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评价应用电子文档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教学评价应用电子学档的研究

研一班 201030130020 年庆婷摘要:本文概述了信息化教学评价的概念和原则,并对其中一种形成性评价方法电子学档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关键字:信息化教学评价电子学档

1.信息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系统过程。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的价值判断。[1]其根本目的是确保改善学与教的效果。信息化教学评价是根据信息化的教学理念,为了收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数据、监测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不断地改进教与学的实效性,评价可以让教育者了解教学设计目标是否达到,并为修正教学系统提供实际依据。在不同德指导思想下,它表现出与传统教学评价不同的特点。[2]

2.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原则[3] [4]:

2.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生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讲授学习策略与技能。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2.2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21 世纪人类学习的技能应主要体现在能够运用交流、信息处理和研究工具(例如文字处理、电邮、演示软件、网页开发和互联网搜索工具)来访问、管理、综合、评估、创造并交流信息。因此,相互协作与自我指导相结合尤为重要。

2.3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学习过程指学习者通过与信息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得到知识、技能和态度长进的过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注重对教学系统的终结性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的主要措施,及时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也就是说,教学除了安排终结性考核,还应安排形成性考核,如要求学生提交记录其学习过程的电子学档等。

2.4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评价的主体,在教学进行前教师要

指明教学目标,使学生对自己要达到的结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评价时要重视学生在实际任务中所表现出的能力,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通常采用问卷调查表的形式来实现。

2.5评价内容的广泛性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学评价充分体现了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克服了以前仅凭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弊端。它包括学业成绩、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情感体验、合作意识等。评价内容的广泛性还认同个体差异,也注重对个体发展相异性的认可,充满了人文关怀,它体现了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多样性与可选择性。

2.6评价手段、方法多元化

评价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评价手段、方法多元化。有形成性评价,范例展示和学习档案等方法,都应体现发展性观点、多元化原则,要重视评价的功能,要是它起到反馈调节的作用。在具体的评价中还要重视合作的原则,提倡教师与同学的合作以及同学间的合作:要坚持鼓励性原则,以利于加强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坚持发展性原则,评价的结果既能反映学生学习现状又能反映学生的发展潜能。

3.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法之电子学档的应用

由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由原来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变更为三个组成部分,即知识的传授与接收、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和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搜索。因此,信息化教学应该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5]:

①形成性评价包括:自查清单、记分表、电子版单元作品集和评价量规;

②终结性评价包括:传统的竞赛(测验)和考试,评价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帮助实现,如光电阅读机处理答题卡,网络在线客观题测试等。

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思想的提出,被视为教育评价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把教育评价由过去的终结性转变为过程性,由注重教育效果的评价转变为注重对教育效率和教育过程本身的改革和促进的评价[6]。其具体操作方式很多,包括:自查清单、记分表、教学单元作品集和评价量规等,其中最普遍、最具可操作性的方式是记录电子学档。

3.1电子学档的定义及发展

电子学档(E—Leaning Portfolio),缩写为ELP或E.Portfolio——电子学档是指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努力、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反思学习成果的一种集合体。它以一个文件夹的形式收藏每个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作业,作品)和反思报告。学习档案是在人们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学习管理工具和方式。[7]王佑镁给出的定义是学习者运用信息手段表现和展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关于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习业绩、学习付出、学业进步以及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有关学习的一种集合体。主要内容包括学习作品、学习参与、学习选择、学习策略、学习自省等材料,主要用于现代学习活动中对学习和知识的管理、评价、讨论、设计等,主要由学习者本人在他人(如教师、学伴、助学者等)的协助下完成,档案的内容和标准选择等必须体现学习者的参与。

国内关于电子学档的研究和实践近两年来渐渐兴起,理论研究由教育技术界和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研究等领域的专家进行。作为信息技术环境下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手段,电子学档的观念和操作受到了教育学技术界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专家的关注,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博士展开的电子作品的研究(2000),并将这一观念运用到本科课程“教学设计”的教与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8]: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及其博士生闫寒冰等将电子学档的基本思路融入教师培训课程《现代教育技术》设计中(2001)[9]:华南师范大学桑新民在大学开设《学习论》(2000),并以多媒体学习作品作为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和评估思路,开展相关教改实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0]。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博士生李雁冰先生从评估的角度阐述了学习档案的学习功效(2001),并主译了比尔-约翰逊(Bill Johnson)的著作《表现评定手册——Th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Handbook》一书,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博士生袁坤先生在其译作《培养反思力》中阐述了学习档案作为真实性评估工具的一些理论与实践作法(2001)。上述是散见于我国学界的一些关于学档的研究和实践。

3.2电子学档的特点和功能[11]

3.2.1主要特点是:

(1)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和评价主体地位

(2)注重质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不断激励学生进行反省

3.2.2电子学档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