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规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我项目部按程序对该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评估。 1.2评估过程和方法 按照《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有关要求,2017年9月,建设工程指挥部邀请区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共同组成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小组。 评估小组首先调阅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报告、工程建设方案、征地拆迁方案等工程资料;并向工程技术人员、项目前期筹备人员咨询了项目的进展和准备情况,对项目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多次探入一线进行了实地走访和调研,组织征迁户进行座谈,评估小组还咨询了有关部门,对我区近来总体信访工作、其他在建项目社会稳定情况进行了了解。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根据《办法》要求,评估小组编制完成了《门头沟区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1.3评估容 根据《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暂行办法》的要求,本项目信访评估的容主要包括项目论证、征地拆迁、项目施工等可能出现的信访突出问题和应对措施。 A、项目前期涉及土地征收中可能引发的信访突出问题。包括征地补偿价格,征地政策,征地程序和补偿款发放等。 B、项目前期涉及房屋拆迁可能引发的信访突出问题。包括拆迁政策、违章建筑拆除、拆迁安置、对弱势群体的影响等。 C、项目建设中可能引发的信访突出问题。包括环境影响、交通影响、安全文明施工、周边居民和商户影响、劳资纠纷等。 D、项目其他涉及群众利益可能引发的信访突出问题。 1.4评估依据

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案

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B1 建立联席会议制 度 B2 纳入地方经济社 会发展规划 B3 落实一小时体育A1 教育 锻炼时间 管理 B4 建立定期组织综 合性或专项性的学生 体育运动会制度 三级指标计算公式备注C1是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是 / 否 C2是否制定下发学校体育卫生 是 / 否 工作发展规划 C3体育课开足率实际开设的体育课时数 / 国家规定应开设的体育课时数 C4一小时课外活动落实率 实际组织开展的一小时课外活动次数/ 国家规定应组织 开展的一小时课外活动次数 C5大课间活动落实率大课间活动安排次数 / 教学天数 C6寄宿制学校建立每天做早操制度是 / 否 C7建立高中阶段学生军训制度是 / 否 C8是否定期进行巡查是 / 否 C9是否建立定期组织综合性或专项性 是 /否 的学生体育运动会制度 C10 运动会召开率年度召开运动会次数/2

A2 条件保障 C11 体育教师配备率实际体育教师数/ 应配体育教师数 C12体育教师接受体育教学岗位培训,接受体育教学岗位培训并取得培训证书教师数/ 体育教 并取得培训证书的比例师总数 B5 体育、卫生师资配 备与培训 寄宿制学校及 600 人以上非寄宿制 有专职卫生专业人员寄宿制学校数/ 寄宿制学校总数 C13 学校卫生专业人员配备率 有专职卫生专业人员非寄宿制学校数/ 非寄宿制学校总 数 定期接受学校卫生专业培训并取得培训证书的卫生保 C14 卫生保健人员定期接受专业培训率 健人员数 / 卫生保健人员总数 C15体育场地达标率 达到《国家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对体育场地要求的 学校数 / 学校总数 中西部农村体育器材达到率= 达到《国家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对体育器材要求的 B6 体育卫生设施设 C16体育器材达标率 学校数 / 学校总数 备 城市及东部体育器材达到率= 达到《中学 / 小学体育器材与设施配备目录》要求的学 校数 / 学校总数 C17学校教室采光照明达标率 教室采光照明达到《国家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要求 的学校数 / 学校总数 参照《国家学 校体育卫生 条件基本标 准》中对体 育教师的配 备标准 专职卫生专业 人员指:专 职校医 同上 卫生保健人员 指:校医及专 (兼)职保健 教师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精品文档]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区域性原则 衡量一个研究对象的运行情况,要从特定的区域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评价指标要具有针对性。 (2)动态性原则 研究对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指标的选取不仅要能够静态的反映考核对象的发展现状,还要动态的考察其发展潜力。选取的指标要能够具有动态性,可以衡量同一指标在不同时段的变动情况,并且要求所选指标在较长的时间具有实际意义。 (3)可量化原则 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进行监测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持。选取的指标应该具有可量化的特点,在保证指标有较高反映考核对象的前提下,能够直接查到或者通过计算间接得到指标数据,以保证评价的可操作性,同时数据来源要具有权威性,这样能保证正确评估研究对象。(4)层次性原则 一级指标同时分别设立多个具体的子指标。在众多指标中,把联系密切的指标归为一类,构成指标群,形成不同的指标层,有利于全面清晰的反映研究对象。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用于定量评价多指标问题的多指标

综合评价法被广泛应用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SAS 、SPSS 等统计软件的使用更加提高综合评价法的实用性。目前用于分析多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因子分析法以等多种方法,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都是依据指数或分值对参评对象的综合状况进行排序评价。 在综合评价过程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十分重要。对指标赋值主要有主观赋值和客观赋值,也有将主观、客观赋值法结合起来的。对于指标数量比较大时,采用传统的主观赋值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则难以全面把握众多指标,依赖主观判断会增大或降低一些指标的重要程度,导致实证的结果难以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客观赋值法如主成分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熵值法等,权重的确定是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或者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需要根据所构建指标体系的特点以及实证的目的来确定。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要依据研究对象的特点而定,采用客观赋权法的主成分分析能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且提取主成分也能减少工作量。以下对常用的层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两种综合评价方法做简单介绍。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记AHP ,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 等人提出的一种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广泛应用于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以及科学管理领域的问题。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构造层次分析结构,排列组合得出优劣次序来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构建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反映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其次是构造判断矩阵,将各层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对于各 1.0<= RI CI CR

资产评估准则汇总

我国准则项目已达26项,分别是2项基本准则,12项具体准则,4项评估指南,8项指导意见,准则体系更加完善。 一、基本准则 1、《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财企[2004]20号) 2、《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财企[2004]20号) 二、具体准则 1、《资产评估准则—利用专家工作》(中评协[2012]244号) 2、《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独立性》(中评协〔2012〕248 号) 3、《资产评估准则——森林资源资产》(中评协〔2012〕245 号) 4、《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中评协[2011]227号) 5、《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中评协[2011]230号) 6、《资产评估准则——业务约定书》(中评协[2011]230号) 7、《资产评估准则——珠宝首饰》(中评协[2009]211号) 8、《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中评协[2008]217号) 9、《资产评估准则––评估程序》(中评协[2007]189号) 10、《资产评估准则––工作底稿》(中评协[2007]189号) 11、《资产评估准则––机器设备》(中评协[2007]189号) 12、《资产评估准则––不动产》(中评协[2007]189号) 三、评估指南 1、《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指南》(中评协[2011]230号) 2、《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指南》(中评协[2011]230号) 3、《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指南(试行)》(中评协[2007]169号) 4、《评估机构业务质量控制指南》(中评协[2010]214号) 四、指导意见 1、《商标资产评估指导意见》(中评协[2011]228号) 2、《实物期权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中评协[2011]229号) 3、《著作权资产评估指导意见》(中评协[2010]215号) 4、《投资性房地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中评协[2009]211号) 5、《专利资产评估指导意见》(中评协[2008]217号) 6、《资产评估价值类型指导意见》(中评协[2007]189号) 7、《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中评协[2005]37号) 8、《注册资产评估师关注评估对象法律权属指导意见》 五、其他 1、《资产评估操作专家提示——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评估报告披露》(中评协[2012]246号) 2、《资产评估操作专家提示——中小评估机构业务质量控制》(中评协[2012]247号) 六、废止文件如下: 1、《资产评估业务约定书指南》 2、《资产评估计划指南》 3、《资产评估工作底稿指南》 4、《资产评估档案管理指南》 5、《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 6、《珠宝首饰评估指导意见》

(完整word版)第四章 资产评估准则

第四章资产评估准则 需重点把握的考点 1.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框架体系 2.资产评估基本准则介绍 3.我国资产评估准则的制定机制 4.《国际评估准则》的主要内容 5.《专业评估职业统一准则》的结构体系 6.《RICS评估准则》的结构体系 练习题 【习题1·多选题】下列关于资产评估准则说法中正确的有()。 A.资产评估准则是资产评估专业人员开展资产评估业务的行为标准 B.资产评估准则是监管部门评价资产评估业务质量的重要尺度 C.资产评估准则是评估报告使用人理解资产评估结论的重要依据 D.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依据资产评估基本准则制定了资产评估执业准则和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 E.评估机构和评估专业人员违反评估准则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正确答案』BCDE 『答案解析』资产评估准则是资产评估机构和资产评估专业人员开展资产评估业务的行为标准。 因此,选项A不正确。 最新版资产评估师资料购买唯一联系QQ:421722449 ,后续课程获取务必加Q群567633860 其他渠道均为倒卖,不保证课程质量! 【习题2·多选题】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特点包括()。 A.我国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是综合性体系 B.资产评估准则体系涵盖企业价值、无形资产、不动产、机器设备以及其他动产等各主要类别资产和经济权益的评估,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 C.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中更注重专业性准则 D.资产评估准则体系中,包括针对主要类别资产特点而进行规范的专业性准则,如企业价值评估准则、机器设备评估准则和不动产评估准则等 E.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对重要评估程序设置了相应的准则项目,如评估报告、评估档案、评估程序等,通过履行适当的评估程序,保证资产评估结论的合理性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专业性准则和程序性准则并重。 【习题3·单选题】财政部和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于2017年对资产评估准则进行了全面修订后重新发布,构建了包括()在内的新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 A.1项基本准则、1项职业道德准则和25项执业准则 B.1项基本准则、2项职业道德准则和26项执业准则 C.1项基本准则、2项职业道德准则和25项执业准则 D.1项基本准则、1项职业道德准则和26项执业准则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财政部和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于2017年对资产评估准则进行了全面修订后重新发布,构建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1项职业道德准则和25项执业准则在内的新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 【习题4·多选题】资产评估业务的基本遵循包括()。 A.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B.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维护职业形象 C.对所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依法承担责任

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附件一: 山西省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山西省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说明 [1]“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学校关于本科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规格、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任务安排等总体设计和实施的纲领性文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规格要求、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安排以及必要的说明等。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是指单价8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不含实验台、桌、空调等)。 [3]“实习、实训基地”须满足下列条件:具有稳定的场所,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的和内容,有稳定的教师和辅助人员队伍,有科研和技术生产活动,有开展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能的实习项目。 [4]“期刊”指专业类期刊杂志。统计时,须按种类和年度装订成合订本,1本算1册。 [5]“电子图书资源”,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使用,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体。 [6]“师资队伍”是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对于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也可计算在内。 [7]“专任教师”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专业的“专任教师”特指为本科生讲授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专任教师。 [8]“岗位资格”是指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同等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新参加教学工作的人员须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9]“多媒体授课”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技术。 [1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11]“教学文件”包括学校转发的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学校制定的教学文件(含教学规章制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学期教学进程计划、课程表、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等)。 [12]“教学档案”是指在本科教学实践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并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数字、声像等信息资料。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文件档案、教务工作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学生学习档案等。 [13]“主要教学环节”指理论教学(如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如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两个方面,具体包括学期课程教学进度计划制定、备课(含教研室集体备课)、教案编写、作业布置与阅改、课后辅导答疑、考试命题、考场监控、阅卷评分与试卷分析、实习和实验指导、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指导、答辩等环节。 [14]“签约就业”包括签定协议书或劳动合同以及灵活就业。其中灵活就业包括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两种。自主创业指创立企业(包括参与创立企业),或是新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包括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两种类型。自由职业指以个体劳动为主的一类职业,如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某些艺术工作者等。

Valuation Standards System in China 中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

Since 1998,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MoF”) and the Chinese Appraisal Society started contempla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asset appraisal standards system in China. With contributions from and the support of various experts and professional sector representatives,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November 2007, MoF established the Asset Appraisal Standards Committee while the Chinese Appraisal Society (“CAS”) established the Asset Appraisal Standards Technical Committee and the Asset Appraisal Standards Advisory Committee. These Committees comprise members from relevant government authorities (e.g. MoF, National Tax Bureau), supervisory authorities (e.g. State-owned Assets Supervision & Administration Committee, 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academics, valuation industry, enterprises, financial industry, securities industry, legal profession, the CAS and societies like the China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Professional Accountants. Role of each of the Committees The Asset Appraisal Standards Committee meet to: 1) discuss the asset valuation standards to be announced by the MoF; 2) r eview and comment on the asset valuation standards to be announced by the CAS; 3) advise on the valuation standard related system, structure and projects; 4) o pine on the important and profession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valuation standards; and 5) advise on the detailed implementation of the valuation standards. The Asset Appraisal Standards Technical Committee meet to: 1) review and comment on the asset valuation standards development plan; 2) r eview and comment on the draft or to be announced version of the valuation standards; 3) organize valuation standards related research topic; 4) promote view exchange of international asset valuation standard; and 5) execute the work of Asset Appraisal Standards Committee. The Asset Appraisal Standards Advisory Committee meet to: 1) advise on the development work of the asset valuation standards; 2) p articipate in the research work related to the asset appraisal standards; and 3) t ake up valuation-standards related research work. Apart from the members discussed above, this committee also includes members from international societies like International Valuation Standards Committee, Society of the Chartered Business Valuation Appraisers of Canada, and international valuation firms like American Appraisal. The Current Valuation Standards In November 2007, MoF and CAS jointly announced the asset appraisal standards system, comprising 15 appraisal standards (the “Standards”), out of which 8 are new. The standards system comprises 2 parts – Professional Ethics Standard and Business Standards. The Business Standards are classified into 4 categories – Basic Standards, Detailed Standards, Valuation Guideline and Guiding Opinions, as shown below. Basic Standards 1. Assets Appraisal Standard – Basic Standard (1 May 2004) 2. Assets Appraisal Profession Ethics Standard – Basic Standard (1 May 2004)自一九九八年起,財政部(「財政部」)與中國資產評估協會開始研究探索建立中國資產評估准則體系。 經各方專家努力及多個機搆的支持,有關工作已取得重大進展。二零零七年十一月,財政部成立資產評估准則委員會,而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中評協」)成立資產評估准則技朮委員會及資產評估准則咨詢委員會。該等委員會成員包括相關政府部門(如財政部及國家稅務局)、監管機搆(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及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學朮界、執業界、企業界、金融界、證券界、法律界、中評協及諸如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等社團的成員。 各委員會的職責 資產評估准則委員會: 1) 討論財政部擬發布的資產評估准則; 2) 審議中評協擬發布的資產評估准則; 3) 對資產評估准則的體系,體例,結搆,立項等提供咨詢意見; 4) 對資產評估准則涉及的重大及專業性問題提供咨詢意見;及 5) 對資產評估准則的具體實施提供咨詢意見。 資產評估准則技朮委員會: 1) 審議資產評估准則制定計划; 2) 審議資產評估准則草稿或擬發稿并提出咨詢意見; 3) 組織評估准則相關的專題研究; 4) 推動資產評估准則國際交流;及 5) 承擔資產評估准則委員會辦公室相關工作。 資產評估准則咨詢委員會: 1) 就資產評估准則制訂工作提供咨詢意見; 2) 參與有關資產評估准則的研究工作; 3) 承擔資產評估准則相關專項研究工作。 除上述成員外,資產評估准則咨詢委員會成員亦包括國際評估准則委員會成員、加拿大特許企業價值評估師協會成員及美國評值等國際評估公司的代表。 評估准則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財政部及中評協聯合公布資產評估准則體系,包括15項評估准則(「准則」),其中8項為新訂准則。 准則體系分為2部分 - 職業道德准則及業務准則。 業務准則分為4類 - 基本准則、具體准則、評估指南及指導意見,如下所示。 基本准則 1. 資產評估准則 - 基本准則 (二零零四年五月一日) 2. 資產評估職業道德准則 - 基本准則 (二零零四年五月一日) 具體准則 a) 程序性具體准則 (“程序准則”) 3. 資產評估准則 - 評估報告 (二零零八年七月一日) 4. 資產評估准則 - 評估程序 (二零零八年七月一日) 5. 資產評估准則 - 業務約定書 (二零零八年七月一日) 6. 資產評估准則 - 工作底稿 (二零零八年七月一日) b) 實體性具體准則 (“實體准則”) 7. 資產評估准則 - 無形資產 (二零零一年九月一日) 8. 資產評估准則 - 機器設備 (二零零八年七月一日) 9. 資產評估准則 - 不動產 (二零零八年七月一日) 評估指南 10. 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指南(試行)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Valuation Standards System in China 中國資產評估准則体系 Leading / Thinking / Perform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