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本文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敲开学生智慧的大门,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
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教师要重视师生之间课内外的情感交流。
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愉悦感。
尤其是在枯燥的数学学习中,应努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在进行函数教学讲“营销问题”时,教师使用风趣幽默的开场白:你想成为富翁吗?你理解“薄利多销”吗?“薄利多销”能使你成为富翁。
接着举例:销售一次性饭盒,虽然卖一只饭盒只赚2分,但只要卖得多就能赚大钱。
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同时学生对老师的说法又产生了疑惑。
这时教师提出: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笔账,如果一家饭店每天需要100只饭盒,有100家饭店,一天需要多少只饭盒?卖这些饭盒能赚多少钱?1个月(30天)、1年、10年能赚多少呢?如果这些钱除了用来继续发展事业,能支助多少贫困失学儿童上学呢?若支援受灾的群众呢?教师循循善诱,学生在感受老师亲善的同时,明白了数学道理,乐于参与教学活动。
二、创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让学生在参与探究、发现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下面这个“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片段就是以此为依据来选择教学内容的展示方法,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1)提出问题:(a±6)2=a2±b2成立吗?(学生回答“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
如何验证你的结论?让学生进入思考。
(2)引导学生,让学生计算:
①(a+6)(a+6)=②(a-6)(a-b)=
学生发现(atb )2=a2t2ab+b2
(3)进一步提出:“你能用文字语言去描述这个公式吗?看谁的描述最简单!”鼓励学生尝试将数学符号语言转换为文字语言,并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如一位学生编出了顺口溜:“首平方加尾平方,首尾二倍中间放,符号与中间一个样。
”教师表扬他:“你真棒!”
(4)最后让学生通过运用知识来巩固知识,要求学生直接写出以下式子的结果:
①(a+1)2
②(a1)2
③(9+x):
④(5-x)z
学生用刚才总结出的“顺口溜”轻松地写出了答案,再次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三、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努力渲染浓烈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让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这样才能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例如在教学“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时,教师让学生分别找出学校在市区地图上的位置和所在城市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然后引入本节课题:如何用数字来精确表示地理位置。
在初步介绍坐标概念后,跟学生说:现在我们以座位的第三排为x轴(横轴),第三组为y轴(纵轴),请坐在x轴和y,轴上的同学站起来,这样就形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再请坐在下列位置的同学站起来:(2,1)、(2,0)、(一1,-3)、(1,-4),结果有的同学站对了,有的同学站错了。
其他同学都在思考,以判断他们的对错。
最后又回到原来的问题:地图上某个地点的地理位置是怎么表示的?让学生用经纬度来表示
所在城市的位置。
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都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数学,其注意力和观察力都明显地加强,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四、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生活价值
学生在生活中会碰到各种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若能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就能体会数学的作用,从而产生要学好数学的强烈需求。
例如,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某个体商贩在一次买卖中,同时卖出两件上衣,售价都是135元,若按成本计,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本25%,在这次买卖中他是( )
(A)赚9元(B)赔18元
(C)赚18元(D)不赚不赔
这个问题学生起先看似容易,但选出的答案(D)是错误的,后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实实在在地运用数学知识得出的答案(B)尽管有些出乎意料,却不可否认是正确的。
二者的反差使学生有了深刻的体验,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综上所述,教师应精心设置能触动学生内心的情景,让每个学生“心动”;应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大胆地质疑、辩论,让每个学生“脑动”;要多联系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与社会实践,使学生更多地“手动”;要注重学生间的交流、表达,使学生做到人人“口。