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文明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当政策应当“更化”的时候必须“更化” (2)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 (3)提倡“大一统”:文化一统和政治一统是一致的,文化一统成为政治一统的根基。
2、经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水陆交通建设,重农抑商,确立 土地私有制,“以牛田”,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要明码标价
3、军事:北击匈奴、收河套、修长城、直道、设郡;修灵渠,平定岭南,设三郡; 管理西南夷,开辟“五尺道”
4、思想文化:统一文字(小篆),始有隶书、焚书坑儒, 以法为教
探究2:结合所学,从多角度认识秦朝“大一统”政体的积极影响
秦始皇虽以法家手段统治中国,“焚书坑儒”禁绝百家,但 是正如李斯撰稿的碑文的陈述,秦王朝高举的意识形态,其 实与儒家价值相当符合,也是着重于儒家提倡的孝、悌、忠、 贞。这反映了秦朝 A.注重规范伦理秩序 B.儒法价值趋向融合 C.统治思想发生变化 D.始终坚持外儒内法
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 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 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 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
弊端:导致专制独裁的政治恶果;中央与地方权力失衡,出现强 干弱枝、边患危机等
宋朝史实:君主专制的加强;二府三司制度; 重内轻外,边患危机
元朝地方制度调整: 行省制度、土司制度(西南)、宣政院(西藏)
《入塞》—王安石 荒云凉雨水悠悠,鞍马东西鼓吹休。 尚有燕人数行泪,回身却望塞南流!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 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 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6.清:雍正帝还在通常的奏折之外,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 的控制。
思考1:综合上述材料,古代监察制度演变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评古代监察制度? 特点:1、组织独立,自成系统;2、检察权随着皇权的加强而加强 简评:1.加强了皇权,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 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商业
商运活跃
科技
蔡伦改进 造纸术
秦汉时期阶段特征
时期 政治
走向大一 统;中央 集权制度 秦汉 建立与巩 固;官僚 政治取代 贵族政治
经济
文化
外交
从秦朝的
小农经济 占主导地 位,重农 抑商政策 继续推行
“到“独实焚西罢尊行书汉黜儒思坑的百术想儒家”专”,,陆海绸开路上之 通、丝路

地位
秦汉是 我国统 一多民 族封建 国家的 形成和 发展时 期
2.君主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监察官只是皇帝的耳目和 工具,并不能代表社会履行职责
汉武帝上台初期面临的三大社会问题
王国问题:
经济问题
边患问题
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统治
汉景帝削藩后,武帝继续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采取哪些举措?
1、推恩令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新与巩固 中央:内外朝制度、察举制
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
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
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 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
文献
文字记录
《史记·秦始皇 本纪》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
《汉旧仪》
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
《通典》
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 刺并督监察御史
手,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 察百官)
地方:推广郡县制度。少数民族县级 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
(特点:①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 ,不得世袭;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意义:①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 统一;②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 标志)
基层:乡、里、亭 (负责地方治安和 公文传递)
史料实证:郡县制的“是”与“否”
新材料:对于郡县制度,自古以来的思想精英们就对其进行着或 是或否的争议,是之者占据着主流地位,称郡县制度对国家的统 一、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 否则我们无法解释这种制度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否之者 只居于末流,谓郡县制是适应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设需 要的必然产物,虽然符合中国人对“大一统”理想的追求,对我 国历史的发展确实功不可没,但这种体制滋生的各种弊端特别是 必然导致专制独裁的政治恶果,也是经2000多年历史实践反复证 明了的无可置疑的客观事实。当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依旧 站在官方传统史学家的立场无视郡县制度的种种弊端而继续为其 高唱赞歌了,应从国家和民族健康发展的大局来重新认识郡县制 及其附带而来的问题。 ——宋亚平《郡县制度: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石——历 史发展与反思》
推行郡县制的根本动机与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地方的各种 权力都收上来,不让其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积蓄出威胁中央政 府和分裂统一国家的能量。这主要会导致( ) A.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政治稳定 B.重视血缘关系而忽视才干品德 C.重视中央集权而忽视地方分权 D.重视国家统一而忽视民族发展
思考与探究:依据材料和上题你认为郡县制的弊端有哪些?结 合宋朝历史简述理由。元朝吸取郡县制历史教训,在地方管理 制度上有何调整与创新?带来怎样的影响?
思考2:为什么说“汉承秦制”基础上又“损益变化”? 中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盐铁官营制度、独尊儒术
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初为36郡;后分邯郸郡
设恒山郡(汉设为常山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琊郡 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内郡。这一调整说明
A.秦朝注重对边疆地区的开拓 B.秦朝消除六国反叛势力 C.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繁盛 D.中原地区人民纷纷南迁
——摘自《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 (1)仔细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论秦皇 “秦制”建设有哪些特点,并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6分)
特点:中央集权,不行分封制,不行世官制,平政守法。 观点:肯定秦始皇功绩。
历史解释:“大一统”
材料1:所谓一统者,以天下为家,世界大同为目标;以仁行仁之王道思想 ,即一统之表现。然则一统须以统一为辅,亦即反正须以拨乱为始。一统与统 一既有高下……则‘统一’寓于‘一统’之中,自可知矣。”
《汉书·百官公 卿表》
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 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 C.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 D.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
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1.秦: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郡设监御史。 2.汉:中央设御史大夫,隶属于丞相。汉武帝时,设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控
汉承秦制,私有土地的买卖并不受法律限制,贫民一旦无法正常 经营土地便只能将其出售,地主的势力便越来越大。这一做法 A.加快了土地的流转和兼并 B.为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条件 C.推动了国有土地制度的瓦解 D.培植了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
思考1:依据上边题目结合所学,指出“汉承秦制”的具体表现?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政策 思想专制
提示:可从政治体制 、民族国家 、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表述 秦朝“大一统”政体的积极影响
探究3:结合所学,简述汉武帝时期巩固了我国大一统局面的历史观点
刺史制度
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
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
的是( )
材料一 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秦皇负 扆(帝位)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所任将相,李斯、蒙恬, 皆功臣良吏也。……末俗以秦皇方(比)汉孝武(汉武帝)……孝 武一怒,则大臣莫保其性……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非独刑 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 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由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则犹 高山之与大湫也。……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非草茅、搢 (缙)绅所能拟已。
④察举制
农业
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出现耦犁、代田法
思想
手工业
纺织技术发达、丝国、 盐铁官营制度
科技
盐铁专卖、收铸币权、
商业 官营贩运、物价管理、 文艺
“罢黜百 家,独尊
儒术” 造纸术产

汉赋
丝绸之路
东汉(公 元25~ 220年)
①沿用西汉政治 制度 ②察举制注重孝 廉
农业
一牛挽犁出现
手工业
水排、成熟的青瓷出 现
制地方
3.唐: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监察权脱离相权而独立。 4.宋:宋沿唐制,宋太宗时,又任命专职的监察御史,考课官员得失。在地方上设立 通判(与知州平列,号称监州),负责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提点刑狱司 专职监察刑狱。
5.元:中央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全国分为二十二道监察区,各设肃政廉访使 (即监察御史)常驻地方,监察各道所属地方官吏。具有拘捕、审讯、先斩后奏的权利。 6.明:在中央,既设都察院,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进行业务监督;又设六科 给事中,与六部相对应,进行业务监督,合成“科道”。在地方,省级机构还专门设 有负责司法、监察的按察使司。明朝还设立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监 视、侦查官员的不法行为。厂卫特务机构凌驾于司法部门之上,受皇帝直接领导,君 主专制统治的腐朽性和反动性加强。
地方:刺史制度、司隶校尉
3、加强思想统一与控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1)社汉会初需“要黄:老”治国之太道不学符:合时代和统治需要
(2)“大一统”局面的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巩固 (3)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的形成
2、董仲舒的新儒学ຫໍສະໝຸດ Baidu想: (1)倡导儒学,发挥“仁政”: (缓和阶级矛盾)
2、统一过程;韩、赵、魏、楚、燕、齐 (前230—前221年)
3、统一意义: ①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建立大一统中央集 权王朝,开创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②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制度统一: 1、政治——开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度:
中央:开创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度( 丞相:百官之长,处理政事;太尉:军 事;御史大夫:丞相助
秦汉文明专题复习
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期, 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是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秦 汉时期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作为 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 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空定位
——台湾学者李新霖
材料2“《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大,重视、
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后世因此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
为大一统。
——《汉书·王吉传》
概念理解:“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单纯就地域统一作为理念,更多 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
探究1:秦朝为国家“大一统”局面形成做出哪些贡献?
提示:疆域统一;制度统一(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思想文化)
疆域统一(必修一与人物结合) 1、统一条件: 客观:①实力强大(变法):商鞅变法建立先进的封建制度,促进社会经 济的发展(政治、经济角度)②民心所向(战争):频繁的战争给人民生产 生活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思想角度) 兼并战争促进民族融合、大分裂 走向局部统一③虎狼之师:实行军功爵制度(军事角度) 主观:①雄才大略 ②统一方略:吸引人才;远交近攻;先弱后强(灭韩) ;离间计(灭赵);水计(灭魏)
秦汉基础知识整理
时间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文化领域
建立了君主专制 秦朝(前 中央集权制度( 221~前 皇帝制、三公九 207年) 卿制、郡县制等
)
商业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①崇尚法家,焚书
“市”的管理严格, 坑儒
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 ②统一文字:小篆

③隶书产生
①汉承秦制 西汉(前 ②设立“中朝” 202~公 ③设刺史以监察 元9年) 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